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六部建設

太昊族長的權力比各部族族長要大得多,特別是在軍權上。太昊各部族的族長只能決定本部族事務,而不能調動屬於太昊的軍隊。在現有的兵役法下,各部族是不允許建立屬於本部族部隊的,相信有了這一條,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太昊內部出現分裂的可能性不會太大罷。

這一條我沒有特彆強調,太昊宗廟內的諸長老心知肚明,下面的各部族族長們的主要權力在於對本部族物資的分配,而在長老制下,族長要想多佔,可能還得看長老會同意與否。更何況在接下來的成文法里,我還有關於部族、宗廟、族人之間的權力與義務規定,並將逐步建立相應的制度保障族人的基本權力,若部族的族長在物資分配中侵犯了族人的基本權力,宗廟會採取相應措施維護族人權力。

因為太昊的成文法還在制訂中,基本的政治制度建設起來以後,各項制度將隨之成形,我倒也不急在一時。在我的計畫中,還有幾項法律或制度將在政治框架之下先行建立。

首先是宗廟的組織機構建設。長期的長老團制度已經讓長老們對各自的職責分工基本上熟悉,在宗廟內已經形成了法律、農業、製造、軍事、祭祀及宗廟管理等幾個大的長老團體,卻只是一個較為鬆散的機構,沒有明確的人員構成界定,風余作為大長老,對各個長老團都有參與權,而作為他的副手,現在風塵也有類似的權力,結果是風塵幾乎對族中所有事務都得參與,累得要死。長老團內部儘管有相對居於主導地位的長老,卻身份不明,職責不清,在遇到事情需要磋商的時候,「民主」會比較充分。卻無法在嚴格的工作程序下實現必要的「集中」,有時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就會拖很長的時間才能得到結論。

在我的方案內,現在是成立「官僚機構」的時候了。不過這個機構由兩部分組成。一是決策機構,二是執行機構。與議會制下的「專業委員會」有點類似。專門的長老團負責作出決策,而在長老團之外,還得給他們配上專門的執行人員,以保證長老團的決策能很快得到貫徹實行。

在與諸長老進行磋商以後,「太昊六部」宣告成立,刑部、農部、工部、兵部、禮部、文衛部(沒有吏部)組成了目前基本的政府機構。

刑部負責法律的制訂與執行,但制訂後的頒布及解釋權歸宗廟長老大會。沒有經過大會表決通過的法律不能實施。各部族內部衝突一般由部族長老中負責法律事務的長老裁決或調解,只有不服部族長老裁定的衝突,或跨部族的矛盾問題才需要提交宗廟裁定。而對刑部長老們的裁定也不服的族人或部族,則可直接訴至大長老或族長那裡,然後提交長老大會討論決定。

農部負責農業生產的組織與推動,以及農業技術的開發、提高,比如作物與牲畜的選種、育種,比如農具的研發與製作(與工部合作),還有就是在農時到來後督促各部族及時播種和收割。當然,最重要的職責之一。就是核定各部族所開墾的土地大小、位置和產出,以徵收相應的農業稅,太昊六年以後,各部族可以用青銅幣代替糧食上交農業稅。但徵收的額度則由農部來核定。目前太昊只是對作物徵稅,接下來將制訂具體的稅法。對牲畜也開始徵收一定的稅額。

工部則是負責製造業的管理和發展,主要包括對匠作區的管理,新產品開發,為農業與軍事部門提供必要的工具與裝備,最重要的權力是對匠作區的「工業稅」徵收,這項工作因為要按月核定,所以工作量、計算量要比農部大得多。工部同時還負責太昊城內新增建築的施工管理,也包括對太昊諸新城的建設管理,協調各工地間的物資調拔。設計工程圖紙,制訂施工計畫。

兵部是後世的「軍事委員會」,負責兵役法的修訂與實施,太昊軍隊的建設與管理,新武器的設計與開發,軍事訓練與後勤保障,對外作戰的決策與組織實施。在戰時,其他各部都要受軍部轄制,為戰爭提供必要的支持。這一部直接在族長的參與和領導下工作。但作出決策並交給軍隊後,不得干涉軍隊對決策的執行細節,只考核軍隊對決策的執行結果。這一條是為了避免有的兵部長老心血來潮,要求軍隊在戰場上實施所謂的「陣法」之類的東西。

禮部負責外交接待,宗廟祭祀儀式的制訂與組織實施,宗廟的日常管理,甚至還有對宗廟的「內務庫房」管理,這一塊可是一個極大的權力。包括農部的糧食稅中用青銅幣上交的部分都得由禮部來管理。其他重要物資(幾是倉庫建在宗廟內部的)如銅、錫、鹽、青銅幣等都是禮部的管理對象,當然,這個部門也是發放軍隊、里長、族長、長老們薪水的部門,涵蓋了後世的財政和行政的部分職能。

