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一百七十八章 對手

重病的盛國讓宗貞盛的心也變的急躁了起來,傍晚時分,他們終於從御岳山去來到這個叫做椎現山的山谷之外。

四周的環境依舊是那麼的平靜,紅色的夕陽給遠處的大海,近處的山林,都撒上了一層明亮的顏色。

只是,這裡已經沒有了以往的炊煙縷縷,本來就不多的漁民,已經大部分被大明軍隊抓了起來,這裡已經變成了一個個無人區。

澀川義俊做了一個手勢,大部分人就安靜地坐了下來,近三十里的跋涉,讓所有人都筋疲力盡。

這不是平路的轉移,他們要在山林裡面穿過,還要注意不留下痕迹,每個人都累的筋疲力盡。

盛國這會兒依舊在昏沉沉地睡著,臉上還呈現著一種不健康的紅色。

「宗主,你看派哪兩個人先去打探一下情況?」

宗貞盛看了看四周忠誠的武士們,無奈地搖了搖頭。當初為了保密,這個基地並沒有多少人知道。就是每年更換儲存的物資,也都是家族最值得信賴的老人。

而那些人,大部分都留在了尾崎浦,並且在倭寇的反水一擊中喪生。

現在這些都是家族的後備力量,而他們基本都不知道這個基地的存在。

他已經忘記了,今日逃走的滿貞,其實來過這個基地一次。

只有他自己知道地方,加上孩子病重,他只能說道:「派出斥候查看一下周圍情況,沒有異常,我們就直接進入山谷吧。」

澀川義俊也才知道除了他沒有人知道這個基地,只能吩咐下去,讓眾人保護好這個主公。

他雖然是幕府派來的郡守,其實也是宗氏家族的外圍成員。要不然,宗氏家族絕不可能讓一個外人來充當郡守,掌控島上原本就不多的武士。

作為高級官員,他的命運與宗氏家族休戚相關,根本沒有投降的機會。要不然,他是絕對不會以年近半百的年紀,還到處躲藏,過著這種朝不保夕的生活。

雖然連續派出去了三隊斥候,但是奔波了幾十里山地,他們的體力也早已消耗一空,探查的範圍並不大。

而守株待兔的大明軍隊大隊人馬,虛驚了一場,看著他們在半山腰晃晃悠悠地探查了一番,就下去復命。

為了一舉消滅所有敵人,雖然這些人進了包圍圈,但是程旭也沒有下令攻擊,他在等這些敵人進入包圍圈更深。

當他們抵達山洞的那一刻,就將是發起總攻的那一刻。

這個時候的程旭激動無比,雖然現在宗貞盛與圖像大不一樣,但是看到他帶著一個孩子,就知道自己這次是真的抓住大魚了。

為了抓住宗貞盛,關於他的資料已經詳細地傳達給了所有追擊者。這個宗氏家族最後的繼承人,包括他那七歲的孩子,早已經被所有人記在了心裡。

隨著所有的人進入了山谷,程旭招了一下手,斥候營的馬標就飛快地來到了他的身邊。「把總……」

「將左側那棵樹放倒,按照第一方案攻擊。」

因為是將人員分成了三組,人員分散了,所以作戰計畫是在一開始就確定好的。第一方案就是將一百火槍手分成攻擊和殲擊兩組,五十人進攻,另外則有五十人分散開來,將整個山谷封鎖住。

剩下的人手則同時出擊,放倒左邊的大樹就是進攻的信號。

這個作戰計畫其實很粗陋,一點也不周詳。但是,長期的追逐和逃避,雙方其實都有些麻木了。

更主要的是,因為盛國的生病,只有宗貞盛知道這個山洞,導致了他們沒有派人先來查探情況。

所以,當山頂的一棵大樹被放倒,外面的羽林衛從兩個方向將宗貞盛他們包圍起來的時候。

……這個粗陋的計畫就變成了一場完美的伏擊。

一方只有疲憊的八十三人,還包括了一個孩子,而另一方卻有三百身強力壯的士兵,還有一百支火銃。

交戰變成了一場屠殺,沒有寬恕,沒有憐憫,有的只是一聲聲震耳的槍響,還有那染紅的長刀。

氣喘吁吁地拄著有些崩口的綉春刀,楊章德的手裡還提著宗貞盛的人頭,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來。

