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征服世界島 第1024章 徵召(三)

三年前大概是漢帝國與波斯薩珊最為友好的時刻?

「我們被聘請成為商隊的護衛,走海路到的薩珊。」江方露出了一臉回憶的表情:「我們是在波斯灣的一個港口登陸,受到了極好的招待。」

波斯灣是一個很大的港灣,江方還能記得當時在海上的所聞所見,那是與漢帝國本土海岸線、中南半島海岸線不同的兩種景色。

「他們那一邊氣候乾燥,哪怕是在海岸線也看不到成片的綠茵。」江方見眾人聽得入迷,有意炫耀自己的廣博見聞:「波斯灣的西海岸那個半島,一眼看去是連綿到天邊盡頭的沙漠,不知道跨度多遠的沙灘。」

應該是後世的阿拉伯半島?那一邊只有極少地段有一點綠色,要不然還真的全是沙漠或戈壁狀態。

「東海岸好一些,不過大體上是一種荒涼的狀態。」江方抿了一口茶水,接著說:「大概是以特拉庫塔卡為分界線,再往前就是戈壁佔了多數的地形。」

特拉庫塔卡是阿三大陸西北部的一個小國,與兩薩特拉普、伐伽陀伽比鄰,位於兩國邊上的海岸線,是疆域顯示為狹長的一個國家。

漢人對於又臭又長的名字很難去記住,不過也沒人去問特拉庫塔卡是個什麼樣的國家。那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對於他們來說根本無所謂,反正世界上就兩個國家,一個是漢帝國,另一個是蠻夷之國。

「我們靠岸的那個港口應該是薩珊較為繁榮的其中一個?」江方用茶水在桌上畫了一個大概的圖形,是中南半島到波斯灣那邊的輪廓:「與大漢的人種單純相比較,薩珊那一邊的人口有些雜。可以看到皮膚白皙的人種,又有亞黑色或黑得發亮的膚色。」

那一邊的白種人又分為好幾種,就好像外人分不清漢人、倭人、半島人那樣,漢人很難對白皮膚系的民族進行分辨。

「他們的商品並不算少,就是大多我們也有。」江方的印象是:「比如一些乾貨,除了一些植物類的乾貨大漢沒有,其餘只是處理手法不一樣,要不然東西還是一樣的東西。」

蔡平就說:「波斯人能拿得出說的也就地毯吧?」

「你說得對。」江方樂呵呵地說:「我們所在的那一支商隊其餘沒買,就是買了一大堆地毯。」

波斯薩珊向漢帝國的拳頭貿易產品就是地毯,佔了貿易額度的百分之七十左右,剩下的就是一些特色產,其中包括蜜餞。

「你們要是沒出過國,不會有深刻的體會。」江要說的是:「漢人在那裡是大爺。拿一個簡單的例子,同樣是錢袋丟了,漢人的錢袋不用超過一天就能尋回,便是波斯人也沒有漢人這麼快的效率。」

茶館之內出過國的人應該不少,皆是露出了笑眯眯的表情。

有幾個人講出了自己的經歷,差不多皆是在國外享受超國民待遇的例子。

「身在國內,能感覺大漢變得強大,該是就是從公共設施……比如便利的國道來體會。」姜超也是一個有見識的人,就是真沒出過國:「再來就是小日子過得越來越舒坦。我們能夠日子變好,其實就是因為大漢的強大。」

「就好像國道是用奴隸,咱們漢人不需要去干那些粗重又危險的活,真要去也有工錢能拿?」賈尚用著不是那麼篤定的語氣又說:「糧食的價錢低了,是因為從中南半島大量運回糧食?」

就是這麼一個回事。

要是沒有那麼多的奴隸,修路就要漢人自己去干,死傷的就不是奴隸,是漢人承受死傷。

不止是糧食,漢帝國從國外掠奪的資源太多了,像是能夠作為食用肉類的那一些,讓現如今的大多數漢人餐桌上能見到肉。

餐桌上有肉不再需要是逢年過節,這個就是最大的變化!

除了食物類之外,礦產的增加或許是百姓看不到的方面,但是卻實實在在地讓國力得到猛增,軍隊的裝備越來越好,甚至是連一些工程也能大量使用生鐵類的金屬。

要說百姓對於礦產的增加會有什麼切身體會,那當屬銅錢的普及,人們可算是不用因為國家錢荒,每每需要交易用以物易物的方式進行。

「就是這樣。」江方擊掌說道:「不管是獲得了什麼,其實就是因為大漢讓他們不得不尊重。」

他們去薩珊的時候,正是波斯人極力討好漢帝國的時刻。

當時的波斯薩珊和羅馬還是死敵,為了讓漢人站在自己這一邊,甚至是成為可靠的盟友,波斯人甚至不惜進行幾乎是沒臉沒皮的跪舔。

那個時候漢人剛剛重新光復西域,正式兵峰向西挺進的時刻,按照波斯人一廂情願的設想,一旦漢帝國知道有羅馬這麼一個西方霸主的存在,漢人肯定不希望波斯薩珊倒在羅馬人的攻伐之下。

