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鷹擊長空 第四十七章 出兵休達

第二天的會談,朱瞻基並沒有參加,語言不通是一個方面,更主要是他不願意跟一幫臭烘烘的人一待就是一整天。

不過,他讓鄭和帶去了給奧斯曼三世邀請函,邀請奧斯曼三世晚上到他的行宮來做客。

馬林國不能說貧窮,雖然這裡還是奴隸社會,但是有土地和牛羊,他們的人們不會餓肚子。

但是他們手裡的資源很少,除了糧食和牛羊和鹽,他們的手裡就沒有其他可以跟別人交換的物資。

歐洲人不缺肉食,他們的牛羊賣不出去,而沙漠品質的羊毛,也比不上歐洲各國自己的羊毛,所以只能賣低價。

也可以說,他們很窮。

大明手裡的東西他們都想要,任何一種商品,都能讓他們愛不釋手,但是他們根本買不起。

本來就不多的金銀似乎沒有換到什麼東西就沒有了,這讓他們在聽說了大明艦隊還有一百多船的貨物後,更是眼紅。

許多貴族主動提出了要用黑人奴隸換取貨物,這讓鄭和他們驚訝無比。

對大明來說,雖然也有人口買賣,但是那大多都是戰敗者,或者是窮苦人家養不活,才會賣兒女。

但是像他們這樣,直接用不屬於自己的人口當換取貨物,實在有些不靠譜。

一直密切關注談判現場的朱瞻基當即做出決定,讓鄭和答應下來。大明可以要那些壯年黑人,並且給出了十兩白銀的高價,但是要有一個前提,那就是閹掉那些黑人。

實際上,聽到馬林人的提議,最開心的就是朱瞻基了。

他一直在憂慮,不管是歐洲人也好,阿拉伯人也罷,跟大明的貿易都是出的多,進的少,這樣長期下來,就會貿易失衡。

大明吸幹了他們手裡的金銀,物資,他們就沒辦法跟大明繼續貿易了。

現在用人口交換,就是一個好方法。朱瞻基故意給他們出一個「高價」,就是讓他們在獵取奴隸的過程中有利可圖。

雖然名義上是十兩白銀一個人,但是他們當然不會要銀子,而是要大明的貨物。

而大明的貨物運到這裡來,價格都是翻了幾倍,幾十倍,所謂的十兩白銀,其實成本一兩白銀都不一定有。

而有了這些被閹割的黑人,大明在世界各地建設海軍基地,補給點。安排一支五千人的軍隊,最少就能接納五千人的黑人當僕從軍。

大明士兵就是官老爺,而種地,修路,這些輔助性的活就有人幹了。

而且人口增加一倍,不論誰想要攻打這些基地,需要派出的軍力也會增加許多,增加了難度。

以直布羅陀為例,在十九世紀,直布羅陀就成為了全世界最重要的海軍基地。

當時的英國人在直布羅陀修建了一個立體防禦體系,這個防禦體系由多級城牆、內部相連的堡壘、炮台、彈藥庫、地下隧道和眾多倉庫構成,其防禦設施主要集中在半島北面與西班牙接壤的狹窄地峽、半島西側的城市及港口周邊和半島南端的海岸,而半島東側高聳的巨岩是要塞的天然屏障。

直布羅陀這座高達426米的石灰岩山是直布羅陀要塞的核心所在,它為防禦者提供了360度的環向視野,無論是西班牙境內的軍隊活動,還是海峽內的艦船往來都盡收眼底。

而巨岩內部則是一座由連綿縱橫的地道、倉庫、屯兵洞構成的宏大迷宮。根據朱瞻基了解的資料,在二戰時期,直布羅陀山裡面的地下隧道長度已經達到55公里。

在這個伸向海里的孤山上,有蓄水池,山洞可以儲藏夠幾萬士兵吃幾年的糧食,從陸地攻擊不上來,從海路,幾乎沒有誰有大明的海軍強,可以說是穩如泰山。

如此大的工程設施可不是少數人就能完成的,需要無數的勞動力。而且當時已經有了電氣化設備,現在完全依靠石鎬來鑿,還不能用炸藥,完全不是一個等級的工程。

還有休達也是一樣,直布羅陀是一個孤山,休達是兩座孤立的山峰夾著一個平原地帶。

想要讓這兩個基地發揮應有的作用,最少需要幾萬人幾十年的工程量。

所以,奴隸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如果對方能夠源源不斷地送來閹割的奴隸,大明耗費的成本低的可憐,卻能發揮巨大的作用,何樂而不為呢!

