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篳路藍縷 第八十九章 真正的槍

黃福的歸來,讓朱瞻基對兵部的事務沒有了太多的擔心。

黃福的能力值得信賴,而他的忠誠更加值得信賴。

有這樣一個老臣來盯著兵部,朱瞻基這段時間的主要精力就放在了科研上面。

最近一段時間,下馬橋農莊的化學研究院成了最熱鬧的地方,雖然機械研究院的火車很吸引人,但是第一次正式試車就翻車,讓以馬致才為首的研究人員們一個個都變的低調了起來。

對他們來說,出了這麼大的差錯,朱瞻基卻沒有罵他們,還不如罵他們一頓,他們才能安心。

既然火車轉彎側翻是因為車輪與軌道的銜接不緊,朱瞻基又提供了改進的方向。他們就嚴格地按照朱瞻基的吩咐,開始改造承重部分與車輪鑄造。

但是,澆鑄一個直徑二十厘米的車輪容易,澆鑄一個五十厘米以上直徑的車輪,就不是那麼簡單了。

何況,朱瞻基還要求他們擴大內側包裹,並且增加外沿的包裹力。這種車輪的設計,澆鑄,加工,都需要一點點改進。

在沒有能做出成績之前,他們現在變的格外低調。

可是化學研究院就不一樣了,自從藍煙將這裡管理起來之後,幾乎每一天都有新東西被發明出來。

各種各樣的染色劑,功能直接超過大明現有的染色劑好幾倍的效果。

各種不同配比,但是威力非常大的炸藥,一次次地震撼著所有人的心。

最讓他們服氣的是,只用了不到半個月的時間,藍煙就用現有的材料,製作出了純鹼和純酸,這兩種材料的出現,讓他們這些化學研究員們整體改變了對化學的看法。

因為藍煙給出了各種各樣的這些原材料的用途,而這些用途,幾乎囊括了生活的各個方面。

當藍煙用製作出來的幾百斤純鹼,拉到馬家製作琉璃的作坊,然後用這些純鹼製造出了無色的玻璃,馬致德這個沉淫了琉璃行業一輩子的行家,立即將藍煙視為神人。

這種純鹼製造出來的無色琉璃,幾乎比馬家現在生產的最高級的琉璃還要純凈,看不到一絲雜質。

這能大大改善望遠鏡和顯微鏡的功能,讓馬家的產品根本沒有任何競爭力。

這些新技術都被藍煙以下馬橋研究院的名義,全部申請了專利,專利期限二十年。

這二十年中,專利的收益方是大明皇室,但是,藍煙作為專利的發明人,享受百分之五的分紅。

不算這些東西,光是那些布料與絲綢的染色劑,都能讓藍煙直接變成大明最富裕的女人。

因為現在可不是他辛辛苦苦來推廣,而是全天下數萬內監在幫她推廣。新技術的發明,不會慢慢擴大影響,而是直接輻射全國。

如果說最開始張氏與孫嫻對藍煙還有一絲懷疑,但是現在,她們真的把藍煙當做斗姆娘娘轉世,要不然的話,她怎麼會懂得這些稀奇古怪的事情。

這些發明的影響如果說還不能讓人驚訝,那麼,當她發明了能夠儲存雷電的電池以後,最少化學研究院的人都將她看做是神了。

朱瞻基對電池的製作也不太懂,但是電池的應用太廣泛了。別的不說,今後的軍隊晚上出動,一個小隊一個蓄電池的電筒,就不怕晚上看不見了。

當然,只有電池是不夠的,電燈的製造可以說是藍煙最積極的,但是偏偏進度反而最慢。

這主要是因為,藍煙只掌握理論知識,而其他方面,只需要遵循分子的配比就能造出來,但是竹絲碳化,卻需要她來不停地進行試驗。

將絕緣的竹絲,碳化成耐熱又導電的燈絲,這絕不是簡簡單單就能製作出來的。

就像她很清楚用腐爛的甜瓜長霉,可以提供大量的青黴素菌,用玉米溶液,可以調製培養液。

但是想要把青黴素提煉出來,即便是去東洲的艦隊現在帶回了玉米,沒有一兩年的時間,也不可能將青黴素提煉出來。

不要說青黴素,就連磺胺的提純,藍煙也無能為力。

磺胺最早被發現,是一種染色劑百浪多息,其實這種染色劑並不罕見,包括她就能配置出來。

但是百浪多息是一種染色劑,磺胺只是其中的一種成分。想要把磺胺從這種染色劑裡面提純,就不是那麼簡單的了,難度甚至要超過直接提取青黴素。

所以藍煙乾脆放棄了對磺胺的研究,把主要的目標放在了青黴素的研發上面。