波斯人為了拉攏漢人,甚至是不惜在漢人對笈多帝國進行戰爭的時候,作為中間人拉起了「五國同盟」的聯合。

雖說後面所謂的「五國同盟」在對笈多帝國的戰爭中起到的作用不大,是漢帝國幾乎憑藉一己之力干翻了笈多帝國,但波斯人依然覺得自己在其中出了大力氣。

作為同盟,干翻了一個區域性強國,還是一個非常富有的國家,就算是再沒有出多少力氣,是不是應該分潤一些好處呢?

然而沒有,漢帝國蠻橫地將所有的勝利果實攬入囊中,不但作為同盟的發起者波斯薩珊沒有從中得到一絲的戰利品,做出實際發兵攻打笈多帝國的伐伽陀伽和兩薩特拉普甚至是在後面撤出了佔領區,其餘的兩個同盟國甚至還從實際上被漢帝國控制了。

在漢人看來,是自個兒憑著實力干翻了敵對的笈多帝國,其餘的是個同盟國家壓根就沒有出什麼力氣。自己打出來的戰果,憑什麼要給一些不相干的人,難道只是因為盟友的關係就要分潤?

諸夏不管是什麼國號,歷來就沒有所謂的「盟友」,認定沒有誰夠資格成為自己的盟友,想要與自己站在同一陣線也不一定有機會,得是多麼榮幸才能成為自己的小弟。

不同時代的中原王朝對於自己的小弟有著不同的做法,霸道一些的中原王朝只會幹驅使小弟而不給好處的行為,溫和一些的中原王朝則是驅使了小弟之後會給些湯湯水水的好處,腦殘了的中原王朝才會自己流血死人而將所有好處給小弟。

這一時期的漢帝國恰恰就是一個霸道屬性的王朝,簡單的說就是能夠與那些國家結盟,已經是瞧得起,給了天大的面子。

既然都給了那麼大的面子,讓那些傢伙有機會與自己並肩而戰,該賜予的榮耀已經到了極限,還想要什麼好處?再要好處,就是特么的貪得無厭啊!

漢人有自己的處事價值觀,看來極度正確的處理方式,他人看來就不是那麼回事。

好像漢人是太霸道了一些?只是漢人並不那麼覺得。

漢人這種理所當然的姿態,身為漢人哪怕是覺得不對也會心裡暗爽,其他國家卻是有自己的動作了。

波斯人算是明白漢人幾乎是驕傲到了骨子裡,不是簡單的跪舔就能夠與之成為朋友。

至於說當漢人的小弟?波斯人雖然現在境遇有些不好,可他們也算是輝煌過,還是一個霸主級別的帝國,必然會有屬於自己的尊嚴,可以與漢帝國成為盟友,哪怕是低一頭的盟友,但是當小弟就不用考慮了。

波斯人認為慶幸的是,及早地發現了漢人的唯我獨尊,漢人的霸道更是赤裸裸地展現在了世人面前,讓包括羅馬在內的那些國家明白漢帝國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

可以說,面對現如今的舉世攻漢,這一口鍋真甩不出去,得漢人自己來背。

「大概是元朔十六年,我們又去了薩珊一趟。」江方說出了自己所經歷的變化:「這一次能感受到與上一次的不同。當地的官府雖然熱情,卻是一種別有用意的熱情,他們很努力在掩飾著什麼。民間對我們的態度卻明顯表現出了敵視。」

兩次截然不同的遭遇讓江方見證了一段歷史,那就是波斯人從跪舔漢帝國漸漸變成提防和忌憚,乃至於是敵視。

「你們都知道吧?」江方環視了一圈,說道:「就是奴隸為什麼暴動的事情。」

現在可沒有電視,也沒有那麼多的媒體,只有一些因為身份,或是去特別關注的人,才會對時勢有及時的了解。

「是波斯人和羅馬人乾的。」江方不是說大秦人,是官府態度上的轉變:「你們要去長安,應該是受到徵召,未來就是要去討伐波斯人或羅馬人。」

之前漢帝國會是用「大秦」來稱呼羅馬,就好像是西漢稱呼某個國家為「大夏」那般,表達的意思就是某一天要讓那個國家的人認祖歸宗,說白了就是進行徹底的征服,使那個國家的疆域成為自己的一部分,那個國家的人民歸於統治之下。

本來漢帝國是要對羅馬盡量友好,等待時機到了合適的時刻,聯合羅馬人對波斯薩珊進行戰爭。

消滅掉波斯薩珊之後,應該是清掃一些雜七雜八的國家,再等待不知道多久之後,下一個征服的目標才是羅馬。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