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大動作 第864章 大明還埋不下你了?

崇禎皇帝給自己挑了塊地方準備挖墳的事兒不是什麼機密大事,尤其是崇禎皇帝沒有特意要求保密的情況下,這個消息很快就從朝堂擴散到了京城。

而京城百姓知道之後,基本上也就意味著其他地區百姓們知道了。

然後民間的意見就開始喧囂塵上——憑什麼啊?

皇帝是大明的皇帝,不跟其他的皇帝們埋一塊兒也就算了,為什麼偏偏想要埋到大明之外去?

就像後世起點中文網的那些大內總管們總是在叫著虎牙不愛我了一樣,大明的百姓們也難免在心中生出「皇帝不愛我們了」這種感覺。

萬民書不是一封兩封,而是上萬封的萬民書被各地官府轉到了吏部,然後又轉到了內閣,最後到了崇禎皇帝的案頭。

這些萬民書都是各地士紳鄉老們折騰出來的,文采倒也說不上多好,反正把大概的意思給表達明白了。

怎麼的,大明辣么大的地盤,就埋不下你一個皇帝了?

當然,這一切還是崇禎皇帝自己作出來的,或者說是朱重八給留下來的毛病——大明祖制,一切軍民利病,農工商賈皆可言之,唯生員不許!

所以那些讀書人老實,而老百姓們才不怕官府會把自己怎麼樣,隨便街頭上尋個寫字好看的秀才公,讓他寫出來文章然後再按上手印,很麻煩么?

被崇禎皇帝給慣壞了的老百姓自然是不麻煩的,只有崇禎皇帝感覺腦袋瓜子疼。

崇禎皇帝想過官場上會有什麼樣兒的反應,也考慮過民間知道了之後會物議沸騰,可是誰又能想到過會出現上萬封萬民書的情況?

不頭疼不行啊,天心自我民心,天聽自我民聽了解一下?

當皇帝最大的基本盤從來就不是什麼勛貴也不是什麼文武大臣,甚至於不是軍方,而是民心,至於勛貴、文武大臣還有軍方,那是統治的手段而不是基本盤。

看不清楚這一點的皇帝基本上都涼透了。

被蟎清黑出翔的朱重八看的很清楚,所以在他統治的時候可以出現民告官,也可以出現手持大誥進京告御狀的景象。

崇禎皇帝同樣看的很清楚,所以在下達「永不加賦詔」的時候特意派了東廠番子和錦衣衛在民間大力宣揚,一下子就收緊了民心。

收緊了民心之後,剩下的事情就好辦的很了——不從者死!

那些得到了好處的百姓會發自內心的擁擠崇禎皇帝,或者說是為了自己和子孫後代的利益而擁護崇禎皇帝。

或許有些人不會理解,為什麼那些農民就一定會擁護崇禎皇帝?難道他們就不會被那些掌握了話語權的士紳給忽悠?難道他們就不怕死?

只能說,有這種想法的人大概才是真正的傻子。

中原堂口自古以來最好忽悠的就是這些百姓,最不好忽悠的也是這些百姓。

看看後世就知道了,那些自詡為文化人的學生有被忽悠瘸的,自以為堪比諸葛的網友其實更多的還是在跟風,然而普通的老百姓雖然天天罵著土鱉,卻從來沒想著干翻土鱉。

為什麼?因為土鱉實實在在的掌握了民心。

換成大明也是一樣的道理。

現在大明的百姓們集體不滿意了,以至於出現了上萬封的萬民書,這還真是開天闢地以來頭一遭。

崇禎皇帝很糾結,而崇禎皇帝很糾結的後果就是大明京城很快就傳開了一股子妖風,然後慢慢的向整個大明擴散。

據某個大舅子的兒子的妻弟的叔叔的女婿在錦衣衛當差的老百姓所言,崇禎皇帝看上的那塊地方可了不得,那是萬年不遇的風水寶地,能保佑大明江山萬年永固!

據江湖傳言,崇禎皇帝看上的那塊地方,地底下有大量的猛火油和各種礦產,崇禎皇帝之所以看上那裡就是打算替大明守住那裡!

所有的傳言之中,這兩種說法是傳播的最廣也是最快的,民間的接受度也最高。

小道消息是民間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民眾對於那些由官方傳播的、正面的陳詞濫調往往毫不關心,相反對於那些負面的,特別是刺激性、轟動性的傳聞,卻最為熱衷。

傳播這些爆炸新聞時給人們帶來的超娛樂快感,是什麼評書戲曲都無法比擬的,所以當人們談起關於皇帝秘聞、後宮艷史這些小道消息時,永遠眼睛放光、吐沫四濺、神情亢奮,似乎他們都是親眼所見。

古今中外都是如此,大明的百姓自然也不可能免俗,只是崇禎皇帝的威望太高,而且愛民的政策一個接一個,所以民間從來就沒有人傳崇禎皇帝後宮的小道消息而已。

自發的不傳不信,比起官府強制來說,不知道要強上多少倍——最起碼,崇禎皇帝未必就比正德皇帝和天啟皇帝強到哪兒去,偏偏形象上功蓋三皇德配五帝。

至於某些傳言那裡是龍脈的小道消息,基本上都被大明百姓們無視了。

龍脈?讓五軍都督府派大軍把蠻子們殺光,然後挖地三尺的破壞,看那地方還能不能出現龍脈!

