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篳路藍縷 第十章 輿論控制

永樂十七年的小年,整個皇室和親近的勛貴家族都多了一份浮躁。

南洲這塊大肥肉,已經發現在的幾座金礦,無一不讓整個階層為之瘋狂。

雖然大明人還講究一些自矜,明面上表現的不是那麼瘋狂,但是實際上,都已經為此做了許多準備。

朱棣自然清楚地知道這些,所以他在進入武英殿的時候,首先就說道:「今日是小年,朕與諸位親眷歡聚一堂,今日不談公務。」

他一個皇帝不談公務,難道有誰敢跟他談逛窯子,談風花雪月……別開玩笑了。

一頓飯吃的波瀾不驚,但是朱瞻基的身上被無數勛貴的視線都要燒化了。

在永樂十五年出門之前,許多勛貴和宗室還將海外看做是蠻夷之地,打死也不去。

但是現在知道那邊也不是很危險,還有大片無人耕種的土地和金礦,現在大部分人都想去了。

即便是那些荒無人煙的地方,只要有金礦,有能耕种放牧的土地,慢慢總能發展起來。

那裡總比西北要強得多吧,西北不僅荒無人煙,還有蒙元人一些部落作惡,而且又要打仗了呢!

就連朱瞻墉這個小財迷,都在跟張氏哀求,想要去南洲。

艦隊在後世的珀斯遭遇了流感,導致在那邊待了一個多月。也是那段時間,在船上憋的太久了,朱瞻墉才真的把興趣放在了南洲。

那裡大片無人耕種的良田,到處都是小河和金礦,讓他在考慮自己的未來之餘,心動了。

在大明當一個有名無實的王爺,哪裡有去南洲當一個佔地幾千里的實權王爺好。

身為朱瞻基的親弟弟,他也從朱瞻基哪裡得到了確定的消息。知道珀斯那裡不僅金礦多,發現的那座金礦,是數一數二的大。

別說是一座金礦,朱瞻墉願意去南洲,願意去珀斯的話,他能把後世的珀斯附近,一百萬平方公里都封給他。

這可不僅僅是照顧自己的親弟弟,更是立一個標杆和榜樣。

太孫的親弟弟都去了南洲最偏遠的角落,你們其他人還有什麼好挑挑選選的?

當然,那裡的千里良田和幾十座金礦會被故意忽略了。

雖然那裡的土地冊封給他,金礦也賞給他,但是並不是就讓他在那裡當個真正的土王。

因為大明冊封王爺,王爺僅僅是有抽稅權,除了王府屬田,其他田地都要繳稅。就連那金礦,身為王爺,最多也只能得三成,相當於是管理費。

另外的大部分,要交給朝廷,另外還有礦工俸祿和勛貴的抽成的費用。

因為朝廷不僅要給那裡移民,還要駐軍,還要給藩王修建王府,每一方面都要耗費不少資金。

不過如今大明財政還算平穩,朱瞻基又帶回來了兩千萬兩白銀的財貨,有足夠的資金來操作這件事。

封藩,肯定是分幾級的。

首先是宗室封王,宗室不可能是光棍一個,還有那些勛貴家族的沒有繼承權的孩子們,只要過去,也能混個封爵。

在大明之外的封藩,雖然沒有先例,但是基本的統治構架,肯定是要完整的。

否則的話,大明耗費了無數的人力物力,最後那裡卻想要獨立,不想納稅不可能的。

在東方文明大一統的思想下,像西方那樣的完全獨立式封藩,是不可能的。

這就是儒家的好處,所以後世的儒家雖然腐化,墮落,但是現在還是可取的。

朱瞻墉的想法在宗室裡面不少,但是朱瞻墉的想法在張氏面前是不可能得到允許的。

別的不說,他現在都還沒有成年,也沒有成親,就想要獨自去海外,連朱瞻基也不會同意。

最起碼,也要等朱棣去世了,朱高熾登基,他成親了,才能封爵封藩。

但是他不行,其他符合條件的宗室和勛貴卻很多,如何分配這裡面的利益,就連朱棣也頭疼。

因為一切開發都只是開端,更重要的是要帶著其他人一起發展到底的農業,只有農業逐漸發展起來了,才能養活更多的人。

若只是重視金礦收益,打著去撈一筆就回到大明的想法,這樣的人也不能寄予厚望。

金礦總有挖完的一天,將南洲變成大明不能分割的疆域,才是長久之計。

席間,來跟朱瞻基敬酒者絡繹不絕,誰都知道,南洲如何劃分,他的意見將會至關重要。

這一幕,看的朱高熾都是眼熱。

而漢王朱高煦,此刻的眼神里只剩下了失落。

永樂十四年,他被朱棣削藩,發配樂高。原本樂高沒有漢王府,他們一家還能住在青州漢王府,但是在山東都指揮使靳榮被調任西北涼州,新任山東都指揮使曹猛以皇上有旨,收回了漢王府。

