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征服世界島 第1065章 自己人也有競爭

擁有海岸線的國家,一般繁華的經濟區會是在沿海地段,並且沿海地區必然是會承擔起國家一半以上的稅收額度。

遠征艦隊一路過來炮擊了至少二十七座城市,其中的三座是進行登陸劫掠,將七座城市徹底燒成了廢墟。

兩薩特拉普並不是一個在經濟實力上強大的國家,他們的主要營生行業是放牧,只是以當前的經濟結構來說,放牧什麼的也就是保證擁有足夠多的馬、牛、羊和駱駝,其實是賺不到多少錢。

沿海的那些城市,有那麼幾座是作為他國貿易中轉區的存在,之前是大量的波斯人和笈多那邊的人,和少量的羅馬人、埃及人、本都人。

漢帝國加入進來之後,又多了數量不少的漢人。

只是戰爭爆發了,漢帝國的海軍經常會進行游弋封鎖,海上的航線除了漢人之外其實是沒有其他人了。

「他們給出的名單中,有兩百六十一名漢人,相關的僕從超過三千人。」袁喬手裡拿的兩薩特拉普送來的文書,是一種干硬的羊皮紙。他對桓溫說:「這只是第一批,後面還有。」

遠征艦隊已經接待了兩薩特拉普的使節團,沒有刻意做出什麼羞辱的事情,但接待規格以國家層面來說,只是安排了兩個帳篷,不給於日常用度方面的物資,實際上就是一種羞辱。

「那些商賈的動作很快嘛。」桓溫知道兩薩特拉普給出的名單都是些什麼人:「大漢開拓商業路線僅是幾年之內的事情。他們在這邊的商機是什麼?」

漢人肯定是要救的。這個也是遠征艦隊這一次出征的任務之一,不但要救,還要大張旗鼓地去救,用這種慎重其事的行為告知全體國民,國家不會拋棄任何一人,但凡有可能就會付出最大的努力。

「以國內的一些尋常貿易品,換取這邊的貴重金屬。」袁喬才不信桓溫不知道商機是什麼:「貿易利潤通常是百分之兩百以上。」

漢帝國的大家族誰沒貿易商隊?他們這些在漢帝國算是上層貴族的人物,名下至少也有一支貿易船隊,一開始是走本土到中南半島的海貿,後面隨著發現越來越多的國家,海上貿易路線一再開拓,貿易船隊的腳步也就越走越遠。

兩薩特拉普並不是一個有什麼特別產品的國家,他們該有的笈多帝國的故土也有,要說什麼東西存在巨大利潤的話,大概也就是一些刀具的精品,再來就是馬匹和駱駝了。

數萬里的海上路途來獲取馬匹和駱駝是一件極度不划算的事情,除非是馬匹足夠的精貴,但兩薩特拉普這邊的馬匹並不是獨有,他們有的不但阿三大陸的強國會有,薩珊以及另外一些中亞內陸國家也會有。

值得漢人過來大肆購買的只有那些刀具,是一種很特別的烏茲鋼,大概是當前冶煉技術和鍛造技術頂峰的產品。

沒錯了,波斯人的大馬士革刀不是從印度人那邊獲取,就是從兩薩特拉普這一邊得到相關技術,後面兩薩特拉普被滅亡,然後阿三們不斷經過改朝換代,製造大馬士革刀的技術成了波斯人獨有。

「另外就是一些皮草了。」袁喬的職務決定了遠征艦隊一旦想要對哪個國家開戰,是要盡最大的努力去了解那個國家,包括但不限制在軍事實力方面,主要是依靠什麼產生經濟效益也必須掌握:「這個半游牧半農耕的國家,精華地段就是在我們肆虐過後的沿海。我們一輪破壞過來,他們兩三年乃至於更久會失去至少十分之四的稅收。」

桓溫是換位思考了那麼一下下。

要是漢帝國的沿海被這麼一陣肆虐過後,京口、臨淄、馬石津等海貿城市被摧毀,首先要面對的就是那些無家可歸的大量流民,再來就是失去百分之二十八左右的每年稅收,兩三年內或許問題不大,但是時間越久產生的後續影響必然會左右國戰的成敗。

「他們應該是認為我們的主要攻擊目標就是這裡了。」袁喬是根據兩薩特拉普的反應做出判斷:「天竺幕府厲兵秣馬,我們從海上登陸,他們懼怕被兩面夾擊。」

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會不怕多面開戰,尤其是在面對漢帝國這種霸主級彆強國的時候,兩薩特拉普不會是其中的意外。

