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君臨天下 第二百七十五章 準備剛一波

紫禁城,文華殿。

朱翊鈞看著手中的奏摺,表情有些複雜,不知道是失落還是欣慰。

欣慰是因為自己這麼多年的布局,到了現在終於見效了,商稅這個坎過去之後,自己對大明的掌控就真的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了。

從這一刻開始,大明的羈絆基本上就消除掉了。

失落是因為這一次自己憋著要干一票大的,可是人家不給自己這個機會,自己還沒動手,他們就慫了,彷彿一拳打在了空氣上。

朱翊鈞只是記得萬曆的礦監被廢除了,稅使被打死了。

可是事實上初期的時候,事情並沒有發展到那個地步,前期大家也沒有全都站出來反抗。只不過宦官徵稅的弊端很大,使得官紳受不了了。

官宦到了地方,他們也不是按照規矩辦的人。

他們辦事很簡單,只有一條,那就是撈錢。撈到的錢財,一部分送進了宮裡面,用來穩固自己的地位,以便自己繼續撈錢。

另外一部分則是自己貪污了。

撈錢的方式就更簡單了,基本上就是怎麼能撈錢就怎麼撈。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設卡,在沿江、沿河、道路橋樑處都設置了重重關卡收稅,而且多多益善。多如牛毛的稅收使商家已無利可圖,商家紛紛停產,經濟幾乎陷入停滯。

宦官們及其隨從出任礦使後往往與地方地痞無賴相勾結,在地方上欺壓官民、掠奪富戶、為非作歹。並把掠奪的巨額稅額私自截留,中飽私囊。

有人統計,萬曆二十年到三十三年,礦使向國庫上繳銀兩三百萬兩,私自截留所得八九倍於上繳之數。

這樣干下來的結果就是富戶不在經營,生產陷入了停滯,工人失業。

要知道在這個時候大明,土地兼并很嚴重,很多沒有土地的百姓選擇進城務工,而進城務工,也的確是百姓的一條新活路。

在江南之地,這種情況就更嚴重,大明朝人口在五十萬到百萬以上的大城市,那真是的遍地都是。像揚州、蘇州、南京、京城這樣的大城,人口都在三百萬以上。

當然了,這裡面有沒有官商藉機倒逼朝廷的情況,那肯定是有的。

只不過更多的原因則是簡單粗暴的徵稅政策,稅可以收,但是要有限度。在收稅的同時,要開發新的產業,要讓他們有錢賺。

最關鍵的一點,一旦工人失業了,那麼要為他們找到新的出路,讓他們有辦法謀生。

在這幾個方面,朱翊鈞其實早就做了安排。

首先是開拓新產業,內務府的存在完全保證了這一點,同時保證了商路的暢通。加上先收地稅,有錢了之後,以地稅的錢來拉動內需。

要知道朝廷改軍戶製為募兵制之後,每年養兵的錢,那就大了去了。

每年軍方的採購,那都是各種商人你爭我奪的大單子。圍繞著內務府和朝廷採購,朱翊鈞已經建立起了一個非常龐大的商人集團。

或者說是權貴商人集團,這個時代拋開權貴去玩商業,不現實。

大明的體制,朱翊鈞能夠想到的最好方式就是權貴資本主義了。你一個皇帝,你不玩權貴資本主義,估計也就沒人和你完了。

至於會不會爆發什麼資本主義民主革命,朱翊鈞覺得自己這輩子是看不到了。

當然了,朱翊鈞覺得權貴資本主義的難點在於階級固化,如果底層人能夠找到通向權貴的道路,那麼相對的這個制度就能好很多。

以軍功和科舉做官成為權貴,這是朱翊鈞安排的路,行不行的,試試再說吧!