他們一家寄居在樂高縣衙一年有餘,才被移居到新漢王府,而新漢王府比原本的規制小了一半有餘。

朱高煦現在是一介平民,新漢王府其實是賞給他的大兒子朱瞻壑,在整個宗室內部,他已經完全被邊緣化。

縱然他有萬般不甘,但是現在太孫朱瞻基勢大,不論民間,還是軍隊,都視太孫為正統。

支持他的靳榮被調走之後,如今他想出樂安,都不能行。若不是這次沾了朱瞻基的光,得到恩賜可以入京,他還被軟禁在樂安。

來到應天府,看到如今的應天府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工廠。一座座火炮,一桿桿火槍被大量生產出來,而這些全部都掌握在他這個侄兒的手裡。

他已經認命了。

這次來京,他就想著父皇能顧念父子之情,寬宥他這一支,讓他帶著兒子們能遠離大明,出去當個藩王。

不僅他這樣想,趙王朱高燧同樣也是這樣想,只要還有一點追求,都不願意像豬一樣被圈禁在王府里生孩子。

但是,由於朱棣如今還沒有拿定注意,所以,如今誰也沒有得到准信。

朱棣坐了一會兒就先行離開,飯前得到朱瞻基給的文檔,又聽朱瞻基說了那麼多改革的想法,朱棣的心裡一直還裝著這件事。

年紀大了,雖然今日朱家宗室,勛貴匯聚一堂,但是人太多,吵的他腦仁疼。

他一走,朱瞻基身邊登時熱鬧了許多,跟著朱瞻基一起下了一趟西洋的宗室們,各個更是將朱瞻基當做了指望。

就連朱高煦也放下了架子,給朱瞻基敬了一杯酒,但是請求的話一直說不出口,還是朱瞻壑代替他說了他的想法。

作為勝利者,朱瞻基這個時候十分大度,直接應承道:「侄兒帶宗室出海,目的就是為了在海外開疆拓土,然後讓我朱家子孫在世界各地開枝散葉,四海揚威。除了南洲,西洲,還有東洲這幾年也要派人過去。不論如何,任何人都有一大塊封地,不小於我大明一州一府。」

話雖然這樣說,但是朱高熾很清楚,封地封在哪裡才是最重要的。地盤再大,如果土地荒寂,又沒有礦產,還是難以生存。

所以他這個時候顧不得面子,平揖說道:「這幾日我也打聽了一些海外各地風物。如今南洲人口稀少,沒有紛爭,各宗室勛貴無不想往南洲。但是西洲是崑崙奴的地盤,那裡東部有大片平原,南部也有不少土地適宜種植,據說還有金礦。故此……還請瞻基在父皇面前多多美言。」

朱瞻基心中一動,這朱高煦的眼光好啊。南州雖然大,沒有紛爭,但是除了礦多一點,良田主要在南部。而南部那些地方,各大宗室無不虎視眈眈。

西洲也就是非洲的北部是阿拉伯人地盤,大多是沙漠。中部瘴氣橫行,但是物產豐富,黑人眾多。

現在人口稀少的南部地區,不僅土地肥沃,而且金礦眾多,在那裡發展,其實比在南洲大部分地區更有發展前途。

因為南洲孤懸海外,誰也不會去那裡。但是西洲在今後的幾百年,都會成為海上貿易的重要節點。

朱瞻基不敢受他全禮,還了一禮,也不虛頭虛腦,直身後直接說道:「南洲南部大約有我大明中原一直到南粵這麼大,如此大的地區,最少要封十幾個王爺。不過越是向南,地盤越小,在跟崑崙奴接壤之處,地盤會大的驚人。二叔可以好好想想,究竟是選安全一點的小地方,還是選地盤更大的北方。」

朱高煦斬釘截鐵地說道:「不用考慮,我選擇北方。我半生戎馬,想去西洲,就是為了打仗的。在那裡為我朱家打下一片天地,也算不負此生。」

朱瞻基點了點頭說道:「那好,等到塵埃落定,定不負二叔所託。不過,這件事可能要過兩年才會定下來。」

眾人紛紛奇道:「如今朝廷塵囂日上,為何又會耽擱?」

朱瞻基哈哈笑道:「別忘了皇祖父可是一直念念不忘西征,可不願因為開發南洲,西洲分兵。」

不管是去南洲也好,去西洲也罷,開發都需要人手。

大明朝初建,如今土地充裕,除了嶺南,福建山多地少,百姓都不願意背井離鄉。

如今大明最大的移民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