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4

很長時期里一切文明都沿著君主政體的路線,即君主專制政體的路線上生長和發展。從每一個君主和朝代,我們看到似乎有一個必然的過程,即從勵精圖治而走向浮華、怠惰和衰微,最後屈服於某個來自沙漠或草原的更有朝氣的家系。

…………

我們看到所有的游牧民都一樣,不論是諾迪克人、閃米特人,或是蒙古利亞人,他們的本性比起定居民族從個人角度來說更樂從和更剛毅。

——(英)赫·喬·韋爾斯《世界史綱》

畢利格老人再也不被邀請到團部師部去開生產會議,陳陣經常見他閑在家裡,坐在蒙古包里默默地做皮活。

經過夏秋的雨季,馬倌、牛倌和羊倌的馬籠頭、馬韁繩、馬嚼子和馬絆子,被雨水一遍遍地淋濕泡軟,都已嚴重脫硝,又被太陽一遍遍地晒乾、曬硬、曬裂,皮馬具的牢度大大降低。馬匹掙斷韁繩,掙脫馬絆子逃回馬群的事經常發生。

畢利格老人總算有時間為家人,為小組的馬倌和知青做皮活了。陳陣、楊克和高建中經常抽空到老人的蒙古包學做皮活。十幾天下來,他們三人都能做出像模像樣的馬籠頭、馬鞭子了。楊克還做出了難度最大的馬絆子。

老人寬大的蒙古包成了蒙古皮活作坊,堆滿了白生生的牛皮活計,彌散著嗆鼻的皮硝氣味。所有的活計就差最後一道工序——給皮件上旱獺油。

旱獺油是草原上最高級最奇特的動物油。內蒙高原冬季奇寒,羊油黃油、柴油機油都會凝固,而唯獨旱獺油始終保持液態,即便在零下30℃的隆冬,也能把稠黏的旱獺油從瓶子里倒出來。

獺油是草原的特產,牧民家的寶貝,家家必備。在數九寒天的白毛風裡,馬倌羊倌只要在臉上抹上一層獺油,鼻子就不會凍掉,臉面也不會凍成死白肉。用獺油炸出來的蒙式面果子,色澤又黃又亮,味道也最香。獺油果子往往只出現在婚禮的宴席和招待貴客的茶桌上。獺油還可以治燙傷,效果不比獾油差。

獺油和獺皮又是牧民的主要副業收入來源之一。每年秋季獺毛最厚、獺膘最肥的時候,牧民都會上山打獺子。獺肉自己吃,獺皮和獺油則送到收購站和供銷社換回磚茶、綢緞、電池、馬靴、糖果等日用品。一張大獺皮四塊錢,一斤獺油一塊多錢。旱獺皮是做女式皮裘的上等皮料,全部出口換匯。大獺子有一指厚的肥膘,可出兩斤獺油。牧民打一隻大獺子,除了肉以外可收入五六塊錢。一個秋季打上百隻旱獺就可收入五六百塊錢,比羊倌一年的工分收入還要多。在額侖草原,牧民半牧半獵,主業雖然是牧業,但許多人家的主收入卻來自獵業。光打旱獺一項就可超過放羊,如果加上打狼,打狐狸、沙狐、黃羊等等的收入就更多了。當時額侖牧民生活的富裕程度,超過北京城裡中等幹部的家庭,幾乎家家都有讓城裡人吃驚的存款。

但是,牧民的獵業收入並不穩定。草原的野生動物像內地的果樹一樣,也有大年和小年,由氣候、草勢、災害等因素決定。額侖草原的牧民懂得控制獵業的規模,沒有每年增長百分之幾的硬性規定指標。野物多了就多打,野物少了就少打,野物稀少了就不打。這樣打了千年萬年,幾乎年年都有得打。

牧民打旱獺子,獺皮基本都賣掉,但獺油大多捨不得賣。獺油用途廣,消耗量也大,用得最多的地方還是在皮活上。抹上獺油的皮活,呈深棕色,頓時變得漂亮柔韌起來。如果在雨季常常給皮馬具上獺油,就不容易脫硝,延長使用壽命,減少事故發生。獺油用量大,用途廣,因此,牧民家中的存貨往往就接不到來年的打獺季節。

老人望著滿滿一地氈的皮活,對陳陣說:家裡就剩半瓶獺油,我也饞獺肉了,這會兒的獺子肉最好吃。從前的王爺到這季節就不吃羊肉啦……明天我帶你去打獺子。

嘎斯邁說:等我煉出獺油,你們幾個都上我這兒來喝茶吃獺油果子。

陳陣說:那太好了。今年我也得多存一些獺子油,不能老到你這兒大吃大喝。

嘎斯邁笑道:自打你養狼以後,都快把我給忘了。這幾個月,你上我家喝過幾回茶啊?

陳陣說:你是組長,我養狼給你添了那麼多麻煩,我是嚇得不敢見你了。

嘎斯邁說:要不是我護著你,你那條小狼早就讓別組的馬倌給打死了。

陳陣問:你是怎麼跟他們說的?

