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篳路藍縷 第六十七章 結盟

「足利義嗣並不是一個合格的將軍,他性喜奢華,輕浮無端,相比足利義持,他更多的是一個傀儡。目前,幕府的大權被日野康子把持,另上杉禪秀一系大將把持地方權力,幕府相比足利義持之時,權力大大萎縮。不過,這對我大明是一件好事,地方勢力膨脹,導致了幕府權力變小,各個地方政權都有意獨立,現在只是缺少一個契機。」

朱瞻基很清楚日本多山,少地,國家積弱。他們若不是因為這樣的環境,也根本不可能上千年來一直實行封藩制度,根本沒有形成過真正的集權政府。

至於天皇,也不過是個名譽上的領袖,根本不像中國的皇帝一樣真正控制整個國家。

也是一直到了十九世紀,黑船事件之後,他們開始大力發展貿易和工業,才將整個國家統一起來。

朱瞻基點了點頭說道:「孤以前一直想要把日本勢力進行分化,大力扶持地方勢力,淡化天皇一系。但是,最近孤卻改變了主意。」

紀綱當然想要這樣繼續發展下去,因為只有分化的日本才能讓各大勢力勾心鬥角,而他也才有生存的空間。

如果日本人都聯合起來了,他在日本發展的壓力自然要大上許多。

所以他有些緊張地說道:「殿下,按照現在的局勢發展下去,不要二十年,整個日本就會四分五裂,形成一個個強力的大名,幕府的話語權,神道教的萬事一體體系,就將會被完全削弱啊!」

朱瞻基當然知道這一點,但是現在秋子生的是他的兒子,他也不想給自己的兒子以後留下一個亂攤子。

他沉吟了一下說道:「蝦夷地現在是我們大明的地盤,日本只有三島之地,盛產白銀的石見,盛產黃金的佐度島都在我大明的手裡,他們已經缺少發展的契機。孤想要的是一個是源源不斷為我大明提供勞力和女人的地盤,不是一處亂攤子。」

紀綱是真的摸不透朱瞻基的心思了,不知道為什麼只是過了三年,朱瞻基的意見會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

但是他知道,統一的日本,對他來說絕對不是一件好事。

朱瞻基也不可能直接明白地跟他說,現在日本的小王子是我的種啊。

所以朱瞻基只是跟紀綱說道:「日本小王子已經四歲了,你還沒有見過吧……我知道你這幾年日子好過,去銀行兌換五千銀幣,當做幾個月後五歲生辰禮吧。」

紀綱不僅控制著石見銀山,還是日本現在最大的走私犯和人口販子,五千兩銀子,對他來說不算什麼。

而聽到朱瞻基的話,紀綱登時明白,問題就是出在小王子的身上。

日本小王子的出生,在永樂十五年的入秋,因為稱光王的身體不好,日本王室的繼承人問題一直是日本人的心結。

當小王子出生的時候,日本各大名無不歡呼雀躍。

上千年嚴苛的等級制度,天皇在日本雖然一直被排除在權力範圍之外,但是他們是名副其實的精神領袖。

日本大名們雖然不想讓天皇一系掌權,但是需要這樣一塊遮羞布來給他們遮風擋雨。

要是沒有了天皇,大明會不會直接吞併日本,這是幕府和大名們最擔心的。

只要天皇一系有繼承人,那麼大明想要吞併日本,或者派大明的藩王來接管日本,就不會名正言順。

「臣明日就親自去稱光王府,送上賀禮。」

紀綱拿定了主意,準備等出宮之後就好好了解一下這裡面有什麼是自己不清楚的。

只有了解了全部情況,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見紀綱如此識趣,朱瞻基也就更不用多說什麼了。紀綱是個聰明人,只要一看到小王子,他就會明白是怎麼回事。

