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卷 鴻蒙根,封神劫 第1081章 一朝青蓮動,江晨踏紅塵!

話分兩頭,卻說那雲華仙子的幼女楊蟬才剛剛滿月,被雲華仙子送走後,託附近的一個土地幫忙照顧,不過二、三天時間,便有一黃衣仙子從天而降,自稱是女媧娘娘座下金寧仙子,前來收養楊蟬,土地哪裡敢違抗,便將楊蟬交給了金寧仙子,由其帶回媧皇天,交由女媧娘娘定奪。

除卻楊蟬之外,雲華仙子將二子楊戩也送了出去,因為時間緊迫,匆匆藏在了附近一處山洞之內,著當地的山神相守護,並照顧於他。

也就幾日的工夫,便有一道人遊盪至此,見了楊戩,不由的大讚一聲:「緣分!」但見那楊戩只顧睡覺,對洞中變故毫無察覺,便又是一聲嘆息,光華閃動,手上已然多了一卷書冊,輕輕放在那孩童身側。隨即喚出山神,命他每日照顧楊戩,山神領了法旨,垂手侍立一旁。那道人思忖片刻,又取出一壺丹藥,吩咐道:「待他長大到能夠修鍊,便將這壺丹藥與他,每日吞服一顆,到時你便無事,自可離去。」

山神連忙俯首稱是,那道人擺了擺手,身形微微一晃,便就消失不見,那山神搖了搖頭,也自隱去身影。

卻不曾想,有一通臂猿猴,生於梅山,名喚袁洪,頗有靈性,因不願幾百年之後重入輪迴,化作枯骨,自幼便四處尋訪名師,企慕長生道法。只是那修道之人盡皆躲在深山潛修,或是不喜旁人打擾,或是不願與人打交道。每每洞府之前都有幻陣迷法,幾十年下來,竟是一無所獲,仍舊四處遊盪。

這一日卻來到那楊戩所在石洞的山中。遊歷天下,遍訪名山大川,依舊無獲,饒是袁洪心智堅定,一意求道,仍不免有些垂頭喪氣。

在山中四處轉悠了幾轉,依然如之前,絲毫沒有見識到仙人的蹤跡。袁洪心下煩悶,又見暮雲四合,天色昏暗,立時便要黑將下來,只得先找一處洞穴安身,明日再做計較,巧不巧,便走到楊戩棲身的地方。

進得洞來,袁洪早見洞中潔凈整齊,還有火堆的灰燼,竟是有人居住。袁洪心下略略驚訝,抬頭看時,卻只有一個年歲有效的孩童正在睡熟,身旁尚有一卷金光燦燦的書冊。袁洪早已通靈,智慧不在人類之下,見狀心下暗暗思量,「這是誰家孩子,只把孩童放在此處,也不怕豺狼虎豹來,若然一個性起,將這嬰兒吃了,豈不後悔?」

原來此刻那受雲華仙子與道人所命照顧楊戩的山神卻不在,正去與那楊戩找尋食物,卻在那楊戩身上施了禁法,若有野獸來犯,立時便死,是以放心離去,並無人在,也是袁洪的一場造化。

袁洪心下暗自腹誹,走上前去,見那孩童眉目清秀,皮膚白皙,沉睡之中,小胸脯一起一伏,鼻中兩氣輪換,袁洪歡喜,忍不住便要摸摸楊戩,卻覺一股電火乍起,只擊的袁洪一陣麻痹。

袁洪強自按捺心中的震驚,曉得是有人在那孩童身上施了禁法,一念明了,再不敢上前。眼光卻撇到旁邊那一卷金光瑩瑩的書冊之上。

小心翼翼的觸碰了一下那書冊,並無反應,袁洪放下心來,拿起書冊翻看,略略瀏覽,袁洪心下狂喜,那書中所載,儘是元轉肉身、玄功變化的無上法門,修到最後,也可肉身成聖。

袁洪心中激動,雙手顫抖,便要將那玄功書冊拿走。轉念一想,卻又不可,也不知是誰留於此處,能傳下如此功法,定然修為法力不可思議,若是知曉自己拿去了他留於這孩童的功法,豈不惱怒,要來尋自己,定然死傷難逃。

當下他謄錄了書中所記玄功,急匆匆抽身離去,選了一出僻靜的山區,尋了一處洞穴,日夜苦修起來。

時間,在無聲無息間流轉,山外人間大地,已是幾度變遷。

軒轅退位,與伏羲氏和神農氏一樣,分別在人族聖地和火雲洞開闢了道場,靜心修鍊。退位之前,他已經將共主之位傳給了顓頊,顓頊功德圓滿之後,傳位於帝嚳,帝嚳退位前傳位於帝堯。

千百年過去,帝堯功德圓滿之後,將人族共主之位傳給了舜,舜乃人族大賢,才德兼備,天下在他的治理下,日漸興盛。

可惜,天道輪迴,盛極而衰,總是逃脫不了的宿命,就在舜治理人族大興之時,水災突起。那黃河水勢大漲,衝破和提,四處泛濫,更兼天陰連雨,風雨如晦,雷電共作,更是雪上加霜,火上澆油,到得最後,連帶長江、淮河各處水域都泛濫成災,水勢連天,波濤怒涌,衝破城池,肆虐平原,無數黎民百姓、萬物生靈,都面臨著滅頂之災。

