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鷹擊長空 第五十七章 耀武揚威

從九月下旬開始,越來越多的國家面對突然出現的大明,從最開始的防備和忌憚,變得越來越歡迎。

大明與葡萄牙的休達之戰,雖然展現了大明強大的戰鬥力,但是大明並沒有因此恃強凌弱,反而一直是用一種平等的態度來面對這些比他們弱小的國家,展現出來了一種讓歐洲人都羨慕的東方文明。

這種文明比歐洲人自己都要更高級,所以他們甚至是以一種仰慕的態度來與大明接觸。

而除了休達之戰,大明的海上力量雖然非常強大,他們也把地中海當做是自己家的客廳隨意穿行。

但是,他們不管面對任何一個國家的船隊,都沒有表現出敵意,甚至還在撒丁島的船隻觸礁的時候,進行了援助。

因為他們的出現,一直在地中海遊盪的海盜船,最近一段時間也銷聲匿跡。

大明的友好態度逐漸傳開,也就引來了越來越多的國家使團,他們面對比往年要低了將近一半價格的各種商品,表現出來了狂熱的興趣。

越來越多的合約談成,大明的貨物也找到了越來越多的買主。

但是讓朱瞻基他們意想不到的是,最先售賣完的貨物不是絲綢和瓷器,也不是香料,而是鐵鍋。

鐵器的售賣被大明嚴格控制,這次來歐洲,大明的鐵器主要是以鐵鍬,鐮刀,還有鐵鍋為主。

鐵鍬和鐮刀因為附加值太低,帶來的很少,但是鐵鍋卻裝了整整一船,數萬口。

歐洲是沒有鐵鍋的,他們的鐵鍋主要還是以鐵鼎為主,用非常厚的鐵片打造而成,造價高的驚人。

一口鐵鍋,不僅平民用不起,就是小貴族們也用不起。哪個貴族要是有一口鐵鍋,在他去世之後,子女們哪怕不要金銀,也要爭取到鐵鍋的繼承權。

大明帶來的鐵鍋全部都是生鐵薄皮鍋,這種鐵鍋在東方用了幾千年,雖然看似簡單,卻有著非常高的技術工藝。

歐洲人看到這些鐵鍋就變的瘋狂無比,一口鐵鍋的售價幾十倍的利潤,但是他們依舊趨之若鶩。

大明的貨物一點點地變成了有主之物,但是依舊有一大半沒有找到主人。

這不是因為這些東西不好,也不是他們嫌貴,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們的手裡沒有大明想要的貨物。

歐洲如今除了不多的金銀,主要就是馬匹和羊毛,劍麻這些特產。

阿拉伯人手裡更加富裕一點,他們好歹還有棉花,紙張,銅礦。

但是朱瞻基並不怕自己的這些貨物賣不出去,因為還有許多國家沒有跟大明達成貿易意向。

像最富裕的威尼斯,奧斯曼,馬穆魯克王朝都還沒有跟大明達成貿易合作。

何況,就是賣不完,朱瞻基也會把這些貨物留在歐洲慢慢賣。

到了十月中旬,大明艦隊在愛琴海大破奧斯曼帝國,拜占庭帝國的海軍,奧斯曼與拜占庭隨即就跟大明使團展開了貿易談判。

而馬歡從馬穆魯克王朝傳回來的消息,更是讓朱瞻基為之開心不已。

不知道馬歡是如何與對方進行談判的,馬穆魯克國王法拉吉現在竟然派出了侍者,遞交了一份願意與大明建立更加密切關係的國書。

這份國書的主要內容主要有兩條,第一是馬穆魯克王朝邀請大明艦隊在蘇伊士駐軍,建立軍事同盟,並且願意割讓蘇伊士以北三百平方公里的農田,作為大明駐軍的糧食供應基地。

蘇伊士是個古老的城市,在兩千年前,這裡就是東西方貿易的一個重要集市。這裡雖然位於沙漠邊緣,但是在蘇伊士以北,到大苦湖之間的南北二十公里,東西十公里的土地,卻是肥沃的綠洲。

這裡縱然比不上尼羅河三角洲的土地肥沃,但是如果利用好,每年也能產出大量的糧食。

但是對馬穆魯克而言,這裡卻是一片混亂之地。

地中海與紅海之間的貿易,從公元前就已經開始,在蘇伊士運河修建起來之前,埃及人就是通過古運河將船隊從地中海一直運到大苦湖,然後再通過二十公里的陸運,將貨物轉運到紅海。

