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1章 大開眼界

王韶沒有馬上離京遠走遼河口,這個軍中宣政使到底是何職能,需如何發揮效用,不是簡單說說就能了事的。

包括唐奕也一樣,說是「政委」,可是政委到底要幹什麼,精確到每一個細節卻也是一知半解,要他與王韶一同琢磨、研究。

不過,好在唐奕長年與閻王營、涯州軍為伍,對軍中之事了解甚多,而王韶也是熟讀兵書之輩,不算是門外漢。

二人既是摸著石頭過河,又算是為以後武院培養各軍宣政使打下基石。

是以,等王子純北上遼河口和楊懷玉搭夥兒的時候,已經是兩個多月之後的事情了。

……

在此期間,王韶幾乎每天都與唐奕一同討論研究,結合大宋的實際情況,還真就弄出了一套宣政使的章程。

當然,這兩個月,朝廷也沒閑著。

第一件,就是五月中,黃河汛情再次告急,水勢之凶,比之嘉佑二年後那次猶有過之。

但是,不同的是,去歲黃河水道就已完工,此次春汛,正好檢驗沈存中的治河成效。

到了六月初,各州河務上報到京師,黃河中下段沿線兩百餘州,無一受災。

此訊一經傳出,舉朝振奮。

要知道,那可是比嘉佑二年更大的洪水啊,可是結果卻與嘉佑二年截然相反。

無論官員,還是百姓,彷彿過年一般歡天喜地。

第一次,這是大宋萬民第一次在黃龍起舞之下取得了勝利。

且根據河監的推測,依現在黃河大堤的牢固,至少十年一遇的大汛將不再是威脅。

也就是說,黃河兩岸的百姓終於可以不用過年年走水,歲歲遭災的日子了。

對此,唐奕也很滿意。

現在的黃河雖然還達不到後世那般「溫順」,但是,能保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安寧,已經很了不起的事情了,朝廷也無須用「是年河寧」的語句來自我安慰了。

但是,居安思危,唐奕很清楚,治水是一個長期投入的工程,從來沒有一勞永逸之說。

當眾人還在為黃龍受伏而振奮之時,他已經向趙曙提出把治河當做一個百年工程了。

朝廷不但要重視,而且要設立專款專項,從每年財稅之中籌撥治河款,以備不時之需。

……

對此,趙曙自然是什麼都聽唐奕的。而滿朝文武也是出奇的一條心,皆是點頭稱是,竟無一人反對。

大伙兒是嘗到了甜頭了。

當初,唐奕斥資幾千萬貫非要去修河,那時眾人還有點心疼。可是,只看今年這一次,就明白絕對不是賠本買賣。

先不說黃河息勢,對北方航運的影響有多大,單單這一個夏汛,就免了多少災禍?

這樣的大水,若是放在往年,不淹了半個大宋是不會罷休的。

只賑災、平亂、復耕這些,就不知道省下了多少銀錢,要是算上各州各府重建家園的耗費,那就更無法計算了。

而這次,朝廷不但撥款,而且大方的很,由范仲俺和賈昌朝提意,三司復算出耗費比例,最後定為,每年撥百萬之巨於河道維護,還有治河儲備。

第二件大事,則是先帝起靈。

所謂起靈,就是把趙禎靈駕從開封運抵永昭陵,於八月十五,先帝殯天整七月之時,下葬永昭陵。

這是舉朝大事,非工務所累,滿朝文武、趙室宗親,必要同行,送先帝最後一程,唐奕自然要陪駕前往。

所以,七月初,包括范師父和賈昌朝這些相公,就一同陪趙曙起駕離京,去往永昭靈了。

也正因為如此,唐奕錯過了一件大事,一件真正改變這個時代的大事!

……

話說富弼離京之時,唐奕特地囑咐路上走慢些,富相公畢竟已經年老,唐奕是怕這萬里航程再出什麼岔子。

萬一富彥國因舟車勞頓病了或者怎樣,那他唐子浩就能了千古罪人了。

……

正因如此,富弼這一路南下走的確實不快,內河日行百里,不論順逆,並靠岸歇息。

入海之後,更是過分,只沿海岸水緩浪寬之處航行,且稍有風浪就停下來等好天。

所以,等富弼到涯州的時候,已經是六月中了。

……

富彥國得船工報備,知道再行一段就是牙龍灣,涯州就在眼前。

老相公在艙中呆不住了,便站在甲板之上,想看看被賈子明追捧的涯州到底是個什麼樣。

可是,縱然早有心理準備,富弼還是被嚇著了。

因為……

因為就這一點點的航程,他所坐的官船居然走了一下午還沒進得了海灣。

而且,看樣子,今天夜裡都別想靠岸了。近在咫尺的涯州城,得明天見了。

……

只能說老相公點子有些背,趕上亞龍彎……堵船。

這可把富弼驚著了。

堵船??

