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風起青萍之末 第196章 戰後封賞

第二天的大朝會與往常並沒有什麼不同之處,前半部分依舊讓崇禎皇帝感覺到想睡覺。

難怪有人說春困秋乏夏打盹,四月里納了完顏玉卓為妃,接著不久就跑到草原上砍人,現在已經近八月的時間,正是京城之中最熱的時候,崇禎皇帝開始無比想念沒穿越之前的冰箱和老冰棍兒了。

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現在沒有就是沒有。

暗自不爽的崇禎皇帝突然聽著禮部尚書孟紹虞出班奏道:「啟奏陛下,前番陛下親征林丹汗,未有詔書詔告天下,如今陛下得勝歸來,正當明發詔書並大赦天下,以示陛下天威天恩。」

眼見扯了半天之後終於要轉入正題,崇禎皇帝也來了精神,先是淡淡地嗯了一聲,接著才道:「孟愛卿言之有理,詔告天下原本便是應有之意,既然如此,便由內閣起草詔書,先呈給朕,再由司禮監用印後明發天下。」

待溫體仁也出班與自己一起領旨之後,孟紹虞接著道:「啟奏陛下,眼下春闈已過,尚有殿試需陛下欽點。」

崇禎嗯了一聲,不提殿試之事,只是問道:「朕前番曾經說過,加開明律科、明算科、格物科。這三科參與人數有多少?成績如何?」

孟紹虞卻是暗道一聲僥倖,得虧自己早有準備,否則只這一個問題,自己便要答不上來了:「啟奏陛下,明律科參與者共一百二十八人,得過者三十四人;明算科參與者共七十九人,得過者二十五人;格物科參與者共七十七人,得過者不過十四人而已。」

雖然心裡早有一定的準備,可是崇禎心中還是失望不已。狗屁的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一個個的都是些蠢蛋!

後世的高考跟這比起來跟本不配稱之為千軍萬馬過獨木!後世哪怕隨便一所二本院校錄取的人數,都遠遠多於大明朝一次春闈錄取的人數,而且這春闈還是三年一次!

哪怕有一半的人去參加明律、明算和格物科,也不至於到最後連一百人都沒有的錄取結果。

然而事情已然如此,崇禎也是無可奈何,只在沉吟了半晌後道:「既然如此,明律、明算、格物三科,每年都考舉一次罷。若是趕上春闈,便在春闈之後考試。」

很好,這很符合您這任性皇帝的作風。孟紹虞無奈,只得躬身領旨後接著道:「啟奏陛下,殿試一事?」

這回崇禎皇帝沒有再岔開話題,直接道:「便定於後日罷。到時候朕親自出題。」

等到孟紹虞領旨之後,崔呈秀便出班奏道:「啟奏陛下,陛下前番遠征林丹汗,一應將士的封賞,兵部已經整理出來。」

這個倒還真沒有什麼太麻煩的。崇禎出征之時,原本就已經把監軍太監下放到了百戶一級,對於戰功的統計都是這些監軍太監和百戶一級的將官們共同交上來的,兵部只要複核一遍即可。

崇禎嗯了一聲,便對王承恩道:「呈上來。」

王承恩躬身領命,下了御階去崔呈秀手中接過摺子,復又遞給了崇禎皇帝御覽。

崇禎打開摺子看了半天,不滿意地道:「京營與新軍倒也罷了,這順義王與卓里克圖汗那邊兒過來的萬騎,何以封賞如此之少?」

崔呈秀聞言也是無奈了,您老人家一向是把那些外族不當人看,什麼法子陰損您就用什麼,這個萬騎您不也是準備拿來當炮灰的?

這個卻是崔呈秀等人想的錯了。崇禎皇帝拿著外族不當一回事兒,那是建立在不聽自己話的基礎上,現在這一個萬騎明顯是離死忠份子不遠的「可造之材」,屬於他崇禎皇帝拿來演一出「千金買出馬骨」好戲之中的「馬骨」,又怎麼可能給的封賞太少?

不待崔呈秀解釋,崇禎先開口道:「依朕看來,這萬夫長巴特爾的封賞給的少了,再加兩層。千夫長和百夫長們都各自再加一層。」

這回不等崔呈秀表示反對,戶部尚書郭允厚先不幹了:「啟奏陛下,彼萬夫長、千夫長與百夫長,夷狄也。若再加封賞,便與我大明將士何異?國庫之中的錢糧可是不多了,便是封賞給我大明將士都還嫌不夠,又何來許多給他們?」

麻賣批!這大明的文官兒這點兒倒還是好的,不像是人家蟎清的慈禧老娘們兒,寧與友邦,不給農奴,大方的很。

人家蟎清的老娘們兒大方,可是這大明的文官對待外族可就是一個比一個摳了,就連之前林丹汗和內喀爾喀五部請求封賞的要求,崇禎皇帝都在這些文官的攛綴下給拒了——後果也很明顯,內喀爾喀五部剩下兩家,林丹乾脆想要南下自己取,結果被懟成了死狗。

當然,這個鍋崇禎皇帝表示老子背了,不能因為這點屁事兒就讓手下去背鍋,反正是蠻子,老子就是不給,你能咬了老子的鳥兒去?

