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篳路藍縷 第三十三章 查案

相比馬德鐘的悲憤與失落,唐賽兒一家卻如同經歷了從地獄到天堂的翻轉。

離家之時,父親被抓強服勞役,母親病重,無葯可醫。

但是這一趟京城之行,原本抱著玉石俱焚的想法,卻因為被錦衣衛識破了行蹤,竟然還見到了太孫殿下。

他們隨著錦衣衛的大隊人馬一路沿著膠萊運河北行,到了平度又向西行,看著隨行的錦衣衛與海軍士兵一個個減少,他們很清楚,這是朝廷的調查已經正式展開了。

當他們的船抵達濰坊的時候,就只剩下了四個錦衣衛的人員隨同他們一路前行。

在濰坊衛所,他們憑藉錦衣衛的手書,從軍營領了八匹馬,隨後沿著陸路前往蒲台縣。

在大清河渡口,這個蒲台縣南下的唯一渡口,他們就遇到了在這裡迎接他們的王宣,郝雲中等人。

看到四人騎著高頭大馬,身邊還有錦衣衛的人作伴,王宣已經忍耐不住地大叫:「三姐,師父回家了!」

唐賽兒原本以為還要等到她回來以後,才能借著錦衣衛的人救回父親,可是沒有想到,朝廷的消息傳的更快,已經有人趕在他們前面把消息傳了過來,釋放了父親。

她開心地笑了起來,問道:「朝廷要查那些貪官污吏貪沒糧食,大夥都知道了吧?」

王宣笑著說道:「陳祝雲那狗官已經嚇的上吊了,縣衙抓了好多貪官,都快關不下了。」

唐賽兒有些好奇地扭頭問道:「褚大人,怎麼還有人比我們更快?」

褚松笑著說道:「我們在膠州就是故意停留一晚,留給某些人自己動手的時間。這件案子涉及甚廣,人員眾多,朝廷總不可能將所有人都抓起來。」

唐賽兒明白了過來,說道:「只抓首惡嗎?」

「當然不是!這是以前的做法。但是這一次,殿下怕是會大動干戈。他們偷吃了,以為嘴巴擦乾淨就沒事了,但是太孫殿下眼裡容不下沙子,是不會輕易放過他們的。」

想到在京城見到的那個僅僅比自己大一歲的男人,唐賽兒不由得感到有些壓抑。

這些年,跟一般女人比起來,她也算是見多識廣的。但是二十一年來,沒有任何一個男人能像他一樣,讓人根本興不起反抗的念頭。

應該是,他的心裡裝著整個天下吧,所以才會讓人感到自己很渺小。

在京城遇到那麼多的達官貴人,其中不乏像楊章德那樣的高手,唐賽兒都沒有覺得怕。但是面對那個男人,她感到發自內心的恐懼。

幸虧他不知道自己的秘密……

褚松四周看了看,問道:「這就是大清河啊,看起來不寬啊!」

林三嘆道:「大人,正是因為大清河不寬,每當黃河借道大清河入海的時候,才會造成大災。」

「是這個理,要是大清河足夠寬,足夠深,這黃河借道的時候,就不會發水災了。」

眾人分兩次坐上了渡船,在船上,褚松還一直觀察著這條大清河。

在前往西洋的時候,又一次輪到他在太孫殿下的旗艦上執勤,聽見了殿下跟黃淵的談話,主要就是提黃河的危害。

這黃河每隔幾年,就會改一次道,就像一條蛇,忽南忽北。

最南到海州(連雲港)入海,最北要到北平的海港天津入海,南北超過兩千里。

每次改道,都會引發大型災難。

而殿下就提過想要完全疏浚大清河,讓黃河從此以後只通過大清河入海。

但是算到這個工程的成本,將會非常高昂,很難一次完成。但是一條河道的疏浚,如果不能完全完成,就等於白用功。

所以就連殿下現在也對黃河改道造成的水災無可奈何。

除了高昂的成本,褚松還記下了殿下有意讓黃河從如今的淮河,蘇北入黃海,改成自大清河入渤海的計畫。

而這項計畫需要疏浚的河道達到兩千多里,讓褚松震撼不已,所以他經過大清河的時候,忍不住多看了幾眼。

而這樣的工程,即使把整個大明的人都拉過來,怕是也完不成吧!

