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鷹擊長空 第四十二章 文明地搶劫

忽魯謨斯在這個時代不過是個不到十萬人的大城,然後在附近大約五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管理權,輻射範圍大約有三到五萬平方公里。

在這片土地上,生活著大約兩百萬百姓,不過也只能算是一個大型勢力。

他們為了躲避帖木兒國的威逼,放棄了大陸的基地,以忽魯謨斯島,格什姆島作為都城。

在後世,這個國家早就煙消雲散,成為伊朗的一部分。

朱瞻基的艦隊抵達忽魯謨斯的時候,原本這個與大明貿易最大的西部中心,如今卻是人心惶惶。

忽魯謨斯人沒有跑,他們也無處可跑,逃離了大明的艦隊威脅,不過是又落入了帖木兒人的控制。

而且以他們過去跟大明人打交道的經驗,他們既然沒有觸犯大明人,也不怕大明人就把他們趕盡殺絕。

朱瞻基還沒有下船,忽魯謨斯的國主賽夫丁就親自摔著一個小型艦隊進行了歡迎,並且騰出了忽魯謨斯島和格什姆島的港口。

在港口處,他登上了朱瞻基的旗艦,以下臣之禮,拜見了朱瞻基。

兩人語言不通,不過通過鄭和等人的翻譯,朱瞻基也了解到了帖木兒人阻截大明艦隊的原因。

大明的火槍威力已經傳到了西域,這讓帖木兒人充滿了擔心。如今的帖木兒人還是以騎兵為主,武器是彎刀和長矛。

因為缺少原料,即使是弓箭,他們的數量都不多。

按照他們的評估,他們在陸地上,也就擲彈兵能對大明形成一點威脅。

擲彈兵在西方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兵種,起源可以追溯到拜占庭帝國利奧三世時代,士兵扔擲裝有希臘之火的陶瓷容器以攻擊敵人。

