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篳路藍縷 第一百零三章 不對稱的戰爭

第一輪的鐵絲網阻攔,第二層的火炮攻擊,讓帖木兒人的進攻變的人仰馬翻。

但是這個時候,他們的騎兵依舊擁有人數上的優勢,而且十里寬的進攻勢頭,不會因為一時的受挫就崩潰。

看著如同潮水一般湧上來的大軍,朱棣卻笑了起來。

他不怕帖木兒人的對攻,他只怕對方逃竄。大明的戰線已經拉到了一千三百里,後勤補給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如果對方一直實行游擊戰,才會給大明帶來巨大的麻煩。

所以朱棣才堅定不移地向赫拉特進軍,因為只有攻下了這裡,才能獲得充沛的補給。

對攻是大明最喜歡的戰術,因為大明在遠程,中程,短程的攻擊上,都沒有了短板。

相反,依舊冷兵器主攻的帖木兒人,會嘗到熱兵器武器帶來的衝擊。

如潮的大軍涌了上來,在進入兩百米的範圍之後,火槍聲響。

這個距離,是一般弓箭無法射達的距離,卻是火槍發威的距離。

雖然這個距離很難直接打死人,但是,散彈槍帶來的傷害,卻能直接降低士兵的戰鬥力。

而且,這種散彈槍因為距離遠了,覆蓋面積也更廣。當數萬支槍同時射擊,整個戰場幾乎沒有漏網之魚。

在這一點上,這種散彈火槍的威力要比後世的火槍更加有效。

受傷的人還能忍受傷痛,繼續衝擊,但是馬匹卻不行,它們在受傷之後,就開始變得狂躁,不受指揮。

然後,帖木兒人的攻擊勢頭就開始亂了起來。

當大軍不能一鼓作氣地攻擊上來,在兩百米到一百米的距離,就形成了一個死亡帶。

越來越多的士兵倒下,形成了一個天然的障礙。那些失控的馬匹不敢向前,向後又衝擊起了自己的軍陣。

這段距離,成為了帖木兒人的噩夢空間。

即使有零散的勇士沖了過來,但是他們不過是變成大明人的靶子。

他們手持彎刀,憤怒嘶吼的場景,也成為了生命的最後畫卷。

這個時候,大明的騎兵開始動了,他們沒有利用騎兵的衝擊力,而是緩慢地向敵人的兩翼包抄。

如今的火槍因為覆蓋面積過大,所以大明的騎兵更要保持陣型,這樣才不會傷到自己人。

這雖然拖累了騎兵的速度,但是威懾力卻更大。

遠處的山崗上,沙哈魯看到帖木兒勇士根本靠近不了大明士兵,就一個個被打死,原本的攻擊陣型,到最後變成了瘋狂逃竄。

這不是帖木兒勇士不夠勇敢,實在是敵人的武器泰國犀利。

他們是魔鬼!

沙哈魯看到大明的步兵士兵從壕溝里沖了出來,他們只有兩排,任何一個騎兵陣型都能輕易地衝垮他們。

但是他們卻反過來向騎兵進行了攻擊,他們手中的火槍猶如死神的鐮刀,那些被擊中落馬的帖木兒勇士,成為了他們的戰利品。

最可恨的是那些印度的僕從軍,他們不管殺敵,只管收拾戰場。

一匹匹戰馬被他們牽走,一個個戰士被他們割斷喉嚨,然後割下左耳。

看到眼前的這一幕,沙哈魯悲憤欲絕,下令道:「撤軍,今後絕不能在野外與大明人對攻!」

隨著牛角號的響起,帖木兒人開始了退兵,但是他們這個時候才發覺,即使想跑,也不是那麼容易。

大明的騎兵也都裝備了火槍,他們緊隨著自己的身後,在隔著一百米左右的距離進行攻擊,落在後面的戰士一個個被擊中落馬。

撤退變成了逃亡,瘋狂逃竄的帖木兒戰士現在唯恐落在後面,成為大明人的靶子。

這種爭先恐後的逃亡,已經完全亂套。

除了最開始回撤的中軍大陣,其他騎兵完全失去了指揮。

從日真到泰拉巴特這不到二十里的肥沃農田,到處都是亂作一團的戰士,那些失去了馬匹的戰士,如今只能祈求安拉的保佑了。

這不是戰鬥,這是屠殺。

客觀評價,沙哈魯是一個不遜於帖木兒的統治者。

帖木兒一生征戰,在武功上的確值得稱讚。但是他是一個破壞者,帖木兒國除了武力,國力並不強。

因為是半游牧民族,所以這種國力的虛弱,被強大的武力掩蓋。

沙哈魯卻是一個建設者,在他的帶領下,帖木兒國後來被稱作哈烈國(赫拉特原本譯作哈烈),成為了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強大國家。

