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篳路藍縷 第八十五章 電動機

在起點等待火車歸來的人們立刻就沸騰起來,不過因為朱瞻基在,他們還能保持鎮定。

在朱瞻基騎上一匹駿馬,向車禍現場飛奔而去的時候,他們就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奔跑著跟了上來。

下馬橋農莊,如今已經是除了長安坊,太平坊之外,在應天府外城最著名的街坊。

大明最早的地下道,大明最早的水泥路,還有最早的綠化景區,嚴格統一設計的居住區和研究院區,形成了一大片花園小區。

因為研究院的存在,下馬橋農莊是不對外開放的,外人即使能夠從農莊的北面大路上見到這片景緻優美的土地,也不能進來。

在農莊的南部,有一條秦淮河的支流,剛好將農莊與南方的天地壇隔開。

在當初建設農莊的時候,朱瞻基就嚴格要求距離河道一百米範圍內嚴禁興建房屋,留下了河道南北兩百米的範圍修建了一個公園。

公園最內側以垂柳為主,中間是大片的各種花卉,鑲嵌了各種盆景一樣的風景樹,最外側是山上移植下來的四季常青的松柏。

這個公園雖然不寬,但是很長,從皇城的正陽門,一直向東,連綿的大約三公里,形成了應天府東南最大的風景區。

這裡建成以後,就成了應天府百姓最喜歡的踏青場所。包括哪些青樓,畫舫,在河道不禁的時候,也喜歡到這裡來做生意。

只是,因為羽林衛的封鎖,他們不能踏上北岸,否則的話,最少要被關押一個月,然後查清楚不是間諜,才會進行處罰。要是間諜,眾人就再也不會聽到他的消息。

新修的鐵路就環繞居民區,在南線在公園與居民區之間。作為一條試驗性的鐵路,雖然只有三公里,但是已經足夠用了。

車禍現場距離出發的地點並不遠,位於北線東側,向南轉彎的地方。

如今除了車頭沒有翻,後面的四節車廂,翻到了兩節,還有兩節也已經脫軌。

但是值得慶幸的是,因為車子沒有頂,所以翻車的時候,雖然一部分人都被摔的不輕,甚至有幾個倒霉蛋重傷,但是大部分人都沒有多大的事。

朱瞻基到的時候,他們已經開始自救,將受傷的人都搬到了一邊等待救治。

看熱鬧的就有不少是醫院的太醫們,他們立即現場救治,然後讓人去拉來馬車,將重傷員拉去救治。

等受傷的人都運走了,朱瞻基才跟一幫工程師們開始現場勘測,想要知道為什麼會翻車。

車禍即使在明朝,也不是少見的。

自從牲畜被作為動力,成為運輸的主要工具,從古至今,各種各樣的車禍就層出不窮。

因為牲畜發瘋引發的車禍,因為錯車引發的車禍,每一年在應天府都會發生數十起,甚至數百起。

但是沒有一次的車禍,有這次這麼嚴重。

車禍的原因很快就查清了,火車在轉彎的時候,因為鐵軌是木製的,承受不了這麼大的重力,就固定不住車輛,讓車輪脫落。

「殿下,木製的軌道因為糾正率不夠,在車輛重心偏移的時候,不能有效固定。但是……如果將鐵軌全部換成鐵的,成本就太高了。」

朱瞻基看了看鐵軌那被撕裂的木茬,搖了搖頭說道:「不,就用木軌。」

他可是很清楚鐵路的發展歷史,軌道在最開始就是木製的。

現在大明已經直接過渡到了木軌的最後階段,將木材烘乾,然後加入瀝青進行防腐防蟲處理,在這一塊上,問題應該不大。

現在翻車,一方面是車輛的承重結構缺少彈簧減震,另一方面是車輪的設計不合理。

如今的車輪直徑只有二十厘米左右,與後世的火車車輪相比,小的可憐。

朱瞻基當初看到了之後,並沒有在意,因為後世的礦車,車輪也是很小的。

但是他忽略了,那種車輪小,是因為軌道是鐵制的,所以雙方嵌合的比較穩定。

現在軌道是木製的,卻用小車輪,現在自然固定不住。

他又看了看傾倒的車廂下面,露出的車輪,說道:「將車輪加大,除了內側的固定支撐,在外側也車出弧度,將鐵軌包裹起來。」

馬致才有些為難地說道:「殿下,這樣的話,車輪就太大,太重了,難以淬火。」

大明的材料工藝還不過關,如今雖然能獲得精鋼,但是基本都拿出造槍,造炮去了。

火車座位民用商品,是需要講究成本控制的。完全的精鋼來製作車輪,成本太高。

所以現在的車輪都是鐵做的,然後在車輪加工好了以後,進行淬火,增加強度。

直徑超過五十的鐵制車輪,厚度最寬還有將近十厘米厚,這個車輪的重量就是幾百斤。

這個時候進行淬火工藝,相應的技術全部需要改進。

朱瞻基又問:「傳動部分問題容易解決嗎?」

馬致才望向了一個四十多歲的所副,他立即出列躬身道:「殿下,不難解決。如今以連桿推動車輪,是經過很多次試驗的。原本我們已經試車多次,都沒有出問題,這次也是因為車上的人太多,太重,導致了翻車。」

