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篳路藍縷 第二十二章 糧食哪去了

黃河以北的大片區域,在明初的這幾十年間,一直是天災人禍不斷,民不聊生,餓殍遍地。

朱元璋時期,這裡是大明驅逐蒙元的主戰場,當時大戰連綿,十室九空。

趕走了蒙元,黃河在幾十年間數次改道,洪災不斷。

等到朱棣搶皇位,這裡又是靖難之役的主戰場,讓當地的老百姓苦不堪言。

隨後,朝廷組織南糧北調,修浚運河,開鑿會通河,大量徵調民夫,山東百姓都是首當其衝。

特別是永樂六年的黃河改道引發的大洪水,百姓吃樹皮、草根、苟延生存,但仍然徭役不休,征斂不息。

也就從永樂十三年起,大明開始大量地從南洋購糧,才終於能讓山東人吃上一口飽飯。

但是,能吃飽飯的代價是大量的山東人被征徭役,無數百姓的家中主要勞力,一年都有大半年在為軍隊往西北運糧。

唐賽兒之父武藝高強,在當地薄有名氣,家中收徒十餘人。

唐賽兒自幼隨父習武,十五歲那年,就武藝超群。

因她自幼見慣了武夫,反倒歲武夫興趣不大,喜歡上了原本讀過幾年書的林三。

這林三雖然也是唐父的徒弟,但是因為讀過書,有一股書生氣。

唐父本身對林三也十分看重,在唐賽兒十六歲那年,就給他們舉辦了婚禮。

永樂十五年,黃河奪大清河河道入海,他們的家鄉蒲台縣成為了重災區,百姓流離失所。

唐家原本一點產業在大水中化為烏有,為了活命,唐父不得不離家運糧。

但是自去年冬季以來,原本給山東一地運送糧食的海船就再也沒有去過,官府原本承諾的糧食沒了。

秋季的時候,當地還薄有產出,勉強能夠度日,但是到了冬季以後,家家戶戶都面臨斷糧的危機。

而唐父入冬的時候剛回到家,面對妻子病重,家中無糧的局面還沒有想出對策,竟然又受到了官府的徭役令。

他已經連續兩年服徭役,按規矩,怎麼也輪不到他繼續服役。

但是官府卻不聽解釋,強押著唐父又出了門,自此又踏上了前往西北的路。

林三在蒙學之時有幾個同窗,其中最好的一個朋友做到了禮部從九品的大使,還有一個同窗也在青州府衙當上了文書。

靠著青州當文書的同窗,給他們開出的路引,他們來到了京城,想要問清楚為什麼去年以來,朝廷的糧食就沒有運過去了。

再沒有糧食,過了年,三四月青黃不接的時候,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啊!

