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1章 自願

和林向海所希望的不同,白起對於林向海他們並沒有多重視,決定支持林向海反抗西班牙人之後,白起甚至沒有向李牧彙報,這也就註定了林向海他們無法得到最新式的彈倉式步槍,更先進的輕重機槍自然也不可能,還好,白起總算是看在同根同種的份上,給林向海他們準備了足夠的左輪手槍,當然這裡的足夠也是僅限於奧斯汀他們使用,至於林向海組織起來的那些人,他們的待遇和日本人一樣,只有較老的單髮式步槍可以使用。

還不錯,至少比呂宋殖民地軍隊的武器好一點。

「呂宋華人也是華人,這樣區別對待,恐怕會有後患。」潘廷珍在這方面有不同意見,在潘廷珍看來,白起即使不直接插手,最起碼也應該提供足夠的支援,畢竟背靠駿馬集團,白起有足夠的能力提供林向海他們所需要的一切。

當初白起來琉球的時候,李牧為了解決後勤問題,在琉球設立了一個初級的武器工廠,當時這個武器工廠雖然沒有直接加工武器的能力,但對損壞的武器進行維修不成問題。

發起對日作戰的時候,李牧擴大了武器工廠的規模,使之能夠生產結構較為簡單的左輪手槍和散彈槍。

到目前為止,這家武器工廠每月可以生產300支手槍,以及450支散彈槍,就算沒有美國的支持,這些武器也能有力的支援林向海他們和西班牙人周旋。

更何況,就潘廷珍所知,駿馬武器公司從來沒有停止對白起的支持,基本上每個月都會支援白起一定數量的武器,這些武器都被白起封存在蒲添,白起完全有能力,更林向海更大程度的支持。

「能有什麼後患,最多半個月,遠東公司的僱傭兵就會抵達琉球,現在還不知道遠東公司對呂宋本地反抗勢力的態度,這時候要是站錯了隊才是後患無窮。」白起不為所動,在軍事方面,潘廷珍只有建議權,自然也就不用負責任,白起卻不能不慎重。

有些事白起不好明說,林向海雖然說得可憐,但畢竟是呂宋人,或許等林向海的家屬抵達琉球之後,白起會增加對林向海的支持,現在卻絕無可能,在沒有確定林向海是否值得信任之前,白起不想對呂宋投入太多關注,因為自從腰斬了日本的明治維新之後,白起的目標就沒變過——北邊的俄羅斯人。

沒錯,在李牧看來,和野心勃勃的日本人不同,羅斯人才是更值得重視的對手,這個對手雖然平時並不張揚,看上去對華人造成的傷害並不如諸如挑起鴉片戰爭的英國,以及發動侵華戰爭的日本等等這些國家大,但是在曾經的歷史上,真正佔領清國領土最多的國家恰恰正是俄羅斯,很多人提起俄羅斯喜歡用「熊」來代指,但這個國家絲毫沒有「熊」的笨拙和莽撞,它就像一隻狡猾的野狼,不斷給清國造成一個個傷口,等到戰爭結束的時候,人們就會驚訝的發現,這隻狼才是獲利最大的那一個。

曾經的歷史,李牧已經不可能改變,但在這個時空,李牧一定要做點什麼,所以在派遣白起來琉球之前,李牧就跟白起確定了他未來最大的對手。

當然了,難度肯定是有的,另一個時空中的俄羅斯號稱「歐洲憲兵」,這個時空中的俄羅斯也不好惹,想想那些雪地中悍不畏死的「灰色牲口」,再想想鋪天蓋地的鋼鐵洪流,李牧有理由打起足夠的精神,更何況這個時空中沒有了日本的制衡,俄羅斯人會更加肆無忌憚,這就給李牧造成了更多的難題。

有難題不怕,慢慢解決就是了,好在目前俄羅斯人還沒有修通西伯利亞鐵路,李牧和白起還有時間。

「通知我們的將軍大人,對北蝦夷地的開發要加快,今年之內,在北蝦夷地,日本人的數量必須要超過俄羅斯人,我們要建立起足夠的前進基地,為下一步計畫打好基礎。」白起吩咐自己的副官,在軍事方面,白起可以直接和幕府溝通,不用通過潘廷珍。

北蝦夷地就是庫頁島,俄羅斯稱「薩哈林島」,有意思的是,薩哈林這個詞來自滿語的音譯,俄羅斯人可以通過《璦琿條約》強佔庫頁島,但無法改變清國更早開發庫頁島的事實。

「俄羅斯人國土面積遼闊,實力強大,將軍還要三思。」潘廷珍對此充滿擔憂,面對全世界最大的國家,潘廷珍並不贊成白起的做法,最起碼,潘廷珍認為白起有操之過急的嫌疑。

對付俄羅斯這樣的國家,肯定不能向對付日本那麼草率,更何況當初和日本政府宣戰是還要打著德川立言的名義呢,俄羅斯國內可沒有這麼合適的內應。

和日本相比,俄羅斯這個國家也實在是太大了點,一千七百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是日本領土的四十多倍,就算白起盡起琉日聯軍,撒到俄羅斯也聽不到半個響。

