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篳路藍縷 第三十四章 理清脈絡

自永樂初年,大明逐漸穩定,大明的糧食價格就一路下滑。

稻米從靖難之時的一石四錢銀子,到後來跌到了一石兩錢七八分。小麥略貴,也不過三錢銀子略高。

到了永樂十三年,朱瞻基提議從南洋大量運糧之後,大明的稻米價格就被穩定在了兩錢五分銀子。

稻米的價格下滑,同樣影響了麥子,因為百姓只要能活命,是不會特別在意口感的。小麥的價格太高,百姓自然會換成吃大米。

如今的小麥價格基本不會超過三錢銀子,這也讓百姓種地的積極性很是下滑。

如今大明一畝地的收成基本都是在兩三石,就是種兩季,基本上一畝地的收成也就一兩銀子左右。

一家種十幾畝地,總產出也只有十幾兩銀子。

這對老百姓的影響不大,因為老百姓交稅也都是交實物。種的糧食,交的自然是糧食。

至於活錢,全是靠副業。養雞,養豬,織布,種水果到市場上賣了換一些油鹽,收成好的時候,還能給孩子們買一些糖吃。

但是這樣地的價格,對大家族,對大地主,對糧商來說,就不是好事了。

大明的糧食價格穩定,他們的利潤就小的可憐。

地主們不可能靠自己來種地,都是佃農,就是再苛刻的地主,也要給佃農吃飽,這樣的情況下,他們的利潤小的可憐。

就連自耕農們都不願意種地,想到城裡隨便做工,也比在地里刨食強。

要不是沒有門路,換不了戶籍,大明目前恐怕無數農民想要拋荒。

在這樣一種環境下,自然有不少人對朝廷大量從南洋運糧不滿意。

特別是北方,因為地多人少,一個人能種的地又有限,一年只能收一季糧食,收成更低。

許多大地主,都已經瀕臨破產的境地,這個時候,他們就要玩一些小動作了。

朱瞻基設想過許多人,卻從來沒有想到,出頭的竟然是自己的親叔叔。

他自己的土地是沒有多少的,即便這幾年在彰德府大量侵佔民田,他也算不上是個大地主。

而且,他是不用交稅的,然後通過貿易賺到的錢絕對比種地的收入要高的多,根本沒有道理來出這個頭。

但是偏偏是他!

這是慾壑難填嗎?還是被其他人利用!

在馬琪的坦白下,一個以他為代表的利益團體付出了水面。其中包括了寧波的兩個大糧商,山東的兩家大糧商,河北一家,河南一家。

朱瞻基讓人把這些人全部記了下來,他不能直接出手對付趙王,但是收拾他們,卻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問題是,如果連主犯都逍遙法外,處理起其他人,必然會面臨眾人的不滿。

朱瞻基會在乎嗎?當然不會,所以在聽了馬琪的坦白後,他就想明白了其中的環節。

「既然你的糧食全部都處理給了這六大糧商,可否有交接的證據?」

馬琪點頭道:「雖然沒有直接的合約,但是奴婢與他們之間的糧食交接,都有交接手續。」

孫林點了點頭,表示已經查貨了這些賬本,朱瞻基拿定了主意說道:「這件事讓孤很是為難,不懲治你,整個案子就無法下手,所以最近一些時日,還要委屈你了。」

馬琪連忙說道:「奴婢不委屈,無論殿下如何懲治,奴婢都心甘情願地受著。」

朱瞻基心中暗笑,不置可否地轉向孫林說道:「如今這個案子的脈絡,孤已經心裡有數。現在,就是按照這個脈絡剝絲抽繭,將所有人一個一個都給我揪出來。另外,本人還有兩個疑惑,馬琪……」

「奴婢在。」

「趙王叔為何會替一幫糧商說話?他們之間你認為會有什麼利益關係?」

「殿下,這些糧商雖然以糧食生意為主,但是不代表沒有其他的行當。趙王爺想要做出口貿易,不能通過內監的採購渠道來收購貨物,想必這些方面會讓趙王爺動心。」

朱瞻基點了點頭說道:「的確,趙王叔現在即便是跟著後面做些貿易,只能拿一些民窯,粗製鐵具來賣,這讓他跟許多小商販有了交集。但是,是誰將這些人整合在一起的呢?」

馬琪不說話了,瞪大了眼睛看著朱瞻基平靜的臉愣了一下,才連忙說道:「奴婢愚昧。一直未曾想到這裡。」

朱瞻基冷笑道:「你是真的愚昧啊!這幾十萬石糧食,你有多少,人家吃進多少,給錢也利利索索,你就沒有想過這世上真有如此好做的生意?」

雖然是大冷的天,但是馬琪冷汗直冒,他只管收錢就好了,誰會想過這後面還會有人組織。

朱瞻基又望向孫林說道:「第二件事,就是山東方面為何大範圍地配合這場糧食貿易,這大半年了,山東到處缺糧,但是官員們卻不怕沒糧引發造反,到底是何緣故?只有有糧,百姓才能安居樂業,即便是以役換糧,也會讓日子好過許多。偏偏這些官員似乎根本不在乎百姓死活,而且還不是一個兩個,是大半個山東,這就讓人奇怪了,總不會所有人的良心都被狗吃了吧!」