仗義每多屠狗輩,唐父原本教了不少徒弟,這些人大多都以唐賽兒和林三為首。

雖然一個個窮的叮噹響,連來京城的路費都還是幾百人湊出來的。

他們的心裡沒有高大的理想,只是想問清楚這件事,也能讓家鄉的人們早做準備。

哪怕就是逃荒,也不能等山窮水盡的時候,那個時候,人們餓的都走不動了,想逃都逃不了。

而且那些縣老爺們可不會輕易讓他們逃荒,這件事一發生,他們頭上的烏紗帽也不穩定了。

來到京城,在禮部當大使的朋友一開始熱情地接待了他們,知道了唐父的遭遇,也熱心地帶他們去查了一番,還到戶部幫他們問了為什麼山東的糧食一直沒有運過去。

可是還沒有查出一個結果出來,他那個朋友就態度大變,給了林三五塊銀元,讓他們儘早回家。

事情沒有查出來,唐父的事也沒有解決,他們當然不想就這麼離開京城,以至於這個年他們都是在京城過的。

林三的那個朋友後來再沒有見過他們,他們上門也被避而不見。雖然沒有說是為了什麼原因,但是林三也能猜出一點緣由。

他並不怪這個朋友,說到底,他也不過是一個從九品的小官,剛從吏變成官的最小的官。

他能支持五塊銀元,已經是很講道義了。哪怕在京城,這五個銀元也夠他們四人生活很長一段時間。

要不是有著五塊銀元,他們根本不能留在京城,支撐他們等到元宵之後然後準備告狀。

是的,他們是在沒有路走了,只能準備去選擇到轉運使司告狀。

如果京城的官員也是官官相護,那他們就只能返回家鄉再找辦法。

他們不知道的是,在原本的歷史中,他們的京城之行毫無成效,回到家鄉之後,只能率眾到縣衙要糧。

結果糧食沒有要到,林三還在衝突中被打死。

唐賽兒丈夫被打死,父親也悲憤而死,本就重病的母親也隨之而去。

她這才一狠心,掀起了起義大潮。

永樂十八年一開年的唐賽兒起義,在明初最大規模的一場起義。他們打死了兩個指揮使,佔領了半省之地,最後才被剿滅。

但是從此之後,山東民間的白蓮教起義,借著唐賽兒之名的起義幾百年間層出不窮。

但是現在,當朱瞻基看到紙條上她的名字的時候,她們的命運就全部改變了。

因為沒有宵禁,他們四人在秦淮河邊一直遊玩到快子時才回到住的旅舍。

這是京城最低等的旅舍,一間房一天只要二十個銅子,而住通鋪,一人只要五個銅子。

因為有唐賽兒這個女人,他們要了一間最便宜的小房,她跟林三住,而同行的賓鴻、董彥皋則住通鋪。

見識到了京城的繁華,再想想家鄉的悲慘,自家悲慘的命運,他們的心裡也是格外難受。

剛進旅舍,唐賽兒就發現了有些不對,往日正眼都不瞧他們一眼的掌柜神情緊張地盯著他們,大堂裡面,也多了一些神情彪悍的壯漢。

還沒有等他們想要退出去,從後面又圍上來了十幾個大漢,將本來就不大的門口堵的嚴嚴實實。

林三心思快轉,難道這是恐嚇自己好友的幕後黑手要對自己下手了?

但是他的申請並沒有太驚慌,因為這是天子腳下,那些人不敢那麼肆無忌憚的。

要是動手,也該是自己這些人回到了家鄉以後才方便。那裡山高皇帝遠,鬧出再大的事兒也到不了天子的耳中。

這個時候,坐在大堂中的一個錦衣大漢笑道:「既然回來了,不妨坐下聊聊……」

掌柜的已經嚇的一下子跪了下來。「楊大人,就是他們幾個。這可不關小人的事兒,容小人迴避。」

「去吧,記得別隨處瞎嚷嚷。林三,坐。」錦衣大漢站起身來,讓唐賽兒心中就是一凜,看到此人的動作,就是一個高手。

借著昏暗的油燈看清他身上的衣服,幾個人相視了一眼。「錦衣衛!」

他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跟錦衣衛有什麼瓜葛,這是天子的親衛,只負責監控百官,錦衣衛的人也基本不會跟老百姓有什麼聯繫。

不過因為是錦衣衛,他們幾個人的心裡反而鬆懈了下來,因為他們的敵人絕對不會是錦衣衛。

在來京城之前,他們就設想過他們可能遇到的情況。唐父連年被征徭役,得罪的肯定是蒲台縣本地人。

而山東的糧食停運,可能是內監的宦官們貪污了糧食,也可能是轉運司的官員貪沒了糧食,更大的可能是山東當地的官府貪沒了糧食,跟錦衣衛都不會扯上關係。

那錦衣大漢拍了一下桌子,旁邊就有人搬過來一個火爐,端進來了一大鍋煮的香噴噴的肉,還有一罐好酒。

錦衣大漢笑道:「本官姓楊,蒙太孫殿下賞識,如今榮任錦衣衛指揮僉事。今日冒昧來訪,是有一疑問想要問個明白。我也知道你們拮据,來京城許久,整日以饅頭果腹,特意準備了一鍋美食,我們邊吃邊聊。」

一聽是太孫殿下的人,他們的恐懼更是減弱了不少。雖然太孫殿下還沒有親政,但是據說最開始決定向山東運糧,並且以徭役就能換取糧食的命令,就是太孫殿下下的。

這幾年,山東連遇大災,要不是太孫殿下運過去的糧食,還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雖然不知道錦衣衛怎麼找上門了,但是伸頭是一刀,縮頭也是一刀。四個人相互看了一眼,一咬牙,就走向了擺在大堂中間的火爐旁邊。

林三想著楊章德一抱拳,有些緊張地說道:「山野小民,不知為何能惹的楊大人關注,還請大人明示。」

楊章德率先坐了下來,一揮手說道:「坐下再說……」

其實他心裡也在納悶,幾個土包子,不知道怎麼就引起了殿下的興趣。要不是殿下的交代,光憑他們下午時候的一句話,就能直接拉他們去砍頭。

一個半大的小子這個時候走了過來。「師父,明日還要去羽林衛學報到,我先回家了。」

楊章德點了點頭說道:「那句反話是誰說的?」

二狗子指著身體強壯的賓鴻說道:「是他說的。不過怕是一時氣憤,師父能寬宏大量一點最好。」

雖然坐在椅子上,但是楊章德一甩腿,就踢在了二狗子的屁股上。「滾蛋,什麼時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