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篳路藍縷 第七章 王振之死

這套議事法則,其實朱瞻基是照搬了四百年後的羅伯特議事法則。當然,他的記性沒有那麼好,不可能全部照抄,只是抄了對方的大致內容。

而且羅伯特議事法則在出版之後的一百多年中,已經經過了十一次修改,早也不是原本的模樣,朱瞻基知道的是二十一世紀的修改版。

這套議事法則隨著多次符合自我特徵的修改,早已經成為全世界各國政府,包括各大組織,以及大型企業的議事法則。

朱瞻基的公司也是實行了這一套議事準則,所以對一些內容有深刻的印象。

羅伯特議事規則的內容非常詳細,包羅萬象,有專門講主持會議的主席的規則,有針對會議秘書的規則,有關於普通與會者的規則,有針對不同意見的提出和表達的規則,有關辯論的規則,還有非常重要的、不同情況下的表決規則。

比如,有關動議、附議、反對和表決的一些規則是為了避免爭執。

原則上,不論是在國會,議院,法院和大大小小的會議上,在規範的制約下,是不允許爭執的。

如果一個人對某動議有不同意見,怎麼辦呢?他首先必須想到的是,按照規則是不是還有他的發言時間以及是什麼時候。

其次,當他表達自己的不同意見時,要向會議主持者說話,而不能向意見不同的對手說話。

在不同意見的對手之間的你來我往的對話,是規則所禁止的。

這個法則就像一部設計良好的機器一樣,能夠有條不紊地讓各種意見得以表達,用規則來壓制各自內心私利的膨脹衝動,求同存異,然後按照規則表決。

這種規則及所設計的操作程序,既保障了民主,也保障了效率。

當然,如今這個時代,民主和自由鬥士一句空話,一切都是皇上說了算。

所以在這個方面,朱瞻基也做出了一些修改,維護皇權。

整套法則,有幾個重要核心內容,被朱瞻基完整保留了下來。

其一是平衡原則,原本的法則保護各種人和人群的權利,包括意見占多數的人,也包括意見佔少數的人。

但是在這裡,被朱瞻基修改成了皇帝掌握平衡的原則,不存在少數服從多數,只存在皇帝的意志要得到執行。

其二是辯論原則,所有決定必須是在經過了有理有據的辯論之後才能做出。每個人都有權利通過辯論說服其他人接受自己的意志,但是只有個人與集體的對話,嚴禁任何人進行直接辯論。

這就是跟法庭上律師之間不能直接對話一樣,因為直接對話容易造成無休止的爭吵。

其三是就事論事原則。任何議題不能脫離主題,禁止脫離議題本身的人身攻擊,禁止任何形式的辱罵或譏諷。

其四是處理原則。當一件事已經有了結果之後,禁止任何人再進行口頭抨擊,老調重彈。除非是因為在法律上有了衝突,或者時效上已經落後,才能進行書面申請,進行重新議事。

這裡面的內容並不算多,朱棣用了一刻鐘的時間,大致地看了一遍,然後合上了資料,閉眼靠在了沙發上沉思。

好一會兒,他睜開了眼睛問道:「瞻基,這套法則是你自己所寫?」

朱瞻基點了點頭,說道:「除了李亮和劉萬,皇爺爺是第四個看到的人。」

朱棣心中滿是震撼,雖然這套法則看似有些啰嗦,把一件事翻來覆去拆開了說,但是卻形成了一套嚴密的邏輯,讓任何人都不能鑽空子。

如果大明的朝廷,各州府,鄉老會都以這套法則議事,朱棣相信,大明目前的效率提高數倍以上。

他原來還覺得自己這個孫子雖然在武事上有大帥之風,但是在內政上略有不足。

因為他從小對儒家都缺少一種親近和信賴,這會導致內政的管理上會有一定程度的缺陷,因為整個國家的管理,需要儒家。

可是現在,看到這套議事法則,他完全放心了。

因為自己的這個孫子用建立起來的規矩,將所有人限制了住,任何人都不能逾規,否則就會直接成為皇室的敵人。

規矩……他現在才真正明白,當初的朱瞻基為什麼會說,當皇帝最重要的就是要學會制定規則。

規則越多,限制就越多,而不受規則現在的皇上,才能真正控制全局。

他突然覺得,這薄薄的十幾張紙,重要性還要超過了朱瞻基帶回來的超過兩千萬兩白銀的財貨。

財貨總有耗盡時,但是規則建立起來,能讓朱家皇朝的統治更加穩固。

「既然有此心得,為何要藏著掖著,今日才讓我看到?」

朱瞻基一愣,沒有想到朱棣現在倒打一耙,竟然怪他不早點拿出來!