文衛部則是在我的堅決要求下設立的,以前在宗廟內竟然沒有成立一個專門的長老團!但我才知道文教與衛生的重要性,所以這個部門主要負責太昊教育與醫療相關法律的制訂與實施。太昊的教育與醫療一直以來都是免費的,我希望這個慣例能夠得以繼續下去,對十五歲以前的基礎教育則必須是強制性的,所有族人必須參加。太昊文明能否發揚光大,這一條至關重要。文衛部主要管理的對象包括太昊學校與太昊醫院。這兩個機構都是由太昊的禮部負責提供財力支持,按制訂中的教育法,凡在太昊學校任職的教師和在太昊醫院任職的醫生,待遇要超過太昊各街巷的里長!並且在各部族推選長老的時候,教師和醫生應該優先考慮。

有了六部,並在六部內選出了相應的部長,接下來就應該是為各部配套必要的執行機構了,再好的政策,執行不到位,也只是擺設!

長老們在各部的部長帶領下。對涉及事部職責的事務進行磋商以後,必須有相關的人員去負責實施,另外一方面。在執行中涉及的技術問題也是長老們所不一定搞得定的。比如大規模的計算問題,以前從來沒有出現過。現在就有了。禮部就是一個突出的例子,要為上千人發放薪水,並從禮部和農部的倉庫里支出,計算量動輒上萬,甚至十萬。在制訂方案的時候,我已經用太昊文字畫出了六個圈子形的「靶心」圖案,年紀大一點的人可能會看到這個圖案就發暈。

為此我在宗廟內專門成立了「精算司」。屬禮部管轄,但在其他各部需要時,應該為其他所有部門提供計算方面的支持,有點相當於後世的「會計師事務所」。讓我有點自豪的是,這個部門司長的不二人選,居然是十二歲半的梓燁!

這下子讓我的法律也出現了一點小漏洞,從太昊教育法的立法原理上講,不到十五歲的梓燁應該還是在太昊學校里學習的學生,這是一個強制性的規定。但由於梓燁很喜歡數學方面的知識,現在甚至已經開始跟我學習乘除法了。太昊學校的教學甚至已經遠遠落在了梓樺的知識水平後面,她在學校的很多時候已經是作為教師在工作,其他的教師也會利用這個方便讓梓燁給予幫助。以過去的一年多時間裡,太昊宗廟的計算工作都是由梓燁在主持。也確實找不到更好的人來代替。

風塵看出了我的猶豫,慌得急忙找風余商量。深怕我把梓燁送回太昊學校。

「這樣吧——規矩不能打亂了,梓燁還是太昊學校的學生,但每天在太昊學校只學習半天,另半天在宗廟上班!」風余找到我,提出了一個折衷的方案。罷了,也只好先這麼將就著。

從此梓燁就成了太昊城內最忙的人,上午是在太昊學校「學習」(其實是任教),下午帶著一幫助手在宗廟內當「會計」。每到收稅的大忙季節,她就得到特許,全天在宗廟內計算。為了幫助梓燁,我在開春之前把「收——支——結餘」的記賬方式教給了梓燁,讓她從流水賬中解脫出來,開始能夠比較有條理地管理太昊的賬目。

乘法口訣梓燁還沒有背熟,但簡單的乘除法已經在工作中得到應用,讓其他的族人對梓燁的計算速度驚詫不已。呵呵,別人加好幾次的,梓燁乘一次就出來了,能不快嗎?

但在引入乘除法以後,太昊文字的局限性就暴露了出來,特別是在列計算式的時候極不方便,為此我還是逐漸地將阿拉伯數字教給了梓燁,儘管只是簡單的概念轉換,梓燁還是在近一年後才完全接受,太昊學校則在多年以後才全面地轉向了新的「太昊計算符」使用。

設立了精算司,把政策執行的量化問題解決了以後,作為政策的執行機構,還需要一個強力部門。

從來政策的推行都不會是全民支持的結果,必定會有一些部族或族人不願配合宗廟的政令,這個時候,就不能只講道理了。原來的「笞、役、斬」三刑,除了「斬」還沒有用過以外,其他兩刑都已經為族人所熟知。但在新的政治框架下,可能由於一個部族的農業稅沒有按時交,就需要動用部隊去把那個部族的某一個倉庫物資給封存了。這樣的工作以前是由太昊騎兵兼職完成的,但隨著太昊騎兵的任務繁重,越來越難以執行到位。當然稅收目前還沒有出現過問題,最多是在長老要求某一族人作出經濟賠償的時候,需要騎兵出面去監督執行一下。

但這也不能一直由騎兵來完成,畢竟騎兵的棄要工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