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一百八十章 一觸即發

他將一個瓶子裝滿了水,並且划上了刻度。將一截彎折的銅管插進了水中。

他把另一個銅管插入一個瓶蓋,蓋子的中間有一個小孔,朱瞻基將銅管插入,然後又用膠水將縫隙粘實。

在旁邊幫忙的馬迪然後用一截鴨腸套在兩個銅管之間,朱瞻基先用手指堵住氣瓶這邊的銅管,讓馬迪在銅管裡面加滿水。

馬迪往銅管裡面注滿水然後快速用線綁緊了鴨腸,這個時候,朱瞻基端平了銅管,鬆開了手,但是水卻沒有流出來。

朱瞻基這個時候問道:「你們可以看到,銅管裡面雖然裝滿了水,但是在鴨腸被綁緊之後,水就不會流出了,這是什麼原因呢?」

眾人當然說不出來,只是好奇地看著。

空瓶這個瓶蓋上面還有一個小孔,一根小棍下端連接了一塊火石。

而在瓶蓋下面還有一個銅片製成的吊籃,吊籃旁邊有一塊磨石和引線。

朱瞻基在吊籃裡面裝上了份量充足的紅磷,小心地調整好了位置,將瓶蓋端平蓋了上去,最後將瓶口封好。

所有人都不知道朱瞻基要幹什麼,只有作為他助手的馬迪興奮無比,將膠水抹好之後,焦急地等待著膠水凝固。

朱瞻基這才說道:「我們都知道身邊有空氣的存在,但是卻不知道空氣到底是什麼組成的,重量又有多少。今天的這個試驗,就是想要知道空氣中有多少是有助燃燒的,又佔了多少比例,有多少重量。」

因為朱瞻基是太孫,因為所有的人都是端他的飯碗,所以才沒有人直接反駁他的話。不過,從眾人的神色中,也能看出,大部分的人還是不以為然的。

只憑這兩個瓶子的簡單裝置,就想測出看不見摸不著的空氣,這實在有些天方夜譚了。

但是馬迪卻對朱瞻基的話深信不疑,因為在過去的幾個月裡面,馬迪已經不停地在各個層次學習著朱瞻基灌輸給他的新東西和新的思想。

從軸承到機床,然後衍伸發展出來的各種新的工業技術。還有那可以載人上天的滑翔翼,如今的馬迪雖然還年輕,但是已經算是最頂尖的總工程師了。

有了數學方面的積累,各個部件之間的銜接,包括承受力度的計算,馬迪已經超過了朱瞻基。

這幾個月來,他已經帶領一個團隊,完成了將近一百架滑翔翼的製作,並且全部經過了上天的測試。

接觸多了空氣力學,馬迪也是對空氣了解最多的人之一,因為滑翔翼是靠什麼上天,本身就是他現在研究的方向。

他也是最堅定地認為,空氣是有重量的人。

作為工部軍器局的九品大使,在級別上,十六歲的馬迪算不上高。因為許多勛貴,文官的孩子,一出生就有相應的爵位,遠遠高出了正九品。

但是那些只是勛爵,在目前大明有職位的正式官員里,馬迪卻是最年輕的一個。

朱瞻基看了看馬迪,他會意地又看了看膠水,說道:「殿下,還要再等一會兒。」

朱瞻基點了點頭說道:「那你跟諸位大臣們說說,我讓你做的鐵球試驗。」

馬迪畢竟年幼,雖然在諸位長官面前,但是也沒有半點畏懼,有些激動地點了點頭,然後問道:「諸位大人,你們可知道為什麼樹上的果子到了成熟,就會掉在地上,而不是飄在空中?樹葉會隨風飛舞,可是最後又掉在了地上?還有一個十斤的鐵球,和一個一斤的鐵球,同時掉下來,哪個先掉在地上?」

