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鷹擊長空 第九章 手段與目的

在應天府還是寒冷的冬季,但是在呂宋,卻能在海灘上享受溫暖的陽光。

椰子,香蕉,芒果,這些熱帶水果受到了大明士兵們的熱情追捧。

因為士兵們的需求量太大,這裡儲存的香蕉和芒果都不夠,許柴佬還特意安排了幾艘船,回到大明街那裡將那裡準備的水果運過來。

自從知道這次有十萬大軍下西洋,許柴佬就讓人砍伐了無數的香蕉,捂熟之後等待著大軍的到來。

別的方面,呂宋都不能滿足十萬大軍的需求,但是水果方面,卻能管夠。

誰知道這次大軍竟然還分成了兩個艦隊,只有差不多六萬人到了呂宋,所以水果是綽綽有餘了。

他不明白,太孫殿下為何抵達這裡就不走了,反而讓人將他的大帳安札在了沙灘上,享受這裡的陽光和海灘。

而以他看來,這裡的海灘並不漂亮,沙灘的灰色的,沙子還粗糙。

但是太孫似乎喜歡上了這裡,還讓人將海灘圈起來了一片,給他的妃子們玩水。

也許,這跟前幾天進入山區的一隊士兵有關,太孫似乎是在這裡等他們回來。

他很想跟那個看起來很溫和儒雅的黃守備打聽一下太孫的意思,卻又不敢。若是讓太孫殿下知道自己窺測聖意,自己這個知府恐怕還沒有坐上,就要被砍頭了。

太孫既然不走了,那自己也就只能在這裡候著。

朱瞻基在這裡不走了,最煩惱的不是別人,而是數十個宗室成員。

他們原本以為到了呂宋,就能享受這裡的異域風情,但是現在卻停在這個鳥不拉屎的海灣里,想玩都沒有地方去玩。

靖江王府分支出去的奉國將軍朱佐敏,原本還想帶著侍衛去遊覽一下異國風情,但是一過河,就遇到了一條五六米長的大蟒蛇。

雖然眾人齊心協力之下,將那條大蟒蛇打死,但是這麼大的蟒蛇,讓所有人嚇的再也不敢亂竄。

有些膽子小的,甚至直接又回到了船上去住,再不敢下船一步。

朱瞻基卻一點也不在意,讓人將大帳支在了沙灘邊,每日忙完了公務,就喜歡赤腳在沙灘上走來走去。

那些宗室大多也都帶了一個妻妾,兩個侍女,朱瞻基讓人將沙灘圍了一片,她們也能盡情享受在沙灘上遊玩的樂趣。

這些女人的年紀都不大,都是不到二十歲的年紀,一開始還有些放不開,但是幾天下來,也都敢脫去鞋子,穿著單衣,在半人深的海里遊玩了。

在大明,她們是根本不敢想像這樣的場景。

朱瞻基除了第一天抵達海灘,接見了當地的土人首領們,後來便不再搭理他們。不過,他幾乎每日都會叫來許柴佬跟他暢談一番。

從教會這些土人種田,到教會他們說大明官話,包括如何利用貿易,將他們口袋裡的金子全部哄出來。

呂宋當地銀子幾乎沒有,只有金子。當然,還有數不盡的銅礦。

這一日,又談到了如何利用貿易,讓土人心甘情願拿出金子,並且引誘他們繼續派人去挖金礦的時候,許柴佬忍不住側面說道:「殿下,既然如此重視貿易,為何不移駕到大明街,微臣已經讓人統治了各大部落,就等著船隊到了用金子來換貨物啊!」

朱瞻基笑了笑說道:「且再等兩天,我會給你一個大驚喜。」

不過,聽了許柴佬的話,朱瞻基也傳令了下去。讓與呂宋進行貿易的幾艘商船,在五艘軍艦的保護下,先前往大明街。

許柴佬想要回去主持大局,但是更想留在太孫殿下面前伺候,所以也只是讓自己的子侄們先歲船隊返回大明街。

朱瞻基在這裡一直待了七天,派出去的勘探隊終於回來了。

許柴佬也知道太孫殿下在這裡停留的目的是為了這個勘探隊,一直密切關注著他們。

當他們返回的第一時間,他就迎了過去。充當嚮導的他的三兒子許向林見到他的第一時間,就激動地說道:「阿爹,金礦……有大金礦……」

是的,朱瞻基留在這裡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這裡的金礦,碧瑤金礦可以說在很長一段時內,都是菲律賓的最大產金地。這裡不僅僅是一座金礦,光是儲量達到十噸以上的金礦,就有七座。

