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二百零三章 船

巳時正,也就是後世的上午九點,吃飽喝足的大明士兵們留下了一半繼續清理佔領區,另一半開始了對其他地區的攻擊。

說是攻擊其實也有些不太恰當,跟昨日相比,倭人武士們吃到虧了,這一次是稍作抵擋就開始了有組織的撤退。

他們準備放棄整個城市的外圍和港口,固守內城,想要以人數優勢來拉近與大明軍隊之間的力量差距。

在鄭和的安排下,大明士兵並沒有急著擴大戰果,他們穩步推進,更主要的任務是在佔領區域建立大明軍隊的指揮中樞。

只等在陸地上建立起來了指揮部,朱瞻基和鄭和他們才會上岸,直接在陸地上發號施令。

而且大明也在等待,雖然現在大明執意要瓦解日本的統治體系,但是拒絕幕府和王室的談判,不代表大明也拒絕日本各大名的投效。

畢竟,日本以後還是會交給這些大名來管理。直接管理日本,雖然利潤最大,但是耗費的各方面成本也最高。

大明需要在日本駐軍,需要委派管理人員,要面對來自方方面面的反抗。

所以,有必要在管理體系裡面,加上一層緩衝體制,就是用日本的大名來自我管理,這樣不會直接面對各種反撲。

只要大明控制了日本的經濟,佔據了主要的金山和銀山,然後建立有利於大明的管理體制,根本不需要直接管理就能獲取巨大的利益。

這樣也不需要耗費巨大的成本,實際獲得的利益也更大。

所以,大軍如今按部就班,穩步推進,實際上也是在等待,等待日本人自己亂起來。

足利義持對日本的統治,遠不如大明皇室穩定。且不說足利義嗣的反對,還有天皇系的力量,光是日本的獨特政治模式,他就不能在日本為所欲為。

因為日本的管理實際上是相當於春秋戰國時期的周王朝下屬的各諸侯國,在日本被稱作令制國。

以前的天皇,包括現在幕府與天皇共同管理,也只是名義上的領導權,地方權力依舊在各大名的手裡。

這跟大明的中央集權制度完全不是一回事,只要中央政府的能力被大明削弱,那麼他們自己為了擴張勢力,就能亂起來。

雖然大明士兵只是隨隨便便的進攻,但是因為力量對比的懸殊,冷兵器與熱兵器之間巨大的差距,兩個時辰的攻擊,仍然順利地奪取了大片的區域。

到了午後時分,攻擊又停止了下來。大明軍隊佔領了大片區域,又開始鞏固自己的佔領區,清理所有的人員,將所有俘虜集中管理。

而在這個過程中,二十多個原本就是大阪籍貫的倭寇也隨著倭人的亂軍,進入了倭人控制區域。

這邊的戰事方興未艾,而在淀川河畔,一支由兩千羽林衛,兩千神機營,一千倭寇組成的突擊隊,也集結完畢。

神機營的主要任務是前往淀川河的上游,奪取那裡的船隻,而羽林衛和一千倭寇,他們的目標卻是幾里外門川家族的大本營神澀川。

這裡在後世就是大阪的淀川區,但是在這個時代,大阪的城市範圍還沒有擴張到淀川河的西岸。

神澀川扼守淀川河的咽喉,就等於控制了京都與大阪之間的水上生命線。這條京都與大阪的母親河連接了兩個城市,對於大明來說,神澀川本來就是必爭之地。

哪怕門川家族沒有做出偷襲這件事,大明也不會放過他們這個佔據了重要據點的家族,現在對付他們更是理所應當了。

「趙指揮使,今日之戰,就要多仰仗羽林衛了。」

趙永亮略帶自矜地笑道:「都是為殿下效勞,這是羽林衛義不容辭的責任。庄僉事不必擔心那些倭寇,我會專門留下五百人防備他們,敢有臨陣脫逃者,格殺勿論。」

莊敬眼睛向遠處的早田左衛門那裡瞟了一眼,低聲笑道:「還請指揮使多關注一下那位早田左衛門,若是有任何反叛跡象,格殺勿論。」

趙永亮當然知道莊敬想要架空早田左衛門的心思,但是早田左衛門一點機會不給,他也就不能下手,否則這些倭寇就缺少了凝聚的紐帶。

他們嘩變,反叛事小,壞了太孫殿下的大計,莊敬和趙永亮就百罪難贖了。

所以早田左衛門只要沒有明確地做出反叛的舉動,任何人都不敢直接對他下手。

趙永亮嘿嘿笑道:「放心好了,只要他敢有異動,就讓他見不到明日的太陽。」