「朕自有苦衷!」

短短的五個字,就是崇禎皇帝回覆給這些萬民書的回信,而且所有的萬民書都是崇禎皇帝親自回覆的,沒有用任何人代筆。

說一半,留一半,模模糊糊的讓老百姓自己去猜,崇禎皇帝這一手直接就打中了民間百姓們的命門——還有樣兒的花邊消息比皇帝親筆回信說有苦衷更勁爆!

那些萬民書無一例外的被民間收藏供奉了起來。

而民間的這些舉動也再一次給官場和軍方敲響了警鐘。

沒錯,就是警鐘,崇禎皇帝在民間的形象和威望第一次如此直觀的體現了出來,較之以前移民、開海、徵兵等等都要更加的鮮明萬分!

傳統社會中,永遠有那麼一類讀書人,雖然身無分文卻心憂天下,即便終生不第也不甘心放棄「致君堯舜」的宏大理想,因為聖人告訴他們,這是士人活著的唯一目的。

在此之前,或者還有許多人詬病崇禎皇帝的施政太過於狠辣,然而崇禎皇帝在民間的形象和威望,就如同一記狠狠的耳光一樣,直接而響亮的甩在了所有人的臉上——功蓋堯舜!

民間自發的組織起了一支足足有五萬人的遠征軍!

對於大明的民間來說,想要拉起一支軍隊估計比任何一個朝代都容易,因為大明的人口基數在那裡擺著,再加上「士不教不得征」的條令,民間尚武之風極濃,壯齡男子別管有沒有上戰場上可能,也是都接受過軍事訓練的。

這五萬人的遠征軍不打算干別的,就是認準了莫卧兒和奧斯曼土耳其,打算去乾死那兩個國家,然後替崇禎皇帝把那塊地方搶到手。

當然,這件事情的背後少不了錦衣衛和東廠還有五軍都督府的暗中出力,就連兵部和戶部也在暗中出力,否則一旦超過幾百個青壯集結,地方官府就該發瘋了,更何況是五萬人。

這五萬人自己嘲笑自己為「殺千刀」,因為五萬大軍不僅僅自帶乾糧和補給,連戰馬和武器裝備都是自己掏錢購買的。

在某個風和日麗的日子裡殺牛宰羊祭旗之後,這五萬「自干軍」就風蕭蕭兮易水寒,遠征西域兮搶地盤!

正在跟奧斯曼土耳其互懟的奧則朗布感覺要麼是自己瘋了,要麼就是那個該死的大明帝國瘋了——莫卧兒現在是大明帝國的藩屬國啊!向著藩屬國下手,還要不要臉了啊!

然而奧則朗布想再多也沒有什麼鳥用,這五萬大軍不是五萬個屁都不懂的莊稼漢,而是五萬個接受過大明正規軍事訓練的青壯。

換用最直接的說法吧,這五萬青壯雖然比之一級戰備衛所的士卒素質差了一大截,但是隨時隨地都可以補充進入大明帝國的二級後備衛所。

欲哭無淚的奧則朗布揮退了所有人之後,才嘆了一口氣,對唯一留了下來的甲一開口道:「現在大明帝國雖然派兵攻打我們,該怎麼辦?」

甲一沉默了半晌之後,才在紙上寫道:「您的計畫是什麼?」

奧則朗布又是一聲長嘆,沉默了半晌之後才道:「要麼就放棄莫卧兒這邊的土地,全力進攻奧斯曼土耳其。」

甲一搖了搖頭,繼續寫道:「如果他們繼續進攻奧斯曼土耳其呢?看他們進攻的線路,明顯是從北部直接向西穿插,越過了我們之後就是奧斯曼土耳其了!」

奧則朗布突然睜大了眼睛:「他們還想進攻奧斯曼土耳其?他們瘋了?如果單純的攻擊我們也就算了,加上一個奧斯曼土耳其,更別說北邊還有沙皇俄國也已經陳兵邊境,他們頂得住?」

甲一突然起身,來到了奧則朗布的身旁,抽出身上佩帶的儀刀便狠狠的捅向了奧則朗布:「區區奧斯曼土耳其和沙皇俄國,如插標賣首者耳!」

奧則朗布沒有時間再去細細思考插標賣首者是什麼意思了,身體傳過來的一陣劇痛讓他連開口說話都萬分困難。

如同一條臨死的魚一樣,奧則朗布張了張嘴,終於還是吐出來一個字:「你?」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