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鷹擊長空 第四十四章 東西方文明初接觸

「殿下,先朝的古六歷,即黃帝歷、顓頊歷、夏曆、殷歷、周曆、魯歷。除黃帝歷外,其他五歷因各自計法缺陷,已逐漸摒棄。根據皇帝天干地支紀年,今年是黃帝歷4115年。」

欽天監屬官湯宇難得有在朱瞻基面前露臉的機會,今日艦隊上下官員匯聚一堂,讓他忍不住激動,將黃帝紀年詳細分解了一遍。

朱瞻基跟他點了點頭,收回了視線,望著面前眾人說道:「我大明年曆計法,因一直隨著帝位更迭,顯得有些混亂。連我這個太孫經常都搞不清年份,更何況普通百姓,蠻夷邊民。故此,為我大明大一統之聲望,為確定我大明天朝上國之地位,孤欲從今後開始,將黃帝天干地支紀年與帝位紀年共同應用,讓蠻夷之國,也能沐浴我大明榮耀。」

那些武將倒不在乎什麼紀年,他們也不理解朱瞻基為何召集眾人,卻首先拿出這樣一個議題。

但是金純與解縉卻很清楚這樣做的意義,如今不管大明也好,日本,南洋蕞爾小國也罷,都沒有一個統一的紀年標準,往往都是根據在位國君的年號來計算。

這樣的計法,對他們來說容易計算,因為每個儒生從學儒開始,首先要學的就是記住從三皇五帝開始的各位皇帝。

但是老百姓不會算啊,不要說這蠻夷之地了,就算在大明的鄉村,大部分人也不懂這天干地支紀年,二十四節氣的由來。

金純有些擔心地長揖說道:「殿下,這天干地支紀年之確定,需要陛下欽點。我大明如今實行大統歷,這可是太祖親自確定,貿然更改,實為不妥。」

朱瞻基當然知道曆法乃是國之重器,每一任皇帝的登基,去位,那都是國家最重要的事。

確定紀年,是需要滿朝文武與皇帝多番切磋,才能確定下來的。

自己一個太孫,突然提出要按黃帝曆紀年來通告蠻夷諸國,這可是殺頭的大罪。

但是朱瞻基一開始是真的疏忽了這個事情,一直到最近跟西域商人問起歐洲發生的大事,才突然想起了這個問題。

中國古代在明朝以前,幾乎每隔幾個皇帝,就要重新計算曆法一次,根據湯宇粗略統計,三皇五帝到秦朝統一之前,大多實行古六歷,從秦皇到朱元璋建立大明,歷朝歷代供更改了曆法近五十次。特別是唐宋時期,幾乎每個皇帝登基,都要更改曆法。

朱元璋建立大明,洪武十七年設觀象台於南京雞鳴山﹐令博士元統修歷﹐仍以《大統》為名﹐而積分全襲元代《授時》法數﹐惟去其歲實消長而已。其後因推算日食不準確﹐治歷者紛進新曆﹐要求改制﹐但明朝一直沿用《大統歷》。

朱瞻基現在提出用黃帝曆紀年來對外宣傳,實乃大逆不道。

但是朱瞻基並不是要修改曆法,只是在對外宣傳的時候,以黃帝曆紀年來告訴世人,今年是哪一年。

他可不想把那個耶穌誕生的年份當做公元紀年,而且西曆紀年雖然每年的長短相差不大,實際上除了演算法簡單,毫無作用。

農曆卻完全不一樣,根據天干地支的計法,通過閏月來調整年份,不僅可以算出來每年的二十四節氣,讓農民知道何時種田,更能算出每年的日食月食,哈雷彗星抵達的準確時間等。

朱瞻基開始也不相信這些,但是了解越多,對老祖宗留下的財富才越覺得寶貴。

當然,公曆並不是一無是處。公曆是陽曆,是根據太陽公轉計算。

農曆是陰曆,是根據月亮變化計算,兩種方法各有千秋,能形成有效互補。

但是因為那位大炮在1912年提出了全面西化,向西方看齊,與世界接軌。

導致了在清朝結束之後,全面採用西方紀年。

一個宗教份子的出生年份,成為了一個東方古國的紀年計法,想想還真是滑稽。

而實際上,公曆其實原本是從儒略曆更改過來的,紀年的起始時間也不是現在這個時間,而是從公元前45年就開始計算了。

當儒略凱撒第三次任執政官時,指定以埃及天文學家索西琴尼為首的一批天文學家制定新曆,這就是儒略曆。

但是後來羅馬帝國衰落,神權興起,所以紀年變成了耶穌誕生年開始。

對一個農業大國來說,拋棄了農曆紀年,讓老百姓根本無所適從。所以最後把農曆的這一套又撿了起來,用了雙紀年法。

現在這個時代,除了少數幾個國家實行陽曆,大部分國家都還是各自按照自己國家和民族的紀年計算。

但是朱瞻基並不願意讓耶穌歷興起,所以在看到歐洲如今混亂的紀年之後,才想起了把黃帝歷推行到歐洲來。

朱瞻基笑道:「尚書過慮了,孤並不修改曆法,只遵循紀年。我大明雖然如今實行大統歷,但是黃帝曆紀年也一直沒變。如今我們對外宣傳,以黃帝歷加上帝位年昭告,讓西域人也知道我大明的歷史。」