而且,這裡不是沙金,而是岩金,更有利於開採和提煉。

只是這次勘探隊出面,暫時只發現了四處。即便是四處,也足以讓所有人感到驚喜了。

再次進入朱瞻基的大帳,朱瞻基笑問:「知道孤為何留在此地了嗎?」

許柴佬更是覺得這個殿下高深莫測了,但是發現了四座金礦,他更多的也是驚喜。「殿下早知此地有金礦?」

朱瞻基卻沒有回答他的話,保留了上位者的神秘。「這幾處金礦雖然誘人,但是有我給你的五百支火槍,有信心保住吧?」

「當然,殿下!」

「不僅僅要保住,我還要你像北明山銅礦一樣,利用當地的土人來開發金礦,哪怕為此要給他們一大筆費用。」

雖然身在南洋,但是許柴佬對大明在北方漠北的草原腹地發現了一座超級銅礦也有所耳聞。

據說那座銅礦的礦工,大部分都是朵顏三衛和韃靼人,他們現在充當了大明的苦力,幫著大明挖出了無數的黃金和銅。

然後通過八百里的水泥路,這些金子和銅礦石又被運到了開平前屯衛。在那裡,草原上原來的勇士也都變成了煤礦工,幫大明挖煤,然後熔煉出無數的黃銅。

雖然在這個過程中大明將一部分利益讓給了當地的土人,但是用這種手段,大明卻把原來的敵人,變成了苦力。

許柴佬雖然聽說過這些,卻不知道這裡面的具體操作手段,他抱拳說道:「殿下,微臣雖是經商出身,但是卻沒有進行過如此運作,並不知內部環節。」

朱瞻基笑道:「不用擔心,這一切都由黃守備告知你,我這次帶了好幾本北明山銅礦的內部方略手本,你可以好好研究一下。不過,這本手冊你只能在船上閱覽,並且由黃守備為你講解。切記,所有方略嚴禁外傳,不僅僅是針對外族,就連你自己的子女,也不得讓他們知曉。」

許柴佬連忙跪下說道:「微臣一定將它帶進棺材去!」

朱瞻基笑道:「那倒不用,你的子侄們股也會替你考察,若是有得用之人,孤也不吝嘉賞。」

北明山的工作方略,雖然並不是什麼高深的陰謀,只了解一部分,是不能窺清全貌的。

因為這不是陰謀,而是陽謀,這種事情看起來無害,可是造成的影響卻遠遠大於一個陰謀對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影響。

現在大明的布局還沒有全部完成,朱瞻基也沒有登上帝位。所以即便是他的大部分下屬,都還不能完全了解北明山銅礦的開發,有多麼大的威力。

大部分人只看到了開發銅礦給大明,給朵顏三衛,給韃靼人都帶來了巨大的好處。

卻根本沒有考慮到,通過利益的誘惑,大明已經改變了他們這些游牧民族的生活習性。

更主要的是,這種相互之間的交流,也影響到了他們的思想和文化,更會慢慢讓他們離不開對大明的依靠。

包括目前駐守在北明山的鄭亨,他都不知道整個計畫的全貌。因為在漠北,還有許多人,同樣在為這個計畫服務。

但是許柴佬不一樣,因為他實際上已經融入了呂宋的整個生態環境。大明要做任何事,都離不開他的支持和布置,而其他人可以提供的幫助有限。

所以除了朱棣,朱瞻基,負責整個計畫匯總的孫林,還有負責將這些計畫通過各種方式套用在其他方面的黃淵,許柴佬是第五個看到完整計畫的人。

這種後世的政治侵略,經濟侵略,文化侵略,加在一起的手段,在這個時代的威力一點也不遜色於後世。

不看到全部計畫,這個時代的人就猶如盲人摸象,只會認知到自己摸到的部位。

會有人說大象像柱子,有人說像門板,有人說像繩子。但是看到了全貌,會登時明白,願挨大象是這個樣子啊!

朱瞻基從來不會懷疑古人的智慧,他們比後人唯一差的地方只在於見識的積累。

在智慧和手段上,除非是後世驚才絕艷之人,大部分後人要比朱瞻基接觸到的人更愚蠢。

因為他能接觸到的人,才是這個時代拔尖的一撥人。

就以許柴佬為例,他雖然在朱瞻基面前自稱小人,微臣,動不動就跪。

但是他能在二三十年的時間裡,從一個外人,成為呂宋島的首富。他的手底下有十二條兩千石以上的大海船,四五千人聽令,隨時能抽出三千人的武裝部隊。

他能在南洋的幾個國家,幾個民族之間趁勢而起,做到一方大豪,這樣的人,在後世又有幾個人能比得上?

這樣的人,真的就愚蠢嗎?卑微嗎?

所以,在大明沒有完成布局之前,朱瞻基只敢把計畫拆開布置給下屬,讓他們每個人都只知道自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