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篳路藍縷 第六十三章 出海

三月的最後一日,應天府最轟動的話題。從皇上御駕親征,一下子就轉到了孔府六十七人全部被抓進內監大牢的事情上來。

孔家是誰?即便是不識字的老農,不知道他們是大明唯一的千年世家,也聽說過孔夫子。

雖然這個世家在官場上面並沒有多少勢力,但是能流傳千年,已經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情了。

而在朝中,這件事引起的轟動更是遠遠大於民間。這日一大早,就有大臣和監生想要到承天門跪拜,想要請殿下釋放孔家人。

不過,因為朱瞻基並不在應天府,而且這件事因為孔家人一股腦被抓走,沒人牽頭,才沒有實施。

等到了中午時分,孔府被抓的緣由就被錦衣衛宣揚了出來。聽說太子殿下又吐血,而且就是孔家人引起的,那些想要替孔家說話的大臣們一個個就偃旗息鼓了。

開玩笑,他們這些大臣什麼事都能摻和,唯有皇家事務不能摻和啊!

也難怪孔家人不是被關進刑部或者大理寺,被關進了內監監獄,因為這是直接惹上了皇家啊!

蹇義這些天因為孔家的案子,被人煩不勝煩,心裡厭倦。但是昨夜孔府的人被抓了個乾淨,他的心卻變的空蕩蕩的了。

從他學認字的第一天開始,就在孔夫子的像前參拜,他能眼睜睜地看著孔夫子的後人被抓個乾淨嗎?

不能!

昨夜裡解縉的來訪,更是讓他堅定了這個決心。

看朱瞻基的動作,他很清楚朱瞻基這是在軟刀子殺人,溫水煮青蛙。

從山東糧食案件,孔家被牽連進來,如今孔家大江南北的糧鋪全部被查封,數十萬石的糧食被充公。

借著馬德鐘的案子,殿下直接揭開了孔府蒙在身上的錦衣,露出了他們骯髒的軀體。

先從名聲上將孔家完全抹黑,沒有了名聲,孔家就什麼都沒有了。

戶部清查山東田地,這又是在挖孔家的根腳,他們這幾百年來強取豪奪,成為山東最大的地主。

沒人調查的時候乾乾淨淨,但是真的查起來,絕對不會那麼乾淨。

而孔樂南也是個蠢貨,看不清這背後的危機,還在為兩家分支的流徙奔波,這完全是本末倒置。

不管怎麼樣,要給他們保留三分元氣,不能讓年輕的殿下,直接將孔家剷除。

孔家都剷除了,儒家還能沒事嗎?

孔家是不幹凈,但是不能因為孔家不幹凈,殿下就直接挖了儒家的根基。

這件事也只有蹇義能幫得上忙,因為如今的大明朝堂,只有他的權力沒有受到限制。

從正月十六,大明議事法則正式實施,這兩個多月來,所有的大臣們都已經完全明白了這套議事法則背後的意義所在。

的確,這套議事法則的實施,讓所有人手裡的權力大增。

原本,各部的事務幾乎都要經過廷議才能通過,但是現在,大部分事務的處置都被分發到各部,其他人沒有了插手的權力。

但是這种放權,是犧牲了廷議的公信權力,其他人都沒有任何損失,包括皇上。

特別是財政放權,各部都能按月領到比以前更多的辦公經費,許多事務,其他人不知道,事情就已經辦了。

當權力被下放到各部的手裡,想要讓他們再拿出來,就不可能了。

現在唯有身為議長的蹇義,還有資格干涉各部的事務,但是他一個人,又能有多少精力?

各部基本都不把一些事務拿出來廷議了,他就是干涉,又能干涉多深?

所以他越來越佩服拿出這套方案的朱瞻基,簡簡單單的一個陽謀,就讓團結在一起的朝廷大臣們分化,甚至互相提防。

而皇家,這個時候卻能通過財政撥款,輕易控制住各部。

蹇義數次提出要將大明銀行也置於戶部管理,但是朱瞻基根本不理他。顯然,這位年輕的太孫殿下很清楚,這個權力絕對不能給戶部。

也正是因為這套議事法則的實施,讓蹇義明白,太孫殿下的不簡單。而太孫針對孔家的謀劃,他也會想的更加深遠。

一個孔家無所謂,但是儒家不能動啊!