在原本的歷史中,沙哈魯當政四十餘年(1405~1447)。

他除統一領土和平息各地叛亂外,把主要精力投入國內建設,以恢複其父征戰時帶來的破壞。

他採取措施發展農業、手工業和商業,修建灌溉工程,開闢新商道,遍設驛站,重建和新建主要城市,使得當時的波斯和阿富汗經濟繁榮。

在文化領域內,他創造了所謂的帖木爾文藝復興,即波斯文學和藝術的黃金時代,赫拉特和撒馬爾罕成為帖木兒文藝復興最燦爛的中心。

也是因為他的努力,綠教在中亞的發展欣欣向榮,以後的幾百年,都沒有任何一股勢力能夠對他們形成威脅。

直到幾百年後的歐洲人入侵,才改變了這一趨勢。

但是這一世,他遇到了一個先知朱瞻基。

擁有先知能力的朱瞻基,當然不會坐視自己的國家旁邊雄起一個強國。

所以他故意將朱棣的目光吸引了過去,以生前身後名,千古留名吸引了朱棣對這個還沒有徹底穩定下來的國家進行了致命的顛覆。

新式火槍,新式火炮的出現,改變了戰爭模式。也讓沙哈魯這個後世的賢王,見識到了世界的變化。

他已經落伍了,他原本引以為豪的強大騎兵,現在連大明步兵的陣營都沖不進去。

那麼,他們還有什麼?

面對大明,他們什麼憑仗都不復存在。

所以,他的命運註定了只有一條,那就是失敗。

泰拉巴特不能再進,因為這是一座農業城市,一個交通樞紐,卻沒有堅固的城牆。

沒有城牆的依靠,沒有投石機的威懾,這個城市即使固守,也在大明人的攻擊下堅持不了太久。

見識到了大明人的火力,他們已經完全膽寒。

所以,雖然大部分士兵逃進了泰拉巴特,但是沙哈魯卻帶著他的精銳騎兵,直接向赫拉特逃竄。

一邊逃跑,他還一邊吩咐下去,將散步在赫拉特周邊的軍隊,全部撤進赫拉特。

在野外,他們已經沒有任何信心能對抗大明人,除非他們也能有火槍。

這一場戰爭只是打了兩個時辰,但是追擊卻用了整整五天。

因為泰拉巴特成立逃進去了太多的戰士,所以大明並沒有肆無忌憚地直接進攻赫拉特。

在進攻赫拉特之前,他們首先要拿下泰拉巴特,要奪取這裡的糧草。

而且,帖木兒人的部落遷移,在赫拉特四周,有著眾多的部落。這裡有著無數的馬牛羊。

馬匹可以充當戰馬,牛群可以充當食物,充當拉車的苦力。還有那數不清的羊群,能夠給大明解決糧食危機。

十二月初十,大明境內大部已經是白雪皚皚,但是在赫拉特,這裡的氣溫依舊在十度左右。

這種氣候是最適合戰場的,不會太熱,也不會因為屍體太多腐敗導致瘟疫。也不會因為太冷,導致士兵感染風寒。

在帖木兒人的有意退讓下,大明士兵已經徹底佔據了城外的優勢。

在泰拉巴特的城外,這裡囤積的糧草成為了大明人的繳獲,也幸虧有了這些繳獲,幾十萬羊群才能喲足夠的食物。

固守在城裡的士兵看著城外的大明士兵,已經滿是絕望,他們根本沒有想到,自己一方會敗的這麼慘,完全沒有抵抗之力。

現在他們唯一的憑仗只剩下了城裡的火油彈和城牆上的投石機。

也是因為投石機的存在,大明一直還沒有發動攻擊,當然主要原因也是為了掃蕩這裡的部落,獲取食物。

現在,赫拉特周邊的部落已經被全部掃蕩了一遍,對於這些易信跟著沙哈魯的部落,大明當然不會手下留情。

除了年輕女人和女孩能留下性命,所有人被殺死,牛羊被大明人充當了軍糧。

現在,終於輪到泰拉巴特城裡的餘孽了。

大明其實並不是沒有辦法,因為大明除了投石機,還有火炮。

有了精鋼,火炮的炮筒更加堅韌,威力也比一開始的小火炮要強大的多。

十二月十一,大明正式對泰拉巴特進行了全面攻擊。兩百門裝在板車上的火炮被固定在了兩塊方木上面,被卸了下來,炮口對準了泰拉巴特東城的一段城牆。

這處城牆是泰拉巴特最薄弱的一段,兩百門火炮有五十門裝實心彈,目標是城牆。

一百五十門裝鏈彈,也就是開花彈,目標是城牆上的士兵和投石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