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篳路藍縷 第八十一章 紛擾

封建社會由於落後的交通方式,落後的金融手段,所以皇帝從來不怕有人貪污。

因為不論任何人,貪污了多少錢,這些錢財依舊還在這個國家。

皇帝把天下都看做自己的,只要你做的不過分,不用這些錢財來邀名,來造反,問題都不大。

因為大臣跟親戚一樣,都有遠近親疏,你多撈一點,還是他多撈一點,這都不是關鍵。

可是你要是想用這些錢財,像後世的阿布一樣,來為自己邀名,那你就是找死。

方賓愛財,這是眾人皆知的事情,難道朱棣就不知道嗎?

如果朱棣真的一無所知,那麼錦衣衛,都察院的人,都可以回家了。

但是朱棣為什麼不管?

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方賓沒有失寵,能做事。對皇帝來說,能做事的大臣比一個無能之輩要強得多了。

另一個原因就是養豬,天下財富散落四處,有一個貪官來撈錢,到最後,這些錢還是又回到了皇帝這裡。

就像後世的和珅,你撈了再多錢,我隨便找一個借口就能抄家滅族,最後你還是一場空。

至於後世的法制思想,平等思想,在這個時代是沒有市場的。

就連老百姓被官員,被貴族欺負,他們也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不是被逼到絕境,他們連告狀都不敢。

但是在內心裡,他們也想成為上等人摒棄以此作為自己奮鬥的目標。

這種渴望促進了整個社會的發展,形成了整個社會的發展規律,或者說這個時代的規則。

如今朱棣西征,方賓身為兵部尚書,朱瞻基並沒有心思對付他。

現在整個大明的重心就是為西征服務,兵部的穩定大於一切。所以,他才把目標對準了左都御史劉觀。

可是他沒有想到,方賓現在主動冒出頭了,並且因此引發了一場風波。逼得他不動手都不行了。

而知道了方家從京城運了兩船金銀回老家,朱瞻基將楊章德召進宮來,痛罵了一番。

這不是幾千兩銀子,幾萬兩銀子,是價值十三萬枚銀幣的金銀幣。即便是裡面有一些金幣,數量也不多,大部分都是銀幣。

大明為了增加金幣的硬度,往金幣裡面加了一些合金,讓金幣不易磨損。

而在如今,金幣一直不算流通貨幣,因為金幣的購買力太強大了。

黃金現在還主要是作為貴重金屬在流通,大部分家庭購買黃金,不是為了消費,只是為了打造首飾。

這樣的時候,大部分人都不願意把黃金鑄成金幣,因為這會降低純度。

所以市面上,現在流通最大的就是銀幣和當五十的銅錢。

這就相當於四噸多的銀幣運出京城,而錦衣衛這裡卻沒有一點動靜。

楊章德也委屈,因為他現在畢竟還不是錦衣衛的一把手,甚至只能算是四把手。

錦衣衛不能如臂使指,他縱有萬般能耐也無可奈何。

朱瞻基是發了一通脾氣之後,見楊章德有些委屈,這才想起了這茬。道歉當然是不會道歉的,他安排說道:「你派人去西北,先將方賓密切監控起來,不可驚擾了他。另外,你親自去鎮江府,給我將兩船銀幣運回來,我倒要看看,方家是想要這兩船銀幣,還是想要方賓的命。」

