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 斷頭台

美國的腐敗之所以引人注目,這和美國的國際地位在逐漸提高有關,和美國相比,南美其他國家的腐敗程度更加嚴重,只不過人們從來不注意南美國家,這些國家連當做談資的資格都沒有。

5萬美元可以做多少事?

如果是在美國,5萬美元可以用來購買一輛最新型幻影轎車,可以收買兩名參議員,或者是五名眾議員,又或者是五位州長。

如果是在歐洲,5萬美元可以用來購買一座小島嶼,當一個自由自在的國王,甚至可以獲得宗主國的承認。

如果是在南美,5萬美元足夠組建一支僱傭軍,顛覆一個國家,用來收買一個駐外大使,當然綽綽有餘,別說是區區簽個合同,就算是叛國也足夠了。

類似李牧所要求的補充協議,其實也和叛國差不多。

馬丁內斯·席爾瓦確實是無法抵抗五萬美元的誘惑,在拿到支票的當天,馬丁內斯·席爾瓦就和實際上,已經卸任的美國總統尤利西斯·格蘭特簽訂了《關於巴拿馬運河的補充協議》。

這也是尤利西斯·格蘭特任內簽訂的最後一份協議。

不出尤利西斯·格蘭特所料,《補充協議》簽訂之後,馬丁內斯·席爾瓦確實是受到哥倫比亞總統的申斥,哥倫比亞國會同時通過決議,拒絕承認這份《補充協議》的效力。

不通過也沒關係,事實上影響已經造成,哥倫比亞國會不同意《補充協議》的消息傳到美國之後,美國輿論大嘩,參議院順勢宣布,開始考慮啟動尼加拉瓜運河計畫。

先不說哥倫比亞人和法國人如何看待美國考慮啟動尼加拉瓜運河計畫的決定,尼加拉瓜對美國的這個決定非常贊同,尼加拉瓜總統馬上決定,將會在4月底訪問美國,和美國總統拉瑟福德·海斯共同商討如何修築尼加拉瓜運河。

消息一出,幾家歡樂幾家愁,法國人固然是焦頭爛額,哥倫比亞政府馬上就陷入深深的恐懼中。

運河具有極強的不可替代性,類似美洲大陸這種地形,考慮到目前的海運能力,一條運河足夠改變交通不便的狀況,不管是巴拿馬運河還是尼加拉瓜運河,一條就已經足夠,兩條純屬浪費,所以如果尼加拉瓜運河搶先上馬,那麼巴拿馬運河也就沒有了存在的必要。

3月15號,原本已經被哥倫比亞政府撤職了的馬丁內斯·席爾瓦被重新啟用,新職務是哥倫比亞總統特使,全權負責和美國政府商討啟動巴拿馬運河計畫。

「我原本都已經收拾好了行李,訂好了返回哥倫比亞的船票,沒想到卻被重新啟用,人生果然很奇妙。」在李牧特意為馬丁內斯·席爾瓦舉行的歡迎晚宴上,馬丁內斯·席爾瓦感慨萬千。

哥倫比亞政府也算是憋屈,雖然明知道馬丁內斯·席爾瓦在和美國政府簽訂《補充協議》的過程中充當了不光彩的角色,但卻拿馬丁內斯·席爾瓦無可奈何,而且還要捏著鼻子將馬丁內斯·席爾瓦任命為總統特使,美國在美洲的強勢在這件事中顯露無遺。

「我早就跟你說過,不用擔心,其實你完全可以不返回哥倫比亞,在紐約,我可以保證你的安全,甚至在美國任何地方都可以。」李牧知道馬丁內斯·席爾瓦背著哥倫比亞政府和尤利西斯·格蘭特簽訂《補充協議》這件事的嚴重性,所以早就為馬丁內斯·席爾瓦準備好了後路。

有了5萬美元,天下之大,馬丁內斯·席爾瓦盡可去得,以此時的物價水平,即使是在紐約,馬丁內斯·席爾瓦後半輩子也可以衣食無憂。

雖然美國參議院名義上提出了考慮尼加拉瓜運河計畫,但實際上,李牧和巴拿馬運河公司對巴拿馬運河仍然是志在必得,所以李牧現在也很需要一位巴拿馬專家,馬丁內斯·席爾瓦無疑是最合適的人選。

「不,不不,我是哥倫比亞人,我不會背叛自己的國家,雖然我和你們簽訂了但是對巴拿馬不利的協議,但實際上在我看來,只有你們美國政府才有能力修築巴拿馬運河,而不是萬里之外的法國外交官,所以我才和你們簽訂了協議,這兩者是有區別的。」馬丁內斯·席爾瓦並不認為自己犯了錯,也不準備按照李牧的要求留在美國。