馬穆魯克的制度與東方的兩千年前一樣,屬於伊克塔制封建制的國家。所謂的伊克塔,其實就是封藩制度,國王雖然有名義上的管理權,但是對地方上的約束很小。

蘇伊士這個貿易重鎮,一直是附近各大部落的搖錢樹,他們佔據了這裡的大部分利益,即便是國王,從這裡得到的利益也有限。

十六年前,帖木兒入侵,法拉吉呼籲各大部落出兵,在敘利亞一帶與帖木兒國大戰,結果卻大敗而歸。

馬穆魯克的勢力大損,各大部落更是對中央政府不理不睬。

蘇伊士這裡環境複雜,法拉吉幾乎已經喪失了在這裡的威信。

不過,他畢竟還是一個國王,通過各種手段,他雖然丟掉了大部分貿易關稅,卻掌握了那裡的大片土地。

最少名義上,這些土地是屬於他。

而現在,他就想通過這些土地拉攏大明人,讓大明成為他們東部的屏藩,幫他們應付來自東方的威脅。

雖然知道那裡的局勢比較混亂,但是這個誘餌太肥了,朱瞻基根本沒有半點猶豫,就願意接受這個條件。

三百平方公里的土地,最少可以養活幾十萬人,幾百萬人,而這個非洲與亞洲的分界線的重要性,在地理位置上,要比直布羅陀更加重要。

只要大明守住了這裡,以後修一條運河,那麼從亞洲到歐洲的海運,就能節省兩萬公里的距離。

而第二條,則是在這個合作的基礎上,馬穆魯克王朝需要成為大明重要的商業夥伴,形成軍事和經濟的雙重合作與結盟。

對這一點,朱瞻基也沒有半點意見。

東方有馬穆魯克王朝,西部有馬林王朝,有了馬穆魯克王朝的支持,大明艦隊扼守蘇伊士,也能直接保護位於克里特島的貿易中心。

西部有馬林王朝的支持,大明艦隊扼守直布羅陀海峽。這一東一西,直接將地中海囊括在了大明的保護之下。

所以看到這個消息,朱瞻基的心裡已經在計畫,該如何嘉賞馬歡這個有功之臣了。

時間進入了十月下旬,休達這個的繁忙告一段落。各國的使節得到了滿意的結果,現在都返回自己的國家,開始籌集各種貨物了。

而應各國的邀請,朱瞻基也準備離開休達,前往各國進行訪問,同時簽訂正式的貿易合約。

這一次出行,大部分艦隊並不會隨行,貿易團隊除了高層人物,大部分還會留守休達。而幾乎所有的貨船也依舊留在休達,等待後期的交易。

與此同時,大批的海軍也會留守休達,隨同朱瞻基一起同行的,主要是外交使團,還有保護他的海軍艦隊。

當然,羽林衛是雷打不動地要隨他同行,除此之外,還有一半的幼軍,這就有了將近兩萬五千全副武裝的軍隊,再加上護航的海軍,使團,人數也達到了將近四萬。

除了少數國家,大部分國家都沒有這麼大的接待能力,光是為了安排朱瞻基的行程,就是一項繁瑣無比的工作。

這一次,懷孕的沈黛兒也被留在了休達,作為懲罰,青梅綠竹兩女也被留了下來。劉承徽安排了兩個已經學會大明話的波斯少女,專門負責貼身伺候朱瞻基洗澡。

她們沒有複雜的背景關係,又比較新鮮,如果使用的順心。朱瞻基準備以後在身邊專門安排一批異國少女伺候,省得後宮那幫女人不省心。

接到了朱瞻基安排的任務,劉承徽非常重視,因為如果以後後宮真的形成了第三方勢力,作為組建這股勢力的后妃,她的權力將會大增。

這段時日,她就一直忙著調教這些少女,並且暗中甄別她們的身份,將她們訓練成自己的助力。

她現在對自己當初的選擇滿意無比,只有跟在朱瞻基的身邊,她的特長才能得到發揮。

雖然她如今依舊還是一個承徽,但是她相信,只要把這件事辦妥,以後的後宮,絕對有她一席之地。

而跟著殿下遠航十萬里,這段經歷增加的閱歷,更是其他妃子比不上的。

朱瞻基的這段訪問之旅,首先抵達的就是距離休達最近的格拉納達王國。

從八世紀開始,阿拉伯人就統治了伊比利亞半島,在七百年的統治期間,阿拉伯人與羅馬人除了信仰的不同,其實已經融為一體。

從十四世紀開始,卡斯蒂利亞人掀起了驅逐阿拉伯人的大旗,如今的伊比利亞半島,大部分阿拉伯人都被驅趕到葡萄牙,還有東南部的格拉納達王國。

格拉納達王國,也成為了阿拉伯人在歐洲大陸最後的據點,根據朱瞻基的印象,似乎到八十年後格拉納達王國才覆滅。

至於西班牙這個國家,則是幾十年後,塞維利亞人,卡斯蒂利亞人,格拉納達人,阿拉貢人聯合起來,組成了西班牙這個新的國家。

也就是說,現在根本沒有西班牙這個國家。

大明軍隊輕而易舉就驅趕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