他的職位雖然低,但是他的大伯如今已經是工部的中層官員,父親又是直接投靠了朱瞻基,在為朱瞻基服務。

更重要的是,他的妹妹嫁給了朱瞻基,如今是六良媛之一,他又深受朱棣和朱瞻基的喜愛。

所以雖然活泛了一點,倒也沒有人怪罪他。其中一個跟馬致才關係不錯的老所副笑道:「當然是十斤的鐵球先掉地上。」

馬迪笑道:「不,我親自試過了好幾次,都是幾乎同時落地。」

「為什麼?」

馬迪搖了搖頭說道:「我也不知道,殿下說是慣性的加速度不夠,所以才是同時落地。」

陳誠抿著鬍鬚問道:「那為什麼天下萬物都會掉地上呢?」

「那是因為地心引力的存在,我們的地球圍著太陽轉,月球圍著我們的地球轉,都是因為引力的存在。要不然,我們生活在一個球上,為什麼不會飛走呢?」

這些概念讓這個時代的人接受有些困難,雖然大部分人都已經遠遠看到過地球儀,也隱隱接受了人們是生活在一個大球上,但是這許多知識,還是來得太洶湧了,接受不能。

馬迪又說道:「鑄造場那邊按照殿下的吩咐,正在鑄造一個空心鐵球,等鐵球做好,殿下說要讓我們都知道大氣壓的存在。」

又有人問道:「什麼是大氣壓?」

馬迪一下子有些卡殼了,不知道該如何解釋,他求援地望了望朱瞻基。

朱瞻基笑了笑說道:「不知這位經歷有沒有看過斬刑?人的頭被砍掉之後,渾身的血液從頸部就會噴幾米高,這就是大氣壓的原因。」

朱瞻基開口了,就是有不同意見這個時候也沒有人會反駁。雖然更多的人認為,血濺射那麼高,恐怕是因為人體的原因。

朱瞻基繼續說道:「把一個木頭往水下放,水越深,水壓就會越大,浮力就會越大。既然我們的四周充滿了空氣,那麼空氣當然也會有壓力。」

一位中層官員說道:「可是為什麼我們會沒有感覺?」

朱瞻基問道:「那魚兒知道水裡有壓力嗎?」

這個時候陳誠說道:「這一點我可以證明,我多次出使西域,也曾登上去過西域高原。那裡就不適合我們漢人生活,許多人上去之後就呼吸困難,頭疼欲裂。只有習慣那邊環境的人才感覺不出來,同樣,他們那裡的人下到了我們這裡,總是會渾身酸軟,無力行動,也需要經過適應才能正常行動。以前我不知道是什麼原因,現在想想,應該是氣壓的原因吧!」

朱瞻基當然知道為什麼,但是他卻不能直接說出來。看了看馬迪,問道:「膠水幹了嗎?」

馬迪點了點頭說道:「可以了。」

「那就開始吧,小心一點,別傷著自個。」

馬迪興奮地點了點頭,手裡握著氣瓶蓋上面的那個小木棍,操縱著磨動火石。

來回摩擦了幾次,終於點燃了引線和紅磷,然後氣瓶裡面的紅磷就開始猛烈燃燒了起來。

所有人都看見了白煙冒起,氣瓶裡面很快都什麼也看不見了。

所有人的眼睛都盯著琉璃瓶,馬迪的眼睛更是一眨不眨,紅磷導致的燃燒很快結束,然後冷卻的也非常迅速。

等到瓶子的溫度降了下來,朱瞻基才點了點頭,這個時候,馬迪解開了鴨腸上面的細繩。

所有人都看見了水瓶裡面的水自動地流向了氣瓶裡面,流進去了大約五分之一後,就再也不流了。

這個時候,朱瞻基又說道:「現在大家看出來什麼嗎?」

眾人都看的迷迷糊糊,不明白朱瞻基的意思,當然也不會出來獻醜。只有馬迪說道:「燃燒的空氣大約有這個瓶子的五分之一。因為有五分之一的空氣燃燒了,所以因為氣壓的原因,這個空瓶裡面才會吸進來大約五分之一的水。」

朱瞻基點了點頭,又問:「不知道諸位平日有沒有拔過火罐?為何用火燒了火罐之後,火罐就能緊緊地吸在人身上?就是因為一部分空氣被燃燒之後,內部缺了一部分空氣,內外的壓力變化,所以讓火罐吸在了人身上。」

他做了一個深呼吸說道:「我們的身體外面有空氣,內部也有空氣,所以習慣這個環境。到了水裡就活不下去,而水裡的魚到了岸上也活不下去。」

眾人還是沒有理會到朱瞻基想要表達什麼,但是朱瞻基也不急,等所有人都仔細觀察了這個瓶子後。他才又說道:「這個試驗告訴我們,能夠燃燒的空氣大約佔了五分之一的比例,這一部分空氣還有沒有其他作用我們暫時不得知,但是如果有人能夠找到方法,分離這一部分空氣,並且將這種空氣注入鍊鋼爐,會有什麼反應呢?」

這一下,所有人都明白了過來,開始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

朱瞻基不曾妄想這個時候就能分解出純氧,但是只要能得到百分之五十的氧氣,就能讓鍊鋼爐的溫度最少增加兩百度以上。

在這方面朱瞻基是完全不了解,他只能寄希望這樣的試驗,能吸引更多的人的興趣,讓他們在這方面開拓思路。

化學試驗在這個時代幾乎是無人接觸,因為所有人關注的都是看得見摸的著的東西。

加上這個國家一千多年來崇儒抑工,連格物都是奇技淫巧,更別說這門學科了。

要不是油墨,印染,還有道士煉丹會應用到這方面的知識。整個大明數千萬人,想要找出幾個對這方面有研究的人的人都很難。

朱瞻基不可能快速地改變社會風氣,他只能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