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征服世界島 第971章 世上再無鮮卑

北海以東,儘管僅是秋季末尾的時節,天際卻是不斷飄落雪花。

舉目望去,樹梢的枝葉積了雪,地面的凍土一黑一白,視野之內滿是白色與其它顏色的斑點。

「早就是窮途末路,不過垂死掙扎罷了。」慕容恪臉上沒有像往常那樣戴著面具,曾經的絕世美顏歷經了長久的風吹日晒,五官依然鮮明美艷,皮膚卻是變得粗糙不堪:「我們早就回不去了。」

「是啊,回不去了。」拓跋翰滿是滄桑地說:「遠遁大林(興安嶺)以北時,早有預料。」

兩支鮮卑殘部在遠竄之後並不是一開始就和睦相處,應該說互相之間為了牧場沒少大動干戈。

他們陸陸續續互相征戰了兩三年,各部的人口越來越少,意識到再打下去必然會更加衰弱,以最大的理智用談判的方式進行牧場劃分,矛盾雖然還不少,卻是沒有再爆發大戰,可算是稍微安生了下來。

興安嶺以北並不是一個多麼好的地方,一年四季中有至少兩個季節是處於冰天雪地的環境,要是遇到更糟糕的年份甚至有三個季節冰雪都不化開。

農耕民族看天吃飯,游牧民族其實也是相同,甚至可以說農耕民族對氣候的依賴要少於游牧民族。

待在一個大部分時間都是冰天雪地的環境,沒有足夠的草場,代表著牲畜缺乏足夠的草料。

一旦沒有足夠的草料,牲畜莫說是大肆繁衍,連怎麼保證牲畜的數量不迅猛下降都難以辦到。

別看游牧民族是以放牧為生,可他們之中的普通人的主要食物卻不是肉類,實際上是各種乳酪產品,普通人想吃肉食得是有牲畜病死。

沒有足夠的材料,牲畜繁衍不易,甚至是雌性牧畜的產奶都是嚴重不足。

對於兩支鮮卑殘部來說,他們來到了一個蠻荒之地,放牧難以維持食物來源,凍土又不具備農耕的基礎,所幸的是周邊的野獸甚多。

唯一一點就是哪怕本來的野獸夠多,一再狩獵也會殺光,甚至是讓野獸進行遷徙,漸漸再陷入缺乏食物來源的窘境。

不管是農耕民族還是游牧民族,想要讓人口得到增漲的基礎就是食物足夠,沒有充足食物的前提下,人口只會是呈現下降趨勢。

短短數年之內,拓跋殘部與慕容殘部相加起來的總人口下降到堪堪十萬出頭,又從接觸文明的層次淪落到再次退向差不多茹毛飲血的階段。

要不是兩支鮮卑殘部的首領階層多少還有雄心壯志,他們就會像是曾經那些風光過的游牧民族那樣,不是自我泯滅分裂成為不知道多少個蠻荒部落,就是被周邊強大的民族給消化掉。

「漢人的霸道超乎我們的想像。」慕容恪低頭摸著馬鬃:「沒想到他們沒有解決柔然和東高車、西高車,就對我們用兵。」

兩支鮮卑殘部無論從哪一方面來看都不對漢帝國構成威脅,應該是口眾百萬以上的柔然部落聯盟和東高車、西高車才是漢帝國最大的威脅。

按照通常的道理來講,漢帝國哪怕是對拓跋殘部和慕容殘部再有恨意,也應該是暫時無視掉沒有多大威脅的兩支鮮卑殘部,集中力量去與柔然部落聯盟和東高車、西高車開戰才對吧?

「是漢人太強了。」拓跋翰苦笑道:「強大到可以全線開戰。」

慕容恪同樣苦笑,他也知道是那樣的道理。

拓跋殘部和慕容殘部冒險穿過大興安嶺,他們進林子前還有個八萬人左右,出了林子卻剩下不到五萬。

人是折了一半,剩下的卻都是精華,他們接受郁久閭跋提的提議要前往會盟,並不會對聯軍各首領明言相告,甚至是想著掏出所有的家底充門面。

慕容鮮卑當初撤退的時候,不止是帶走了遼東大量的人口,財富以及物資並沒有少帶。這個也是他們能夠失去疆土之後,到了全然陌生的蠻荒地區卻依然能支撐下去的原因。只是他們還是低估了陌生環境的惡劣,尤其是獲取食物的困難。

