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征服世界島 第755章 欺負小朋友

阿三那邊的莽荒之地並不少,環境與中南半島雖然略有差別,可是該有的危險一點都不少。

不獨中南半島或是阿三地區,現如今世界上真不缺荒無人煙的區域,每一個能夠被稱呼為蠻荒的地方絕對與安全扯不上邊,甚至可以說是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危險。

要是在熱帶區域,荒無人煙的地方頂多就是充滿各種體格相對龐大的野獸,該有的毒蛇之類也不會少,可是中南半島這邊的蠻荒區就複雜得多了。

中南半島也算是熱帶,問題是這邊一年之中的雨季太多,再來就是空氣基本是屬於潮濕類型,孕育了更多的大自然生物種類,尤其是各種有毒昆蟲的種類和數量多到嚇死人。

皮卡爾·馬里克不是第一次來到中南半島,就算是第一次來中南半島,他們這種阿三南部的家族對中南半島也不是一無所知。

阿三對阿三洋周邊的沿海進行探索已經是數百年的事了,一代又一代的探索下來不說了如指掌,可是該知道的事情總是會知道一些。

在貴霜帝國時期,阿三們就已經找到馬六甲,曾經在海峽處建設過軍港,並且進行過移民。當時阿三沒少抓捕群島野人回國販售,一度支撐起了貴霜帝國繁榮的奴隸貿易。

說阿三向群島進行移民是有根據的,漢人向該處海域進行開拓,能夠輕易地發現各個群島之上有阿三人種。那些阿三未必知道自己就是阿三,是時間的流逝使他們遺忘了自己的出身,逐漸變得與群島土著差不多,只是外貌上的區別還是存在。

【撤入群山?】皮卡爾·馬里克一時間就想到了鋪天蓋地的蚊蟲和蛇蟻,還有那滿布的沼澤,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出現的瘴氣:【進去還出得來嗎?】

他們這一處基地的東北方向是一座又一座的山區,穿過山區再往東北方向三百里左右就是驃國,不過別覺得進入驃國就是什麼舒適的環境,驃國就是一個部落聯盟,絕大多數地區壓根就沒經過開發,有的是無人區,環境與其它無人區不會有什麼區別。

想一想吧,就是到了現代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遠征軍進入緬甸不得不撤退的時候,數萬軍人撤入山區才有多少人安全走出來?沒走出來的人就是被大山給吞了。

「漢軍的數量太多了……」薩米爾·維卡斯的聲音有點弱弱的,他視野之內已經看到漢軍組織盾牆在推進,己方發射的箭矢數量在迅速變少:「我們只有六個剎帝利軍團,頂不住的。」

所謂的剎帝利軍團就是阿三的剎帝利家族私軍,每一個剎帝利的私軍素養和列裝都不一致,有些富裕的剎帝利私軍當然是訓練和列裝都要好,窮困的剎帝利私軍比賤民武裝也好不到哪去。

阿三這個國家的體制決定了一點,王室會有自己的王室武裝,可王室武裝基本上不會是國戰的主力。他們的種姓制度決定剎帝利這個階層才是武力的塑造者,不管是國內鎮壓賤民或叛亂,又或是對外發動戰爭,參戰主力其實就是各個剎帝利的私軍,差別就是剎帝利的私軍受到徵召形成統一指揮的編製,由國王指派一名婆羅門作為指揮官,給了一個國家正規軍的番號。

在這一處的剎帝利軍團,每個軍團不但列裝和素質不一樣,甚至軍團的人數也並不一致,看的還是作為軍團長的剎帝利家裡多有錢。他們會被安排駐守,加瓦拉·康定·華倫決定要跑的時候也沒有猶豫,就該知道那些剎帝利不會是什麼重要角色。

呂朝是隨著盾牆的推進一直在邁步,盾牆並不是完全沒有空隙,他透過空隙向前看去,看到的滿是皮膚黝黑的人種,通常皮膚越黑身上的布料就越少,皮膚越白身上的穿著就越華麗。

駐守的笈多弓箭手只剩下少數人在射箭,絕大多數人是垂下手臂喘氣。

一些近戰類的士兵被催促著向前組織防禦,他們之中大多是上身赤袒,腰間纏著一塊布遮羞,手裡的武器是一桿短矛和一塊圓盾。

生活在熱帶的人,他們穿著布料少未必是窮,是氣候本身就決定了的事情,可是身在戰場哪怕是再怕熱,但凡是有條件的人寧願熱死也要給自己套上足夠的防護甲,那些只是腰間纏著一塊遮羞布的人是沒那個條件。

