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征服世界島 第1080章 怎麼可能一無是處

開進到白沙瓦的薩珊大軍似乎並沒有進行休整的意圖?他們分出去眾多的人手,開始砍伐周邊的樹林,毫無疑問是要製造攻城器械。

白沙瓦說是城市,不過是一個比漢帝國縣城大不到哪去城區,甚至在漢帝國各縣沒有拆除城牆之前,城牆的高度和厚度都要比它高和厚。

「國主勿慌。」馬斌看去非常鎮定,說道:「國主身為一國之主,若是慌亂了,其餘人還將如何?」

盧赫馬魯·寄多雖然是一個土鱉國家的土鱉國主,但是沒可能不知道那個道理。問題是他倒不想慌亂,就是控制不住啊!

白沙瓦是一種泥土、稻草、碎石和石塊混成的城牆,高度越是四米左右,厚度倒是有個三米。

城牆的高度決定了防禦的優勢,厚度則是決定了每一個城牆段能夠布置的兵力。

以白沙瓦的城牆來看,每十米能夠布置下二十五人算是好了。這種兵力構成,對於只有四米高的城牆來說太單薄了!

「使者,貴軍何時可以抵達?」盧赫馬魯·寄多近乎於哀求地說:「可否派人催促催促?」

馬斌在看防禦城牆的守軍,相比國主的不堪,守軍看著倒是沒有出現明顯的恐慌。

在出使寄多羅來到白沙瓦之前,馬斌還是了解過寄多羅的一些歷史,所看到的是寄多羅多次挫敗了薩珊的入侵。

既然寄多羅能夠多次擊敗薩珊,不應該是那麼沒用才對?

現在的問題是,六七萬薩珊軍隊突入寄多羅國境,只是耗費了八天就攻到白沙瓦城下,事實嚴重與傳言中不符合。

「不一樣的。」盧赫馬魯·寄多聽到馬斌的疑問,解釋道:「我們與阿毗羅,還有……匈尼特和兩薩特拉普一直共同對抗薩珊。以前薩珊向一個國家進軍,其餘國家就會起兵做出策應,現在……」

馬斌一聽就懂了,原來薩珊要出兵就需要做好面對多個國家的圍攻,同時那些國家的方位都還不同,等於是薩珊一有動作就會陷入多面作戰。

所以,薩珊不但要面對羅馬,還要面對一個多國的聯盟?是漢帝國的出現改變了薩珊的國際情勢,曾經是敵人的羅馬和兩薩特拉普、匈尼特變成了薩珊的盟友,估計寄多羅是還沒來及做拿出決定,結果漢帝國的西征大軍就來了。

將薩珊換成漢帝國,要面對完全不弱於自己甚至更強大的一個帝國,再對上數個為區域性強國的敵人和幾個嘍啰。在這種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局面之下,漢帝國又該是怎麼樣?

馬斌瞬間就有了答案,漢帝國早期面臨的局面要比薩珊惡劣多了,既要面對石羯趙國的直接壓力,還有慕容燕國、李氏成國和東晉小朝廷在旁窺視,只是剩下一個看似友好的拓跋代國,漢帝國還不是掃平了所有障礙。

當然了,馬斌是不知道一點,有劉彥存在的漢軍根本不用考慮糧秣運輸問題,要不然的話……

「小王一直心向大漢,方有今日……」盧赫馬魯·寄多其實是還在待價而沽,看到漢帝國大軍開來是向處身事外,根本沒想過兩大帝國交戰怎麼會留下看戲的在旁邊:「大漢不可置之不理啊!」