「我有三千甲騎具裝,你也有一千八百。」慕容恪滿是玩味地說:「僅是那些力量就不輸於各方聯軍十萬兵卒。你說他們會如何看待?」

「不是倚重,便是忌憚。」拓跋翰如實講到:「若是讓他們知道我們的部眾已經所剩無多,恐怕更加傾向於殺死我倆。」

正在趕路的兩支鮮卑殘部,車輛大多是丟在了林區,隊伍之中的牧畜也並不多,整支隊伍難以看到老人與孩童,便是婦女也是極為少數。

一個部族要是男性青壯佔了絕大多數,看著似乎是還保有足夠的武力,可要看他們周邊的其它部族是什麼樣的存在。

若是能夠憑藉武力侵略周邊,不斷擊敗其它部族並且吞併,自然而然還是能夠再次發展起來。

要是難以使用侵略手段使部族人口的各項比例恢複正常化,比如獲得足夠數量的婦女,那麼便是一時間看似武力強盛,也絕對逃不過消失的命運。

曾經的樓煩人不就是一個武力強盛的游牧民族嗎?但他們不光喜歡無差別屠宰戰敗者,連帶對本族的女性也滿不在乎,結果是後面男女比例的差距一再加大,最後等待一代的青壯老的老死的死,樓煩也就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

與各部族聯盟去與漢帝國拚命?

慕容恪不會去進行那樣的選擇,要是真的非拚命不可,他有更好的選擇。

拓跋翰並沒有對慕容恪隱瞞已經投靠漢帝國的事情,他與慕容恪已經有了商定。

拓跋鮮卑殘部與各部族假意結盟,到時候要乾的是作為漢軍內應的事情,他們這一戰打完之後就會歸附漢帝國,接受舉族並為漢人的結局。

從種種的跡象和各方彙集而來的消息看待,當今天子要說對各族中的哪一個部族另眼相看,毫無疑問便是拓跋一族。

按照世人的理解,天子相對善待拓跋鮮卑是出於對拓跋秀的愛護,連拓跋一族也認為正是那樣。

拓跋一族有拓跋秀庇護,儘管歸附漢帝國之後不再有拓跋鮮卑的名號,可是拓跋一族並沒有消亡。對於他們來講,自認相比起被族滅的羯族與其它部族,下場卻已經是最好的一個。

慕容恪很多時候捫心自問,要是慕容鮮卑也能得到拓跋鮮卑的待遇,他會不會像拓跋翰一樣選擇放棄。

每一次自問,慕容恪的答案都是「會」。但慕容鮮卑並沒有一個拓跋秀,他們不敢也無法將自己的命運交付給未知。

不敢歸附,有過極大的輝煌之後心氣也並沒有完全泯滅,慕容恪選擇走另外的道路。

在一個大雪紛飛的日子,經過長途跋涉的兩支鮮卑殘部來到了各族相約的聚集之地。

郁久閭跋提與阿附力腌聯袂迎接慕容恪與拓跋翰的到來。

兩人之前已經得到稟告,兩支鮮卑軍中出現了大量的甲騎具裝,出迎後親眼看到那批甲騎具裝,態度熱情到足以讓冰雪融化。

「兩位果然信人!」郁久閭跋提外表粗獷,聲音則是更粗,一陣「哈哈」大笑之後,說道:「有兩位相助,擊敗漢軍更添把握!」

阿附力腌本來是先邁步又想先講話,被郁久閭跋提搶了個先神色閃過陰霾。

慕容鮮卑曾經入過中原,受到了很多諸夏文化的影響,短短數十年之內穿著已經與漢人無異。

拓跋鮮卑雖然沒有入過中原,卻有相當數量的漢人文士投奔效力,同樣是在文化方面向諸夏靠攏。

一幫人,慕容恪和拓跋翰儘管是身穿甲胄,外面的披風和甲胄之內的衣物全是諸夏的款式,郁久閭跋提與阿附力腌則是穿著一身獸皮衣物,湊到一塊看去是那麼的格格不入。

面對郁久閭跋提和阿附力腌的熱情,慕容恪與拓跋翰是對視了一眼。

「感謝可汗親迎。」慕容恪豪爽地笑了笑,說道:「落魄之人,還請可汗日後多加照料。」

拓跋翰也是說了一些類似的話。

他們話是那麼講,卻一點自卑的模樣都沒有,某些方面還略略表現出驕傲。

郁久閭跋提像是沒有看出兩個鮮卑首領的態度,依然熱情地邀請兩人進營,並表示會命人好好款待前來助戰的其餘鮮卑人。

「嘴上說得好聽……」阿附力腌對柔然的勇將阿伏干澤福說:「他們眼睛裡卻是藏著蔑視。」

「沒什麼。」阿伏干澤福直白地說:「要是俺有幾千甲士,也是這樣的態度。」

「甲士……」阿附力腌瞬間無話反駁,吶吶了半晌,說道:「也是。」

整個柔然部落聯盟湊一湊不知道能不能湊出五百套鐵甲,那還是因為柔然與漢帝國有過一段友好期。

東高車離漢帝國太遠,他們並沒有發展出什麼層次出來,是一種近乎於石器時代的游牧形式,別說是鐵甲,連金屬兵器都沒有多少。

之前東高車對漢帝國的強大並沒有太深刻的印象,還是見識到能把自己按在地上摩擦的柔然人被漢軍打得毫無招架之力,才算是對漢帝國的強大有依據做出想像。

「鮮卑……」阿附力腌不是那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