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篳路藍縷 第一百一十九章 城破

新式火槍的威力超出了所有人的期望,當他們聽說朱瞻基現在研發出來了射程超過八百米,有效殺傷射程超過四百米,甚至一里路的超級火槍,所有人都振奮不已。

射程超過一百米的火槍,已經近乎無敵了,那麼遠射程的火槍,大明就絕對無敵。

就像現在,因為敵人的城牆結實,隱藏在城牆背後的投石機,就成為敵人防禦的利器。

可是如果有了這種單發子彈,射出精準,中者斃命,那敵人就根本不敢上城牆了。

沒有了瞭望手,敵人的投石機也就失去了作用。

如果這次有一千支這樣的火槍,他們根本不會在這裡跟敵人糾纏大半個月。

張昶身為京衛提督,總管中軍的協調。這些時日,他一直在督戰,忍不住問道:「保定候,既然有如此利器,這次可曾帶來一批?」

孟瑛看了看朱棣,默默地搖了搖頭。

朱棣看了朱瞻基的信,當然知道這是什麼原因。因為戰爭膠著,他現在覺得朱瞻基小心的過分了。

但是轉過頭來想想,並非沒有必要。隔著幾百米都能直接奪人性命,要是這種槍普及軍中,以後的安保的確難以防範。

不過,朱棣並不認為這是大問題。明朝的皇帝不是清朝,清朝他們身為異族,竊取了漢人江山,所以他們一直膽戰心驚。

不僅平日里深居簡出,出門的安全防範甚嚴,就連火槍,最後也在朝廷禁止之列。

明朝的皇帝都自認是天命所歸之人,對大都是漢人的軍隊並無擔憂。

朱棣雖然有些顧慮,也怕這種長槍會傷及己命,但是認為只要加強防範,不必因噎廢食。

朱瞻基小心行事,先問他的態度,讓他還是很受用的。

聽到張昶的問話,他笑著說道:「新槍哪是那麼容易造出來的,這次能夠有新式炸藥,這赫拉特城,就不再是麻煩!」

連續打死了十幾隻羊,朱棣算是了解了這把槍的威力。陶侃每次都將彈殼撿起來,其他人根本不了解這把槍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這也讓其他將領對這種新式火槍好奇無比,不過這個時候,朱棣將牛皮腰帶系在腰間,將手槍掛在上面。以後除了洗澡,他恐怕不會讓任何人有機會摸到這把槍。

當天晚上,朱棣看完了從大明傳過來的各種情報,那些蕭規曹隨的事務,他並沒有太大的興趣,而且朱瞻基幹的也很不錯。

反而是那些在朱瞻基手裡才發揮了巨大作用的新事物,更讓他感興趣,很多時候都會仔細考慮一番,考慮其背後的意義。

朱瞻基的許多動作,在一開始看起來都有些出人意料,離經叛道,但是事後證明,很多行為都是符合大明利益,深謀遠慮。

就以在西域大量推動棉花種植為例,一開始的時候,許多大臣還是反對的。

但是現在依靠棉花種植,將西北各國,各族都拉上了大明的陣營。

耗費了二十多萬兩白銀,修建了一個競技場。可是竟然只靠一場賽事,就已經回本,整個蹴鞠大賽下來,內監盈利過百萬兩。

更重要的是,有了競技場這個平台,皇室和百姓有了一個直接接觸的平台。對如今的大明百姓而言,能耗費幾枚銀幣就能見到皇室成員,皇家不再是一個虛幻的符號,這些都有助於朱家的統治。

