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赦

承天門外,朱瞻基步下御輦,望著城樓上的朱棣和朱高熾,分別跪拜,各磕了三個頭。

城牆下的樂隊奏起了一陣雄壯的鼓樂聲,望著不遠處城牆下的比常人高出一頭的朱瞻基,不論是朱棣,還是朱高熾,都無法要求更多。

而在一側得到觀禮許可的昭懿貴妃和太子妃張氏,看著英武不凡的朱瞻基,更是激動不已。

昭懿貴妃很清楚,太孫的勢力如今越來越大,不僅掌管了一半的內監,如今還掌管了天下水師。

而且,他在軍中的勢力也越來越大,不僅跟英國公張輔形成了同盟。與武安侯鄭亨,安遠侯柳升等人也都關係密切。

一個北明山銅礦,不僅把草原勢力攪的四分五裂,更讓無數邊軍成為太孫的擁躉。

他的兩百幼軍,如今都在軍中成為了備受重視的中堅力量。只需要再過幾年,哪怕是朱棣去世,太子登基,也不能撼動太孫的力量。

如今張家已經跟太孫形成了同盟,太孫的力量越大,對她們張家來說,好處越大。

他們雙方之間,本來就是相輔相成的。

而太子妃張氏的心思就要單純的多了,自己肚子里生下來的孩子,從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如今成為了舉國公認的繼承人,她只是由衷的開心和自豪。

參拜完畢,大隊人馬並沒有停留,護送著朱瞻基又前往天地壇祭拜。

當他們從天地壇祭拜回來,那些押送俘虜的大軍才走到承天門外。

一萬餘俘虜光是從數量上來說,似乎並不多。但是當一萬人被集中在一起的時候,對任何人都是極為震撼的。

不少應天府的民眾已經開始在女眷裡面挑挑選選,將看中的人選記下來,只等官府發賣,他們就會買下來或者當個小妾,或者配給僕從為妻。

他們被強逼著在朱棣和朱高熾的面前進行了跪拜,對於一個以武奪天下的皇帝來說,這種場面是朱棣最喜歡的。

朱瞻基他們返回來並沒有破壞朱棣欣賞俘虜跪拜的興緻,而是一直等到那些人被押下去,這才有條不紊地列隊進入了皇城。

這一次,朱棣和朱高熾兩人親自在城門內迎接了朱瞻基一行。

朱瞻基不等車輦行近,就連忙率領眾將從車輦上下來,又向二人進行了跪拜。

「皇祖父在上,孫兒不負使命,凱旋而歸。」

朱棣親自上前扶著朱瞻基的手臂站起身來,笑道:「吾孫威震四海,吾甚喜也。今次之戰,打出了我大明的威風,勝的乾脆利落,不愧是朕的好孫兒。來,與朕一起祭拜社稷壇,祖宗家廟,也讓祖先知曉我大明後繼有人。」

朱瞻基順勢站了起來,又跟朱高熾深深一拜說道:「孫兒有些許功勞,也離不開父王的教誨。父王身體欠佳,孫兒敬請皇祖父與父王上車輦。」

依照朱棣的性格,這種時候基本不會坐車的。不過聽朱瞻基語帶懇求,又看了看行動不便的朱高熾,他還是點了點頭說道:「那就上車吧!」

朱瞻基親自扶著朱高熾登上了車輦,一副完完全全好兒子的模樣。這一幕也讓跟在後面的文武大臣們一個個都點頭不已,一個個對他這個太孫的印象更好了。

不論是朱棣,還是朱高熾,包括朱瞻基,都樂意在眾大臣面前展現出這父慈子孝,和睦親近的畫面,三個人心有靈犀地扮演好了各自的角色。

但是上了車輦,大車行進,諸位大臣跟在後面的時候,朱高熾又有些不合時宜地問道:「基兒,此次奪下了濟州島,那可是高祖親手還給朝鮮的地方,還有那對馬島,自唐朝就是日本的屬地,奪下這兩地,對我大明名聲是否有礙?」

朱瞻基躬身回道:「父王,雖然這兩地分屬朝鮮和日本,但是兩國卻沒有能力管轄,如今淪為倭寇的大本營。我大明此舉為對付倭寇,非為針對兩國。當我大明肅清倭寇之日,這兩島是還給他們,還是共同管理,都由我大明做主。」

朱棣沉著臉問道:「可是又有人前往詹士府哭訴了?」

朱高熾點頭說道:「昨日朝鮮李氏學子的確以論學的名義在孩兒面前哭訴了,說我大明艦隊封鎖了海域,他們想要去接回島上的朝鮮人都不能。」

朱棣問道:「如果他們再哭求,那你就問問他們,為何我大明艦隊抵達之時,島上全是倭寇?他們既然管不了,占著濟州島等於留給倭寇,為何不能留給我大明?」

朱瞻基笑道:「皇爺爺,不如我們出一筆錢,把這個島買下來,這樣也更名正言順一些。」

朱高熾問道:「濟州島土地貧瘠,除了養馬,還有何用?與我大明有何益?」

朱瞻基回道:「父王,濟州島雖然出產不多,位置卻很重要。我大明奴兒干都司位居北域,自海上前往比陸上更為便捷。所以為了維持這條航道,我大明必須在濟州島,對馬島駐軍,保證我們的航線安全。」

