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7章 各取所需

三日之後,萊州海外百里。

不見不散……誰都不明白唐奕這句沒頭沒腦的傳話到底是什麼意思。

可是,真到了三天之後,真的在海面上遠遠見一艘大遼海艦緩緩駛來,真的看見遼艦之上那飛揚跋扈的旌旗,大夥驚的下巴差點沒掉下來。

大、遼、皇、旗!?

耶律洪基?

……

……

「耶律洪基在船上!?」

不論蕭家人也好,大宋隨行官員也罷,無不愕然發問,被雷得外焦內嫩。

瘋了啊??

大遼九五至尊,皇帝陛下,敢只舟孤艦在大宋的海面上轉悠?

而且還大搖大擺的掛著皇旗,他這……

這是找死啊!

「行啦!」唐奕長嘆一聲,安撫眾人。「就是掛了皇旗,他才更有恃無恐。」

船是在遼河口報備了的,入渤海灣那是名正言順。掛了皇旗,大宋不但不能動,反而得看著點別出事兒。否則,所有的責任都得大宋來擔。

不過,話是這麼說,望著海面上的大遼旗艦,唐奕還是忍不住有點佩服耶律洪基這孫子……

有種!

「耶律洪基來幹什麼?」

這是眾人緩過來之後的另一個疑問,總不會是出海散心吧?

「呵呵。」唐奕乾笑兩聲。

趁著兩船還未交匯,轉身欲回艙中。

「他是來挖坑的。」

「挖坑?」眾人看著唐奕的背影又被雷了一下。

茫茫海上,挖的哪門子坑?

……

……

唐奕回艙,並不是回自己房中,而是來到了岳丈、岳母的房間。

「查刺來了,恐怕是奔著二老來的。」

……

蕭惠這個老丈人聞之一怔,對面來的是大遼皇家旗艦,早就有人報過來了。

可是聽了唐奕之言,不由還是忍不住一陣恍惚。

從他的角度來講,一個叛臣,去投奔新主子的路上被舊主攔下,多少有些無地自容。

另一邊的蕭母卻是並無異色,只是平靜地看著唐奕。

「原來子浩早知道來的是他。」

若是唐奕不知道那船上是耶律洪基,也就不會定下「不見不散」的約了。

蕭母現在想的是,既然唐奕知道耶律洪基要來,自然也就知道……

知道自己的不軌之心了吧?

唐奕沒有馬上回話,而是沉吟良久,最後只道:「他是大遼皇帝,奕是攔不住的。」

「……」

蕭母一陣無言,更是確定,臉色是越來越難看,甚至有些煞白。

唐奕言下之意,耶律洪基若想來,他攔不下。就算攔下了,耶律洪基同樣有別的方法達到目的。

「唉!」五色雜陳,悠然一嘆。

「他這一來,本宮卻是不知道,是該高興,還是應該害怕了。」

本是自語的一句,沒想到唐奕居然接話了。

「岳母大人應該高興吧,查刺越來越像一個好皇帝了。」

「……」蕭母愕然。

「原來……原來一切真的都在子浩眼裡。」

唐奕微微一笑,神情不見輕挑,更多的是理解。

「岳母大人是大遼的長公主,而奕也是大宋的輔政臣,從這個角度來說,岳母大人和我是一樣的,奕能理解岳母大人的心情。」

看著蕭母,全無被算計之後的怒意與責備,「我們的心裡……都有一個故國。」

「……」

沒想到,蕭母還未說話卻是蕭惠一臉的不敢相信,「你……」

怔怔的看著蕭母,「你!!!」

「你原來是如此用心!?」

唐奕和蕭母一番對話,機鋒暗藏,可是以蕭惠的心智,又怎聽不出話中之意!?

「原來……」蕭惠恍然大悟。

「你提前見子浩,逼我蕭家倉促投宋……為的是大遼!」

蕭母聞言,臉色更白,眼神之中滿是歉意。

向著蕭惠深深一拂,「讓老爺為難了!」

為難??豈止是為難這麼簡單!?