還有那一開始沒有被任何人看在眼裡的下馬橋研究院,不要說其他人了,就是朱棣一開始也認為這是朱瞻基瞎折騰。

只是因為這是朱瞻基的私人愛好,然後這種愛好並沒有勞民傷財,所以才沒有人反對。

可是如今,任何人都能看到這些研究院對大明的經濟推動作用。

如今研發出來的蒸汽火車,只要有了軌道,可以一次拉幾千人,以日行千里的速度到任何地方。

只要修好了路,整個大明就再也沒有了偏遠地區,任何地區反叛,軍隊就能直接開動過去。

看到這些情報,朱棣都恨不得快點結束戰事,回去好好看看大明的變化。

漏掉兒子,選擇孫子監國,他原本還有些擔心,但是現在卻成了他得意的手筆。

第二天,他就爽快地給孟瑛簽發了上任西征海軍總兵官的聖旨。既然這個孫子想要培養自己的嫡系,而且這也不影響他的權威,他自然會支持。

不過他卻沒有讓孟瑛離開,海軍要配合陸軍的行動,最好等他攻下赫拉特城然後決定下一步的行動。

安排好了這些應酬,大軍依舊在圍攻赫拉特城,向敵人保持壓力。

但是朱棣的注意力已經沒有在戰場上,而是被朱瞻基派來的幾個道士吸引住了。

新式炸藥的威力十倍於現如今的火藥,雖然有了這個概念,但是沒有親眼所見,他的心裡依舊有些不敢相信。

但是以秋明道士為首的幾個道士,可不敢讓朱棣靠的太近,他們這次從大明運來了苯酚,硝酸,硫酸等原料,想要製造的是苦味酸炸藥和硝化棉炸藥。

這種炸藥的配比,本來就非常危險,朱棣有個三長兩短,他們就要倒大霉了。

不過越是這樣,朱棣也越是好奇。

秋明道士他們不顧長途勞累,用了一日夜的功夫,配出了四百斤炸藥,裝進了二十個陶罐。

而這天晚上,圍城的軍隊對赫拉特城進行了夜間轟炸,大批的士兵手持火槍,對西城牆進行無差別的射擊,以此來掩護從西側城牆下進行挖洞作業的士兵。

城牆難以挖動,但是在城牆邊挖坑,這並不是一項艱難的任務。

只用了短短一刻鐘,在敵人還沒有反應過來之前,兩百士兵就挖出來了二十個小坑。

將炸藥裝了進去,每一個坑都經過了精準的測試,相隔五米,可以讓二十斤炸藥發揮最大的作用。

隨後,一根火繩連著的二十個雷酸汞雷管,被全部裝好,隨後用土稍作掩飾,留下了一個點火的大坑,大明的士兵就撤軍了。

沙哈魯不明白大明人發什麼神經,在入夜之後竟然還攻擊了一陣,這是以前從來沒有出現過的。

雖然看似大明人沒有佔到任何便宜就退下了,但是他的心中依舊有些不安,事出反常必為妖。

這一夜,他加強了城頭巡邏,防止大明人夜襲,但是大明的陣營卻安靜了下來。

大明的士兵們睡了一個好覺,第二天天剛微微亮,一夜沒有睡的廚師們就端上來了熱騰騰的稀粥和烤肉。

每個士兵都分到了一大塊足夠他們吃兩三頓的烤羊肉,吃飽喝足之後,將剩下的羊肉裝進了自己隨身攜帶的食物袋。

只是這番布置,雖然還沒有接到任務,但是所有人都明白了過來。

這是今日的第一頓,也是最後一頓,戰爭的僵持,將會在今日被打破,他們將會迎來一場苦戰。

朱棣今日也穿戴上了盔甲,出現在了士兵們組成的方陣之前,雖然沒有演講,但是他的出現已經足以讓士兵們振奮起來。

原本圍在南方和東方的大明士兵們一個個都井然有序地開始撤退,全部聚集到了城西。

十幾萬大軍,加上印度各國派來的近十萬輔軍,超過二十萬大軍在赫拉特的城西組成了一副波瀾壯闊的畫面。

大明的士兵的反常,也讓城裡的敵人們緊張了起來,不少將領都親自上了城牆,想要看清楚大明士兵的布置。

這種脫離了一般戰術的布置讓許多人都摸不清狀況,因為這樣太不合常理了。

天亮了,但是太陽並沒有出來,這是一個陰天。

比天氣更冷的是帖木兒國將領們的心,因為看不透大明的布置,他們心中更覺惶恐。

可是大明的士兵並沒有進攻,只是盯著東方的堅城。

朱棣大手一揮,一支火箭應聲而起。躲在赫拉特城外的那個土坑裡面的兩個秋明道士的弟子,終於等到了行動的信號,他們有些激動地點燃了引線,然後將身子向彎彎曲曲的洞內躲去。

這個洞距離城牆的距離超過五十米,為了防止震動過大,又故意折彎了三次,確保在裡面不會被震死。

火繩點燃了,但是雙方的陣前都看不到。朱棣等了一會兒,沒有等到爆炸聲響起,忍不住回頭看了看秋明道士。

秋明道士估算著時間,笑著跟朱棣點了點頭,也讓朱棣放下心來。

朱棣的頭還沒有扭回來,就聽到了陣營中的驚叫聲,然後一聲巨響傳來,讓陣中的馬匹都有些不安地嘶吼起來。

但是這只是開始,因為一聲聲的巨響連續響起,原本堅不可摧的赫拉特的城牆,在這種劇烈的爆炸聲中,猶如泥糊的一樣倒塌。

比倒塌更驚人的是爆炸掀起的城防設施和城牆上面的人,他們被這種爆炸炸飛了足有幾十米高,無數的人在天上就已經分成了幾段。

大明的士兵們欣賞了一出精彩的大戲,但是對帖木兒國的士兵們來說,卻經歷了如同天罰一樣的末日。

因為大明士兵還在一里地外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