談判進行的很順利,只用了五天的時間,雙方就全面的合作,就已經形成了一個框架協議。

鄭和在跟對方談判結束以後,並沒有直接參与貿易,而是在馬林人的陪伴下,馬不停蹄地前往馬林最北方的城市丹吉爾。

與他同行的還有兩百個羽林衛學士兵組成的探索隊,他們將從陸路一直抵達丹吉爾。

雖然名義上,他們是宣傳大明貿易團抵達的消息,順便考察休達當地的具體地形,但實際上是為了繪製更詳細的地圖。

而這個時候,一些得到了消息的貴族們,攜帶著黃金也源源不斷地從各地過來交易了。

內監們忙著跟對方開始交易,而大明的軍隊則開始制定攻打休達的計畫。

當然,這個計畫暫時只是計畫。即使要打,也要先賺錢。想要實施這個計畫,要等到大明與歐洲各國的進行貿易之後。

與此同時,大明艦隊也進行了第一次的自我清理與防範,杜絕後來的這些大食通事,賄賂士兵得到海圖。

大明來自東方是隱瞞不了的,但是如何前往東方,卻必須嚴格保密。

後來世人幾乎人人都知道世界地圖,即使繪製不出精密的地圖,但是對七大洲的布局都有大致的了解。

但是這個時代的人,生活的圈子非常狹小,整個世界對他們來說,最多就是周邊的幾個國家。

哪怕是航海先鋒的葡萄牙,也是用了三十年的時間才摸到了西非的幾內亞灣,被一場風暴吹到了南非。

耗費了八十年的時間,才摸到了東非,最後在索馬利亞一帶遇到了阿拉伯人,抵達了印度。

而哥倫布一直到死,都認為他抵達的美洲大陸是東方,只是還沒有找到那個盛產絲綢,瓷器,茶葉的國家。

這已經是這個世界最優秀的人才,他們之所以顯得如此愚笨,不是智商低下,只是因為所了解的世界有局限性。

大明雖然早就有了地球儀,但是為什麼一直控制著不宣傳,官職小一點,根本就沒有資格看,主要原因就是對百姓的控制。

艦隊航行,除了那些精通觀測天象,使用六分儀的觀測人員,大部分士兵只知道跟著艦隊走,他們對自己所處的位置並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就像一個深山裡面,或者沙漠裡面迷路的普通人,在失去了與外界的聯繫的時候。或者能通過太陽星星知道方向,卻不能對自己的位置地點有清晰的認識。

朱瞻基之所以在忽魯謨斯的時候,讓過你的大食人回去,又重新招聘會歐洲語言的商人當通事,關鍵原因就是為了防止泄露航線。

這些新的通事被局限在一艘船上,能夠接觸的人有限,泄密的幾率就比較小。

但是他們以前都是通過陸路前往歐洲,或者是先走陸路,又從亞歷山大坐船前往威尼斯。這一次跟隨大明艦隊繞過了非洲,其實就已經泄露了這一條航線。

對這個時代的人來說,一條能夠繞過拜占庭帝國,繞過馬穆魯克王朝,繞過奧斯曼帝國的新航線,就意味著巨額的財富。

要不是實在沒有翻譯,朱瞻基都想在歐洲交易之後,將他們這些人全部處死。

但是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他們可能現在就已經泄密了,所以等交易之後處死他們也不一定有效果。

那麼,就只能換一種方式,控制航線,打壓他們的航海力量。

經過一番自我審查之後,這些大食通事可以交際的人員依舊只有艦隊里鴻臚寺和通政司的通事官員,沒有一個民間商人。

他們在雙方的交易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大明的通事雖然大多會大食語言,但是讓他們學新的語言,效果依舊很慢。

這也看是他們防著一手,但是沒有關係,等到了威尼斯,大明官員會直接跟西方人進行語言學習。

在這邊半年的時間,基礎的對話應該沒有問題,等下一次大明艦隊再過來,就不需要再找那些大食商人當通事了。

內監將馬林國的交易對象,根據距離海邊的遠近,劃分了幾個不同的級別。住的距離海邊越近,可以賒欠的物資也就越多。

大明不怕他們欠債不還,要是不還,大明艦隊會讓他們知道後果絕對是他們承受不起的。

朱瞻基這一段時間很是優遊自若,每天帶著自己的兄弟和嬪妃,到附近景緻出眾的地方遊玩。

他的地位太高,派頭太大,連奧斯曼三世都不敢來打擾他,更別說那些下面的部落首領了。

說起來也非常可笑,朱瞻基來到這裡的第二天,請了奧斯曼三世和一眾官員吃飯。

在一天搭建起來的大殿里,他一次性宴請了兩百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