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尷尬

德川立言之所以如此狠心,想的是有一天能嫁禍給駿馬集團和琉球政府,所以這才肆無忌憚。

某種程度上,白起的想法跟德川立言一樣,都要甩鍋,都要找個合適的替罪羊,在白起看來,把鍋甩給德川立言最適合不過。

至於沒了德川立言,誰來做日本的領導人,這個問題更簡單,看看現在的琉球……

多和諧!

知道了白起的想法,潘廷珍暗暗心驚,在潘廷珍看來,這沒準又是李牧的安排,白起一介武夫,萬萬出不了這麼歹毒的主意。

其實這和李牧真沒關係,包括找個兩歲小孩當琉球國王這件事,也並不是出自李木的授意,李牧要的只是結果,壓根兒不管這種事。

回到首里,潘廷珍依然感覺自己的腦袋有點脹,暈暈乎乎的感覺特別不真實,看著吃飯還要人喂的琉球國王,潘廷珍的思路終於清晰下來。

算了,隨白起折騰吧,看來琉球政府這個罵名也是擺不脫了,人生不如意,十之常八九,作為敵對國家的首相,潘廷珍應該有這個覺悟,不應該要求太多。

甩鍋不甩鍋那是將來的事,整個5月份,白起除了指揮部隊向北進攻,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四國島的重建上。

對,就是重建。

按照白起和德川立言的約定,日本戰後,四國島將成為特別行政區,歸由琉球政府管理,其實就相當於是琉球政府的殖民地,駿馬集團才是四國島真正的主人。

為了確保將來不留後患,德川立言要將四國島上所有的日本人全部遷走,留給白起一個乾乾淨淨的四國島,德川立言也確實是說到做到,在6月1號之前,所有的遷移工作全部完成,白起終於有了大展拳腳的空間。

白起建設四國島的第一個命令是將四國島上所有的建築物全部拆毀,包括白起所居住的高知城在內。

高知城是四國島上最完整的建築群,二十一世紀曾經是日本最知名的景點,是日本國家指定史跡,要拆毀這樣一個具有一定歷史價值的建築群,確實是需要勇氣的,重新來到四國島的潘廷珍對此頗有微詞。

「別小看這麼幾棟樓,拆了重建或許是有點麻煩,但是對於日本人來說,這就是日本人曾經在這座島嶼上存在過的證據,將來只要日本人看到這幾棟樓,那麼就會想到這座島曾經屬於日本人的事實,我們現在就是要毀掉日本人曾經在這座島上存在過的所有證據,這樣我們才能心安理得的住在這裡,不用擔心未來會被人趕走。」白起想得有點兒多,但確實很有必要。

在李牧看來,只把日本崛起的苗頭打掉,並不能完全征服日本人,或者說並不能一勞永逸,李牧想要的是一個分裂的日本,最好就像曾經的韓國和北韓那樣。

不止是四國島,李牧想要的還有北海道,其實此時的北海道嚴格說起來並不是日本領土,對於日本來說,北海道就和琉球一樣,還需要徹底征服,白棋恰好在這個時間節點來到東亞,打亂了日本的節奏,中斷了日本徵服北海道的過程,不出意外的話,北海道應該會成為駿馬集團給俄羅斯找麻煩的橋頭堡。

「這樣的話……你說我們有沒有必要重建一座新的首里?」聽了白起的話,看來對潘廷珍是有所啟發。

對於潘廷珍他們這些華裔來說,他們目前在琉球所做的,也同樣是鴆占雀巢,別看現在華人在琉球,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但未來一旦琉球人的民族意識覺醒,那說不定同樣會有後患。

「重建不重建倒是無所謂,但是我覺得,首里這個名字確實是要改一改,比如莆添,這名字多好,和琉球絕對扯不上任何關係。」白起對現在的琉球已經不怎麼上心了。

對於白起來說,琉球只是駿馬集團進入東亞的一個跳板,在日本穩住腳跟後,琉球也就變得不再那麼重要,這年頭可沒有第一島鏈這一說。

和日本相比,琉球的問題就簡單至極,畢竟琉球全國也就那麼幾十萬人,想要「改土歸流」,或者是想要同化,都不算難,華人能夠輕而易舉的改變琉球的人口結構,當琉球土著在琉球變成少數種族時,民族問題也就不再是問題。

想要改變琉球的人口結構簡單,想要改變日本的人口結構就幾乎不可能,畢竟日本有著將近3000萬人口,在目前的全世界,就單一種族來說,估計除了華人,就數日本人最多,所以對待日本和對待琉球完全是不同的兩個概念。

