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知者自裁

信仰與哲學想來具有排它性,如果信了一個,就不好信另外一個了。信馬克思唯物就無法解釋基督天主,信共產就要處理資本矛盾,通常情況下,越是堅定的信徒,就越無法接受信仰以外的東西。

有趣的是,偶爾會有人接受多個信仰在心中共存,吸納各個方面的精髓,用宗教堅定自己的內心,用儒道為人處世,再用孫子兵法去戰勝敵人。

上一位這樣出眾的人名為鄭和,儒道讓他在朝廷中立足,博得百官的支持與永樂大帝的信任;他以開放多元的宗教信仰走訪南洋諸國,坐而論道,抱著堅定的信念堅持遠航;他又用殘酷的手段與詭詐的兵法消滅了覬覦大明艦隊的敵人。

藍道行端坐閣中,與宮廷道壇上的他並無二致。

他並沒有鄭和那樣的名氣,也永遠不可能有,但他並不在意。

他篤信「知行合一」四個字,他更堅信「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腳踏實地地去踐實自己的良知與認定的真理,不必猶豫,也不必慌張,不會因手段而自責,也不會因結果而畏首畏尾,平靜,堅決。

藍道行默默完成了全天下都該去做,卻都不敢做的事。他從未像此刻一樣通達,即便他十年如一日對修道以外的事置若罔聞,即便他胡編亂造了一個個神仙的回話欺騙皇帝,但他問心無愧,心念通達。

這次皇帝的問題比以往都要簡單,都要純粹,他已經茫然於國事,南倭北虜與黨爭,只向神仙問了一個很根本的問題——「何以治國?」

藍道行等這個問題等了很久很久了,他送上了早已準備好的答案——「近忠遠奸。」

皇帝追問:「孰忠孰奸?」

神仙答:「知者自裁。」

是的,嘉靖心中其實早已有了答案,每個奸臣與貪官的背後,都必然存在一個完全了解他,且縱容他的皇帝。

嚴嵩想不到自己的倒台竟然只因如此簡單的對話,不過嚴嵩終會想到,汪直卻是到死都沒搞清楚這一點。

藍道行就是這樣一個人,他雖身為一名道士,卻不影響他篤信心學,修身的歸修身,養性的歸養性。

靜坐之間,一近六旬的儒態老者與一不修邊幅身著白袍的中年男人進閣。

藍道行緩緩睜眼,與二人對視點頭。

思想的力量,將人們團結在一起,在這一刻,比利益更加堅固。

二人先後落座,斟茶,以茶代酒。

「何以治國!昏庸到什麼程度的人才能問出這樣的問題!」中年男人放下杯子罵道,「這該是他初登基時問的!」

「嚴嵩已倒,學生已無牽掛。」藍道行轉望老人,「只願徐公勵精圖治,力挽狂瀾,造福天下。」

近六旬老者跟著嘆道:「嚴黨誤國多年,根治還需時日,怎奈階不覺間已是花甲之年……」

「徐公可有合適的傳人?」中年男人問道。

徐階聽著又嘆了一口氣,這些年沒別的,他主要就是在嘆氣:「有,只是他不願入我王門。」

「無慧根之人吶。」男人也跟著嘆道。

「不然,若論慧根,此人若認天下第二,無人敢認第一,我在朝多年,見過太多的聰明人,可只有他才配得上『絕頂聰明』四個字。」

男人緊跟著說道:「既無人傳道,徐公當政後,不如洗凈嚴黨,只求天下清明。」

徐階再次嘆氣搖頭:「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徐公,總要做點什麼。」

「嚴嵩雖倒,嚴黨未清,皇上與嚴嵩相處多年,日後必會念舊,此戰還遠未到收官之時。」

「不然,我等應借勢一路高歌猛進,斬草除根,嚴黨便像一塊瘤子,若是一刀未割乾淨,不日便又會捲土重來。」

「何心隱,我還未在內閣站穩,此言操之過急。」

「此事萬不得緩。」

藍道行並未關注二人的爭執,而是重新靜坐起來。這些黨爭的事情他是不懂的,也不關心,他已經完成了自己能力所能及,思想所能悟的最高程度,達到了自身的最高境界。

這也是知行合一。

……

澎湖主島貨港,楊長帆手下首領胡長安與弗朗機商人卡萊陷入爭執,眼看要動手,楊長帆與徐文長聞訊趕到。

這其實是澎湖每天都在發生的矛盾,只是這次牽扯到的利益比較大,胡長安實在不能忍了。

在汪直時代,弗朗機的船通常不會去泉州以北的地方,他們只需要在這裡與汪直船隊進行貿易即可,再北上費時費力,還有危險,只是那樣的貿易很不方便,雙方總是要在深夜小批量的進行,也沒有足夠的貨房暫時存放。

如今澎湖建成,雙方都方便了許多,弗朗機可以將貨物提前存入澎湖貨倉,交易時只需籤押過手,楊長帆船隊清點運走便是。雖然澎湖比泉州遠了一些,但再沒有互相約時等候的耽誤與被明廷和散賊攻擊的危險。

起初,這樣的模式順風順水,大家都方便。不過弗朗機商人,畢竟是商人,商人很快可以發現這裡面的問題。

他們發現運來的貨物,很多時候楊長帆的船隊根本不需要再運走,而是直接轉賣分發給來往澎湖的民間船隻,只有去九州的貨才親自運送。

此前,敢於在此走私的來往民間船隻是不多的,只因福建同樣海寇肆虐,也沒人敢搶船主的生意。而現在楊長帆佔了澎湖,福建沿海散寇要麼被清剿,要麼去別處,要麼歸順,沿海秩序竟然好了很多。另一方面楊長帆主張散貨分銷,不親自操辦往來大陸貨物,民間商賈甚至官員見有利可圖,半年來往來愈發密切,也便鑄就了澎湖繁盛的貿易之景。

只是弗朗機商人並不怎麼高興,拿香料來算,一個標準船隊運來的貨品他們可以從楊長帆這裡換到價值一萬兩左右的貨物返回歐洲,而楊長帆則就地散貨,以兩三倍的價格將自己遠遠送來的香料倒手轉賣,同時以低廉的價格換回絲綢布匹再高價轉賣弗朗機,坐在椅子上不動地方就把買賣做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