除了汴河水道連通大宋南北,還有京師要地卡住咽喉要道,因來往船隻過多時有阻塞外,他還頭一次聽說別的地方也會堵船。

而且,這可是海灣啊!可不是內河窄道!這得有多少船才塞得住一個偌大的海灣!?

……

放眼望去,根本就看不到邊兒,到處是船,到處是帆。

有大宋的福船,也有新式飛魚船。更多的,則是掛著五顏六色,老相公根本就不認識的海旗的番邦大船。

密密麻麻,到處都是。

而在大船之間,還有無數的舢板、扁舟穿梭往來。

開始,富弼還以為之所以堵船,正是這些無孔不入的小船惹的禍。

可是後來才發現,根本就不是那麼回事,這些小船正是借著堵船來發財的。

只見船上裝滿了南國水果、即食海鮮,還有大宋各地的土產名貨、果酒佳釀,划船的小販一邊在大船縫隙之間游曳自如,一邊吆喝售賣。

而大船上的人顯然也是見怪不怪,熟練的從高甲板上順下小籃子,裡面放著銀錢,等商家把要買的東西放入籃中,再高高興興的提上去。

然後,一邊享用美食美酒,一邊悠閑的等著航道暢通。

……

對此,富弼終於看出一點不同。看這架勢,這些小商小販顯然不是第一次遇上這種大堵,而往來大船也是輕車熟路,早已習慣。

這說明……

說明絕對不是他富弼來的巧,而是涯州此地本就如此,船多常堵。

富相公震驚莫名,他只知道泉州、福州如今是大宋的對外大港,番邦商船往來無數,卻沒想到,原來涯州之繁華遠勝泉福兩地。

見一小舟正好划到船邊,富弼來了興緻,讓船工叫停,也想買上兩樣水果嘗鮮。

那泛舟的竟還是個小女,一身黎族裝扮,甚是可人。

聽買貨的客官操的是北方口音,居然道出一口流利的開封官話,聽得富相公一愣一愣的。

富弼興緻盎然,趴在船梆上,與那少女攀談起來。

「敢問小娘,這擁堵無序,涯州府衙卻是不管嗎?」

少女掛著甜笑,也是健談的性子,見船上甚是慈祥的老人家如此發問,就知其是第一次來涯州。

露出兩排細牙,「好叫老伯知道,府衙自然是管的。只不過,府衙的海差頭都在內灣靠碼頭的地方調度,這裡卻是得晚一點才能見著了。」

「哦。」富弼點著頭,不由自語。「海差頭?這名頭倒是新鮮。」

「就是專管海路航道的衙役。」少女為富弼解惑。

「從這裡一直到昌化,這片海面兒都歸海差頭們管轄。」

「所以呀,您老回去的時候,要是在海上遇到什麼麻煩莫慌,見掛著涯州海司旗子的船求助便是,自然有他們為您分憂。」

「哦……」

富弼應著,看著無邊無際堵得密實的海船又問道:「涯洲總是這麼擁堵嗎?」

少女順著老相公的眼神看去,卻是一笑,「今日算少的喱。」

「堵上七天的時候老伯是沒趕上。」

「啊???」

富弼心下一重,照這麼說,涯州這海港不得天天都堵?卻是大問題了。

「那為何不闊港疏通呢?或者另開新港,分流到別處去呢?」

少女大笑,「看來老伯還真是第一次來涯州。」

一指海面,「其實,像今天這麼多船還不至擁堵,涯州港還是很大的,多數時候還能夠用。」

「只不過今日特殊,府衙封了野豬島到港口的半面海域,要晚間才可進船,所以才會堵成這樣。」

富弼聞罷更是好奇,現在涯州政務暫由吳春卿主理。這吳老頭兒有什麼要緊事兒,非封海不可?

看了看少女的小船,又看了看被帆影遮了個嚴嚴實實的涯州城,富彥國不由淡笑。

「與小娘子打個商量可好?」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