「本使者還在此處。」馬斌並不用過多去猜測盧赫馬魯·寄多本來的意圖是什麼,反正寄多羅現在根本就沒有別的選擇:「求援信八天前已經送出,按照腳程,大漢天兵不日便到。」

薩珊派出去砍伐木材的人在慢慢地回攏,很快就能看到一大片人忙碌著製造各種攻城器械。

在那之前,薩珊的另外一些軍隊是開始在排兵布陣,漸漸再白沙瓦四面城牆之外匯攏。

最先開戰的地方並不是在馬斌和盧赫馬魯·寄多所在的位置,聽動靜北面是先打了起來。

薩珊肯定是有自己款式的攻城器械,有一種卻是不會有什麼特別,就是登城梯。

要是城牆高,梯子的製作難度自然是要大一些。

白沙瓦的城牆不過四米,梯子製作的拼接難度要小一些,不用擔心過長易於折壞。

懂得物理學的人都會明白一個基礎道理,物體越長就越易於彎折,差上一厘米作為承重結構就越脆弱一分。

同樣是梯子,只有四米,和需要六七米甚至更長,製造的難度絕對不是一樣的。

薩珊軍隊兵臨城下之後,他們是分成了四個部分,將白沙瓦從四麵糰團圍住。

城外薩珊布置兵力最多的是在西面,其餘的北、東、南兵力多寡不一,卻沒有少於五千人。

北面的薩珊軍隊是湊夠了梯子,一聲靡靡的號角響徹之後,前面的薩珊士兵由幾個人共同扛著一張梯子,後面是呼啦啦手持兵器的那一批。

薩珊軍隊才剛來,有太多的準備都不充足,比較明顯的是連打造簡易的木盾都沒幹。

城牆上的白沙瓦守軍已經開始在射箭,他們的弓箭有著十足的阿三特色,使用的是竹弓和竹箭。

這種阿三特色的弓和箭射程很遠,但是殺傷力怎麼樣就有待權商。

發起進攻的薩珊士兵,他們看著只有極少的人著甲,城牆上的箭矢射來之後,儘管竹箭看上去飄得很,卻還是每射中一人就能栽倒一個。

扛著梯子的薩珊士兵一旦被射倒一人,死沒死並不重要,主要是梯子就會失去平衡咂到地上,連帶其餘人也跟著摔倒。

事實上中箭的薩珊士兵僅有僅少數是被射中要害第一時間死去,大多數中箭的薩珊士兵只是受傷罷了。

傷勢有多樣化,更多的是箭鏃入肉而沒有造成穿透,要是強悍一些的士兵直接將身上的箭矢拔掉,都還能繼續向前衝鋒。

城牆上的守軍數量太過單薄,還不是人人持弓再射,不是太過密集的箭矢大概是殺傷百來個薩珊士兵,並沒有死去多少人。

往前衝鋒隊的薩珊士兵,他們手上有弓的是在進入射程之後開始反擊。

相比起白沙瓦守軍全是竹弓,薩珊可不是那麼回事。

波斯人玩弓箭的歷史太長太長了,尤其是有自己的王牌弓騎兵,對弓的研究一直是處在同一時期的各國前列。

薩珊軍隊的標配弓分為角弓、硬弓、騎弓這大體的三個大類,其餘就是非主流的衍伸類別。

被裝備給薩珊步兵的弓一般是各種拉力不同的硬弓,以諸夏的計算習慣,大約是分為一石、兩石、三石……一直到五石的張力。

和所有國家一樣,薩珊裝備士兵的一般就是一石的硬弓。這種張力的硬弓,要是搭配的箭矢不是太差勁,一般最遠射程是能夠達到一百二十米,準頭怎麼樣就要因人而異了。

一樣是射箭,薩珊的弓兵反擊之後,城頭的白沙瓦守軍一旦被射中,除非是擦傷這種情況,要不然就是立即失去戰鬥力。

很快第一批薩珊士兵就衝到了城牆下面,扛著梯子的士兵合力將梯子給豎了上去。

被豎立起來的梯子,城上牆的守軍在第一時間就有士兵拉著長叉子衝過去推,一個人推不動就趕緊喊人,合力將沒有咬合裝置的梯子推了出去。

梯子被豎立起的時候,薩珊士兵其實就是已經開始在攀爬,他們爬到一半梯子卻是在往後倒。

很多薩珊士兵發覺梯子在往後倒是自行脫離跳了出去,一兩米左右的高度並摔不死人。

一些沒能脫離梯子的薩珊士兵,他們是連人帶梯子砸了下去,可能還會砸中人,受到的傷害可要比摔一下重得多了。

戰場永遠不會缺少噪音,各種戰爭樂器的動靜,不知道多少人的吶喊和嚎叫,人受傷時的呻吟,死之前的慘叫。各種各樣的聲音彙集在一起之後,腦子再清醒的人也會被吵得頭昏腦漲。

在北面有將近兩千薩珊士兵發起進攻之後,隨著梯子的數量漸漸足夠,其餘的三面也開始了自己的攻勢。

馬斌站在城頭看著吶喊衝鋒的薩珊軍隊,可能時機有那麼些不合適,卻依然是會因為所看到的畫面而忍不住心生優越感。

沒有合適的陣型,沒有分明的攻擊梯次,更沒有種類繁多的攻城器械,有的就是擠在一起「Waaaaal」地向前沖。

這種情況根本不會發生在漢帝國身上,甚至可以說除非是諸夏的王朝要覆滅時的初步起義階段,要不在諸夏的戰爭史也很少見。

諸夏不但對於守城拿手,對於攻城也有著豐富的經驗。

就是一開始會亂來的起義軍首領,他們在打過幾次之後也會摸索出攻城的方式,漸漸有了充足的諸夏攻城特色。

薩珊好歹是一個帝國來著?馬斌不知道來攻擊寄多羅的這一支薩珊軍隊是什麼狀況,只是訝異怎麼表現出來的樣子連諸夏的相當多起義軍都不如。

依然是以箭矢作為開戰的「發言」,馬斌看到白沙瓦守軍都是用竹弓,沒忍住好奇問盧赫馬魯·寄多:「你們沒其它種類的弓?」

「自然是有的。」盧赫馬魯·寄多再傻也能看出馬斌那滿滿詫異的表情:「城牆的守軍是例外。裝備其它種類的弓會用在巷戰。」

其實馬斌還有另外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