朱瞻基搖了搖頭說道:「在我看來,問題還有很多。一,承重車輪與車廂的承重結構,還需要改進。我認為,在銜接處增加減震,不僅可以增加車上人的舒適度,同樣能防止側翻。其二,兩邊車輪之間缺少聯繫,我們應該設計一個連桿,將兩邊車輪連接起來,讓兩邊的車輪始終保持方向一致,這樣也能增加動力和穩定性。」

馬致才雖然不知道這樣有沒有用,立即躬身道:「殿下英明,微臣立即組織人手,解決這些問題。」

朱瞻基搖了搖頭道:「我的想法也不一定正確,作為一個研究員,要始終抱著懷疑的態度來面對任何問題。只有當新的技術得到了驗證,再來吹捧我也不遲。」

這個時候,一輛馬車緩緩行駛了過來,朱瞻基一看外形就知道是藍煙的車駕。

百官立即讓出了一個車道,車停穩之後,兩個宮女立即站到了車門口,打開了車門。

朱瞻基向前走了幾步,來到了馬車旁邊,親自伸出手,頭戴冪籬的藍煙扶著朱瞻基的手從車上下來。「你怎麼過來了?」

朱瞻基的這種動作,在這個時代來說,是有些離經叛道的。

因為這個時代,女人的地位非常低。但是朱瞻基為了給藍煙捧起來,不介意這個時候更有些紳士風度。

藍煙被朱瞻基安排在下馬橋,其實引起了不小的風波,好幾次的早朝,就有都察院的御史勸說朱瞻基,不應該讓女人拋頭露面。

只是朱瞻基沒有搭理,只是以下馬橋是他的私人產業,讓自己的老婆之一代管,並不逾規,將這些人抵了回去。

藍煙接手的是化學研究院和醫學研究院,化學研究院的人員見到藍煙的本事,根本不敢說半個不字。

他們恨不得現在就把藍煙那裡怎麼製造炸藥,全部學會。

至於醫學研究院,藍煙暫時並沒有去管,只有做出了成績,眾人才會心服口服。

實際上,朱瞻基已經決定讓藍煙把整個下馬橋這裡管起來,只是他現在也學會了低調。

很多事,不一定要一開始就讓眾人皆知,只需要讓藍煙先把事情做起來,等眾人都習慣了她的存在,離不開她了,再來宣布也不晚。

看到眼前的一幕,藍煙低聲說道:「妾身聽說這裡發生了車禍,所以過來看看有什麼能幫忙的。」

朱瞻基點了點頭說道:「你來的正好,今天有四十多人受傷,這些人全部按照工傷來處理。即使住了醫院,俸祿照發,還要免費醫治。這件事你就幫我管著。」

其他人一聽,立即又將藍煙的地位抬高了不少。許多人都在懷疑,照這樣發展下去,以後的下馬橋農莊,殿下是不是要全部交給藍良娣來管了?

不過他們並沒有太多抗拒之心,因為下馬橋這裡住了差不多三千多西夷人。他們都聽說了,在西夷不僅有女大臣,還有女子當了國王。

作為最早接受這些西方思想的人,他們對一個未來的貴妃來管這屬於殿下的私人產業,並沒有多少抗拒之心。

藍煙點了點頭,說道:「殿下請放心,妾身一定將這件事辦的妥妥噹噹。」

朱瞻基這才又跟馬致才說道:「今日之事,不需要怪任何人。任何一件新事物的出現,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只有懷著無畏的奉獻主義精神,才能讓大明的發展越來越好。今後的各種試驗也是一樣,每一個研究員,如果是因為試驗出了傷亡,孤一定會照看好他全家,絕不會讓任何人流血又流淚。」

這一下,所有人都激動了起來,紛紛跪下道:「殿下英明。」

朱瞻基跟藍煙說道:「這樣的規章制度,就由你來負責起草,能做好嗎?」

這是在給藍煙掙名聲了,她當然清楚這一點,微微蹲身行禮道:「妾身一定不讓殿下失望,不讓下馬橋農莊的任何一人失望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