第三卷 篳路藍縷 第一百三十四章 爺孫

六年前,太孫出海三年,帶回來了超過兩千萬兩白銀的財貨。

三年前,皇帝御駕親征,消滅了中亞強國帖木兒,將整個西北納入大明範圍。

如今的大明,要比盛唐之時疆域還要大的多,真正達到了強盛之極。

也就蒙元西征之時的疆域,能比大明更大,但是蒙元只是掠奪,並沒有管理的能力,那些地盤並不能直接算是蒙元的疆域。

何況,大明現在將南洋變成內海,日本變成屬國,這可都是蒙元都沒有做到的。

環顧天下,竟然再也沒有一個國家能給大明造成威脅。那些原本草原的惡狼,現在一個個都變成了大明的看家狗。

永樂十二年,北征將瓦剌打敗,韃靼歸心。

永樂十四年,太孫瞻基將日本徵服。

永樂十五年,太孫出海,勘明天下地輿圖。

永樂十八年,陛下御駕西征,消滅西方強國。

到了今年永樂二十年,這十年間,大明不論在經濟上,還是在軍事上,都真正站在了世界的巔峰。

皇帝陛下御駕親征,大勝歸來,從三月間,應天府就開始準備了起來,迎接皇帝歸國。

這個時代的朱棣,遠遠要比原本的時代開心的多。

在原本的時代,朱棣五征漠北,除了前兩次有些成效,後面三次都只能說是無功而返。

因為敵人永遠不跟他正面對陣,你來我就跑,你走我又來。

但是這個時代,第二次北征之後,朱瞻基就用一座北明山銅礦,將韃靼和瓦剌殘部給籠絡住。

火槍的改進,讓大明的武力直接升了一個台階,可靠的熱兵器對戰冷兵器,即便對方的馬再快,也快不過子彈。

少了三次北征,讓大明老百姓的負擔減輕了不少。如果不是因為西征耗費人力物力巨大,如今的大明,可以算得上國泰民安。

即便是西征耗費巨大,但是別忘了,朱瞻基這些年已經從經濟結構和資源上,為大明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大力發展海上貿易,征服日本,與歐洲貿易,這些都給大明的經濟增強了不少實力。

從南洋運糧,相應地解放了不少生產力,即便是朝廷征了百萬勞役給西北運糧,大明依舊不虞糧食短缺。

還有工業的發展,別的不說,只是軸承的出現,就能讓板車裝的更多,需要的勞力更少。

所以哪怕朱棣發動了西征,如今的大明依舊比原本的歷史上更強盛。

還不說因為朱瞻基的先見之明,讓大明少了一次農民起義。

特別是東南一帶,因為工業的發展,如今的百姓生活遠遠超過了歷史上。

工業發展帶來的人力需求,相應地減輕了不少土地兼并。

老百姓不需要一直在田地里辛苦勞作,只要肯下力氣,不管是工廠,還是運輸環節,還是商業環節,都能找到謀生的渠道。

南洋的糧食源源不斷地運來,糧價低廉,一個人做工賺的銀子,能輕鬆養活一個五口之家。

也因為南洋的銀子源源不斷地運來,糧價低廉,東南的地主們現在日子並不好過,也沒有兼并土地的慾望。

糧價低廉,土地不值錢啊。

當然,還有大移民帶來的影響。如今的人口太少,總共不到六千萬人口,大明還又佔據了無數肥沃的土地,免費發放給百姓,三年以後才開始收稅。

在家鄉活不下去,我也可以到其他地方生活。

就在戰爭進行進行的最激烈的永樂十九年,擱在以往,戰爭會嚴重影響到百姓的生活。

可是這一年,大明似乎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除了糧食產量略微下降,這一年朝廷的稅賦增加了三成,各級政府的財政支出相應有所增加。

