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征服世界島 第1026章 出乎意料,情理之中

敵軍來了八萬?李匡是按照程序針書寫公文發向長安以及出巡中的天子行轅,同時對轄區的某些區域進行了動員。

也幸虧漢帝國的新制度,都護府在面對軍事威脅的時候有權對轄區百姓進行動員,要是還向之前的朝代,地方將領根本無權出兵和動員,以安西都護府只有一個軍的兵力,這一次或許是要糟?

不過,李匡的這一次動員也僅是「例行公事」的意思,真沒有將匈尼特人的主動進犯太當一回事。

他們一些小局部或許是有過失敗,大體上卻是一直從這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說白了就是真的驕傲了。

按照漢軍的思維,有敵軍來犯,沒得說,直接就是懟!

慣性思維之下,李匡一點打防禦戰的想法都沒有,將安西都護府的內政交給了趙長,他自己則是當天的上午點兵,下午就率領集結起來的部隊向噴赤河開拔。

一聽有戰爭能打的安西都護府將士,他們非但沒有半點排斥,相反是全體進入到振奮和激動之中。

對於他們來講,沒有戰事才是最可怕和可悲的事情,一旦聽到有戰事能夠參與,一個又一個比誰都歡天喜地。

沒辦法,漢帝國的制度在那裡,想要獲得什麼地位和待遇,一切就是看爵位。

那麼爵位又是怎麼來的?可以用很多的方式去獲得爵位,卻是沒有什麼比上戰場用敵人的首級來獲取爵位更加直接和高效。

想要財帛?去戰場取敵人首級啊!

想要土地?去戰場取敵人首級啊!

想要美人?去戰場取敵人首級啊!

想要地位?去戰場取敵人首級啊!

想要……去戰場取敵人首級啊!

對於漢人來說,敵人的首級就是想要獲取的一切,尤其是對白身的人來講,想要跨越白身到有爵位者的第一步,敵人的腦袋就是墊腳的必需物!

「這一次來犯的敵軍有八萬?」

「聽說比八萬更多。」

「那著實是好!」

「當然好了,敵軍數量多,兄弟們才夠分。」

並不是所有漢軍正卒都是有爵者,他們之中有些人是運氣一直不太好,參軍入伍了那麼久沒機會親自手刃敵人;有的則是剛剛從郡縣兵體系補上來,還沒來得及參與戰事。

一些還是白身的士卒需要敵軍的腦袋來讓自己成為有爵者,他們比誰都渴望爆發戰爭,好讓家中增加百畝土地,家宅的門板上也能懸掛表示有爵位的標誌。

本來就有爵位的那一批將士,他們渴望參與更多的戰事,依靠勝利累積的次數來讓自己的爵位升上一升,獲得更高的社會待遇,獲取更多的實際好處。

一支有追求的軍隊從來都不缺乏對戰爭的渴望,他們帶著渴望投入戰場,想的就是殺死敵人,用敵人的腦袋來換取想要獲得的一切!

姑墨的漢軍開拔,他們會走沿著北河的路線,途經疏勒、捐毒、休循,再向東南方向拐彎抵達噴赤河。

沿著北河一線走是合理的安排,西域這個地方就是依靠綠洲與河流才能擁有足夠的水源,要不滿布戈壁和沙漠的前提下,小股人馬都難以獲得水源,數千人的規模想要保證用水更是困難。

李匡在姑墨點兵,第一批帶走的是駐守幕府的三千人馬,後續還會有從後方調集的各部駐軍和徵召起來的輔兵。

安西都護府當前只有一個軍的編製,也就是不超過一萬五千人。這一萬五千人又被分割成了大大小小的三十餘駐地,除了西線比鄰匈尼特長期有不低於三千人的駐防部隊之外,就屬都護府的幕府所在地兵力多一些,再來就是白龍堆了。

白龍堆的戰略價值一直以來都不低,除了那一邊有大型產鹽地之外,還是西域各族主要的貿易集中地,同時也是駐守西域的漢軍後路,哪能不做重視。

這一次李匡除了下令徵召西域的漢人之外,還派人前去烏孫,給予烏孫的命令是讓他們集結至少五萬的騎兵。

烏孫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匈奴人還在的時候,烏孫人一直是在匈奴與漢室這一邊左右搖擺,漢室滅亡之後烏孫是放飛了自我。

東漢滅亡期間,放飛自我的烏孫恰好是陷入了內亂。

等待司馬一家子重新一統天下再次進軍西域,烏孫人是隨著「慣性」再一次選擇服從西晉,對西晉重新控制西域有一些貢獻。

比較可惜的是西晉的好景沒有維持多久,先是中原爆發胡亂,後面乾脆是來了個「衣冠南渡」,駐守西域的西晉軍隊失去了後方,除了極少的晉軍能夠撤回中原之外,大部分晉軍是被察覺出端倪的西域各國聯合起來消滅。

