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征服世界島 第777章 慕克國?沒聽過

秋季下旬的關中,往年該下的雨沒有下,氣候也一點都看不出會下雪的樣子。

在關中西北方向的區域,土地乾裂的情況越加嚴重,尤其是以一些平原地帶的乾旱最為嚴重。

「弱水下游乾枯了。」紀昌手裡拿的是近期西北彙集過來的奏報,他所說的弱水是居延澤這一個大湖泊延伸出來的一條大支流:「弱水下游乾枯,分出去的河水、溪水全變成了乾枯的河床。」

居延澤是由兩個湖泊組成,位於北面的湖泊面積較大,南面的湖泊較小,它們自漢人沒有踏足這一片土地的時候就存在,匈奴時期是作為休屠、白羊、渾邪的共同放牧區。

長期沒有下雨,兩年之內下雪的量也是很少,西北本身就是一個高原地帶,懂得地理常識的人都應該明白一點,高原的地下水歷來就不充足,再缺乏足夠的降雨量,水又被蒸發掉,一旦缺水一定就是大面積的災害。

西北有兩個大湖泊和一個小湖泊。

兩個大湖泊分別是居延澤和冥澤,它們分別又維持著弱水和冥水的兩條大河系,同時弱水和冥水又延伸出多條的支流,算得上是提供西北的用水,尤其是對灌溉系統有著舉足輕重的重要性。

小湖泊沒有一個正兒八經的名字,它在長久的時間之內是被稱呼為綠洲,也就是玉門關北面的一個湖泊,偏偏玉門關以北就是一個多戈壁環境,湖泊再往前數十里則就是沙漠,會被當地人取名綠洲也就情有可原。

缺乏足夠的降雨前提下,居延澤、冥澤和綠洲的水位都在急速下降,聯動的就是依靠湖泊供水的河水出現河床降低現象。上游沒有足夠的供水,下游肯定是要河床見底,處於下游的人們哪可能不缺水。

馬上就是元朔十年(公元三五一年),西北的旱情越來越嚴重,關中以及關東也顯示出乾旱的跡象,漢國最為迫在眉睫的就是應對無可避免的天災,還有旱災之後必然會隨之而來的蝗災。

「我們廣布人手,暫時沒有發現蝗蟲大肆活動的跡象。」紀昌說偵查蝗蟲是在草原方向,既然西北已經爆發旱情,那麼蝗蟲大肆肆虐必然就會發生:「沒人搞得清楚為什麼會突然出現大量的蝗蟲。」

蝗蟲趨水喜窪,蝗災往往和嚴重旱災相伴而生,由乾旱地方成群遷往低洼易澇地方。有所謂「旱極而蝗」、「久旱必有蝗」之說。可是真的沒人搞明白是原先就有那麼多的蝗蟲,還是在旱災發生之後突然出現那麼多蝗蟲。

「已經命人收集蝗蟲了。」蔡優多少是有些愁眉苦臉,他堂堂的治粟內史竟然主持研究怎麼吃蝗蟲:「油炸的確能吃,敢吃的確是一種美味。」

吃蟲子?諸夏不是沒有過吃蟲子的愛好,例如蠶在一開始就被當成一種食物,還是後面發現蠶絲的作用,蠶才避免上餐桌的命運。

西南的吃蟲子更發展出了多樣性,包括廣州、交州、寧州也有了新的飲食文化,別說是吃蟲子,就好像沒有當地人不敢吃的東西。

紀昌屬於有吃過油炸蝗蟲的一員,思想觀念令他在吃的時候噁心到不行,心理的排斥驅散了味蕾,一想到吃的是蝗蟲,哪還能覺得是美味。

蔡優同樣是對吃蟲子無比地排斥,他看到在場同僚的臉色也知道是什麼情況,下意識捂了捂嘴,咽了咽口水才繼續說:「已經研究出磨粉,味道雖然不怎麼樣,可是不說是蝗蟲粉,沒人會知道是什麼。」

「咳咳……」桑虞臉色倒還算正常,就是咳了兩聲已經表現出內心真實想法:「陛下有言,此物含有大量蛋白質,屬於營養之物。」

「已經做好準備,一旦發現蝗蟲肆虐,便會大量捕殺。」蔡優下意識左右看了看,才往後接著說:「捕殺之後會磨粉,專門提供給軍隊。」

蔡優會下意識看了看,是確認真的沒有軍方的人在場,怕被撲上來痛毆。

「介時出動軍隊,再向民間購買……處理再提供軍方。」桑虞「呵呵」笑了幾聲:「善政,大大的善政。」

一臉鬱郁的紀昌臉上有了笑容,他真沒有去考究蝗蟲粉營養什麼的心思,只要有對策就好了。

針對西北爆發的旱情,漢國中樞給出的舉措就是組織人手前往西域,後面又加了一個草原的出路。

就是因為將草原也納入天災止損區,才有了冉閔率軍出草原入侵西高車的動作,就是草原無比的空曠和荒蕪,該被滅掉的部落也全玩完了,人們前往草原真沒什麼好搶的。

草原之上沒有敵對部落,就算是有人在放牧也是官辦牧場,前往草原難道是為了挖草根吃?

