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轉爐鍊鋼

之前,大宋的炒鋼法鍊鋼,用的是開放式熔爐。說白了,就是把鑄鐵和鐵礦放在「鍋」里熔煉。

而唐奕要用的轉爐鍊鋼,剛是封閉式高爐,像「悶罐」一樣利用鐵水自身溫度熔煉。

與原有的鑄爐有本質的區別。

可是,就算不一樣,唐奕也沒見過後世的轉爐。但是原理是通的,唐奕一描述,工匠們再一結合經驗,做出試驗爐並不難。

轉爐需要動力驅使,要吹氣。這些也都不難,動力可以建水車,用水力驅動,吹氣用人工鼓風,都不是問題。

最早的實驗爐也很早以前就弄出來了,可是為什麼到現在才有突破的呢?

這就是唐奕和工匠們沒經驗的緣故了。

首先,是耐火磚的問題;

其次,還是耐火磚的問題。

實驗爐所用的火磚,是大宋最好的官方磚窯出的火磚,是專供朝廷煉鐵窯的,質量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只是,有一點是大家沒考慮到的。

就是,原本的炒鋼爐屬於低量爐,溫度只有幾百度,最高不過千度,煉鐵礦足夠了。可是轉爐的溫度卻高出太多,原本的耐火磚根本就承受不了這樣的高溫。

於是,實驗爐第一次開爐就燒塌了。

沒辦法,唐奕和工匠們又得重新燒制更高性能的耐火磚。

等到新磚建爐終於合格了,問題又來了……不論怎麼煉,就是煉不出符合唐奕要求的鉻鐵,甚至拿這爐來煉普通鐵,也達不到唐奕想像中的高度。

什麼原因呢?

唐奕一時也沒找出來,因為整個融煉過程是絕對沒問題的。

找來找去,問題卻還是出在耐火磚上。

找出原因還真屬偶然。建爐時,運來的耐火磚很多,建完爐還有剩餘。玻璃窯的工人見磚有多,就來要,說是拿回去修補玻璃窯用。

這一下子提醒了唐奕,他猛然想起,耐火磚也是有酸性和鹼性之分的。

燒玻璃用酸性火磚為好,而冶金煉鐵則用鹼性耐火磚。

古人對酸鹼性沒有概念,自然不知道,是不是這上面出了問題呢?

詳細問明了新磚的燒制材料和過程,唐奕警醒,還真就是磚的酸鹼性的問題。

用酸性耐火磚冶金,低溫爐還好,再加上大宋本來冶鐵水平就有限,火磚的影響幾乎看不出來。

但是高爐鍊鋼,對火磚的要求就大了去了,耐火磚的酸鹼性變的尤為重要。

唐奕只得重新調整了火磚的配方,燒出新的耐火磚。

也得虧他是個化學專業的,換了別人就得抓瞎。

新爐終於算是建成了。

當兩個轉爐同時開動,第一爐鉻鐵和第一爐轉爐鋼同時從爐中倒出去……

前來觀看的趙禎等人,激動的猛一咬牙齦。

曾公亮甚至衝到了爐前,緊盯著橘紅色的鐵水從爐里滾滾流出。

「出鐵幾何?」

不等鐵水冷卻成錠,曾公亮就急不可奈地追問工匠。

工匠也是一臉興奮,「還沒上稱,不過,過千斤是絕對有了!」

「而且,耗時只有原來的一半,所用火料也比之前省了好幾倍!!」

趙禎聞言,笑著對唐奕道:「記一大功!」

大宋現在年鍊鋼量,大概是十到十五萬噸。

別覺得這個數少了,工業革命之後,十八世紀末期的英國,鋼鐵的年產量才只有七點六萬噸。

而轉爐的出現,不只是把產量提升了上去,成本的壓榨才是最為重要的一點。

以大宋現有的需求量,年產鋼鐵十五萬噸已經夠用了,主要是成本。

省時一半,就說明,省了一半的人力成本。而火耗和燃料的進一步節省,就意味著大宋能花更少的錢,得到更好的鋼。

在冷兵器時代,鋼鐵不但是百姓生活必需品,還是極為重要的戰略物資。

狄青在唐奕身邊小聲問道:「這是熟鐵,還是鑄鐵?」

唐奕得意一笑,「出爐就是相當於三十六鍛精鐵的水平,加以鍛造,什麼百鍊精鐵,都是浮雲!」

狄青不信,「真的假的?直接就出精鋼?」

「當然是真的!」

這個時代的鋼,其實都屬於炭鋼。只不過因含碳量高低不同,鋼鐵的性能也不同罷了。

唐奕腦子裡有很好的碳鋼配比,直接出鋼還真不是難事兒。

而且,不但能直接出鋼,他還知道,錳鋼等等合金鋼的配方。想超越現有的百鍊鋼,不要太簡單啊!

眼珠子一轉,「過幾天得空,看我給你打兩件兵器,絕對天下無敵。」

狄青眼前一亮,「那就先謝過大郎了!」

唐奕想到了『大馬仕革鋼』,要是能去印度抓兩個鐵匠回來……

那種傳說中的鍊鋼手法,是不是就不至於失傳了?

……

這邊聊著,那邊鋼水冷卻。工匠試過鋼錠的成色,果然如唐奕所說,出爐就相當於原本三十六鍛精鐵的強度。

趙禎高興壞了。

先不說經濟效應,只是如此簡單高效的工藝就足夠了。他在設想,是不是把幾十萬禁軍的甲胄先換裝一個遍。

對此,唐奕是不同意的。

高爐剛剛建成,還有許多需要試驗和改進的地方,等技術日驅完善,出鋼的質量勢必要比現在要好很多,沒有必要這麼著急。

而且……

若是做鎧甲兵器,錳鋼絕對比碳鋼好啊!

不但強度更高,而且不易生鏽,最最重要的是,錳鋼的可塑性和鑄造難度要比碳鍘容易太多太多。

錳鋼的脾氣十分古怪而有趣:如果在鋼中加入百分之二點五到百分之三點五的錳,那麼所製得的低錳鋼簡直脆得象玻璃一樣,一敲就碎。

然而,如果加入13%以上的錳,製成高錳鋼,那麼就變得既堅硬,又富有韌性。

最重要的是,高錳鋼加熱到淡橙色時,就變得十分柔軟,很易進行各種加工,是鍛造兵器和鎧甲的最好選擇。

唐奕是打算把高錳鋼弄出來之後,再讓工匠試著研究衝壓技術,製造一次衝壓成形的板甲,到時候再給大宋軍隊換裝。

趙禎自無不可,高興得還半真半假地嗔怪唐奕,「有這等冶鐵之法怎麼不早拿出來,還做什麼生意?」

唐奕苦笑,說起來容意,看起來也只是幾個月就把大宋冶鐵的技術提升了一大截。

但是,他背後付諸的努力,誰看到了?

這可是他從來到大宋開始,就累積技術和經驗,又遍游全國尋找天然礦物之後的產物。

您老以為我開掛,張嘴就有啊?

正想著,書院有僕役慌慌張張地翻山而來,到唐奕身邊小聲嘀咕了幾句。

唐奕猛的一震,憂心重重地向趙禎告了罪,就急忙的往書院跑。

趙禎心說,這是怎麼了?出什麼事了?

確實是出事兒了。

黑子和董惜琴在應天呆了一個多月,終於是回來了。

只不過……

黑子是被抬回來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