朱翊鈞如果去搞一個人民民主革命,那他的腦子才是抽搐了。

有了權貴資本的支持,商稅的事情其實就簡單很多了,比如各地的勛貴勛戚,又或者是各地的官商,他們都願意維護這個制度。

不說其他的,單單是內務府的單子,接單的就沒一個簡單的,基本上全都是權貴資本。很多官員都從這裡面獲得了大量的利潤,比他們免稅的利潤大多了。

單單是西北和薊遼每年的糧食布匹等等的採購,江南一大半商人都被拉過去了。

軍方的訂單那是一年比一年大,誰會在這個時候腦抽的和內務府鬧翻。三十稅一而已,給了就給了,沒什麼大不了的。

一句話,朱翊鈞現在拳頭大,跟著皇上干,好處多。

朱翊鈞看了一眼張鯨,緩緩的開口道:「魏國公府這一次如何?」

「回皇爺,魏國公府這一次十分的配合,不但派人配合了稅務司和內務府,魏國公府的產業也都第一時間配合了朝廷的商稅。」

「同時魏國公府還放出了消息,凡是不支持商稅的,不按時交納商稅的,魏國公府就不在和他們合作。」

朱翊鈞嘆了一口氣,自從內務府成立,江南的採買大單,魏國公府不說弄去了三分之二,也絕對弄去了三分之一。

現在魏國公府盯著的是軍改,是南京的軍改。

一旦南京的軍改開啟,那麼魏國公府發財的機會又來了。

貪污軍費什麼都是小兒科,單單是軍需供給一項,那就足夠魏國公府賺的盆滿鍋滿的了。在這方面有人能和魏國公府競爭嗎?完全沒人啊!

採買軍械糧食蔬菜,那都是錢,魏國公府估計數錢數到手抽筋。

朱翊鈞坐在龍椅上,苦笑著搖了搖頭,事實上他也不知道自己這麼干對不對,也不知道會造成什麼樣不可預知的後果。

但是朱翊鈞知道,自己是皇帝,是帝王,大明是封建君主制。

在這樣的體制下面,權貴資本主義絕對是最合適的了。至於權貴資本主義的弊端,其實也很好解決,那就是將矛盾轉向國外。

在這個全球大殖民的背景下面,掠奪全球奉養幾身,基本上不會出現什麼問題。

至於以後會不會出現其他的毛病,那就不關朱翊鈞的事情了,估計即便出現,也得三五百年之後了,自己骨頭渣子都該爛掉了。

「既然如此,那麼咱們就轉移一波矛盾到外面吧!」

朱翊鈞眼中帶著一抹笑意,轉頭對張鯨說道:「來人,傳內閣大學士及六部尚書明早進宮,朕要召開廷議,讓他們全都來。」

廷議的消息傳出去之後,外面的大臣都有些疑惑。

廷議本來不是什麼大事情,大臣們也都習慣了,可是自己家的這位陛下卻不是如此。每一次廷議,搞出來的事情那都是驚天動地的。

可是最近也沒什麼大事情啊!

商稅徵收的挺順利的,國庫也很豐盈,這個時候如此興師動眾的召開廷議,這就有問題了。如果是召見內閣大學士,或許擔心還少一些。

可是六部的人也都叫了,那就不是小事情了。

只不過讓人沒想到的事情又發生了,晚上又有消息傳來,皇上這一次叫了五軍都督府的人。英國公張溶、定國公徐文壁、定北侯戚繼光、臨淮侯李言恭等也都在列。

朝臣們瞬間就明白了,皇上這是要打仗啊!

看這個架勢,這不是小打,這是要大幹啊!

當初打西北瓦剌,皇上也沒弄出這個陣勢來,皇上不是要北伐吧?一想到北伐,大臣們心情瞬間就不好了,實在是土木堡之變的教訓太深刻了。

現在大明的情況剛好一些,府庫充盈,軍甲整備,這個時候打什麼仗啊!

當然了,這個時候是沒人說什麼蠻夷偏遠之地,打下來好處也不多,西北這兩年都快成油庫了。大家瘋了一樣往那邊跑,全都是奔著賺錢去的。

文臣根本都沒商量就達成了默契,第一目標,阻止皇上北伐,不能讓皇上這麼干。

第二目標,不能讓皇上御駕親征,打也可以,讓戚繼光去打。

對於戚繼光,滿朝文武還是信任的,實在是戰績太彪炳了。這麼多年了,沒打輸過,自從報紙宣傳之後,戚繼光已經是戰神級別的存在了。

戚繼光去打,打不贏,也不至於輸,反正皇上御駕親征是不行的。

當然了,這一點是大臣們想多了,朱翊鈞才不想御駕親征。一來自己根本不擅長打仗,也不擅長用兵,如果這是一場戰略遊戲,自己應該打的是暴兵流。

玩後勤,打經濟,然後暴兵,以大明的資本,玩的起暴兵流。

再說了,打仗太危險,雖然關鍵時刻可以皇上先走,可是這一路舟車勞頓,自己要是在生個病,在掛掉了,那豈不是掉的大。

當然了,文臣們也都知道,皇上想打,攔是不太好攔的。

但是阻止皇上御駕親征是可以的,因為不打,勛貴們也不會同意,沒見皇上都把臨淮侯李言恭給叫上了,說起李言恭,這也是一個傳奇人物。

祖上是大明的開國功臣李文忠,李文忠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是朱元璋的名將、謀臣,明朝開國第三功臣。李文忠十二歲時,母親曹國長公主就去世了。

父親李貞帶著他輾轉亂軍之中,多次瀕臨死亡。二年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