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二百一十四章 琉球

從四月三十日發動攻擊,到六月二十六足利義持自殺,活捉稱光天皇,這場針對日本的軍事行動僅僅持續了兩個月的時間就大獲全勝。

但是,從永樂十三年,朱瞻基正式籌謀日本攻略,到如今,已經過去了整整一年半。

即便是從朱瞻基第一次軍事行動,到現在,也進行了九個多月的時間。

因為朱瞻基的溫水煮青蛙策略,這次大明雖然從日本剝削了上千萬兩白銀,另外還劫掠了數不清的物資和古董。

但是這些物資大多來自本來就是敵對大明的將軍和名主,所以整個日本現存的將軍和名主,對大明的印象並不壞。

他們甚至因為大明現在實行自由貿易政策,對大明有了更加親密的依賴。

特別是那些中下層的百姓和奴工,以前他們穿不起衣服,吃不飽飯,但是現在卻有了便宜的布料,有了低價的糧食,對大明更有好感。

八月初二,當大明的主力艦隊離開大阪灣的時候,有數十萬日本百姓都前來大阪送行。

雖然他們的主要目的是送行他們的國主,但是也有相當大的一部分人,對大明士兵的離去,有些戀戀不捨。

他們生怕大明的士兵離開以後,物價會再度攀升。在獲知大明並沒有中斷與日本的聯繫,還會設立永久的市舶司以後,才放下心來。

看到這一幕,朱瞻基心裡的最後一絲擔心才徹底消失。

這個時代,雖然國家與民族的概念已經有了,但是依舊是家國天下。

老百姓對誰是皇帝,誰統治其實並不是特別在乎,除了中上階層會有一些抵制,下層的百姓都是誰能帶我過好日子,我就支持誰。

看到這一幕,朱瞻基也在暗想。後世如果不是經過了民國的民智開化,如果日本提前幾十年,在清末就提出大東亞共榮圈,侵略大陸,恐怕真的有可能讓他們成功。

但是他們晚了幾十年……

從清末的反抗意識崛起,到民國的軍閥混戰,各種思想文化的碰撞,導致了普通民眾對世界的認知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所以,他們後來哪怕是幾乎佔領了大半個遠東,卻已經晚了。

