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篳路藍縷 第七十五章 探尋東洲

如今的大航海,在朱瞻基已經拿出世界地圖之後,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天氣了。

如今的木質帆船,受到季風的嚴重影響,更害怕遇到狂風暴雨。

一場大風過來,桅杆折斷,風帆受損,甚至直接觸礁沉沒,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這次前往東洲,在朱瞻基的心裡,遠比南洲(澳大利亞)和西洲(非洲)以及歐羅巴更重要。

南洲因為孤懸海外,距離中洲更近,能成為大明重要的資源地。

西洲雖然也資源豐富,但是那裡卻是病毒的發源地,以中和子為首的瘴氣研究團隊現在雖然已經能有效克服中南半島的瘴氣,但是對非洲中部的瘴氣,病毒依舊無能為力。

而美洲就不一樣了,那裡的資源更多,從最北部阿拉斯加,一直到最南端的火地島,蘊藏著無數的資源。

黃金,白銀,鋼鐵,銅礦,煤炭,鋁礬土,石油,這裡的儲量幾乎都是世界上最多的。

除了礦產資源,這裡還有世界上最大面積的耕地,能提供無數的糧食。

更重要的是,如果大明獲得了美洲,就直接斷了歐洲人殖民的先機。

沒有了美洲的資源,歐洲人就只能窩在他們那旮旯,就過他們苦哈哈的日子。

歐洲的發展,離不開美洲的資源,只靠歐洲的資源,他們根本不可能發展起來。

這是大明成為世界霸主最重要的一步。

當然,這些朱瞻基還不會跟候顯他們說。對於大明來說,那裡的辣椒,玉米,土豆,紅薯都還不是最緊迫的,最緊迫的就是橡膠。

在美洲的橡膠流傳出來之前,世界工業的發展都會受到嚴重的制約。

車輪就不說了,光是現在大明生產出來的各種機械,因為沒有橡膠密封,配件的損壞率就一直居高不下。

他今天來新江口水師,除了要見一見候顯等人,最主要的原因不是為了眾人鼓氣,而是為了最新型的蒸汽機風帆船。

大明在三年前就已經研發出來了蒸汽機,除了進行機械加工的試驗,蒸汽機更多的是作為煤礦的抽水機使用。

將蒸汽機裝上車,是朱瞻基最近才提出來的,但是將蒸汽機裝上船,卻一直都在試驗之中。

如今大明的河船已經通過機械連桿,製作出來腳踏明輪船。這種通過機械連桿連接到船兩側的明輪,在滾裝輪被放下水以後,工作效率比船槳和撐桿要快的多。

將蒸汽機裝上船,直接連接上這種明輪,發揮的效果也非常好。

通過齒輪配比的調節,蒸汽機船不僅有各種檔位,還能倒著開。

海船和河船不同,因為大部分河船都是平底,只需要簡易的裝置,就能穩定滾輪的作用。

但是海船需要在水面之下配重,將重心穩定在水平面左右,這樣就需要有很深的船底,讓船體的重心下移。

這樣的時候,安裝蒸汽機,以及用蒸汽機來進行驅動,就要麻煩的多了。

但是安裝再麻煩,也比不上蒸汽機的發明,何況只是簡單的密封和傳動結構。

現在,這一批出海的艦隊裡面,就有了十二艘裝了蒸汽機的海船。

看到眼前的這些蒸汽機船,雖然現在蒸汽機船的解構還很簡單,效率也不是很高,而且樣式跟他記憶里的蒸汽船差別也很大。

但是在主體架構已經完成的時候,剩下的都是細節小問題,慢慢完善就好了。

比如現在的蒸汽機都不是很大,也沒有裝進船腹,而是在甲板上面靠後位置安裝了四個小蒸汽機,每一個蒸汽機負責一個方向的滾輪轉動。

通過調節不同方向的蒸汽機的轉速,就能讓大型海船進行方向和速度的調整。

在朱瞻基的引導下,這些蒸汽機的主體就像後世燒煤的鍋爐,主要燃料也換成了無煙煤。

朱瞻基坐上了蒸汽船,讓這艘一級戰艦在長江的江面上向上游航行了大約十公里。

雖然是逆水航行,但是速度已經超過了十節,回來的時候順水更是超過了十五節。

這個速度是非常驚人的,超過了大部分風帆船的最高時速。

但是同時,耗費也是超級驚人,帶動這麼大的一艘船,四個鍋爐每小時要燒差不多兩噸煤。

除了效率值,關鍵還有滾輪的葉片容易損壞,傳動軸容易卡死等各種小問題。

