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篳路藍縷 第四十九章 變化

出雲國,石見港。

自從太孫殿下東征日本,將整個皇室一股腦搬遷到了應天府,大明與日本之間的勘合貿易,就變成了長期貿易。

大批的大明商人進入了日本的各大港口,將無數大明的商品運了進來。

如今的日本是沒有什麼工業的,只有一些手工業,但是跟大明比起來,也相差甚遠。

所以各大港口發展迅速,形成了一個又一個的貿易中心。

幕府在這個過程中根本沒有太多的辦法,大明的商人他們根本不敢管,只能看著大明的便宜商品佔據了日本市場。

絕大多數的日本人為之歡欣鼓舞,因為他們也能有便宜的衣服穿,有了飯碗,有些肯乾的自耕民甚至還能買得起鐵鍋。

但是,對普通的老百姓好,並不代表日本的幕府和各大大名喜歡,因為以前的他們可以對普通百姓生死予奪,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百姓開始不聽話了。

這些人受到了大明商人的影響,了解到了外部的信息,一個個人心不定,千方百計想要前往富足的大明。

更可惡的是那些大明商人,他們藉助日本對他們沒有管理權,而且還有巨型商船,運送了大批的日本青年男女到了大明。

幕府現在唯一能自己掌握的,就是大明許可的稅權。

通過收稅,他們迅速收斂了巨額的財富,但是這些財富,又通過貿易流向了大明。

幕府的日子還算好過,大明協助他們建立起來稅收系統,整個日本有了上萬稅吏,這些稅吏每年可以給幕府收來比以前多得多的金銀。

但是對大名們來說,如今的日子越來越難過了。

人心散了,就不好管了,用殘酷的方法鎮壓,百姓只會逃向其他大名那裡,甚至跑到大明去。

但是用懷柔的方法來對百姓,他們現在根本沒有這個條件。沒有從百姓這裡掠奪的資源,他們根本無法維持越來越緊張的社會局勢。

在後世,民間鼓吹最多的就是日本的工匠精神,認為是日本精益求精的精神,才塑造了日本品質。

許多工匠世家,幾代,幾十代都做一種事情,所以才能創造出其他人比不上的品質。

但是實際上,這不是一種主動行為,而是被動行為。

因為日本的社會結構是僵化的,皇室永遠是皇室,貴族永遠是貴族,大名永遠是大名,百姓永遠是百姓。

如果你是做豆腐的,你的家族世世代代都是做豆腐的,絕不會讓你去讀書來改變命運。

你家是做雨傘的,那麼你的家族就世世代代,老老實實地來做雨傘吧!

因為被迫,日本才有許多家族幾百年來都只是做那一種事,造就了他們精湛的品質。

可是大明如今將王室整個遷移到了大明,又湧進來了大批的大明商人,所以讓如今的日本社會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這種變化讓整個日本的貴族和統治階級都有些手足無措。

出雲國,因為中央山系的隔斷,這裡一直都不屬於日本的中心區域。

但是當石見銀山被發現之後,這裡變的越來越繁榮。

一開始,這裡還只是一些自由民前來做工。紀綱有錢,從南洋買回了大批的糧食,在日本,糧食就是硬通貨。

日本人自己的礦山上,勞工辛苦工作一天,賺取的工錢最多只能養活兩個人。

但是在石見銀礦,紀綱大幅度提高了待遇,只要不偷懶,換的糧食就能養活五個人。

這種待遇對於日本人來說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吸引了大批的石匠和工人。

除了自由工,銀礦上還有數千奴隸,這些奴隸並不是紀綱他們擒獲的,而是日本的大名在相互征戰中擒獲的俘虜。

他們這些人沒有人權,被紀綱買下之後,每天只需要給吃飽,他們就會老老實實地在礦上幹活。

充足的人力讓銀礦的開發很快就進入了旺盛期,雖然只是第三年,但是銀礦現在每年出銀就已經有五十萬兩以上。

五十萬兩白銀,紀綱可以留下三成,這就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當然,他這三成也不好拿,在日本,他要面對無數的暗殺,襲擊,要養一大批下屬。