「大人,戶部夏尚書有急事求見……」

「快快有請……」

蹇義的話音未落,夏元吉已經進了殿中。「宜之兄,我不請自到,實乃有萬分緊急之狀況。」

雖然戶部和吏部是鄰居,但是基本上,相互之間很少有私下往來。像夏元吉這樣的不請自入,更是罕見。

蹇義忍不住站起身來,問道:「發生何事?」

「三月二十四,甘肅固原地龍翻身,如今道路阻隔,死傷無數。」

蹇義眉頭一皺,一個固原遠在西北,不算什麼大事。但是如今大軍西征在即,那裡扼守西北咽喉,卻不能不重視。

若是因此壞了西征大計,不要說皇上饒不了他們,就是他們自己也不能原諒自己。

「維喆,你立即組織救援隊伍撥運錢糧,我現在立刻去見太孫殿下,讓他拿個主意。」

夏元吉的來意就是如此,他是戶部尚書,這個時候既然知道固原地震,自然首先要組織救援。

但是太孫殿下那裡卻不能不通知,由蹇義過去是最好不過。

他開口說道:「固原當地銀行存銀有限,我欲從陝西布政司處銀行調取一批銀錢,還望殿下能讓陳瑄處配合。」

蹇義點了點頭道:「此事我會跟殿下仔細分說。」

如今的銀行可是真正的銀行,以存銀,放銀為主。也因為各處分部的規模受到銀錢存放的限制,並沒有後世銀行的通存通兌功能。

戶部的賬戶裡面雖然有銀子,但是大部分都集中在京城,各處布政司除了少量的稅賦就地存放,大部分也都被銀行統一存放進了大明銀行的十三大金庫。

所以戶部想要調取銀子,必須要得到銀行的配合。

但是大明銀行是獨立機構,總督陳瑄原本是地方官員,只聽皇室命令。這種制約讓戶部也只能經常遷就銀行,否則效率就要低了許多。

蹇義的車駕出了朝陽門,隨行護衛就掛出了尚書旗,急行軍旗。

大明有例,尚書出行,百姓避讓,急行軍旗,更是要肅清道路。

有護衛開道,百姓讓出水泥路,蹇義一行很快就抵達了溫泉別院。

朱瞻基得知固原地震,登時在別院就待不下去了。

他很清楚,在如今這個時代,朝廷根本沒有進行急救的能力。縱然八百里加急情報,朝廷得到消息已經是五日之後了,如今固原那裡早就已經過了最佳救援期。

老百姓也根本不指望朝廷能第一時間搶救,他們只希望後續能得到朝廷宣撫。

明日就是大朝會,朱瞻基沉吟了一下,就說道:「蹇尚書稍待,孤去與母妃辭別,這就隨你回京。」

張氏聞知西北地震,比朱瞻基想的還要開明。「瞻基以監國之身,自然當以國家大事為重。你父王如今昏迷不醒,你在近前也幫不上忙,速速回京去吧。」

「孩兒今日回京,明日大朝會後,就回來侍奉父王左右。」

朱瞻基跪下向她磕了一個頭,被張氏連忙扶起。「快快起來……」

朱瞻基跟她微微一笑,轉向朱瞻墉他們的時候,臉就已經板了下來。「瞻墉,瞻埈,你們二人是兄長,當為母妃解憂,侍奉父王。」

二人躬身應是,朱瞻基又跟嘉興說道:「嘉興,你如今也大了,好生在別院待著,別讓母妃操心。」

十二歲的嘉興其實實歲只有十一,還算不上大,但是生在宮廷,自然成熟的也早。

她嬌聲應道:「太孫哥哥放心,小妹會照顧好妹妹們,不給母妃添煩惱。」

朱瞻基摸了摸她的頭笑道:「嘉興真乖,以後哥哥許你自己挑選一門親事,讓你一世無憂。」

聽到朱瞻基說起自己的親事,嘉興害羞起來,躲在了張氏的身後。「母妃,大兄笑話我呢。」

張氏卻知道朱瞻基這份承諾的份量,忍不住開心說道:「瞻基也不可只念著嘉興,瞻墉他們如今也該說親了。你父王如今身體不好,要是大行,又要耽擱了他們的親事。」

朱瞻墉和朱瞻埈兩人都是虛歲十六,到了該說親的年紀。但是朱高熾身體不好,若是真的薨了,他們的親事也要耽擱下來。

他們可不像朱瞻基,朱瞻基身為監國即使父王薨了,最多也只是守孝49天,但是他們卻要足足守孝27個月。

「母妃放心,明日大朝會上,我就會安排下去,為瞻墉他們五人選妃。」

除了朱瞻墉,朱瞻埈兩人十六歲,朱瞻垠,朱瞻墡,朱瞻堈,他們三人也都十五歲了,這次為他們選妃,可以一次性辦了。

張氏滿意地點了點頭,幾個小的弟弟也都有些害羞地笑了起來。

朱瞻基這才又跟孫嫻說道:「你代我在此盡孝,不可荒廢了禮節。明日我會讓金闊來別院,肅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