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鷹擊長空 第四十八章 先禮後兵

出海以來,朱瞻基的內心第一次變的沸騰了起來。這不是因為害怕,而是因為激動。

除了他,沒有人知道如今被奧斯曼帝國打的抬不起頭的歐洲,會在未來成為世界近代文明的代表。

這個如今內鬥激烈,民生凋零的貧苦之地,因為文藝復興的影響,迅速的崛起。

因為窮則思變,他們敢於去闖變化莫測的大海,在亞洲和非洲,美洲,澳洲得到了無數的發展資源。

依靠這些資源,他以不到世界十分之一的人口,佔據了食物鏈的頂端。

雖然在二十世紀,他們衰落了下去,但是他們的人種已經遍布世界各地。佔據了全世界一半以上的資源。

一直到二十一世紀,他們依舊是這個世界的掌控者。

這一切,都是從這個時代開始。

而他朱瞻基來到這個時代,就是為了改變這一切。

華夏民族在文明的發展史上,已經佔據了一千多年的優勢,朱瞻基絕對不會將這種優勢拱手讓人。

朱瞻基的面前擺著一張休達的詳細地形圖,雖然馬林人在大型地圖繪製方面,依舊有比例失調的謬誤。

但是休達的面積只有不到二十平方公里,屬於簡單的兩山夾著一塊平地的地形,只在南部有一處狹長的地帶與大陸想通。

這裡的山體主要是石灰岩,到處懸崖峭壁,易守難攻。被夾在中間的平地,是一塊細長的地帶,最窄處只有一百米的寬度。

但是這裡卻是一處天然的深水灣,根據馬林的情報,這裡的水深大部分地方都超過了十米,即便是朱瞻基的旗艦,也能直接靠岸。

直布羅陀海峽長九十公里,寬十二公里至四十公里,是大西洋和地中海之間唯一的海上通道。

最窄的地方南部是休達,北部就是直布羅陀。

因為法國東南部的阿爾卑斯山的阻隔,在沒有火車的這個年代,這條黃金水道是西歐與南歐之間唯一的通道,所有的貿易都要通過這個海峽來進行。

先奪下休達,向整個歐洲宣示大明的強勢,是整個上層共同的決策。

因為這裡屬於非洲,而且兩年前才被葡萄牙佔領,大明佔據這裡,並不會觸及歐洲人的神經。

上次針對明古魯的戰爭,薛祿因為是陸軍主帥,並沒有得到遠征的機會,這一次,他怎麼也不會放過這個在朱瞻基面前立功的機會。

朱瞻基也沒有打擊他的積極性,同意了幼軍的進攻由他指揮。

根據情報,葡萄牙人在休達駐守的士兵只有陸軍一千人,侍從軍大約三千人。除此之外,還有一支二十艘船的艦隊。

不過葡萄牙人的船比較小,二十艘船還有一半是傳令船,所以海軍士兵總共也就一千多一點。

艦隊的存在並不主要是為了打仗,而是為了通風報信。

從休達距離葡萄牙西南角的維森特角只有兩百多公里,輕型帆船在順風的時候,一天的時間就能回到葡萄牙本土,召來駐紮了那裡的葡萄牙海軍。

在葡萄牙只死了八個人就攻佔休達以後的第二年,奧斯曼三世曾經派出了大軍,想要收復休達。

但是因為葡萄牙人有火槍和火炮,他們死了近兩千人也沒有能夠搶回休達。

而葡萄牙援軍在三天後就趕了過來,擊退了馬林人。

也是從這次之後,奧斯曼三世再也了沒有收復休達的信心。

用舉著木棍,長矛的軍隊去面對火槍陣,長矛陣,即使是靠人命也很難堆起勝利。

但是朱瞻基在了解到葡萄牙人的火槍和火炮規格以後,卻並不擔心。

歐洲的火器發展是從英法百年戰爭的時候才慢慢發展起來的,歷史也不過幾十年。

葡萄牙人所用的火槍和火炮還比不上大明以前的火繩槍,屬於最初級的火門槍,這種槍使用非常繁瑣,一般人很難操縱。

而所謂的火炮,其實並不是後來的那種大炮,跟大明如今鋼管管徑的火炮更是相差了幾個級別。

它們就是加大的火門槍,長約兩米,中間還有掛鉤,可以架在牆上射擊。這種槍一般需要兩個人才能操作,大約兩分鐘射速三發。

對方總兵力只有五千人左右,而火槍的數量最多五百支,大部分士兵依舊是依靠十字劍和長矛對敵。

為了這場以大欺小的戰事,艦隊進行了認真的準備,並且將艦隊重新編組,從運輸船里取出了備用的兩百重盾。

這種重盾是用松木加鐵皮包裹而成,高度達到了一米五,寬度一米二,重達八十斤,在戰場上需要兩個士兵才能輕鬆移動。

重盾的後面上面是一個可以活動的方木,下面是方便士兵移動的把手。方木上面也有兩個把手,打開卡扣,放下方木,就是一個天然的支撐架,能夠讓這個重盾形成七十度左右的傾斜面。