不過想到自己生活在這樣一個波瀾壯闊的時代,有一個胸懷天下的未來皇上,褚松的心裡就忍不住感到自豪。

過了大清河,只剩下五六里地,唐賽兒也就到家了。

來迎接唐賽兒的人有五六個,眾人也就不再騎馬,牽著馬邊走邊聊。

只有賓鴻先騎了馬回去報信,順便讓人準備飯菜。

褚松注意到兩邊的地里麥苗相比其他地方枯黃了不少,已經過完年了,其他地方的麥苗都有三寸高,但是這裡的麥苗僅僅冒頭而已。

問了林三,林三才嘆道:「黃河泥沙泛濫,每次大水不僅沖走了地里的肥力,更是留下了沙子無數。一次洪水,最少需要三年才能恢複土地的肥力。偏偏黃河每年潰堤兩次,大洪水數年一次,老百姓最多過兩三年好日子,就要受兩三年的窮。」

褚松也知道山東稅賦沉重,偏偏連年天災人禍,忍不住說道:「山東的老百姓真是苦啊!回返京城,我定當啟稟殿下,為山東百姓減輕負擔。」

林三搖頭道:「關鍵還是貪官污吏橫行,這次去京城,俺才知道,原來朝廷的大部分條令都是為老百姓著想的,只是到了下面,被那些貪官污吏給歪曲了。即便是陛下減輕稅賦,貪官污吏不除,百姓難靖。」

褚松點頭道:「這就是所謂的苛政猛於虎,我錦衣衛就是為朝廷鋤奸,今後也當加強對各層官衙的監督。」

林三長揖鞠躬:「雖然我等要去北地,從此天地逍遙,但是依舊為山東百姓謝謝大人。若我大明多一些大人這樣的清官,那就是百姓的福分。」

「不敢當。我褚松也只是讀了幾年書,做不得大事,也就能幫殿下多砍幾個貪官人頭。」

林三忍不住心中暗嘆,這大明的官員,真是官職越高,越發平和,沒有什麼架子,真的為民著想。

反倒是那些七品以下的官員,甚至是小吏,卻越發張狂,欺壓百姓,橫行鄉里為惡。

以前只知道錦衣衛是皇上爪牙,兇狠惡煞,但是這次接觸的錦衣衛官員,卻比那些滿嘴仁義道德的所謂「好官」們要更講道理,更仗義。

這次錦衣衛出馬的兩個領頭人員分別是馮小年和褚松。

馮小年擅長勘察,辦案,而褚松是個百事通一樣人才,擅長交際。

所以褚松得以輕鬆地來到唐家,享受唐家的熱情招待。

而這個時候的馮小年,卻陷入了繁忙的應酬中。

從膠州出發,這一路上,海軍負責抓人,而他只負責每到一地就收賬本。凡是老老實實拿出賬本的人還好一點,拿不出賬本的官員不論官職高低,一律抓捕關押。

所以他雖然想要一路趕到濟南府再開始查賬,但是到了濰坊的時候,他就已經走不了啦。

這倒不是有人為難,而是抓獲的官員太多,海軍派來了一千人,現在都不夠用。

所以他徵用了內監設在濰坊的轉運司,將案件清查的大營直接放在了人員被扣押了大半的轉運司內。

來之前,朱瞻基就交待他了,讓他查賬不需要清查細則,也不需要查驗每一筆的賬目,只是先算總賬。

內監這幾年運來山東的糧食超過三百萬石,光是從去年三月起,到如今運來的糧食也有百萬石。

多少糧食在膠東卸貨,多少糧食在萊州卸貨,通過什麼渠道運出去了多少,每個地方需要分配多少,賬目相差多少。

只需要看總賬,再根據各地官府接收的數目,發放的數目相互一對,這裡面有沒有問題就一目了然。

去年三月之前的賬目還稍微複雜一些,因為就是有人貪污,因為數量不多,賬目很容易做平。

可是從去年三月以後,除了萊州的沿海區域,大部分內陸的州城,縣城就再也沒有見過一粒糧食,那麼,只需要查驗哪一步沒有完成交接就足夠了。

朱瞻基現在不是想要對付哪一個人,而是要對付整個貪腐的階層。

如此大的一件案子,涉及面這麼廣。不管是海軍,還是內監,包括山東的地方官府,怕是沒有一個乾淨的。

他要監國,就要立威,這些人就是他立威的對象。

他身在根本沒有想找每個人的犯罪證據,他只需要把所有人控制起來,讓他們每個人來自證自己的清白。

至於到最後如何處理,他肯定會拖到朱棣出征以後,然後根據自己的需要,來進行處理。

雖然這對某些人不公平,但是這個世界上本來就沒有公平。

馮小年年紀最大,他也是最早跟著朱瞻基的群體之一,所以對朱瞻基的心態把握的非常好。

從朱瞻基讓他只查總賬,把所有人控制起來,至於誰具體犯了什麼樣的罪,錦衣衛不用管。

他就很清楚太孫要的不是案子的真相,而是一個符合太孫利益的真相。

當然,馮小年也明白,這是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