嘎斯邁笑道:我說,漢人都恨狼,還吃狼,只有陳陣楊克喜歡狼。那條小狼就像是他們倆抱養來的孩子吶。等他倆把狼的事情鬧明白了,就跟我們蒙古人一個樣啦。

陳陣滿心感激,連連道謝。

嘎斯邁朗聲大笑:怎麼謝?那就給我做一頓「館子」吧。我想吃你們漢人的大中……羊肉憲兵(大蔥羊肉餡餅)。陳陣聽得直樂。嘎斯邁給陳陣使了個眼色,又悄悄指了指一直悶悶不樂的老人說:你阿爸也喜歡吃漢人的「憲兵」。

陳陣終於樂出聲來,立即說:張繼原從場部買來好多大蔥,還有半捆呢。今天晚上我就把東西拿過來給你們做,讓阿爸、額吉和你們全家吃個痛快。

老人臉上稍稍有了些笑容,說:羊肉不用拿了,我這兒剛殺了羊。高建中做的餡餅,比旗里館子做的還好吃。叫楊克,高建中一起來,我們喝酒。

晚上,高建中教會嘎斯邁拌餡、包餡、擀餅和烙餅,大家又吃又喝又唱。老人突然放下了碗,問道:兵團說為了減少牧民生病,減輕牧民放牧的辛苦,以後要讓牧民定居。你們看定居好不好?你們漢人不是喜歡定居住房子嗎?

楊克說:我們也不知道幾千年的游牧生活能不能改成定居放牧。我看好像不成。草原的草皮太薄,怕踩。一個營盤,人畜頂多踩上一兩個月就得搬地方。要是定居下來,周圍的幾

里地,用不了一年,都得踩成沙地,將來定居點再連成片,不就成大沙漠了嗎?再說,定居到底往哪兒選地方呢?也不好辦。

老人點點頭說:在蒙古草原搞定居真是瞎胡鬧。農區來的人不明白草原,自個兒喜歡定居,就非得讓別人也定居。誰不知道定居舒服啊,可是在蒙古草原,牧民世世代代都不定居,這是騰格里定下的規矩。就先說草場吧,四季草場各有各的用處。春季接羔草場的草好,可是草矮,要是一家人定居在那兒,冬天下大雪把矮草全蓋沒了,牲畜還能活嗎?冬季草場靠的就是草長得高,不怕大雪蓋住,要是一家人定在那裡,春夏秋三季都在那兒吃草,那到冬天,草還能有那麼高嗎?夏季草場非得靠水近,要不牲畜都得渴死。可是靠水近的地方都在山裡面,定在那兒,一到冬天冷得能把牲畜凍死。秋季草場靠的是草籽多,要是一家人的牲畜定在那裡,啃上一春一夏,到秋天還能打出草籽嗎?每季草場,都有幾個壞處,只有一個好處。游牧游牧,就是為了躲開每季草場的壞處,只挑那一個好處。要是定在一個地方,幾個壞處一上來,連那一個好處都沒了,還怎麼放牧?

陳陣、楊克、高建中都點頭表示贊同。陳陣覺得定居只有一個好處,就是利於養狼,但是他沒敢說出來。

老人喝了不少酒,還吃了四張大蔥羊肉餡餅,但是他的心情似乎變得更糟。

第二天早晨,陳陣和楊克調換了班,跟畢利格老人進山套獺子。老人的馬鞍後面拴著一個麻袋,裡面裝著幾十副套子。獺套結構很簡單,一根半尺多長的木楔子,上面拴著一根用八根細鐵絲擰成的鐵絲繩,再用鐵絲繩做一個絞索套。下套時,把木楔子釘在旱獺的洞旁邊,把套放在獺洞的洞口。但是套索不能貼地,必須離地二指,這樣旱獺出洞的時候才可能被套住脖子或後胯。陳陣套過旱獺,但是收穫甚少,而且儘是些小獺子。他這次也想跟老人學點絕活。

兩匹馬向東北方向急行。秋草已經黃了半截,但下半截還有一尺多高的草莖草葉是綠的。旱獺此時頻繁出窩,抓緊時間爭取再上最後一層膘。它們要冬眠七個月,沒有足夠的脂肪是活不到來年開春的。所以此時也是旱獺最肥的時候。陳陣問:我上回用的套子就是從您那兒借的,可為什麼總是套不住大獺子?

老人嘿嘿一笑說:我還沒有告訴你下套的竅門呢。額侖草原獵人的技術是不肯傳給外鄉人的,就怕他們把野物打盡。孩子啊,你阿爸老了,就把下套的竅門傳給你吧。外來戶下的套都是死套,大獺子賊精,它會縮緊身子從套子里鑽出來。我下的套子是有彈性的,只要輕輕一碰,套子就收緊,不是勒住脖子就勒住後胯,再也跑不掉啦。下套的時候,要先把套圈勒小一點,再張大,一鬆手,套子不就彈回去了嗎?

陳陣問:那怎麼固定呢?

老人說:在鐵絲上彎一個小小的鼓包,再把套頭拉到鼓包後面輕輕扣住,輕了不行,風一吹,套子收了,就白瞎了;重了也不行,套子收不住,也套不住獺子。非得不松不緊,活套才能固定。旱獺鑽了一半,總要碰到鐵絲,一碰上,套子就刷地脫扣勒緊了,用這個法子,下十套能套住六七隻大獺子。

陳陣一拍腦門說:絕了!太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