在大明也有專門的擲彈兵部隊,凡是用於防禦的陣地,比如守城和長城的防禦者,都會利用手擲火器來殺傷敵人。

不過他們跟真正意義上的現代擲彈兵還是有差別的,在如今更像一個輔助軍種。

因為害怕大明人的火槍,所以他們才湊起了一支有三百艘軍艦的海軍,想要在入海口處攔住明軍,只允許少數軍隊進入。

除了海軍,他們又派了一支五千多人的騎兵,駐守在島對岸的陸地上,給大明施加壓力。

但是他們根本沒有想到,大明的士兵根本不是過去那支講究溫謙恭讓的禮儀之軍。

更沒有想到,除了火槍,大明還有威力更大的火炮,還沒有進行談判,就幾乎將他們全滅了。

埃米爾率領剩下的幾十艘船,根本不敢在忽魯謨斯再停留,他們沿著波斯灣一路向北,逃向了波斯灣的深處。

朱瞻基問道:「既然他們倉皇而逃,那麼顯然也沒有來得及帶走要跟我大明交易的商品和黃金咯?」

通事將這句話翻譯給了他聽,他的臉上顯示出了一絲惶恐,最後無奈地說道:「是!」

為了跟大明交易,帖木兒國每次都是大量徵收駿馬,活羊,羊毛,棉花,但是這些物資除了駿馬,其他的價值都不高,所以每次都會籌集大量的黃金。

既然雙方開戰,朱瞻基當然不會再給他們商品,而且要把他們籌集的物資和黃金搶過來。

昨天他們的大軍雖然沒有直接跟隨潰軍前來,但是也讓朱真直接率領精銳的士兵跟了過來,控制住了忽魯謨斯和海對面的交易點。

這個交易點是忽魯謨斯的生存根基,他們的國境內農田非常少,大部分糧食都是依靠打漁和跟巴格達人購買。

在交易點裡面,有兩萬多人都是以做工為生,這裡的地毯,毛氈,帳篷,大部分都會經過加工,賣給大明,他們也能從中間賺取一些差價和工錢。

當然,這個交易點也不完全是被忽魯謨斯控制,不管是沙哈魯還是巴格達的庫馬斯,都不會放過這裡的控制權,所以是一個三方共管地帶。

這個交易點,也就是後世的伊朗阿巴斯港。

朱真已經來過這裡三次了,對這裡周邊的環境非常熟悉,所以他這個海軍主帥才會自降身份,以前鋒的名義來控制這裡。

目的當然是為了這裡數萬駿馬,成山的羊毛,還有不計其數的黃金。

只要沒有人放火,這些物資就沒有人帶的走,當朱瞻基看到這裡並沒有被點火燒了,他就放下了大半的心。

但是,現在的問題是大明如果不給貨,就把這些東西搶走,等大明人離開,不管是沙哈魯還是庫馬斯,都不會放過賽夫丁。

所以賽夫丁聽到朱瞻基的問話,就惶恐無比。

但是肉在案上,他也不得不從,沙哈魯與庫馬斯是以後,但是今天他如果不配合朱瞻基,恐怕連船都下不去。

大明士兵昨天就氣勢兇猛地登陸了忽魯謨斯和交易點小鎮,封鎖了各處道路,據說,那些逃跑的人大部分都沒有逃掉,因為大明人已經堵住了離開的道路。

五千騎兵跟大明的軍隊初一接觸,就倉皇而逃。

他們能夠馳騁中亞,靠的就是騎兵的機動能力和個人武力,可是現在一切都不管用了。

大明軍隊帶來的鐵絲網,只是鋪了兩排,馬匹就再也沖不過去。

當騎兵的機動和衝擊消失,面對大明的火槍,他們一個個就變成了靶子。

五千騎兵在天亮後短短的半個時辰,就損失了將近兩千人,他們再也顧不得跟大明作對,倉皇而逃。

朱真也怕逼的太緊讓自己人損失太大,故意給對方留了一條退路,讓他們逃跑。

雖然有一些人能夠通過沙漠和戈壁灘跑掉,但是他們攜帶的財物,幾乎都留給了大明人。

這僅僅持續了不到一個時辰的戰役讓忽魯謨斯人大驚失色,再也不敢有二心,等朱瞻基的旗艦一到,就連忙拜見。

現在朱瞻基的條件如果他不配合,他相信大明能輕易地收拾他,然後讓他們的兄弟或者是子女們繼承他的王位。

朱瞻基見賽夫丁如此配合,心裡也暢快了許多,安排了鄭和與金闊去查收屬於沙哈魯與庫馬斯的財貨。

鄭和這個人比較良善,但是金闊卻是朱瞻基信賴的心腹。兩個人一個白臉,一個紅臉,他相信大筆的財貨絕對逃不掉大明的控制。

原本需要交付大批的貨物,才能換取這些財貨,但是一下子省了幾十條船的貨物,心情怎麼能不高興呢?

他原計畫雖然不準備打草驚蛇,繼續跟對方正常貿易。但是他們既然敢攔路,既然已經打了,朱瞻基就不在乎他們了。

反正現在不打,過兩年朱棣過來了,還是會開戰。

現在唯一麻煩的是,已經開戰了,那麼想要派人繪製這裡的地圖,就有些麻煩了。

當大明主力艦隊抵達,岸上原本還有一些反抗,很快就被撲平了。

朱瞻基根本都沒有下令,薛祿和朱真就已經殺的人頭滾滾,震懾了所有人。

忽魯謨斯人就不用提了,那些帖木兒國的人原本還傲氣無比,自認也是大國子民,現在也全部屈服了。

不過為了安全起見,朱瞻基並沒有登陸,依舊住在船上。

不等城市被肅清,朱瞻基就召集張鳳山等羽林衛學人員,決定派出他們和幼軍聯合出動,利用一個月的時間快速繪製地圖。

帖木兒人在本地留下了足有三千匹駿馬,朱瞻基又讓人搜集了本地的各種地圖,並且不惜重金懸賞各地地圖。

現在打了帖木兒人,想要派人秘密繪製地圖有些困難。伊朗高原現在雖然沒有以後荒蕪,但是這裡的民族大部分都是游牧制,所以,一看都是外民族的人很難在這裡生存。

既然如此,朱瞻基就乾脆以打仗的名義派出了大軍,在本地只留下一萬羽林衛和一半海軍,抽調了一個超過四萬人的軍隊,裝作要攻打到帖木兒國都城去。

而實際上,大軍一直在交易點附近集結,而近千羽林衛學和兩千多幼軍的精銳火槍手,已經奉命沿三個方向向北馳奔。

一個隊伍有一千火槍手,他們就是面對幾千敵人也不會害怕,因為敵人的手裡只有刀,沒有火槍。

有半個多月的時間,並且全部騎馬,可以向北探索兩千里地。

這裡不是荒漠,有大量的土著聚集,到處都有道路,也有飲水點。在得到了本地的一些地圖後,只要他們不被敵人圍住,安全還是可以放心的。

他們本地人繪製的地圖,雖然跟大明以前的地圖一樣,有比例失調的毛病,但是道路,河流,基本上還是繪製上來了。

按照這些地圖,再沿途測量準確的經緯點,那麼這麼地圖的比例就能調整好。

所以這次繪製地圖,不需要太細緻,只要掌握基本的路線就好了。

這也是無奈之舉了,誰讓打了人家,殺了對方超過三萬人呢!

而在忽魯謨斯,內監一個個雀躍地清點著原本屬於帖木兒國的財貨,那些羊毛,地毯,帳篷現在全部變成了大明的戰利品。

更主要的是,還有無數的黃金。

僅僅在交易點一地,清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