說到這裡,朱瞻基愣了一下,又說道:「立即派出暗探,打探整個河南,河北的情況。還有,將這些地方過去幾年的糧食價格都給我報上來,要給我精確到每個縣城。」

「是!」

朱瞻基這才又轉向馬琪問道:「你斷了山東的糧食供應,海軍就沒有人懷疑?山東各官府就沒有催糧?」

馬琪搖了搖頭,心中湧起了一陣恐懼。在他原本以為簡單的事情背後,似乎還隱藏著巨大的陰謀。

他從來都沒有擔心過自己的性命,但是這個時候,他真的有些怕了。

「真是愚蠢啊!」朱瞻基搖頭嘆道:「利欲熏心,也不至於讓你就只管撈銀子,什麼都不管吧?」

馬琪顫抖著跪在了地上。「殿下,奴婢真是沒有往這方面想啊!」

朱瞻基知道,這不是他愚昧。而是他一直高高在上,根本不在乎下面人想什麼,背後有沒有什麼陰謀。

朱瞻基拿起他的口供又看一遍,重新組織了一下的思路。

這個案子其實並不複雜,馬琪原本擔任轉運使,只是小打小鬧地貪。比如利用內監的運輸船多裝一些糧食售賣,賺取差價,即便是扣留一些糧食,也不影響大局。

但是從去年趙王朱高燧插手之後,他的膽子就變的大了起來,與糧商勾結,將糧食只是運到山東過一圈,然後足有一半又拉回了寧波,直接賣給糧商。

這個期間,因為船是內監的,人是內監的,卸貨是當地官府組織的,海軍除了一個指揮使參與其中,其他環節倒沒有拉下水太多的人。

關鍵還是這件事發生之後,山東當地官府的態度。

按照馬琪的說法,他除了給趙王分了兩萬兩銀子,山東都指揮使劉忠分了大約五千兩銀子,萊州水寨指揮使姚士卓分了大約三千兩銀子,剩下的銀子都被他揣進了自己的荷包。

那麼問題就來了,既然他沒有給山東的官府分銀子,又不給糧食,憑什麼對方會替他隱瞞?

還有,山東如今的移民政策陽奉陰違,這背後又有什麼情況?到底是誰給了他們這麼大的膽子?

趙王嗎?

他一個被圈養的王爺,能影響一兩個官員,十幾個官員,朱瞻基相信,但是想要影響半個山東,恐怕是不可能的!

這個案子很簡單,但是背後隱藏的東西,卻讓朱瞻基都有些恐懼。

白蓮教?不可能,他們本來就是窮人,怎麼能操縱官府?

蒙元餘孽?那就更不可能了,幾十年下來,蒙元餘孽早就被清理的差不多,連他們的大本營都幾乎完全倒向了大明。

難道是漢王?劉忠可是朱高煦一直以來的支持者。

既然不得要領,朱瞻基暫時也不再去想,跟孫林說道:「趙王這邊我親自來查,你負責給我調查北方這幾年的糧價變化,還有山東各地官府,到底為何一直默不作聲!」

孫林應下之後,朱瞻基轉向馬琪說道:「這件事讓孤很難做,你若是不關進大牢,孤如何好去處置那些跟你交易的商人。所以,暫時要委屈你了。」

馬琪跪下說道:「奴婢心甘情願受罰……」

他又轉向李亮說道:「將跟馬琪交易的六大糧商,所有參與交易的人員,都給我查出來,寧波的糧商讓朱真動手,查封六大糧商的所有糧鋪。另外,山東的糧商讓易信動手。河北的糧商讓永康侯徐安抓捕。河南的糧商是哪裡人士?」

永康侯徐安是靖難名將徐忠的兒子,其父中風而死,他襲爵永康侯,目前任河北都指揮使。

馬琪連忙說道:「殿下,河南糧商范成賢是開封人士。」

「既然有我海軍第一艦隊的水寨,就讓開封水寨指揮使於夢奎抓捕。吩咐下去,我要將他們全家老小,全部給我抓起來,一個都不放過。所有家產按照規矩,留下三成,其餘全部上繳國庫充公。」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