這一下,朱高熾不說話了。已經非常熟悉地球儀的他很清楚在北方還有大片的土地,雖然當地的糧食出產不多,但是林木眾多,有大明需要的木材。

朝廷已經在商討組建專門的林木砍伐隊,建立民間商船船隊,將北域的林木拉到大明來。

所以朱瞻基的計畫與如今朝廷的政策非但不衝突,還相輔相成。

朱棣這才笑道:「面子我大明要,里子同樣不能丟。花錢購買也是個好方法,我會著戶部與朝鮮方面聯絡,希望他們不要獅子大開口。」

三言兩語就確定了濟州島以後的歸屬,朱瞻基也放下心來。朱棣雖然沒有他的事業廣闊,但是在執行方面,比他還要強。

他只要有心留下濟州島不歸還了,朱瞻基就不怕他三心二意。不像朱高熾,他可能被人忽悠幾句,別人哭一番,他就改主意了。

只要濟州島現在能名正言順地屬於大明,哪怕幾百年後,也不怕兩國會因為此地再起爭議。

不過,濟州島可以這樣做,對馬島卻不用。作為倭寇的大本營,那裡大明強行佔有,日本也無話可說,現在的他們,恐怕更擔心大明一次為借口,對他們動手呢!

從日本傳回來的情報,如今的日本已經風聲鶴唳草木皆兵,足利義持派了三萬大軍前往九州島駐防,他還在向各大名施壓,希望他們能派出更多的戰士。

不過,他們在海上沒有優勢,再多的人,也不會有大明軍隊轉移的快,真的打起來,朱瞻基也絕對不會死盯著九州島和長崎來打。

朱棣領頭,率領文武大臣先祭拜了社稷壇,又祭拜了家廟,這才吩咐擺膳,款待有功將士。

吃了一半,朱瞻基就溜號了。

不過這個時候就連朱棣也捨不得責怪他,只是莞爾一笑。

一個十八歲的年輕人,剛成婚不久,就率軍出征,要是不懷念宮中妻妾,那才太假了。

其實如果不是朱棣親自主持宮宴,那些家眷在京城的將士們恐怕也早已坐不住了。

衣錦還鄉,這可是自古以來的最大榮耀。

孫嫻她其實已經派了好幾撥宮女和太監來打聽情況,不過未得允許,不敢打擾了朱瞻基。

眼見朱瞻基率先退席,一個個全部迎了上來,以示歡迎。

「殿下,興慶宮眾嬪妃今日全都聚在大殿,恭候殿下回宮。」

朱瞻基搖了搖頭道:「先不回興慶宮,我要先去給母妃請安。」

孫林笑著說道:「太子妃體諒殿下,現在就在興慶宮等候殿下。」

朱瞻基心裡一陣感動:「那就回宮吧!」

今日的興慶宮雖然不至於張燈結綵,但是該點的燈一個不漏,全部都點燃了。

每一個小太監,宮女見了朱瞻基,無不跪迎參拜,連聲恭喜。

朱瞻基大手一揮,吩咐道:「今日大喜,興慶宮上下人等,一律嘉獎。」

來到了興慶宮主殿,雖然天氣寒冷,但是張氏得到通知,早已迫不及待地迎了出來。「我兒勞師遠征,受苦了。」

朱瞻基跪下磕頭道:「為了大明社稷,孩兒不怕吃苦。只是不能在母親面前伺候,孩兒愧疚在心。」

張氏扶著朱瞻基的手臂讓他起身,雙眼含淚道:「我兒能平平安安歸來,就是對我最大的慰藉。快快請起,今日也有喜訊要告知與你。」

朱瞻基的視線在眾妃子面前一掃而過,只見孫嫻的臉色有些不自然,但是胡善祥端莊的臉上卻面帶喜色,其他諸女也都有些艷羨之色。「可是良娣有喜了?」

胡善祥微微點了點頭,有些羞澀地說道:「妾身前幾日有些厭食,嘔吐,母妃請來太醫,確認了喜訊。」

朱瞻基笑著說道:「此乃大喜!孫林,持我手令,從銀作局調五萬銀元,宮中眾人,人人有賞!」

朱瞻基的妻妾懷孕,這在封建的家族時代,是比大勝仗還要大的喜訊。

因為這證明了朱瞻基的身體沒有問題,能夠誕生繼承人。

傳宗接代,對一個家族重要,對一個國家來說,更為重要。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