能夠想像,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風帆的作用還不能被取代。

至於鐵甲艦,如今還是一個夢。

利用鐵皮包括木料,倒也不是不能造出鐵甲艦,但是目前的提煉技術還達不到,鋼鐵裡面的雜質多,容易生鏽。

海水本來就具有超強的腐蝕性,目前的油漆,鋼材,在海水裡面,恐怕不要兩年就會腐蝕。

海裡面的浮游生物,也會吐出酸性的物質,這對船體的腐蝕性更強。

這些問題解決不了,鐵甲艦就永遠只能處於試驗階段。

但是對已經被朱瞻基指明了發展方向的工部來說,許多人都是充滿了信心,相信自己能解決這些問題。

重新回到了水寨,艦船在數百水手的努力下,充滿危險地進行了硬著陸。這也越發堅定了朱瞻基想要早點弄到橡膠的想法。

「殿下,諸將全部已經召集起來,不如見上一見。」

鄭和擔任海軍總監,並且統管大權,並沒有引起海軍士兵的反感。五次下西洋,再加上東征日本的功績,他的威望比起前世更高。

朱瞻基點了點頭,看向了這艘戰艦的主將楊道說道:「楊千總,你身為羽林衛學出來的將領,要比其他士兵具有更廣闊的眼界和學識。這次前往東洲,除了搜集各地的農產品,橡膠,換取金銀,更重要的是要將你在羽林衛學所學的學識,傳授給更多的士兵,讓我大明的海軍可以提升更強的戰力。」

楊道躬身抱拳道:「臣定不負殿下所託。」

朱瞻基臨走拍了拍他的肩膀,讚許道:「孤知道你在羽林衛學學業有成,如今又能忍受寂寞,不畏艱險,勵志替我大明揚威四海,很不錯!」

朱瞻基身後的不少大員,看著楊道的眼神就變的熱烈了起來。

楊道身為楊士奇的唯一兒子,如今楊士奇雖然失勢,只能在溫泉別院陪太子養老,但是他在文臣之中的聲名還是很高的。

楊道有這個便利條件,更是娶了解家的女兒為妻,如今太孫絲毫不在乎他父親站錯隊,對他格外讚揚。

再加上他在羽林衛學與一大幫勛貴子弟為同窗,交遊廣闊。

這楊道不管在文臣,勛貴,還是太孫眼裡,都有潛力,以後發展無限。

要是將他收攏帳下,也能結一分善緣。

可惜啊,他明日就要出海,這一去還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夠回來,想拉關係也晚了。

面對士兵,將領們,朱瞻基總有更大的包容心。因為如今這個時代,士兵們比文臣們的待遇差的太多了。

在朱瞻基整頓海軍之前,海軍與陸軍一樣,士兵們不僅要訓練,要種地,還要承擔許多勞役工作。

明朝為什麼後來會出現逃兵籍的情況,就是因為士兵名義上的待遇比文臣高,其實差的非常遠。

以大明的普通士兵為例,一個月俸祿大約是二兩銀子。

可是這二兩銀子只是名義上的,因為大部分俸祿都被籍田給沖抵了。

士兵們種田雖然不需要繳稅,但是也不會領取這部分的俸祿,而且這部分稅收抵扣的比他們能領到的錢要少的多。

種地抵了一大半俸祿,朝廷每次徵用勞役,他們必須無條件地服從。

而他們的收入,除了種地以外,就只有春秋置裝費,出征補助等,不打仗的時候,他們可能連油鹽都買不起。

許多士兵當兵好幾年,都不一定能攢到二兩銀子。

第一艦隊身為朱瞻基的親軍,待遇自然是最好的,但是每個月能領到的現銀,也不會超過一兩銀子。

文官的收入雖然低,但是沒有軍籍的限制,他們能收附田,光是這些免稅的田地收入,就要遠超士兵了。

何況,他們還有各種其他收入,實際生活滋潤的多了,還不用吃苦受累,去冒險。

以第二艦隊提督總兵易信為例,在東征日本之前,他可是大明在遼東地區最出色的海軍將領之一。

但是遼東苦寒,出產不多,他縱使有五百畝免稅田,實際收成也不多。

要不是能喝點兵血,他連親兵都養不起幾個。

所以在得到佐度島的金礦收成的分成之後,他會將大部分精力放在中連島的建設,中聯伯府的建設上。

這完全是窮人乍富,找不到南北了。

要是文官,朱瞻基肯定毫不留情地將他削爵調職,但是因為知道他過去苦,朱瞻基就心軟了,再給他一次機會。

這樣有點錯誤的將領,因為想要將功贖罪,會比一般的將領更加賣力。

水寨會議大殿內,朱瞻基坐在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