但是他又不能訴冤,只能扯道:「孫兒以為,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大明太多喜歡多管閑事的官員了一個戶部官員,不好好管賬,卻去關心他人的房中事,並以此攻訐他人。一個禮部官員,自己本職工作沒有做好,卻去關心幾千里之外的行軍打仗。這固然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但是如此長期本末倒置,於國於民有害無益。」

朱棣看朱瞻基眼神飄忽,哪裡不知道朱瞻基是在扯淡。但是不讓後代接觸內政是歷朝歷代的皇家規矩。要是朱瞻基早幾年拿出來,恐怕還會引起自己的忌憚。

所以他也沒有多追究,而是大有興趣地說道:「既然這是丙019,那說明你還有其他計畫啊!今日已晚,待過幾日,朕要一一過目。」

朱瞻基笑道:「孫兒求之不得,只要皇爺爺不怪我妄議朝政就好了。」

得到了這份議事法則,朱棣的心情非常開心,站起身來,手裡還攥著這份法則。「後日我就要在朝會上讓眾人閱覽這份法則,讓他們知道,以前他們有多荒謬。今後朝廷大事,一切都要這套法則來行事,逾規者不論對錯,先要接受懲罰。」

這件事被朱棣接了過去,朱瞻基只有開心。想要推行這套法則,可不是容易的事情。讓朱棣現在強力推行,以後自己只享受好的結果,這當然值得開心。

而有了這套議事法則,最少在朱棣西征,朱高熾監國期間,朝廷不會亂做一團,效率低下。

他現在還不知道,朱棣壓根都沒有想讓朱高熾監國,一開始考慮的就是他。

甚至為了這個計畫,他已經決定了要將朱高熾調離應天府。

朱棣興沖沖地離開,朱瞻基也心情愉悅地望向了劉萬。「今夜要去哪一房過夜?」

「殿下,胡良娣今日一早就報備月事已過,可以侍寢了。」

朱瞻基回來,按照品秩等級,每個嬪妃那裡輪流過夜。不過胡良娣因為月事,被隔了過去,現在月事過了,自然要補回來。

「那就擺駕宣儀殿,看看大郡主睡了沒有,要是沒睡,就帶過來。」

回來幾日,朱瞻基每天忙碌不堪,但是下午三點下朝後,還是盡量抽出時間陪一陪自己的一群孩子。

宮中只有三個男人,其他全是太監和女人,這些孩子從小生活在婦人圈子裡,少了陽剛之氣。

自己身為父親,還是有教導之責的啊!

八個太監提著燈籠,護送著朱瞻基前往後殿的宣儀殿,剛到宣儀殿的小院門口,就看到兩個管教姑姑,一個抱著朱雪,一個抱著朱祁鎮小跑了過來。

見他們要拜,朱瞻基擺了擺手,伸手從她們的懷裡接過了裹成了圓球的兩個孩子,一手抱了一個。「你們怎地這晚還沒有睡?還一起前來?」

兩個孩子很為興奮,七嘴八舌爭著說話,卻也沒有說清楚為何兩個人一起過來。

一個管教姑姑說道:「稟殿下,明兒是霏兒小郡主的生辰。太孫妃說剛好過小年,要慶祝一下,在永福宮商議此事,今日小王爺,小郡主們也都在那裡湊熱鬧,鬧到了現在。」

朱瞻基的老婆太多,除了興慶宮,如今將興慶宮南側的永福宮也佔用了,安置嬪妃。

不過另一座永壽宮,朱瞻基沒有霸佔,讓給了自己的幾個妹妹,讓她們也有了自己的一方小天地。

朱瞻基嗯了一聲,回首跟劉萬說道:「明日將我在歐洲帶回來的香水給商承徽送一份,另將仇家送來的那些金飾,給霏兒裝一盒。」

孩子們太小,特別是女孩子,如今只有名字,沒有封號,下人們為了區分,也都是以名字相稱。

雪兒一聽,摟著朱瞻基的脖子就開始撒嬌。「爹爹,我也要金珠,霜兒都有金珠串,雪兒沒有。」

朱瞻基被她一抱,心都快融化了。「好,好,好,都有,爹爹給你們補過生日。」

雪兒的母親是胡善祥,也是原本歷史上當了皇后,又被廢的那個。她雖然有母儀天下之容,家世卻平凡,跟是個小富婆的藍煙當然不能比。

這宮中的嬪妃大多家世一般,娘家能比藍煙家底厚的,恐怕也就只有馬欣了。

馬家這幾年有朱瞻基的大力扶持,琉璃作坊就開了好幾座,並且有工部和內監的採購,出產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