為了便於神機營的快速行動,軍中的平底沙船全部被抽調了出來,載著他們兩千人向上游駛去。

如今的大明軍隊缺少河船和吃水淺的海船,而半個時辰之後,羽林衛和一千倭寇才從此來島登陸,向著神澀川的方向行軍。

柳升自小繼承父職,成為燕山衛百戶,經歷大小二十餘戰,因軍功累升左軍都督僉事,安遠侯。

他最大的貢獻就是組建了世界歷史上第一支火器營,培養了數千炮手和火槍手。

但是老師傅遇到了新問題,這次出海,他跟所有的旱鴨子一樣,遭受了嚴重的暈船反應。

整個行軍過程中,他一直吐的天昏地暗,吃什麼吐什麼,喝水都吐。

一直到了日本,他才逐漸適應了過來,恢複了一點精力。

原本他還對朱瞻基將鄭和一個閹人排在他的前面有些不爽,他如今是安遠侯,左軍都督府都督僉事,比之海軍都督劉江在職位上略遜,勛績還要更高。

鄭和這個海軍總監有些不倫不類,但是朱瞻基卻將他推薦為此次大軍副帥,而自己卻只獲得一個陸戰主帥的職銜,與第二艦隊的主帥易信,第三艦隊主帥朱真處於同一級別。

而不論是易信,還是朱真,這些人跟他都遠遠不能比,如此安排怎能讓他心服。

他原本還準備上船之後,就跟這些人別一些苗頭,可是卻沒有料到,一上船就倒下了,這都快半個月了,才逐漸適應下來。

而這個期間,他也看到了海軍行軍布陣,包括作戰方式都與陸軍大相徑庭。能成為軍中最受朱棣重視的大將,組建大明火炮和火器軍,柳升當然不是一個只知道莽撞行事之輩。

他最近一段時間也在細心觀察海軍與陸軍的不同之處,吸取這些精粹。

而鄭和調兵遣將的能力也讓他由衷地佩服起來,這幾百艘船,綿延數十里,但是卻被他安排的井井有條。

特別是那些在外執行封鎖任務的船隻,遠在千里之外,卻通過傳令船將這些分散出去的戰艦統一納入了管理體系,這一點即使是他自己,也很難做的到。

也是因為有了暈船期間的緩衝,他的驕狂之心並沒有表露出來,加上他資歷最老,級別最高,其他將領都對他禮遇有加,所以他跟海軍的這批將領也還相處的聽和諧。

如今這批海軍將領,除了劉江之外,不管是易信,還是朱真都不過四十左右。年紀最大的鄭和,也不過四十五歲。

他已經看出來了,朱瞻基故意安排這樣一批年輕力壯的將領,為的就是給海軍奠定基礎,最少在二十年以內,海軍的管理體系將會穩若泰山。

越是看的明白,他也越發對朱瞻基感到敬畏,不知不覺之間,這位還不到二十歲的太孫,竟然已經在軍中建立起來了僅此於皇上的勢力。

從英國公張輔,到黔國公府沐家,再到鄭亨,薛祿,包括他自己,如今都已經投靠了這位太孫。

還有海軍他的這些直系下屬,朱瞻基的勢力已經遠遠超過了一位太孫的勢力範圍。

那位備受文臣喜歡的太子,在勢力的培養上,也遠遠不如這位太孫殿下。

偏偏因為皇上的支持,加上他們這些將領並沒有獻上投名狀,還沒有任何人能對此指責什麼。

這個時候,他已經沒有了跟海軍將領別苗頭的想法,出氣事小,若是因此破壞了太孫在海軍中建立起來的管理體系,那他恐怕也落不著好。

他也在計畫,這次回師,一定要想辦法把自己的大兒子柳溥安排到太孫的身邊。如果能夠將他安排進海軍,那當然更好,所以,他更不能在這個時候欺負這些海軍將領了。

兩千神機營的將士出發之後,他就一直坐在沙盤前面,研究著日本人在那裡布置下的防禦。

這一戰,是由他最信賴的副將封寶器領軍,此人作戰雖然稱不上勇猛,但是謀略眾多,眼界甚廣。

此戰,日本方面看守船隻的武士只有數百人,即使加上民夫,也不過兩千之數。所以神機營想要獲勝很容易,關鍵還是在勝利之餘,保護好這些船隻。

只有有了這些船,大明艦隊才能在日本內陸進攻中佔據行動優勢。

「大帥,殿下召見。」

身為一軍主帥,柳升當然也有自己的旗艦,雖然他也願意跟朱瞻基更親近一些,但是即使跟朱瞻基一條船,也不一定能時常見到朱瞻基。

在自己的船上當老大,總比在朱瞻基的旗艦上求一蝸居之地要舒服的多,所以大部分時候,柳升還是住在自己的船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