這個時候,朱瞻基依舊不想動方賓。他去西北主持軍務,事關重大,雖然有金幼孜可以取代他,但是朱瞻基卻不相信金幼孜的能力。

來到這個時代,朱瞻基早就發現了,越是在史書上名聲大的人,其實做事能力越差。

因為這個時代重文采而不是幹才,越能幹的人,越能做實事的人,反而越被人瞧不起。

金幼孜在後世的名聲比方賓大的多了,但是方賓已經當了二十年的堂官,主持兵部近二十年,辦事能力不需要擔心。

可是金幼孜除了早年當過幾年言官,後來就一直在文淵閣,詹士府這些耍嘴皮子,研究經義,寫書注論,當秘書的內閣廝混。

他雖然對軍隊後勤也算熟悉,但是從來沒有主政過,讓這樣一個人負責整個北路軍的糧草供應,朱瞻基不放心。

他也不像楊榮,楊榮雖然主政的時間也少,但是楊榮擔任了多年的內閣首輔,主持整個內閣,相當於朱棣的政務秘書。

而且楊榮的能力是得到證實過了,兩次北征,中軍事務都是楊榮負責的。

所以,直接要了方賓的命,還不如留他一命,讓他繼續為大明效命。

至於這些錢財,只要他不是要錢不要命,就根本不敢問朱瞻基要。朱瞻基的手裡,可是還掌握著他貪污的把柄。

楊章德見朱瞻基平靜了下來,這才問道:「殿下,那方寶該如何對待?趙家又該如何安撫?」

朱瞻基想了想,趙誠雖然只是從八品的官員,但是畢竟已經是官,不再是吏。他雖然不是什麼好東西,見財起意,想要撈一筆好處,但是畢竟也是因公殉職。

「著鎮江知府韓拙以朝廷殉公之名安葬,免趙誠一家二十年錢糧,另從方家之財裡面補償五百銀幣。將行兇者抓捕歸案,按律審訊。至於方寶,就留他一命,讓他回錢塘去。」

楊章德一聽,就明白了朱瞻基暫時沒有動方賓的念頭。這樣他也知道了派人去西北監督方賓,不是為了防範方賓潛逃,只是為了監督他,不要因私廢公,壞了大事。

不同的目的,他就會派不同的人。

加入朱瞻基想要對付方賓,他肯定要派能幹一點的,能吃苦的人過去。

但是現在相當於明著監督,督促,方賓為了活命,自然要多加籠絡,這是一趟肥差。當然要派與他更親近一點的,懂得識大局的人過去。

楊章德離開,孫林又進來,他帶來了一個消息,馬琪瘋了。

因為孔家的事情與孔彥縉達成了默契,處理的非常順利,朱瞻基早就把馬琪給忘在了腦後。

但是人是他讓抓起來的,他沒有發話,馬琪自然也沒有人敢放。

因為參與了孔樂南的事,害的朱高熾吐血,另一個內監李春被當做典型,在承天門外當街斬首。

現在孔家的事務已經平息,山東那邊的官員也都得到了應有的處罰,現在馬琪再當街示眾斬首已經不合適了。

所以朱瞻基直接淡然道:「馬琪罪大惡極,罪不當赦,直接亂棍打死,送出城去。」

不管他是真的瘋了還是假的瘋了,朱瞻基都不會再留著他。

不過他心思一轉,又問道:「黃尚書現在走到哪裡了?」

方賓去西北就是為了換黃福回來,要說起來,馬琪可是黃福的生死政敵。

孫林回身召了一個太監,將朱瞻基的話又問了一遍。這個太監顯然是負責西北軍務方面的,對一些小事記得更清楚。

他說道:「黃尚書是五月初三從武當上船的,應該就是這幾日抵京。」

朱瞻基點了點頭說道:「安排一下,在黃尚書抵京之時,當著他的面打死馬琪。」

孫林躬身應是,帶著隨從離開了謹身殿。

李亮等孫林離開,立即上前催促道:「殿下,太孫妃和西寧侯府已經打發人催了幾次,再不去就晚了。」

今日是五月初八,也是朱瞻基的大表弟張威成親的日子。

在這個時代,哥哥未婚,一般情況下弟弟是不能成親的。

只是因為張武要隨朱棣西征,所以提前給他們辦了婚禮。如今那位索菲亞已經傳出了喜訊,樂的兩任彭城伯夫人天天樂的合不上嘴。

朱棣西征,張昶擔任西征軍京衛提督,彭城伯府就沒有了主事之人。

張氏可沒有把張家的事當做小事,從開始下聘,一直都是親自張羅。

如今朱棣不在,朱高熾在溫泉別院,京城之中就張氏最大,她的話可要比以往管用的多了。

人人都知道朱瞻基待母至孝,從不違逆張氏,哪有不捧著她的道理。

因為張氏的插手,彭城伯府與西寧侯府的婚事進行的非常順利,今天就是張威與宋淑英成親的日子。

不過,中午這頓飯,朱瞻基可不是去彭城伯府吃,而是要去西寧侯府。

婚禮的雙方,張威是朱瞻基的表弟,但是西寧侯的大小姐,同樣也是朱瞻基的表妹。

西寧侯宋晟,當初鎮守涼州,因他引得西域各部落來投,獲封為西寧侯。

永樂元年,安成公主嫁給宋晟之子宋琥。永樂五年,宋晟去世,追封鄆國公,宋琥襲爵西寧侯。

宋琥只是在西北鎮守了三年,因為西域各部紛紛臣服,西北安靖,他被召回應天府。

但是宋家榮寵不減,永樂九年,咸寧公主嫁給了宋琥的弟弟宋瑛。朱棣就五個女兒,兩個女兒都嫁給了宋家,由此可見宋家的受寵。

如今宋琥雖然不掌軍權,但是卻負責孝陵祭祀。在皇家祭祀朱元璋的時候,由他負責主持,可謂是真正的皇親貴戚。

朱瞻基對這兩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