「那有什麼關係,反正是日本人打頭陣,失敗了就失敗了,從頭再來就是了,萬一成功了那可不是意外之喜。」白起根本不在意,在白起看來,不管是俄羅斯人還是日本人,都有足夠去死的理由,白起只需要提供一個借口就可以,反正死的不是華人。

按照二十一世紀的觀點看,白起這樣的人,也已經有「反人類罪」的嫌疑了,不過誰在乎呢,這個世界從來都是成王敗寇,勝利者通殺一切,失敗者一無所有,人們只會記住勝利者的榮譽,而不會有人憐憫失敗者的痛苦,也不止是白起,英國人、法國人、甚至逐漸崛起的美國人、德國人都一樣,大家都在做著同樣的事,誰都沒有資格指責誰。

面對白起的輕描淡寫,潘廷珍只能無語搖頭,但轉念一想,潘廷珍馬上就接受了白起的說法,要是當初潘廷珍沒有獲得李牧的支持,那麼現在的琉球人,恐怕下場比日本人還要慘,所以潘廷珍並沒有悲天憫人的資格,這個世界,聖母是無法生存的。

「總統先生願意去做聖母就讓他去做吧,反正我不做。」同一時間,李牧正在和阿瑟一起吐槽,目標當然是致力於建立公正、廉潔政府的總統拉瑟福德·海斯。

海斯當初的競選主張已經成了一個笑話,上任之初,很多人對海斯還抱有幻想,認為海斯有能力改變美國政府混亂黑暗的現狀,最起碼海斯的當選,也能給一潭死水一樣的美國政壇注入一股生計。

現在海斯已經上台一年多,確實和他承諾的一樣,在入主白宮之初,海斯針對美國政壇的現狀提出了一些改革法案,包括加強審計監督制度,整頓司法系統,規範官員權力等等,但這些法令並沒有起到海斯預想中的作用,為了不引起普遍反對,海斯並沒有大規模調整官員職務,這導致目前在台上的還是格蘭特時期的那些人,這就給海斯的「改革」埋下了失敗的陰影。

七月份,海斯又頒布了一項法令,禁止政府官員從事政治活動,並要求美國國會設立一個文職官員委員會,開始進行官員制度改革,但讓海斯失望的是,美國國會並未批准建立這個機構,這項法令根本沒有進入實施階段就胎死腹中。

「總統先生好像對他自己的認識有誤會,我想現在最適合總統先生的職務是救濟院里的修女,他或許認為只要他振臂一呼,所有犯過錯誤的官員就會痛哭流涕懺悔,但他誤判了一件事,官員是不可能犯錯的,他本人才是最大的錯誤本身。」阿瑟吐起槽來也是毫不留情,在決定和詹姆斯·加菲爾德組團競選總統之後,阿瑟已經公然站在試圖連任的海斯對立面上,他們之間沒有緩和的餘地。

話說海斯也才上任一年多點,現在就說「連任」,也未免太早了點,但詭異的是,並沒有人認為這不合適,幾乎所有人都斷定,海斯一定沒有連任的機會,或許現在只有海斯本人還堅持認為他有機會。

海斯最大的錯誤是站在整個官員集團的對立面上,誠然,所有人都知道政府官員從事政治活動會衍生腐敗,但那又怎麼樣呢,大環境就是這樣,海斯想要改變這一切,除非海斯具有華盛頓、林肯那樣遠超常人的個人能力,問題是海斯並沒有這種能力,連林肯都在政治傾軋中喪生,海斯能做的只能隨波逐流,最好他能安穩度過接下來的任期,這就是李牧現在對海斯最大的希望。

「其實有時候想一想,總統先生的某些政治主張還是挺不錯的,尤其是對於我們這些商人來說,公正、廉潔的政府肯定有利於企業的快速擴張,只可惜——或許咱們的總統先生早出生了幾十年。」李牧承認,海斯的一部分主張還不錯,只可惜不合時宜,這讓海斯和目前這個美國顯得格格不入。

「或許吧,但他已經沒有機會驗證了,當他向民主黨人妥協的時候,就註定了他兩頭不討好,現在咱們共和黨反對他,民主黨也認為總統先生妥協的還不夠,等著瞧吧,沒準咱們靠鮮血和生命打出來的大好形勢,會被咱們的總統先生一一葬送。」這個指控就有點嚴重了,不過阿瑟不想給海斯驗證的機會,這也是大多數參議員們的決定。

「得了得了,沒準這次的失利能讓我們的總統先生認清事實,說說州府吧,你們組建的志願兵怎麼樣了?」李牧提起「志願兵」這個詞時,說不出的彆扭,這個話題也是最近紐約的熱門話題,好像一夜之間,所有人的目光都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