那黃河、長江乃是洪荒世界東勝神州與南瞻部州的兩條主要水道,其支流無數,經主要幹道上水浪一衝,那無數條縱橫交錯的河脈紛紛崩破堤壩,衝出的連天波浪好似有靈性一般,只是往那人群密集處衝撞,抑或是將無數肥沃的平原土地淹沒,成為沼澤。

正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水患一生,無數水中的妖獸也藉機而起。憑漫天水災,借風生浪。到處禍害,無數的群落被大水一衝便即潰散。逃得生命的百姓也被水中的妖獸精怪擒殺,一時民生疾苦,怨聲震天。

帝舜愛民如子,見得百姓正遭水患,水深火熱,便召集文武群官,商議此事,群臣共議,便有鯀應推舉而出,受命治水。

鯀乃是皇帝軒轅子孫,也是天縱奇才,只是有些自命不凡,恃才傲物,自以為是,在帝摯時代也是名動一方的人物,凶名頗著,曾與歡兜,三苗。窮奇並稱四凶。也正因為他性情凶戾,自以為是,與三者並不甚相容,是以為惡遠不及三者。後便歸隱,娶的乃是有辛氏的女兒,名喚女嬉。堯帝見眾人對其頗為讚譽。便也欣然相從,派遣使官前去相請。

女嬉三十而未孕。在某日吞白帝月精而孕,是生大禹。胸口有黑子,點點如北斗之形;兩足心各有紋路,像個「己」字;耳有三漏;而且長頸、鳥喙、虎鼻、河目、大口,相貌不凡。

大禹從小聰明仁聖,智慧非常,鯀夫婦愛如珍寶,又自無事,便親自教導。鯀又博學多才,而大禹年齡雖幼,卻頗能領悟,尤其喜歡水利跟地理,和鯀平日擅長所專正好一致,於是鯀更加喜愛自己的這個孩子。

便在這日,鯀正在教導大禹,忽聽僕從從外進來,說是有人拜訪,鯀甚覺奇怪,大抵自他歸隱,便少有人來,遂起身來看。

鯀徑直來到前廳,便見有一人坐在紫藤椅上,一身貴官裝束,身後還站立著兩個隨從模樣的人,正在等候。鯀疾走幾步上前,出聲問道,「幾位何來?」

那貴官裝束的人站起身來,和聲應道,「我幾人乃是從帝都而至,奉堯帝之命,請大人共商方今水患,以求良策。」

鯀既然身懷治世之才,又豈是能在家久坐之人,聽得眼前一行人乃是奉堯帝詔命,來請自己,先就歡喜,後聽是請自己治理水患,更是自己所長,當下欣然相從,便讓女嬉打點行裝,跟幾人回帝都復命。

鯀跟隨幾人回帝都,見過堯帝,便著手治水,鯀依據五行相生相剋之理,自覺水災既生,正是以土克水,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更焚香祈求,禱祝上蒼,玉皇大帝便派人將天庭中的息壤賜下,授予鯀以平水患。

自此鯀率大量軍民,逢水便以息壤鑄就堤壩,那息壤能夠孳生無窮,每每水高一尺,堤壩便自行增高兩尺,當真是天地靈物,頗為神妙。

此法初始實施,卻是頗見神效,洪荒上席捲一切的洪水盡數被阻截在一道又一道的巨大堤壩內,只在其中翻滾咆哮,卻出不了息壤所圍的層層阻隔。那洪荒之上肆虐的洪水雖多,經那息壤衍生無窮,也漸漸平定。人民漸漸便就安定下來,對帝舜跟鯀都是贊口不絕,感激涕零。

誰曾想,就在這一日,那淮河範圍內的濁流好似惱怒了一般,掀起了驚天的巨浪,浪頭直接掀起千百丈高,經淮河水域一鬧,那黃河長江之水也是驚濤炸涌,波浪兼天,天空之上烏雲密布,整整三日不見陽光,層層疊疊的陰雲直欲壓到地面,其中更有無數的雷火激蕩,電蛇狂走,醞釀了數日,狂風大作,暴雨傾盆,跟那連天的波濤一連,便如遮天蓋地的都是洪水,上接九霄,下通黃泉。就連那黃河長江入海處的東海之水也瞬間激起千萬重波濤,倒灌入河,如此三下相衝,那息壤到底不是當初女媧造人時所用,衍生至此已然是極致,便陸續被衝垮,河堤損毀,洪水重又泛濫,萬物生靈重陷水患之中。

眼見多年辛苦毀於一旦,自視甚高的鯀不禁有些目瞪口呆,沿路走來,四處可見漂浮的屋瓦椽木,人獸浮屍,鯀自覺無言再見天下之民,修書一封,便在其中交代了許多後事,自己便在羽山之上自殺身亡。

噩耗傳來,帝舜為之大驚,但他卻也明白,當今首要任務便是治理如今肆虐大地的洪水,與群臣商議多次,決定任用鯀的兒子大禹治水。

大禹自幼接受其父教導,鯀臨死前留下的遺書里也詳細述說了他多年治水的經驗,更有他多年勘測的洪荒河道分布細圖,也都遺留給了大禹。

大禹接了此項重任,正在自己府邸里憂愁,邊聽下屬還稟告,說是外面來了一個穿白衣的青年,而且看樣子頗為不俗,大禹正自苦惱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