而賺的最多的還是內監,如今國庫豐裕,內庫的金子更是堆成山。

還沒有抵達應天府,看到這些報表,朱棣臉上的笑意就一直沒有停下過。

這個孫子,乾的比自己想的還要好。

這當然不是因為朱瞻基收了更多的稅,而是因為現在朝廷內外,文臣武將,全部都被這個孫子收服。

有時候,朱棣也不免有些失落,因為這樣看起來,大明有沒有自己,一點影響也沒有。

但是,他更多的是後繼有人的開心。

畢竟,他今年已經六十二歲,而不是四十二歲。

船到寧波,一艘五層的大型樓船替換了朱棣的旗艦。

這艘五層的大型樓船並不比海船小多少,吃水比海船略淺,但是裝飾的份外奢華。

船頭和船尾各有一座大型的蒸汽機,四個滾輪經過了特殊設計,有深淺兩種前進方式,不僅能在河道,也能在大海中航行。

朱棣登上這艘龍舟,都忍不住有一種大開眼界的驚訝。

被朱瞻基按照後世二十萬噸豪華游輪內侍設計出來的這艘船,超出了這個時代整整五百年。

坐在這艘船上三層的雅間,看著二層平台上戲班唱戲,朱棣甚至有一種不想下船的感覺。

前來迎接朱棣的王彥和張貴妃說了朱瞻基不少好話,實際上,不用他們說,朱棣出征的這幾年間,朱瞻基的行為也無可挑剔。

從寧波返回應天府,艦隊全部換裝上了蒸汽帆船,因為要從長江逆流而上,普通的海船,需要好幾天才能抵達應天府。

但是換了蒸汽帆船,一日夜的時間,就能從入海口抵達應天府。

六月二十六日一早,朱棣的龍舟抵達了應天府閱江樓碼頭。

以太孫瞻基為首,應天府所有六品以上官員,全部到碼頭跪迎。

但是這些都沒有吸引住朱棣的眼光,他的眼睛,盯在了一輛停在碼頭上的火車上。

閱江樓碼頭開始並沒有通火車,為了迎接朱棣的歸來,特意延長了一段鐵路,讓火車能直接開上碼頭。

看著這個鋼鐵怪物,朱棣愣了半晌,才問道:「這就是火車?一次能載人上千的火車?」

王彥恭敬回答:「如今的火車力量不足,現在能載人五百,一個時辰還能跑出一百六十里。」

關於火車的資料,朱棣早就已經熟知,想到修好了道路,這火車一日就能行駛一千九百里,依舊讓他震撼不已。

有了蒸汽機的反作用力,如今的船隻靠岸不需要像以前那樣硬著陸了。

艦船隻是輕輕一頓,就靠在了碼頭上。幾個水手連忙用四根粗繩,前後交叉,將旗艦固定了起來。

岸上響起了劇烈的炮聲,朱棣知道這是禮炮,並沒有驚訝,但是跟著朱棣一起來大明的西域各國的代表們,卻被這炮聲嚇了一跳。

九聲禮炮響畢,岸上的樂師們奏響了禮樂。碼頭上,以朱瞻基為首,文武百官分列兩邊,齊聲高呼:「恭迎陛下凱旋!」

一聲一叩拜,三聲完畢,一座鋪著紅毯的扶梯才被推到了艦船旁邊。

朱棣心潮澎湃,一馬當先登上了扶梯,從船上走了下來。

碼頭上,朱瞻基再次跪下高呼:「孫瞻基恭迎皇祖歸國。」

而其他文武大臣,包括碼頭外圍的百姓也都紛紛跪下,齊聲高呼:「恭迎陛下歸國。」

走下了扶梯,朱棣快走了兩步,來到朱瞻基的面前。六月的應天府氣候炎熱,雖然是一大早,朱瞻基的臉上被太陽曬出了一層油汗。

朱棣親自用袖子替他擦了擦臉,扶著他的臂膀讓他起身。「好孫兒,你做的很好。」

「此乃孫兒分內之事,當不得皇祖誇。」

「當得!該誇!」朱棣扶起了朱瞻基,這才面對群臣高呼:「平身!」

眾臣平身,朱棣將視線又轉回到英姿勃發的朱瞻基身上。他不像文人一樣留著長須,而是留著武將一樣的短髭。

對於外形,朱瞻基一直是非常在乎的,他像前世一樣,將鬍子流出了一副對稱的幾何圖形,給他的臉上增添了幾分威嚴。

因為他留了這樣的鬍子,如今的大明,留大鬍子的人少了許多,許多人都以能跟太孫一樣的鬍子為榮。

在朱瞻基的眼裡,自己的祖父確實老了,皺紋已經刻在了他的臉上,原本一直挺直的脊背,現在也不自覺地彎了下去。

但是他身上的氣勢,卻越發強勢。顯然,征服帖木兒國,讓他的自信又強了幾分。

朱瞻基扶著他的手臂,輕聲笑道:「皇祖當日離京,競技場還未動工,但是如今競技場卻已經召開了兩屆蹴鞠大賽。今日皇祖凱旋而歸,正當在競技場召開凱旋大會,獎賞眾將士!」

朱棣笑著說道:「朕前些時日看了你讓王彥遞來的帖子,對你的安排非常滿意。今日,朕就聽你的安排。」

朱瞻基躬身退後一步,來到朱棣的左側,扶著他的左臂笑道:「皇祖,請登車。」

今日凱旋而歸的將士眾多,只是下船,然後全部安排到競技場去,就要兩個時辰,朱棣這個皇帝當然不可能一直等著。

所以,朱瞻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