民族意識的覺醒,世界殖民歷史從土地佔有到經濟控制的蛻變,讓日本人最後以失敗告終。

話說回來,雖然朱瞻基覺得日本與朝鮮是負累,只想利用他們的生產力,卻不想被他們的人口拖累。

但是從政治上割裂,在思想上統一,似乎也非常可行。

朝鮮和日本與大明基本是一個人種,從外表上來說,比漢人跟蒙元,藏族,西南的少數民族更相近。

而且他們也深受儒家文化熏陶,在文化上同根同源,這種思想上的統一,非常具有可行性。

西南和北元雖然與漢人算不上一個人種,但是因為土地的相連,朱瞻基絕不會放棄政治上的統一。

他們雖然在經濟層面註定會成為大明的負累,但是政治統一的必要性是有的。

日本孤懸海外,只有大明和朝鮮兩個鄰國,人多地少,土地貧瘠,所以是大明天然的人力資源地。

思想上的統一,可以讓他們死心塌地為大明效力。政治上的割裂,不屬於一個國家,大明人卻又比日本人過更好,這會讓日本人將成為一個大明人作為一生奮鬥的目標。

只要世界的層次不發生變化,每一個出生的日本人都會為了成為一個大明人奮鬥。

這比大明直接統治他們,好處要更多。

至於朝鮮,這個地方雖然與大陸相連,但是國家自然環境與日本差不多,也不能成為大明發展的踏板,所以朱瞻基暫時還沒有考慮過他們。

反正目前將他們跟日本一樣對待,說不定一百年以後,他們哭著喊著想要加入大明。

隨同大明艦隊一起離開日本的還有數百名日本的代表,他們以如今的幕府第五代將軍足利義嗣為首,向大明進獻國書。

同時,他們也是仰慕大明文化的一些上層人士,想要跟大明保持更親密的關係。

除了政治,還有經濟……

對於一個飯都吃不飽,衣服都沒有穿的國家來說,能夠通過山裡的金銀買到這些東西,對他們來說就是幸運。

但是千年以來的長久往來,日本不僅僅想要買,他們更想能自己創造。

所以全盤向大明學習,也是這個時代的日本有識之士的共識。

朱瞻基當然不會把最先進的技術傳授給他們,但是通過產業調整,將一些低級技術傳授給他們,繼而通過這種方式影響他們國內的經濟,還是可以的。

當然,朱瞻基永遠不會讓他們吃飽,因為這個國家可是一個白眼狼,餵飽了,他們就會奢望更多。

反正就是把他們吊著,給點好處,卻又不能喂的太飽。

這些日本人可不知道朱瞻基的想法,雖然大明這次燒了大阪,甚至差點燒了京都,但是也直接打壓了一大批當權的將軍和名主。

能夠跟著一起來大明的,都是或多或少得到了一些好處的,對大明目前算是忠心耿耿。

勘合貿易變成自由貿易了,大部分將軍和名主都想著與大明的內監之間建立更深入的合作關係。

特別是在自己的地盤上有一些礦產的土豪們,一心想要擴大自己的實力。

足利義嗣這次可以算是最高興的一個,輕輕鬆鬆就成為了日本的掌權人,這在大明出兵之前他是想都不敢想的。

從小生活在自己的哥哥的淫威之下,猶如一片烏雲,籠罩在他的上方。

如今烏雲散去,就連皇室也被一股腦地帶去了大明,如今的日本,除了南部那些叛軍,已經沒有什麼能讓他擔心的了。

軍事上他幫不上什麼忙,所以日野康子和足利滿隆派他前往大明示好。

在兩個月之前,他根本不敢相信自己能成為日本的主宰,因為足利義持的勢力實在太大了。

事實上也的確是。歷史上的他今年也造反了,但是可惜的是,在原本的歷史中,他是失敗的一方。

他在造反失敗後,足利義持將他囚禁了起來。囚禁了兩年後,影響不是那麼大了,就直接幹掉了他。

「紀指揮使,如今我們去向何處?」

依靠與紀綱的密切關係,山名氏利沒有與其他名主和將軍一起乘一條船,而是在錦衣衛船上混了一個艙室。

紀綱也需要在石見國附近拉攏一個死心塌地的盟友,如今山名氏利雖然成為了長門國的守護,但是依舊勢力最弱。因為最弱,需要依靠大明的支持,所以紀綱覺得他更值得扶持一把。

紀綱當然知道艦隊的航行線路,笑著說道:「如今中山國基本統治了琉球,太孫殿下答應了他的請求,將會去琉球一行,所以我們要繞一圈。」

這趟回大明,紀綱已經準備好了卸下錦衣衛指揮使一職。雖然下一步的官職還沒有確定,但是石見國已經被太孫許給了他,這一次回去,也要把家人全部接到日本來。

大明他是待不下去了,哪怕這次他在日本立下大功,但是掌控錦衣衛十幾年,不知道樹立了多少仇人。

為了平息民憤,哪怕朱棣對他再重視,也不會為了他得罪一大批文臣武將。

所以,還是遠離大明這個漩渦更安全,他這種形同流放的去職,最少也能平息一些民憤。

既然太孫已經答應了讓他成為石見國的守護,雖然只有一縣治地,但是在這裡當一個土皇帝,也比留在國內強的多。

何況,日本雖然窮,但是石見國卻不窮。其他人將日本當做蠻夷之地,但他卻很喜歡這種等級分明的國家。

因為在這裡,他可以名正言順地作威作福。

作為日本的王室,稱光和家族的兩百多個成員單獨乘坐一艘寶船。船上除了水手,就只有大明的一些內監伺候。

日本雖然什麼都跟大陸學,但是唯獨宦官文化沒有學過去。

這主要是日本王室並不是個集權王室,他們這種加盟式的政治制度,並不能讓人心甘情願去勢為他們服務。

其次,日本的畜牧業並不發達,他們對家畜的馴養非常落後。不要說在古代,哪怕就是八國聯軍時期,他們的軍馬都是沒有騸過的。

為什麼,因為沒有人會這門手藝啊!

所以,他們的王室一般都是使用將軍府,名主府的貴女服侍。這些貴女一般都會在十幾歲的時候,進宮服侍幾年,然後再回去嫁人。

當他們被押去大明,除了少數女官願意隨從,大部分都回了家。

王室不可能沒人伺候啊,別的不說,洗衣服,倒馬桶這些事,不能讓他們的王爺,公主自己干吧。

不過朱瞻基讓他們不用擔心,大明太監不少,就他們這些人,隨便安排個一兩百人就能伺候好了。

而且用大明的太監,就更能監控他們的生活了。

與其他喜氣洋洋的人不同,所有的王室成員都是提心弔膽,雖然大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