「有道理,確實是要改改名字,待我回去籌劃一番。」潘廷珍在白起這裡終於找到答案,頗有些躍躍欲試。

其實地名這種事兒,能夠充分反映一個國家的文化內涵,比如曾經的首爾,之前的名字叫漢城,一聽這個名字,就很容易聯想到華人,冷不丁看到這個地名,還以為是共和國的某個縣級市,所以韓國人寧願麻煩點兒,也要給漢城改個名字,以證明自己的血統,徹底和漢語文化圈脫離關係。

其實白起也準備這麼做,拆毀所有的古老建筑後,白起也同樣會將四國島上的所有地名全部更換,甚至包括「四國島」這個名字也在更列,白起就是要讓將來的日本人想憑弔都沒地方去憑弔,這樣自然對四國島沒有任何的認同感,心裡的那點念想慢慢的也就淡了。

6月1號,威爾和克勞迪婭在斯普林菲爾德的一個小教堂成婚,除了威爾一家人和李牧之外,到場的客人就只有騎兵第一師的幾名軍官,以及艾德里安一家人。

艾德里安結束了自己的全國巡迴演講後,目前在戰爭部擔任文職工作。

現在的艾德里安對格洛麗亞已經沒了想法,艾德里安也已經於去年結婚,妻子是華盛頓本地人,目前已經有了身孕。

李牧對艾德里安並沒有多少反感,當然也更不會想念,時過境遷,回頭再想當日的那點矛盾,其實更多的只是年少輕狂而已。

艾德里安知道李牧和格洛莉婭已經訂婚,再見到李牧和格洛莉婭的時候,真誠的向林牧和格洛麗亞表示祝賀,李牧和格洛莉婭當然也順道恭喜了艾德里安,一切都其樂融融。

簡單的婚禮之後,威爾和克勞迪婭前往河畔鎮去「度蜜月」。

這個「蜜月」確實是有點簡陋,不過威爾的身份也不允許他長時間離開軍營,能享受一段時間的休閑時光已經足夠珍貴了。

李牧和格洛莉婭也沒急著返回紐約,而是順道去了趟波士頓,視察駿馬實驗室的同時,順便慰問已經成立了半年多,但卻一直處於虧損狀態的波士頓航空公司。

關於飛機,實在是出乎李牧的意料之外。

早在一年多以前,駿馬實驗室已經完成了對全世界第一架飛機的定型。

這是一架雙翼木製飛機,飛機的翼展達到了驚人的15米,安裝一台25馬力的三缸氣冷星形發動機,在500米的高度上,以一百公里的時速飛行一個半小時。

按照駿馬實驗室的結論,如果飛得更高也有可能,但限於此時的技術條件,要確保飛行安全還需要進一步研究,所以這個高度是有彈性的。

原本以為研製出飛機,應該成為駿馬集團一個新的利潤增長點,但事實上根本就不是這麼回事兒,波士頓航空公司成立至今,只零零碎碎賣出了十幾架飛機,都是各國政府買去進行研究的,實際上真正有意義的訂單一個都沒有,這也導致波士頓航空公司上下士氣低迷,人心渙散,駿馬集團內部也有拆解波士頓航空公司的聲音。

雖然暫時錢景還不夠明朗,但李牧堅信,飛機的未來是光明的,所以李牧絕對不會拆解波士頓航空公司,反而會加大科研投入,不斷積累技術,以等待航空業春天的到來。

其實李牧忽略了時機這個問題,在曾經的歷史上,飛機出現於1903年,但一直到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飛機才終於展現出自己的真正價值,從此一飛衝天。

這幾年世界上並沒有發生大規模戰爭,飛機的性能也不夠突出,所以飛機的真正價值還沒有得到真正的展示,除了國家購買,用於戰略性研究之外,或許就只能成為富人的玩具。

就連格洛莉婭,也對李牧的決定表示不理解,當然了,這裡的「不理解」並不是反對,格洛莉婭只是對飛機的前景表示擔憂。

「這有什麼可擔心的……現在的飛機表面上看上去確實是沒什麼用處,飛得不夠高,飛的不夠遠,載重也不夠大,但在某些方面,飛機已經表現出足夠的潛力,所以才會有人想要研究它,相信我,未來飛機一定能展現它的真正價值,到時候所有人都會為之目眩神迷。」李牧的態度非常堅定,不管別人怎麼說,李牧都要大力發展航空業。

「我當然相信,不過我不是相信飛機,我是相信你。」格洛莉婭表現的十足就像個小迷妹,對李牧的眼光完全就是盲目崇拜。

在曾經的歷史上,飛機真正展現價值,就是運用在軍事上。

最初的飛機只用來作為偵察機使用,後來漸漸有人在飛機上裝載手榴彈,用來對敵人進行騷擾,再後來射擊協調器的出現,徹底改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