海軍雖然在這裡有一處水寨,但是除了拱衛礦山,並不會對紀綱在日本的發展有任何促進。

而紀綱要做糧食貿易,人口貿易,卻不能缺少一支可以信賴的力量。

為了增強自己的實力,他招兵買馬,還要跟大明高價買進各種武器,來保護自己的利益。

特別是建城的費用,屬於他欠朝廷的。建城耗費了十五萬兩銀子,這些費用都要他出,到現在,他還欠了朝廷五萬兩銀子。

但是不管怎麼算,他如今已經成了這世間最有權勢的一撥人。

「夫君,已經晚了半月,為何南洋的糧食還沒有運到?」

紀綱皺著眉頭讓妻子田氏為他穿上了外袍,嘆道:「不僅糧食沒有運到,就連大明的信使船也有半個月不見了。雖然現在是北風,但是也不至於如此啊!」

「可是大明境內有甚變故?」

「太孫現在已經貴國,能有何變故?再等幾日,第二艦隊的通信船總歸會出現的。」

「但是存糧已經不足五千石,即便是省著些,也撐不了幾日。」

大明在出雲國的南部圈的這片不大的區域,除了長滿松樹的山坡,幾乎沒有平地。

原本這裡人少,但是現在,光是礦工就已經超過了兩萬,還有他們的家眷,人口已經超過了五萬。

本地沒有出產,所有的物資都要從南洋和大明運來,極度依賴大明的供應。

別的東西都還好說,要是沒有糧食,礦上就會停工。

紀綱沒有絲毫擔心,說道:「我待會兒就去水寨一行,海軍那邊的糧食應該還比較充足,先去借一批。」

出了房門,跪坐在門廊下的幾個日本少女就連忙幫紀綱拿過來了靴子,不用紀綱動手,靴子給他穿上了,腰刀給他挎上了,錢袋,子彈袋,火槍,都被幾個少女掛在應有的位置上。

來到日本幾年,紀綱已經習慣了日本女子幾乎是突破底線的服飾,不僅身體任由自己為所欲為,就連自尊,也似乎是沒有的。

他雖然做不出讓她們當人體夜壺,便後舔臀這樣的噁心事,但是也被這邊的兩性伺候給徹底腐化了。

日本女子雖然矮了一點,小了一點,但是在伺候人上面,還真的是讓人舒坦。

來到前院,今年十六歲的大郎帶著幾個弟弟在前院的水泥地上穿著滑輪鞋,滑冰。

自從三年多以前,滑輪鞋被傳播開,就成了小孩子最喜歡的玩具。

就連軍中,也有一些傳令兵學會了滑輪鞋,穿著滑輪鞋傳令,比走路要快一倍以上。

幾個孩子見了他出來,原本吵人的聲音立即變小了許多。紀綱也不去管他們,沿著角門來到了城主府的主殿這裡。

守在這裡的護衛見了紀綱出來,一一躬身行禮,幾個客卿也都迎了上來。

「城主大人,今日一早,水寨那邊就來了一艘傳令船,肯定會有消息傳過來。」

紀綱點了點頭說道:「我正待過去水寨找孫指揮使喝酒,礦上今日沒什麼糾紛吧?」

「礦上一切安寧,不過這糧食可不能再耽擱了。」

副城主兼銀礦總管龐瑛龍行虎步地進了前殿,看見紀綱,立即大聲說道:「大人,屬下有急事稟報。你們暫且退下。」

紀綱擺了擺手,幾個客卿就先行退下,只留下了紀綱與龐瑛兩人。

龐瑛是酷吏,向來是看不慣這些文人的,他對紀綱現在附庸風雅,找了一幫秀才,舉人當客卿也不以為然,對他們向來沒有好臉色。

紀綱也不以為然,連皇上都還要組建一個內閣,顯然這文人也是有一些作用的。

龐瑛等人走開,才低聲說道:「剛接到消息,皇上撇開了太子,立了太孫殿下為監國,如今這個消息已經傳遍大明。」

「此言當真!」紀綱忍不住開口,卻意識到龐瑛是絕對不會拿這樣的事胡說,隨即為之大喜。「既然是太孫殿下監國,那我就該回大明一趟,為殿下慶賀。」

龐瑛搖了搖頭說道:「大人切莫激動,如今陛下未走,你就回大明,要是讓陛下知道,怕又落不著好。等陛下出征之後,再回大明為殿下賀喜,才是應有之理。」

紀綱點了點頭問道:「既然是太孫殿下監國,那太子呢?」

「據說二月初一,太子殿下兩次吐血,如今還在皇家醫院治療。等他出院,就會到湯池農莊療養。」

紀綱沉吟了一陣,抬頭說道:「以太孫殿下的手段,應當順利接手才是,那最近糧食停運究竟是怎麼回事?」

龐瑛扭頭向外看了一眼,才又低聲說道:「這就是我要撇開眾人跟大人說的緣故了。根據海軍信使的通報,這內監發生了重大貪腐,數十萬石糧食被馬琪倒賣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