實際上,對於日本,朱瞻基的心理非常矛盾。

他不想給日本一點發展的機會,但是也知道這種壓制不可能一直持續下去。

大明的發展會帶來巨大的虹吸效應,大明的快速發展需要人才的引進。而這種人才的流通,也會在一定時間之後,反哺整個區域,讓整個亞洲東部進入快速的發展期。

現在控制的越嚴,以後的反彈也就會越大,說不定以後會讓整個日本與大明陷入複雜的從屬關係之中。

但是,如果只是將日本嚴格控制起來,卻給他們留下一個發展空間,就會獲得日本大部分人的歸屬感。

這種歸屬感在很多時候,會直接影響到長遠的發展關係。

在知道小王子是自己的種之後,他就有了新的想法,那就是專門為日本設計一套發展政策。

不完全堵死他們發展的道路,但是絕對不能讓他們脫離大明的控制。

在政治,外交,文化,經濟,軍事方面,全方位地進行放羊式的控制。

其中,最關鍵的一條就是今後的日本王室,只能娶大明勛貴的女子為妻。

現在的小王子是他的種,今後只能娶大明勛貴女子為妻,就保證了血統永遠是大明的血統。

政治,外交上,大明要直接影響幕府的權力,不讓他們脫離控制。

文化上,儒家學術必須要儘快推廣到民間,讓百姓接受大一統的思想。

經濟上,大明現在已經控制了他們的手工業經濟,進出口經濟,這一塊,絕對不能放開。

再加上人口的流出,以後從日本徵兵,大力引進日本少女到大明來生活。

優秀的日本人才一個勁地向大明流入,他們的發展就不可能脫離大明的控制。

關於日本小王子的傳聞在應天府並不是秘密,小王子身上的特徵在朱棣的安排下,早就傳遍了應天府。

什麼小王子心向大明這樣的話,紀綱是不會相信的,一個三四歲的小孩子,能懂得什麼?

但是小王子長的像皇上這一點,讓紀綱聽在心裡了。

他讓屬下去兌換了一萬枚銀幣,第二日,親自送了五千枚到稱光王府。

如今的稱光王早已經不通世事,雖然沒有變成一個完全的白痴,但是整個人恍恍惚惚,猶如一個三歲小孩。

他跟小王子兩個人雖然是父子,但是現在兩個人卻經常在一起玩,還是以小王子為主導。

也就是說,他現在就是一個白痴。

看到小王子的第一眼,紀綱登時就明白了過來,這哪裡是日本的小王子啊,這就是殿下的種!

他不會想到朱棣身上去,朱棣身為皇上,跟秋子根本沒有接觸的機會。

而殿下在出海之前,到過幾次稱光王府。

紀綱看清楚了這一點,自然也就知道了朱瞻基改變想法的原因。現在,他就要考慮如何在不損害自己利益的情況下,按照殿下的吩咐行事了。

他想要掌權,想要扶持天皇一系,那麼,現在的幕府就變成了一個障礙。

很快,紀綱就有了一個想法,決定回到日本以後就正式實施。

既然天皇一系現在是殿下的種,那麼幕府似乎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回到日本,他就開始聯絡各方大名,直接推翻幕府的統治,讓天皇一系掌權。

就在紀綱返回應天府的這一天,林三率領著五千青壯,耗費了半個多月的時間,終於抵達了北明山。

他們在三月初,就收到了工部交貨的一千兩百輛板車。

這一千二百輛板車,有八百輛輕便板車,四百輛中型板車,全部都是工部銷售的最新款式的板車,不僅可以人拉,也有安裝馬轅的地方。

他們在三月中旬從山東出發,拉著空板車,四人一車,一天可以行進一百二十里地。

只用了幾日時間,他們就抵達了北方的天津。

在天津,這些板車上裝滿了糧食,只留下了一百輛空著。同時,也從這裡領到了一千兩百匹重型挽馬。

這些挽馬的速度慢,但是負重大,用來拉車再合適不過。

到了北平,剩下的一百輛馬車上面也裝滿了各種兵器和火藥,只是沒有火槍。

但是所有人都依舊興奮無比,因為火藥都給他們了,朝廷也不會吝嗇兩百支火槍了。

從北平出發之後,雖然沿途都是水泥路,但是他們的速度降了下來。

滿載的板車行走的很慢,許多時候,還需要他們這些人幫忙推車。

但是每個人都充滿了希望,有了這些武器,他們不畏懼任何挑戰。

不需要幫忙推車的時候,林三就根據這五千人的編組情況,進行輪流練兵。

朝廷雖然沒有給他們提供教官,但是卻給了他們不少兵書,其中行軍布陣,應對騎兵,應對步兵的各種戰術手冊,給了他們幾百本。

能保證每個十人的小組,都有一本這樣的小冊子。

四月五日這一天,他們終於抵達了北明山,並且受到了這裡鎮守太監亦失哈的熱情歡迎。

而唐賽兒已經在這裡待了一個月,這一個月來,她養尊處優,相比以前的村姑形象,現在顯得更加漂亮了。

以前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