蕭惠臉色憋的通紅,險些脫口而出:「你簡直就是害人不淺,要置蕭家與萬劫不復!!」

可是,多年夫妻,又讓蕭惠怎麼也說不出這麼重的話來。

「唉!!」頹然坐倒,長嘆一氣。

「夫人……這又何必!?」

……

這回不等蕭母說話,卻是唐奕先搶過了話頭兒。

「岳丈大人說的哪裡話,不存在什麼用心不用心。」

不管蕭惠這話是真是假,唐奕覺得,有必要幫蕭母說一句話。

「大遼需要放棄遼陽,而小婿需要遼陽歸宋,金五部更需要一個機會苟活。」

「三家各取所需,岳母大人只不過是順水推舟,又何來用心呢?」

蕭惠神色一松,顯然唐奕並沒有因為此事心存芥蒂。

而另一邊的蕭母還未從唐奕那句「心中都有一個故國」中回過神來,又聽了唐奕為她的這番辯解,登時百感交集,無以名狀。

自己名為借情言事,實則算計無數;而唐奕卻是借事言情,一片赤誠。

孰高孰低,孰真孰信,高下立判。

「本宮……」老太太向唐奕一拂。

「慚愧!」

……

……

其實,三人現在所說的並不難理解,只不過是把蕭家歸宋這件事放在什麼角度來看的問題罷了。

若從唐奕和大宋的角度出發,蕭母講情不講理,又以那樣的方式逼蕭家提前投宋,是在幫唐奕,也是在幫蕭家,更是在幫大宋。

可是,若放在全局的角度來看,卻是完全不同的另外一回事了。

這也是唐奕後來才意識到這老太太的厲害,才想通的一個問題。

那是之前所有人都忽略的一個問題:蕭家歸宋,到底意味著什麼?

換句話說就是:得利最大的,到底是不是大宋?

還真的很難說!

說不定是……

是大遼。

沒錯!就是大遼!

表面上看,大遼失去了遼陽和後族,是受害者。

可是,正如唐奕胸有成竹的北上一樣,遼陽的命運可以說從五國部起了歹念那一天開始,就已經註定了。

這是一個沒有懸念,沒有任何變數的結果,遼陽早晚要姓宋,這是板上釘釘的事實。

在這樣的情況下,遼陽於大遼,就是一塊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耶律洪基不能放手,不然於大遼臣民沒法交待,於耶律祖宗更沒法交待,於皇權威儀亦不能交待!!!

他只剩一條路可走,那就是抱著一絲希望與五國部硬拼。

拼到死,他也要把遼陽打通,否則招惹大宋反失渤海,養虎女真北方大亂,再加上一個征戰不休勞民傷財,這三條就能要了他的命。

縱使拋開那三個問題不說,單是這一年來遼朝先戰大宋,後伐五國部,且接連失利。

南邊與大宋的戰線一度壓到了澤州,北邊的五國部又搶到了臨璜,本就內難交困,又是南北兩線作戰,大遼已經有些力不能支。

如今又陷在遼陽這個泥潭之中鏖戰不休,這種局別說是遼朝了,就是大宋也折騰不起啊??

但身後的大宋正好相反,可謂蒸蒸日上、日新月異,是穩穩的坐山觀虎,看著大遼和五國部斗得你死我活,美的不行。

……

所以,有遼陽對耶律洪基很重要,沒有遼陽對耶律洪基更重要。

重要不是遼陽一地的得失,重要的是大遼已經打不起了。

此時大遼已經是入了險地,再不休養生息,止戰養民,必有後禍。

而蕭家投宋,大遼與五國部之間也就沒有了打下去的理由,正好給了大遼一個最好的停戰借口,也正好讓耶律洪基找機會喘口氣。

……

不得不說,蕭母雖是一介女流,卻有縱覽全局的眼光能看清這一點,又能在蕭家、大遼、大宋,這種親情複雜的局面之下決然行事,在唐奕到遼陽的第三天,就用那樣的方式逼蕭家投宋。

別的不說,單是這手腕,就足夠很多人學上半輩子了。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故國。」這句話一下就說到蕭老太太的心坎兒里去了。

可以說,蕭家早投一天,大遼就在與五國部的戰場上少消耗一天。

作為大遼的長公主,她這是用自己的一世污名來給耶律洪基搶時間。

這才是蕭母最深的一層用意,連蕭惠這種老狐狸都沒看出來,你就說這老太太有多厲害吧?

……

……

但是,話說回來,在這樣的局面之下,唐奕很難去評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