這一下,他在這個孤島上辛苦了一個多月,完全值得了。

其他的人也都興奮無比,只是死了兩個同僚,讓跟他們親近的幾個士兵有些傷感,但是也不影響大部分人的興緻。

「將所有的人頭都砍下來,回去領功。」

程旭低聲說道:「楊千戶,這裡面的物資雖然不多,但是也值個上千兩銀子啊……」

楊章德搖了搖頭,笑道:「程把總想賣與誰?」

一句話說的程旭無話可說了。這是遠離大明的孤島,這些物資就是給了他們,他們也找不到買家。

楊章德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眼光長遠一點……一顆人頭十五兩銀子,還有幾個首領的,每人二十五兩,這些就一千多兩銀子了,這還不算軍功。而截獲我們也有三成,這也是幾百兩銀子,何苦為了那幾百兩,因小失大呢!」

他的目的是為了升官發財,這點小錢根本不是他在意的。要不是不符合規矩,他都想要直接說把賞銀不要分給他們其他人了。

這個時代的人接受的教育都不多,因為無知,也無所畏懼。

他們一個個拿出了解手刀,像殺豬宰羊一樣,將所有人的腦袋都取了下來,沾上石灰吸水,這樣人頭就不會輕易腐爛。

而另外一些人,則開始搬運山洞裡面的糧食和藥材,還有一些金銀。這些東西上交之後,他們還能得三成,另外還有軍功。

如果是在大明周邊作戰,他們還能找到下家接收這些繳獲。但是現在,只能老老實實地將這些東西運回臨時的總部。

楊章德一直提著宗貞盛的腦袋,捨不得放下。

他深受太孫重視,根本不用像其他人一樣慢慢升值,唯一制約他上升空間的,只有實打實的軍功。

只要有了軍功,他的升職就是理所當然。

現在有了宗貞盛的人頭,他的升職也就沒有障礙,只是不知道,這次回去能升一個什麼職位!

鎮撫使應該是能保證的,就是不知道能不能直接升為指揮僉事,如果是這樣的話,以後在莊敬和龐瑛面前,他也不用再低著頭了。

而在數千里之外的應天府,皇宮之內喜訊頻出。

在胡良娣懷孕之後,太孫妃孫嫻,還有幾位良媛,承徽,也都傳出來了喜訊。

太子妃張氏最近一段時間天天開心地合不攏嘴,每天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詢問朱瞻基嬪妃的月事記錄,只要有延遲的,就立即喚了太醫來檢查。

因為太孫妃懷孕,興慶宮的大小事務也都被張氏抓了起來,由薛尚宮協助她管理起了興慶宮。

孫嫻雖然捨不得手裡的權力,但是她更重視的是繼承人的延續,只有生下了繼承人,她的太孫妃位置才是穩定的。

所以,她也籠絡了薛尚宮一番後,將手裡的權力交了出來,自己每天就待在自己的後殿裡面養胎。

連續六個嬪妃懷孕,這對皇家是一件好事,對整個大明也是一個定心丸。

而就在這個時候,朱棣宣昭被囚禁在鳳陽「吳庶人」,「魯庶人」,「建庶人」進京陛見。

此消息一出,民間立即沸騰了起來。因為這是一個很明顯的信號,那就是朱棣準備寬恕他們。

吳庶人和魯庶人都是建文帝的兄弟,而建庶人則是建文帝的小兒子。他們被囚禁在中都鳳陽,一直不得與外界接觸。

現在大部分人連他們是死是活都不知道,如果朱棣要處死他們,根本不會宣揚,現在進行宣揚,還讓他們進京,那肯定就是特赦了。

這個消息也讓民間對朱棣的看法溫和了許多,永樂帝不僅僅是一個好戰勇猛的皇帝,同時也具有這憐憫和俠骨柔情。

這種民間的傳聞也讓朱棣開心不已,每天都要錦衣衛和內監搜集了各處的傳聞念給他聽。

這件事引起的轟動也相應地沖淡了關於太子生病,太孫要不要親自侍候和避諱的討論,讓朱瞻基身上的壓力也小了許多。

其實朱棣和朱瞻基都沒有在乎這些傳聞,但是,如果能夠有個好名聲,誰又願意被抹黑呢?

當然,也不全是好消息,比如被朱瞻基關注的那個丘長青,一直到如今仍然沒有被抓獲。

這樣證明了丘長青的背後有一股勢力在幫他掩護,雖然沒有抓住他,但是朱瞻基也並不沮喪,因為這已經證實了他的猜測。

其實不僅是他,朱棣比他更清楚這裡面發生了什麼事。

雖然沒有抓住丘長青,但是根據對戶籍的清查,基本已經確定他入城的時候,就是借用的鳳陽學子余寶的身份。

而這位余寶如今還在鳳陽,並沒有決定考這一科。

當錦衣衛的人員追查到了鳳陽縣,鳳陽教諭吳思久,縣令蘇宏,還沒有等到錦衣衛上門,就畏罪自殺。

這也讓朱棣萬分惱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