馬丁內斯·席爾瓦這麼想也很正常,其實很多時候太過自我的人總是會犯這樣的錯誤,他們只做自己認為對的事,不管別人怎麼想。

雖然在李牧所知道的歷史中,事實上確實正如馬丁內斯·席爾瓦所想,法國人根本無力修築巴拿馬運河,但馬丁內斯·席爾瓦背著哥倫比亞政府和尤利西斯·格蘭特簽訂《補充協議》這件事,事實上就是馬丁內斯·席爾瓦背叛了哥倫比亞政府的信任,沒有和哥倫比亞政府的集體意志保持一致,這個錯誤是很嚴重的,只可惜馬丁內斯·席爾瓦大概永遠也意識不到。

「好吧,好吧,你是對的,讓我們重回正軌,說說看,要怎麼樣才能將巴拿馬運河的開鑿權和使用權交給我們巴拿馬運河公司,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巴拿馬運河公司要求的使用權最少是100年。」李牧不和馬丁內斯·席爾瓦在這件事上糾纏,還是說點大家都感興趣的事比較好。

「100年,這太長了,我們不會接受這樣的要求。」馬丁內斯·席爾瓦態度堅定,不肯按照李牧的節奏走。

巴拿馬運河是一項大工程,歷史上的巴拿馬運河1883年動工,1914年通航,前後歷時30年之久,雖然這其中因為洋際運河公司自身問題和美國的掣肘耽誤了不少時間,但也能足夠反映出修築巴拿馬運河的艱辛。

如果由巴拿馬運河公司接手巴拿馬運河,時間肯定不會拖這麼久,但是沒準也要修上個十來年,如果還和上一次一樣,美國只要求一個20年的年限,那說不定運河還沒修好期限就到了,到時候還要起幺蛾子,所以還不如現在一次性解決所有問題。

「30年?怎麼可能……蘇伊士運河也才修了十年而已,巴拿馬運河比蘇伊士運河短得多,所以甚直用不完十年。」馬丁內斯·席爾瓦認為李牧誇大了修築巴拿馬運河的難度。

蘇伊士運河總長190公里,從長度上來說,確實是比巴拿馬運河長的多,不過法國人修築蘇伊士運河難度和修築巴拿馬運河卻不可同日而語。

嚴格說起來,蘇伊士運河並不是法國人修築的。

據史料記載,很可能在公元前1800年左右,埃及第12王朝的法老新努賽爾特三世就曾經下令修築過一條連接紅海和尼羅河的運河。

這條運河在公元前13世紀的拉美西斯二世時期被廢棄。

以後埃及的統治者多次重修運河,運河也一次次經歷著修建-改進-摧毀這個輪迴。

到了近代,拿破崙失敗之後,法國重建法蘭西第二殖民帝國,此時法國在美洲的殖民地被英國佔領,法國被迫向東擴張,所以打通蘇伊士運河對法國來說意義重大,因此法國人才在前人的基礎上重修運河。

和堪稱古代遺迹的蘇伊士運河相比,巴拿馬運河就年輕的多,此前雖然也有人想修築溝通太平洋和加勒比海的運河,但從來沒有實施過,考慮到巴拿馬地峽的地形,修築巴拿馬運河的難度,高出蘇伊士運河的一倍不止。

正是因為低估了修築巴拿馬運河的難度,所以法國人才會在修築巴拿馬運河這個問題上折戩沉沙,巴拿馬運河也一直歷經30年才得以通航。

「……看,這就是我們面臨的困難,地形複雜,交通不便,疾病橫行,人手不足,這些問題都需要挨個解決,所以20年甚至不足以完成運河修築工作,我們巴拿馬運河公司要求100年的使用權一點也不過分。」李牧同樣堅持,事關切身利益,誰都不會輕易讓步。

「這些問題確實都存在,但都已經逐步得到解決,比如巴拿馬運河的勘探工作,在40年前就幾乎已經完成,又比如交通問題,我們現在同樣有巴拿馬鐵路可供利用,至於疾病和人力,這一點不用擔心,我們哥倫比亞政府有足夠的誠意,即使是以舉國之力,也要將巴拿馬運河築成。」馬丁內斯·席爾瓦的理由也同樣充分。

「之前的勘探工作沒有任何意義,必須重新進行,至於巴拿馬鐵路,並不在我們巴拿馬運河公司的控制中,如果想讓巴拿馬鐵路全心全意為運河服務,那麼首先就要完成巴拿馬鐵路的收購工作,這會再次增加我們的成本,至於人力和疾病,特使先生,你是否認為只有靠你們哥倫比亞就能將運河鑄成?」李牧不客氣的開啟嘲諷模式,先把馬丁內斯·席爾瓦的信心摧毀,然後才好趁機壓價。

「如果我們能以自己的力量築成巴拿馬運河,那麼我就不會出現在這裡了……至於前期的勘探工作,我希望里姆先生你能尊重那些因此而逝去的生命。」馬丁內斯·席爾瓦閉口不談成本,只揀對自己有利的說。

「竟然特使先生你了解只依靠哥倫比亞的力量無法將巴拿馬運河築成,那麼就必須讓專業人員進駐施工現場,這些人的安全如何得到保證?對逝去的生命,我們當然要尊重,但是尊重並不等於全盤接受……」李牧拿出一份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