在西域各國消滅駐守西域的西晉軍隊期間,烏孫南部的一些部落是對晉軍進行了庇護,導致這一次漢人重新西晉還能遇到一些西晉將士的後裔。

鑒於烏孫幹了那些還算令人看得過去的事情,也是漢帝國暫時沒有功夫去進行兼并,烏孫雖然依然是分裂狀態,卻依然保留著國祚。

當前的烏孫擁有大小首領數十,他們不管對內是什麼態度,對於如日中天的漢帝國卻是保持著最大的敬意和乖順。

安西都護府雖然只有一個常備軍的編製,半個月之內能夠徵召並整編起數量不低於三萬的漢人輔兵部隊,卻是長期有一支數量為五千的烏孫騎兵在為安西都護府服務。

這一支為漢帝國服務的烏孫騎兵,他們平時是干一些臟活,諸如前往消滅某地敢於反抗的西域人,被通知前往哪裡消滅某一支馬賊。

由於漢帝國正處於如日中天的態勢,烏孫人對於能為漢帝國服務是一種感到自豪的情緒,非但不覺得東奔西走為漢人干臟活有什麼不對,相反還深深覺得驕傲。那是因為其餘人想替漢人干臟活還不夠資格。

波斯薩珊這一次想要組建反漢軸心,不是沒有考慮過拉烏孫一起。他們一番觀察下來,得出的結論是烏孫人給漢帝國當狗,不但當得相當的開心,還當狗當出了自豪感,認為接觸之下最大的可能性就是被烏孫人賣了,也就沒有拉烏孫進入反漢軸心聯盟。

可以說波斯人的看法很正確,烏孫人要是知道有那麼一個反漢軸心,他們可能會內心掙扎那麼一下下,然後將波斯人要反漢的消息捅給漢帝國知道。

烏孫是四分五裂的現狀,並不是一個整體,力量無法集中的前提下,跟著反漢純粹就是作死。他們不知道漢人在將來會怎麼對待烏孫,那些表現出跟隨漢人的那些部族大有越活越滋潤的模樣,日子還是得過且過為好。

安西都護府的調兵命令被送往烏孫各部,大多數烏孫首領是想都沒想就開始集結人馬,按照安西都護府制定的路線開拔;少數的烏孫首領會進行一些思考,不是猶豫要不要聽從安西都護府的號令,是琢磨著能不能多帶一些人馬。

按照前幾年的經驗,烏孫人堅信跟著漢軍作戰絕對不會失敗,他們很享受在戰場上獲取勝利的感覺,對於戰後能夠分潤一些戰利品更是喜歡。

結果嘛,李匡只是要求烏孫各部出兵三萬,到後面前往集結的烏孫騎兵卻是大大超過三萬的數字,達到了六萬的規模。就是這六萬人馬有些不講究,歲數太小太大的有,女人更是不在少數。

在李匡率軍往西面行軍的時候,位處噴赤河西岸八十餘里之外的一個要塞已經進入到交戰狀態。

要塞是被修建在一處山體的山巔,山腳到山頂的沿途必然也會有修建工事。

駐守在要塞的漢軍將士有五百餘人,除了正卒之外,還有一支剛剛運送諸如刀、槍、劍、戟和箭矢的民夫輜重隊。

「來得很快!」武周是這一個要塞的最高指揮官,他前面已經下令進行戰爭準備,就是沒預料到敵軍的推進速度會那麼快,導致輜重隊前腳剛到,敵軍後一腳就抵達:「敵軍只是留下三千左右,其餘的敵軍繞開了。」

從武周所處的位置向東北方向看去,能夠看到幾片的黑影正在移動。他有參加過軍中的培訓,懂得目測數量,看去並不像只有八萬敵軍規模的樣子。

不止是要塞的東北方向有敵軍,西面和西南面都能看到敵軍,目測敵軍的規模絕對超過十五萬。

「生狼煙!」武周已經知道事態的嚴重性:「將敵軍的規模通知後方!」

匈尼特才多少人,完好無損的匈尼特都無法組織起一支十五萬規模以上的軍隊,上一次又遭遇那麼慘痛的打擊,不到一年卻組織了十五萬以上的大軍,這不是開玩笑嗎?

他們這一個要塞並不是在西域境內,算起來是在匈尼特的國境之內,只是因為上一次打出了一個三百里以上的緩衝區,匈尼特人撤了個乾乾淨淨,倒是漢人和歸義胡人大批湧入,安西都護府也就順勢往前修建了一些軍事建築。

「敵軍要進攻了!」

山體的傾斜度非常高,山腳只修了一條台階模式的路通往要塞。

約有三百多的敵軍不是向著道路擁擠而上,是散開了大概百米,分散了向山頂的要塞進逼。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