但是現在不行啊,這個萬騎可是自己要拿來收買人心的,以後還要送到戰場上去替自己賣命,而且就眼下來說,這個萬騎也是為了自己而戰死了三千多人,算是自己人了,這封賞就不能跟別的大明將士有區別——後世不是說了么,不患寡而患不均,如果大明將士得的多,這些人得的少,那這些人還會死心塌地的給自己賣命?

再說了,不就是錢么,等抄了福王,錢還不有的是?

想通了這個關節的崇禎皇帝開口道:「郭愛卿不必擔心錢糧之事。這一個萬騎,隨朕北征草原,也是立下了汗馬功勞的,在朕心中,與京營和新軍將士無異。一應撫恤與賞賜,皆按京營與新軍標準來。」

郭允厚想了想,接著問道:「陛下,那戰死之人呢?家屬在草原者又當如何?」

崇禎沉吟半晌,說道:「與京營和新軍將士的撫恤同例。其家屬若是願意入關,則擇地使其定居,給我大明戶籍。若是不願,便將應劃分給他們的土地折算成錢糧,發放給他們的家屬。」

郭允厚眼見崇禎連這點都考慮到了,乾脆便領命應是。

孟紹虞卻接著道:「啟奏陛下,臣有一事要奏。」

崇禎皇帝本來覺得這就已經差不多了,正準備宣劉興祚等有功之人進行封賞,見孟紹虞還有話說,便好奇地道:「孟愛卿還有何事?」

孟紹虞臉上卻是像便秘一般,也不知道怎麼擠出來的那神怪的神情,躬身道:「啟奏陛下,臣以為,以後不管是陛下親征,還是大軍出征,這俘虜總是要留下一些的。」

崇禎一聽,卻是嗯了一聲,問道:「莫非孟愛卿是指責朕殺俘不祥?」

卧槽!大哥,你可別這麼說,這話說的可就誅心了啊。

孟紹虞蛋疼地躬身道:「臣不敢!陛下,若是不留俘虜,如何獻俘太廟?此番陛下親征,原本是大勝,只是不能獻俘太廟,只怕不夠盡善盡美。」

崇禎也沒想到孟紹虞說的是這麼一回事兒。獻俘太廟什麼的,還一定得是活的?死的不也一樣?弄活的回來不還得養幾天,到時候不一樣得一刀給剁了?

也是覺得蛋疼的崇禎皇帝問道:「獻俘太廟,拿人頭去不就好了?非得是活的?朕以為沒甚麼必要。想必以太祖高皇帝的性子,看到這些死了的韃子會更高興也說不定。」

一句話問的孟紹虞也不知道該如何回答了。你丫說的真有道理,我竟然無言以對?

蛋疼不已的孟紹虞躬身回道:「啟奏陛下,獻俘太廟,不僅是為了讓太祖高皇帝和列位先皇高興,更是宣示武功,以懾不臣,所以這俘虜,還是留幾個的好。」

崇禎皇帝想了想,便說道:「朕已經知曉。著兵部通知各地將領,以後大戰,俘虜總要留下幾個有身份的,獻俘太廟。」

崔呈秀雖然出班領命,心中卻暗道誰不知道要留幾個有身份的,執敵酋於陛前,這可是了不起的大功勛,誰跟皇帝您老一家一樣,自己不開心就不留俘虜。

崇禎皇帝眼見再沒有人出來上奏,便對王承恩道:「宣,劉興祚、張之極、巴特爾上殿。」

王承恩聞言,便扯著嗓子喊道:「陛下有旨,宣,劉興祚,張之極,巴特爾上殿聽封吶!」

崇禎聽著王承恩的聲音,心下也不得不佩服。一個死太監,聲音不僅不陰柔,反而讓他喊出了一股子別樣的意味,不說銅鐘大鋁,亦有一股子堂皇之意。

劉興祚,張之極,巴特爾三人正是跟隨著崇禎皇帝一路北征,殺人無算的殺才,多次帶頭衝殺的就是這三個傢伙。尤其是劉興祚,原本崇禎皇帝就對他的印象特別好,再加上其母也算是為國犧牲,雖然說封了君,但是崇禎皇帝覺得還不夠,正好借著這次的機會一併再賞一回。

待劉興祚,張之極,巴特爾三人亦步亦趨地以一種接近小跑的姿態快步進殿山呼舞蹈萬歲之後,崇禎也不說平身,只是對著王承恩道:「宣旨罷。」

王承恩先是躬身應是,接著便取過一封聖旨,打開後朗聲道:「奉天承運皇帝,制曰:朕聞治世以文,戡亂以武。蒙古林丹汗,不服王化,叩邊害民,朕不得已,起兵破之。身親戰陣,歷時二月。賴天地祖宗之靈,遂平其亂。爾諸奉天征討將士,櫛風沐雨,百戰百勝,萬死一生,報國之深恩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