但是這些工作目前只能暫時推動起來,化學研究院的人現在對藍煙視若神人,雖然不理解藍煙為什麼要弄這麼多這麼多甜瓜放進池子里任由它們腐爛,但是也堅定不移地開動了起來。

現在想做一個無菌的實驗室不是那麼容易,只能的相對乾淨,因為其他方面都好辦,但是空氣凈化,根本不是現在的技術手段能達到的。

比如說青黴素的提取池,就是用水泥修建的池子,然後在水泥面上貼上大塊的瓷磚,這雖然不能說完全合格,但是基本上已經能達到試驗的效果。

朱瞻基最想弄出的還是電報機,但是對無線電,他跟藍煙都是外行。

他只知道無線電的發展歷史,知道莫爾斯密碼,也知道電報的原理,但是不懂電報機是如何利用靜電來傳輸信號。

現在電池發明了出來,他就把這個任務交給了茅山道士濟慈,並且讓濟慈先學會拼音字母。

濟慈在這個時代也是個奇人,小時候因為家窮,當了道士。不過他不是那種有正規牌碟的道士,而是一個野道士。

在江湖上,他靠研究磁石學會了一手裝神弄鬼的功夫,並且因此混進了茅山。

在茅山,能夠閱覽眾多道經之後,他從《淮南子》《春秋緯》等書中又學會了利用磁力來摩擦生電。

這一套把戲在這個時代,不要說普通人,就的大部分權貴也被忽悠過去了。

朱瞻基當初廣招天下豪傑,濟慈就自告奮勇找上門來。

朱瞻基雖然看穿了他的把戲,但是卻沒有揭穿,反而因為他對電學的研究,把他供養了起來。

當發電機被研究出來以後,濟慈知道自己的一套把戲其實並沒有騙過朱瞻基。他對電力研究院的研究非常入迷,現在成了大明的電力專家。

在電力應用方面,他絕對不如馬迪,因為馬迪的奇思妙想,包括動手能力,都不是他能比的。

但是在電力原理的研究上,他絕對稱得上是現在的專家。

電報的傳輸,是給26個字母都用點和橫杠來代替,長按按鍵就是橫杠,短時間按就是點。

每個字母用四個符號來注釋,通過接收點和橫杠,就能確定字母。

然後根據符號確定一個個,聯繫起來形成拼音,這樣就能形成一封電文。

這個時候,他慶幸自己弄出了拼音字母,要不然,光是分解漢字,想要弄一套字根出來,又是非常艱巨的任務,而且錯別率更高。

濟慈的任務就是如何利用電流的傳輸以及中斷來傳輸信號。

而朱瞻基只記得一開始的電報機是通過信號傳輸,在紙上打孔來區分字母。

但是在技術上,他是一點忙也幫不上。

將原理告訴了濟慈,朱瞻基就只能等他研究透徹以後,能用線路進行電報機的試驗。

至於無線電傳輸,那根本是不敢想的。

而朱瞻基的大部分精力,全部放在了男人最喜歡的玩具,真正的槍支製造上面。

不管是手槍也好,長槍也罷,其實製造並沒有多麼複雜。

在後世許多技術達人,自己用一台車床,就能造仿六四,並且跟真槍差別不大。

槍支的好壞,主要作用在工藝以及材質上面,大不了就是質量差一點。

相比之下,子彈才是真正的難以製造,因為加工工藝和化學原料,即使放在你面前,你也仿造不出來。

就像底火用的雷酸汞,那玩意你不懂化學,根本不知道是什麼。還有子彈裡面的發火藥,那也不是不懂化學的人能造出來的。

但是,現在有了藍煙,這些問題她都能解決,朱瞻基也就要解決加工工藝了。

不管什麼槍支,主要就是由槍管,擊發連動結構,握把三部分組成。

在加工工藝上,擊發連動結構的設計和構架精密度都非常重要。

但是在材質上,槍管的耐磨性最重要。

相比之下,握把的加工就簡單多了。

蒸汽機的發明,實際上已經解決了槍管的加工難度。

原來用水車帶動車床,經常會出現動力不足等問題。但是蒸汽機的動能轉換效率要高的多,這讓原本一些純鋼製造的槍管一次性加工,也變成了可能。

而且,現如今因為車床切刀的研發,發明的錳鋼,在製作鑽頭,刃具的時候,都有了新的突破。

也就是說,連槍管裡面的螺紋膛線,加工起來都不是問題。

這種工藝也非常簡單,只需要固定銑刀,然後在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