「彥叔的意思溫已經明了。」桓溫考慮的是:「他們不向天竺幕府投降,向我們投降,是否能夠進行接受?」

諸夏的用兵最高境界是不戰而屈人之兵,特別是率軍遠征一個強國,軍隊一到就逼迫對方屈膝投降,被視為是一名武將的最高成就。

桓溫身上的光環不少,還是渴望能夠多一個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成就。

再來是,遠征艦隊需要一個開門紅,沒有比僅僅是進行登陸就威逼兩薩特拉普更好的開局。

現在的問題是,他們到底能夠協商出一個什麼樣的投降條件。

「我們需要時間建設這個橋頭堡。」袁喬的意思是:「便是不能協商出想要的結果,拖時間對我們同樣有利。」

「想必兩薩特拉普已經有割土求和的心理準備,同樣明白需要付出不俗求和的財帛。」桓溫是很認真地在探討兩薩特拉普的投降條件:「他們希望脫離這一場戰爭,哪有那麼容易!」

最好的結果是,他們能夠從想要脫離戰爭的兩薩特拉普身上攫取足夠多的利益,同時使兩薩特拉普成為一個能夠驅策的國家,如諸夏屢次對外戰爭中那樣,擊敗一個敵國的同時使這個敵國為自己所用,用他們去消滅或是消耗另外的敵國。

桓溫清楚地明白做到那一點不難,尤其是兩薩特拉普已經率先求和的前提之下,差別不過是時間上的快慢。

登陸的海角並沒有進行多麼殘酷的戰事就完成佔領,隨後漢軍開始向周邊進行平推,抓捕了沒有來得及逃走的異族人,使他們成為接下來建設橋頭堡的勞力。

「我有一事不明。」劉銘是踩踏在紅色的鬆軟土地上,與一眾袍澤共同押解抓捕到的一些俘虜:「此地入地貧瘠,他們以何為生?」

那些俘虜看上去皮膚很是黝黑,卻不是非洲人種。以人種分布的話,應該是阿三那邊的人種,並不是塞種人。

塞種人是一種亞白皮膚系人種,諸夏這邊很早以前是稱呼為塞人,最高接觸是在西漢時期,根據記載是在大宛初見。

當代的漢人已經知道塞種人有另外一個稱呼,波斯人是將他們稱呼為斯基泰人,這個稱呼是繼承自帕提亞帝國。

當時的斯基泰人是帕提亞北方的一個強大民族,奴役著另外一些民族,相當於是帕提亞帝國背面的匈奴角色,一樣是被錘了個半身不遂,後面多片區域儘管是塞種人居多,卻不再具備大威脅。

海角這個地方環境看上去太惡劣了,土地全部是一種鬆鬆軟軟的面貌,風稍微大一些就能吹起一大片的煙塵,無論怎麼看都不適合耕作。

除了土地鬆軟之外,大多數的植物看著也是一副半死不活的模樣,根本就看不到植物該有的綠色,更別說看到成片的綠蔭。

這種景色在漢帝國的本土是看不到的。想要看到這種景觀,需要等待關中高原水土流失嚴重,只是土地的顏色不會是土紅色,是一種土黃色。

現在的人無法判斷是因為什麼讓環境變得這麼惡劣,其實是一種地下水乾枯了的現象。可能是地下河斷了,又或者乾脆是沒有能夠留住該留下的水份,要是這種現象不斷維持下去,地理環境很快就會變成戈壁面貌。

劉銘對於能夠看到新鮮事物還是相當高興,並且願意花一些時間和功夫去探尋和理解。

「按理說,海邊不應該是這般模樣。」劉銘揪了一把枯黃了的雜草,放到鼻子下面聞了一聞,只聞到泥土的味道,沒有半點植物的氣味:「是土地鹽漬化了嗎?」

暫時沒人能夠回答劉銘的那個問題,需要有專門的科研隊伍過來研究一下土壤,要是土壤表層沒有問題,找到正確的地方進行深挖,要是能夠挖掘到地下河流,查看一下就能得到答案。

他們押解俘虜回到營區,劉銘被告知上官得到了新的任務。

「我們會作為第二批登陸薩珊疆域的部隊。」辛苓是劉銘這支隊伍的隊率,他環視著麾下的五十來人,臉上帶著狂熱:「我們將會是第一次從海上登陸敵國的火器部隊,一定要打出威風!」

五十來人是齊聲應:「諾!!!」

遠征艦隊登陸海角,卻不是主要攻打兩薩特拉普,與兩薩特拉普的談判沒有出現結果之前,針對薩珊南部海岸的作戰計畫被制定出來。

他們在這裡對天竺幕府其實就是起到最大的幫助,哪怕是兩薩特拉普沒有立刻慫了想要協商投降,有他們在這一邊也必然會使兩薩特拉普不敢傾巢而出與天竺幕府交戰。

「這麼說,騫建同會是天竺幕府的將主最佳人選?」桓溫在作戰計畫確認之後會有一段清閑期,得是等戰事爆發之後才會重新忙碌起來:「真是一個好運的傢伙啊!」

一個都護府的都護已經能算是漢帝國的中上層階級,只是與野戰軍的將主相比卻是差了不少。

能夠成為一個野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