解縉很清楚朱瞻基的為人,做事從來都帶著很重的目的性,但是這件事,他卻看不到朱瞻基的目的。

如果沒有好處,朱瞻基為什麼要犯這樣的機會呢?他忍不住問道:「殿下明知此事犯忌,為何執意如此?」

朱瞻基笑道:「孤也是最近才考慮到這個問題,如今西域大食人採用穆罕默德曆,這是一種陰曆,與我大明計法相差不大,但是他們的紀年才八百年,而極西之地,採用公曆,與我大明曆相差甚遠,至今也不過一千四百年。如果只以大統歷向他們展示,豈不是說我大明歷史還不如他們悠久?而實際上呢?我華夏紀年從黃帝開始,至今已經四千多年。」

這一下,眾人都明白了過來,朱瞻基不是要修改曆法,只是不想在西域人面前丟了面子。

只要不改曆法,僅僅只是以黃帝歷宣傳紀年,這雖然有些不妥,卻也不會讓朱棣忌諱。

所以眾人只是猶豫了一番,接受了朱瞻基的意見,在今後對西域各國的國書中,以黃帝曆紀年為準。

當然,他們也不敢丟掉如今的大明年份,肯定還要綴上永樂十五年這樣的時間。

這個時候,李亮說道:「既然此事已定,下面進行下一個議題,我大明的對外宣傳國名……」

外面突然傳來了一陣戰鼓聲,聲音三長兩短,這是有什麼新的發現了。

一時之間,沒有誰開口說話,眾人都等著傳令兵的最新消息。

不一會兒,一個響亮的聲音在門口響起:「殿下,前軍緊急回稟,發現了一座大型城市,還是大食人的城市!」

所有人都一陣興奮,能在萬里之外還發現大食人的城市,這是幾乎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

有城市就代表有文明,有文明,就代表有大型貿易。

鄭和看了一眼朱瞻基,輕聲說道:「殿下,莫不是那些商人上次說的馬林王國到了?」

朱瞻基點了點頭說道:「應該是的,這也代表,我們的目的地快到了。」

馬林王國,就是指後世的摩洛哥。阿拉伯人八世紀的時候,從埃及一路向西,並且佔領北非,將黑人全部驅逐到了非洲中部。

在此後,阿拉伯人從游牧民族逐漸定居下來,建立了幾個王朝,如今統治這片土地的就是馬林王國。

幾萬里的行程眼看終於要抵達了,所有人的精神都振奮了起來。

朱瞻基也同樣興奮,後世只需要十個小時的時間,他就能坐自己的專機從新加坡到西班牙,但在這個時代,十個小時的旅程變成了七個月。

雖然遠渡重洋聽起來似乎很浪漫,很勇敢,但是真的在船上煎熬七個月,才知道有多受罪。

他扭頭問道:「如今維度是多少?」

一個羽林衛學的執勤士兵說道:「回稟殿下,是北緯三十度左右。」

朱瞻基一時之間也想不到這個維度有哪個城市,興趣大起,說道:「那我們就出去看看,二十多里的行程,現在順風,半個時辰就到了。」

他們剛到了甲板上,前面的船隻又在傳遞消息,朱瞻基接過了一個望遠鏡,望著前面船隻傳回來的旗語。

大明艦隊的旗語,都是他改的後世旗語,所以很快就明白了海邊只是一個小鎮,人口大約有兩萬人。

不一會兒,一艘傳令船就帶著詳細的信息來到了旗艦上。

前軍已經登陸與小鎮上的人進行了初步接觸,這裡叫阿加迪爾,是馬林王國在南方的一個小城。

這裡因為人口不算多,並不是一個合適的貿易點,向北四百里,才是他們的都城安法。

現在前軍詢問,是在這裡暫留,還是直接前往都城與他們接觸。

朱瞻基想了想說道:「前軍繼續探索,留下幾艘商船交易,派出前鋒營儘快抵達安法,與對方初步接觸,中軍直接前往他們的都城。」

安法就是後世的卡薩布蘭卡,既然那裡還是馬林的都城,那就說明葡萄牙人還沒有展開他們的大航海時代。

因為朱瞻基知道摩洛哥的首都一直是拉巴特,但是拉巴特成為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