旱災困擾著漢國中樞,導致謝安發回捷報也沒有引起多麼強烈的重視,包括劉彥在內的中樞大佬全被災情攪得焦頭爛額,真沒有多餘的精力分在西域交戰上面。

「再開放野莫(西海)吧?」桑虞用著疲憊的聲線說道:「那邊是大平原,有野莫這個大湖泊,周邊的旱情沒有那麼嚴重。野莫近鄰高原,長期沒有人煙,曠野之中野獸多多,再來是物質豐富。」

野莫不屬於西北疆域範圍,屬於吐谷渾這個國家的地盤。

吐谷渾在現在是被稱呼為吐渾,建國時間是公元三一三年,由遼東慕容鮮卑的一支建立。這支慕容鮮卑之所以從遼東跑到高原之下建國,是他們在慕容內戰中戰敗,有吐谷渾這個國名,是因為第一代國主叫慕容吐谷渾。

慕容吐谷渾建立國家的時候,國家名字其實不叫吐谷渾,他本身也不是吐谷渾王。畢竟吐谷渾就是國主的名字,哪有用自己的名字來命名為王位的。他一開始的王號是河南王。

前一段時間謝安率軍入西強山,西強山就是在吐谷渾東南方位,詭異的是吐谷渾從頭到尾沒有什麼動作,既沒有出兵與漢軍交戰,也沒有幫助從中原潰退而去的氐族和羌族殘餘。一直到謝安解決掉那些殘餘之後,吐谷渾才派出使節團出使漢國。

吐谷渾目前的國主叫葉延,他的老爹叫吐延,他是慕容吐谷渾的孫子。在慕容吐谷渾和吐延時期,皆是採用河南王的名號,到了葉延才正式號稱吐谷渾王。

第三代的葉延目前已經非常老邁,基本上是十之有九踩進了墳墓,恰恰就是這樣才對漢軍逼近一時間沒有做出及時反應。在派出使節團出使漢國期間,葉延實際上是重病當中,國家是交給了長子碎奚管理。

漢國這邊已經接觸了吐谷渾使節團,吐谷渾方面給出的官方名號是自稱慕克國,國主號河南王。漢國還發現他們的漢話講的非常好,使用的文字竟然也是漢字,連一些禮節也與諸夏別無二樣,有區別的僅是穿衣。

諸夏自周室以後,衣服不管是出現什麼變化,反正不會是左開襟的服裝,一直都是右開襟的服裝。這一項對衣服的設計,後面也就成為華夷之辨的一部分。

慕克國的國名當然是假的,在葉延時代,這一支慕容部已經取了正式的國名,就是以當代國主葉延祖父的吐谷渾名字為國名,連帶王號也做出了更改。

吐谷渾不但報出了假的國名,連自己的來歷也進行了隱瞞,就是傻了依然使用河南王這個王號。一開始漢國這邊還以為是個什麼莫名其妙的國家,從河南王的這個王號查出一些端倪。

慕容吐谷渾的河南王名號並不是自封的,是東晉小朝廷給予的冊封。東晉小朝廷給胡人首領的冊封非常多,比如慕容廆就被封為燕王,石虎被封為趙王,李勢被封為蜀侯。

會發生那樣的情況,是司馬一家子雖然丟了中原,可是兩漢和三國的強盛給胡人還是有一定的震懾遺留。一開始胡人儘管將司馬一家的晉國按在地上毆打,可依然承認司馬一家子正朔地位。在慕容廆不鳥東晉小朝廷之後,胡人就不怎麼鳥東晉小朝廷了。

呂議得知吐谷渾用假的國名來出使,是勃然大怒要關押起來,也的確是將吐谷渾的那些人關押。目前那些人還在吃牢飯,連一個回去報信的人都沒有。

吐谷渾的行為在目前是一種異常惡劣的欺騙,嚴重到足夠讓漢國對其名正言順地發動一場滅國戰爭,可漢國目前不是被天災攪得焦頭爛額嗎?

同時,漢國正在進行的戰爭也挺多,海外最大的戰爭就是與笈多王朝,東北那邊也在收拾拓跋殘部、慕容殘部和東高車,西邊更是在收復西域。

很明顯的事情,就是劉彥的攻擊性再強,那麼多正在進行的戰事,再加上已經爆發的天災,怎麼都該悠著點,真不能再大張旗鼓去滅吐谷渾了。

既然無法發動針對吐谷渾的滅國戰爭,可是也不能不將受到欺騙不當回事,要不然國家的尊嚴何在?桑虞建議將野莫也視作止損天災的地方,就是針對吐谷渾欺騙漢國的一種手段。

「考慮過他們的反應了嗎?」紀昌對於報復吐谷渾沒有什麼可反對的地方,那是一種極度的政治正確。他需要在意的是漢人過去之後會遭遇什麼:「野莫的確是一塊肥美之地,恰是如此必然有眾多部落棲息。」

桑虞卻是發出輕笑聲:「李匡率部入西域,遭遇各國聯軍屢戰屢勝。同為武裝起來的漢人青壯,沒道理那些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