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篳路藍縷 第一百二十七章 自作

殿試發榜用明黃紙,表裡二層,分大小金榜。小金榜進呈皇帝御覽後,存檔大內。大金榜加蓋「皇帝之寶」,傳臚唱名後,由禮部尚書奉皇榜送出承天中門,至東承天門外張掛在宮牆壁。故考中進士者稱「金榜題名」。

對任何士子來說,金鑾殿傳臚唱名,高中皇榜,都是一生之中最輝煌的時刻。

四月二十六,應天府的梅雨季節應時而至,但是這如毛的細雨也絲毫澆滅不了應天府老百姓的熱情。

特別是身為狀元的解禎期,他本就是應天府名揚內外的士子,人又長的玉樹臨風,受到無數士子和女眷的追捧。

哪怕解禎期因朱瞻基的評語心有不忿,經過了傳臚唱名,被禮部官員簇擁著出了奉天殿。

以他為中心的士子們,出奉天門、太和門、午門、端門、承天門。在承天門外被應天府尹趙羾插花、披紅綢,然後親自為他牽馬,他的心在一刻是陶醉的,滿足的。

他足跨金鞍朱鬃馬,前呼後擁,旗鼓開路,歡聲雷動,喜炮震天,遍街張燈結綵。

漫天的細雨擋不住應天府老百姓的熱情,也擋不住他渾身的興奮。

此生無憾——

相比解禎期的穩重和落落大方,榜眼劉矩,探花于謙,表現的更加興奮,他們一路都神魂顛倒,頗有不知自己身在何方的感覺。

京城的熱鬧還沒有退去,新科進士們參加瓊林宴,跟鴻臚寺,禮部學習禮儀,上表謝恩,祭孔等等……

但是新科進士們到吏部登記這一日,不管是等待吏部授官的進士,還是普通的老百姓,都被吏部傳出來的消息震驚了。

當今狀元,竟然自請外放。而且還不是自請外放大明境內,而是主動要求前往南洋呂宋。

不僅是普通老百姓,就連皇宮內的朱瞻基第一時間得到消息,也愣了半晌。

雖然現在還是明初,沒有什麼非翰林不得入閣之說。但是翰林素有「儲相」之名,因為這個職位較接近皇帝,升遷的機會比同榜者快。

放棄在京城悠閑,清貴的翰林院修撰不當,去還算得上蠻夷之地的呂宋。這個解禎期,這次還真是讓他驚訝了。

這就好比後世,放著國務院的職位不幹,反而自請去偏遠山區歷練。

他當然知道這是什麼原因,實際上,當著八位主考官的面,評價解禎期的性格,他也是故意為之。

相比許多從底層上來的官員不同,解禎期的人生從一開始就算得上一帆風順。

正是因為太順了,所以他很難體會到普通人的人間疾苦,充滿了一種浪漫主義精神。

這種精神,在做學問的時候是好的,但是當官起來,就顯得不合時宜了。

以推廣數學,幾何,字母,標點符號為例,朱瞻基對解家是充滿期待的。

他們在態度上也非常認真,不管朱瞻基讓他們幹什麼,他們都毫無怨言,用心去做。

但是用心去做,不代表他們就做的好。

解家的幾個人,從解綸,解縉,黃金華,到解禎期,解楨亮兩兄弟,他們這幾個人都是那種書生意氣濃郁,不適合當官的人。

這是他們整個家族的性格,任誰都難以糾正過來。

這就好比許多經濟學老師,讓他們教理論,他們能說的頭頭是道。但是如果讓他們去做生意,卻會虧的一塌糊塗。

推廣幾何幾年來,他們能做到也就是用他們的名譽出了幾本書,然後就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了。