當初製作這批重盾,許多人還覺得沒有必要,因為除了大明,並沒有其他國家有火槍。

還是後來陳誠他們帶來了中亞帖木兒國也裝備了火槍的消息,工部才製作了一批重盾。

不過這批重盾沒有用在帖木兒國身上,而先在歐洲亮相。

這種重盾雖然相比輕盾移動有些不便,但是面對火槍卻能對士兵形成有效的防護。

八十斤的重量也不算太重,根據幼軍的編製,一面盾牌後面能容納兩伍十人。兩人執盾,兩人執刀,六人分成三段擊的射擊節奏,就能形成強大的持續火力。

八月十九,艦隊順利葡萄牙的聖維森特角。當浩浩蕩蕩的大明艦隊抵達維森特角的薩格里什的時候,整個小鎮都被海面上一眼看不到邊的艦隊震驚了。

被後世譽為航海者的亨利王子是一個醉心航海的工程師,身為葡萄牙的三王子,他討厭政治,被封為阿加維省任總督後,他就一直在薩格里什進行航海準備。

就在去年,他在薩格里什創辦了一所航海學院,從義大利招聘水手,培養本國水手,提高他們的航海技藝。

他還在聖維森特設立觀象台,網羅各國的地學家、地圖繪製家、數學家和天文學家共同研究,制訂計畫、方案。

除此之外,他廣泛收集地理、氣象、信風、海流、造船、航海等種種文獻資料,加以分析、整理,為己所用。並且根據已知的地圖,重新繪製新的地圖。

他資助數學家和手工藝人改進、製作新的航海儀器。改進從中國傳入的指南針,象限儀,橫標儀。

在航海中,船隻是最為重要的。由於地中海和大西洋的航行條件不同,在地中海中航行的船是不適合在大西洋中航行的,因此,亨利的最大精力放在了造船上。

為此他採取了許多優惠措施鼓勵造船:建造一百噸以上船隻的人都可以從皇家森林免費得到木材,任何其他必要的材料都可以免稅進口。

但是到現在為止,葡萄牙依舊沒有能夠造出適合在大西洋航行的帆船,他們依舊只能在地中海這個洗澡盆里活動。

這一日,他又研究著去年從休達獲得的資料,想要找出如何從海上前往「綠色國家」的路徑的可能性。

去年,馬林人的軍隊包圍了休達,亨利率領援兵來到休達,並在那裡度過了3個月。

就是這段時間,亨利從戰俘和商人口中了解到,有一條古老而繁忙的商路可以穿過撒哈拉大沙漠,經過二十天就可以到達樹林繁茂、土地肥沃的「綠色國家」。從那裡可以獲得非洲胡椒、黃金、象牙。

葡萄牙人對陸路穿過沙漠是沒有經驗的,亨利王子就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想要從海路到達「綠色國家」。

而且這個計畫得到了國王若奧一世的贊同,並且資助了他三千金幣作為經費。

因為睡的晚,日上三竿他都還沒有起床,他的僕人們也都知道他的習慣,所以不到中午從來不敢打擾他。

但是,當大明艦隊浩浩蕩蕩來到了聖維森特的外海,驚慌失措的僕人們倉皇地跑進了亨利所住的石屋。

「王子殿下,王子殿下,艦隊,無邊無際的艦隊!」

亨利是一個學者型的王子,性格溫和,但是也有著文人的怪癖,非常不喜歡自己的生活節奏被打亂。

他被從床上吵醒,顯得非常不快,低聲斥道:「見鬼,我才睡了不到六個小時,因為被你吵醒,我今天的工作效率會慢一半以上。什麼艦隊?從哪裡過來的?」

「殿下,我不知道!」僕人快要哭起來了。「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大的船,也沒有見過這麼多的船,我們整個葡萄牙恐怕都沒有這麼多的船。」

亨利心裡一驚,顧不上再詢問,光著腳就跑了出來。

聖維森特是葡萄牙西南方的海角,這裡只有少數地方有平緩的海灘,大部分地方都是高出海面二十米高的懸崖。

因為如此易守難攻的地形,這裡也成為了葡萄牙艦隊的母港。

他衝出了院子,就看到有些刺目的海面上,密密麻麻都是船。

這種船他從來沒有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