在這方面,他們還不如工部。

工部依靠工匠,在朱瞻基的下馬橋農莊東側,開辦了大明第一家工匠學校。不僅大力推廣了這些只是,還直接將這些理論知識,進入到應用階段。

在朱瞻基的心裡,本來已經給解家的幾個人都釘上了只能研究理論,不能擔任職官的符號。但是解禎期現在的選擇,讓他對解禎期的期望更高了。

「今日新晉進士的日程安排是什麼?」

「上午去吏部進行報備,下午去孔廟祭祀。晚間在翰林院舉辦恩榮宴。」

恩榮宴也就是瓊林宴,因為元代改名叫恩榮宴,所以明代大臣也沿用了這個稱呼。

「傳解禎期進宮見駕,孤今日中午就想見見他。」

解家是朱瞻基在士林中間立的典型,對解家,朱瞻基自認也是仁至義盡。

所以,他不願意出任何差錯,這解禎期如果可靠,那他就重用,要是因此對自己有了怨恨,那就把他打發到呂宋,讓他自生自滅了。

今日是傳臚唱名的第二日,這幾日,為了人新晉進士們享受一番,每日的行程安排的並不緊湊。

解禎期作為狀元,在吏部第一個進行了登記。這種登記就相當於後世的人事檔案,將個人的戶籍,家族人口,個人特長等記錄在檔。

因為沒有照片,檔案裡面還有不少關於個人外表,甚至是身體隱私的記錄。

比如身上哪裡有胎記,少一顆牙,或者六指等,都要記載的清清楚楚。

這也是預防有人假冒身份。

解禎期第一個登記完,當面見蹇義接見的時候,向這位負責大明人事安排的大佬提出了不願入翰林,而想外放的請求。

蹇義當然是驚訝無比的,他沒有想到解禎期傲氣如此大,因為朱瞻基的一句話,就想去海外來證明自己。

他當然是勸了又勸,解縉雖然有些不通人情世故,但是正因為如此,他跟朝廷的幾個堂官之間並無太大矛盾。

蹇義也願意解縉這樣一個「單純」的人待在內閣里,並且佔據內閣首輔的位置。這樣的話,內閣根本沒有直接影響六部的能力。

當知道解縉已經同意了解禎期的計畫,蹇義也無話可說了。

出了蹇義的公房,解禎期忍不住嘆了口氣。他當然知道自己的選擇有些冒險,如果能做出成績還好,三年,最多六年,他就能回到京城。

但是要做不出成績,他這一輩子就別想再進翰林院了。

不進翰林,做堂官還有機會,但是想要進內閣,反而沒有了機會。

但是,他不後悔。

因為入翰林這條路,他已經能看到終點了。如今朝廷政局穩定,最少在他的叔父沒有告老還鄉之前,他是沒有機會進入內閣的。

最多在翰林院修史書,或者擔任侍講,講讀,在經筵上表現一番,或者去給太孫殿下的孩子啟蒙。

在翰林院待個一二十年,等叔父解縉告老還鄉,他也才四十多歲,那個時候,也會成為學士,剛好進入內閣,擔任殿下的言官。

因為性格上面的缺陷,他不認為自己能有執掌一部的機會,更不可能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

就像自己的叔叔,哪怕身為殿下的老師,也根本沒有掌握實權的機會,始終是個言官。

想要改變,就要從進入官場的一開始改變,走一條艱難一點的道路,從一開始糾正自己已經定型的性格。

更主要的是,讓殿下知道自己的決心。

解禎期是聰明的,他的思路清晰,為自己構劃的發展路線也非常可行。

但是在面臨這種巨大變化的時候,他的心裡難免有些惴惴不安。

「中平兄,見過尚書大人了?」

說話的是同期進士陳安,陳安也是今次科考的二甲頭名,與解禎期在去年就已經相識,今日午間還約好了一同到府前街聚餐。

下午要拜祭孔廟,不能飲酒,瓊林宴被安排在了晚間,但是,同期進士一同小聚,只要不喝酒,倒也無妨。

解禎期面向幾個同科,長揖到底道:「在下已經先行見過尚書大人,就先行一步,到府前街醉仙樓恭候大駕光臨。」

這裡是吏部,自然不是閑敘的地方,除了像解禎期這樣早期就曾入仕,並且對京城了解之人,大部分進士都沒有見過太多世面,在這個權力中樞裡面戰戰兢兢。

幾人相約好,就此拜別,解禎期率先出了吏部。

承天門廣場上,處處人滿為患,特別是火車站台處,那裡排隊的人擁擠不堪。

解禎期倒是不用去擠火車,他們解家在京城定居多年,自家也有馬車。找到了自家的馬車,旋即就前往府前街醉仙樓。

而當他離開吏部之時,關於他自請下南洋的消息,就被吏部的吏員們給傳了出來,讓無數人震驚不已。

劉萬來到吏部,當然是撲了一個孔,聽說他去了醉仙樓,劉萬也就不在自己去找了,吩咐身邊的小黃門。「咱家先回謹身殿,你們去醉仙樓宣解禎期進宮,不可耽擱太久。」

解禎期在醉仙樓與幾個先期到達的同科還在暢聊,就接到了兩個小黃門傳來的朱瞻基口諭。

聚餐再重要,也比不上朱瞻基的召見。在其他人羨慕的眼神中,解禎期連連告罪,隨小黃門上了馬車,沿著西華門進了皇宮。

在此時已經是午時二刻,也恰好是要準備吃午飯的時間,而解禎期自請外放的消息,也已經傳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