漢軍不怕熱嗎?他們駐紮在中南半島的時候,非戰時身上的布料是能少就不會多,足夠熱的時候恨不得整天都泡在水裡面,可是戰時肯定是要套上戰袍和甲胄。

冷兵器時代甲胄的重要性不用過多言語,要是有一身防禦性良好的甲胄,哪怕是身上被射成刺蝟,可還能屹立著左衝右突,那是雖然中了相當數量的箭矢,但箭鏃大多被甲胄防禦住沒咬到肉。

「裂盾!」

同樣的呼聲被連續呼喊,一個又一個盾牆裂開。

「漢軍威武!」

暴喝之後,呂朝就像身邊的同袍那樣,一手持著塔盾,另一手握著短矛,先是快步小跑,接近敵軍百米之內才進入衝鋒姿態。

海灘之上,各個盾陣裂開,一聲又一聲的戰號被漢軍吶喊,隨後就是將士發動衝鋒。

也不知道笈多一方是怎麼想的,海灘之上並沒有設置鹿角、拒馬之類的障礙物,才致使漢軍登陸之後能夠組織盾牆安然地推進。

深入海灘約有百米,阿三們才築造半腰高的籬笆牆,看去籬笆牆的數量還不算少,先前在海灘射箭的阿三後撤就是躲到眾多籬笆牆那邊。

呂朝已經能夠清晰地看見阿三的臉,他看到的阿三大部分是臉上出現惶恐,卻是詭異地發現並沒有阿三轉身逃跑。

阿三們當然是要惶恐,處在海灘位置的阿三已經很久沒有得到來自後方的命令,他們大多是弓箭手,僅是有少量的近戰兵種,面對漢軍抵近並且發動衝鋒,對後方沒有新的命令感到茫然,又深深知道弓箭手壓根就不是打近戰的兵種,又怎麼會不惶恐?

要說惶恐又沒有潰散,那得說阿三種姓的制度。在那一套種姓制度中,賤民連命都不是自己的,比賤民稍微好一些的首陀羅被教育得比綿羊還乖巧,就是那種一層壓制一層的制度,再加上每個階層都有不可逾越的桎梏,導致的就是一種服從心理。

要是看阿三的歷史,他們的種姓制度沒有糜爛之前,崩潰從來都不是從最底層開始,是領導底層的那些階層先受不了,是由高層帶動了中低層的崩潰,才會導致全局崩潰瓦解。

推進的漢軍中並沒有弓弩手,戰場上只有笈多一方在進行射箭,衝鋒中的漢軍不可避免會出現傷亡,但別說是少量的傷亡會嚇住其餘人,就算是多幾倍的傷亡也會繼續衝鋒,他們是強盛時期的開拓型軍隊,可不是王朝末期的軟腳蝦。

呂朝不是跑得最快的人,在他衝到籬笆牆位置前已經有不少同袍進入到近戰搏殺階段,各種兵器的碰撞聲以及吼叫聲使戰場變得吵雜。

「喝!」呂朝揮盾砸向撲來的一個阿三,順勢又刺出手裡的短矛,張口吼「殺!」的同時,矛尖穿透阿三的胸膛,又被迅速地回抽,帶起了一朵鮮艷的血花。

從體格上來區分的話,大多數阿三看上去有些瘦弱,赤袒的上身沒有多少肌肉,鴨胸之上一排排的骨肉清晰可見,這一類的阿三應該是素食主義者。

沒搞錯,阿三是有素食主義傳統的民族,許多秉持素食主義的家族,嬰兒從誕生的那一刻起就沒有吃過肉,素食主義在阿三還十分的盛行。

吃素食並不是說不好,可人本來就是雜食性的生物,註定是要從各類的食物攝取足夠的營養,尤其是士兵對營養的需求遠比普通人多,要不然光是訓練就會受不了。

當然不是每個阿三都是素食主義者,他們也並不是每個人都骨瘦如柴的模樣,就是整體素質上會根據追隨的剎帝利家族財富的不同,出現很大的區別。

看看漢軍士兵,飯管飽就不說了,每頓至少有一條鹹魚,平常兩三天還有一頓肉,豐富營養補充之下,再有高度的訓練,脫掉甲胄和衣物看去絕對是一個個渾身的腱子肉。

強健的體魄支撐下,呂朝可以負重三十來斤跑得飛快,跑了一段距離之後還能輕易揮舞塔盾砸人,刺出短矛也不會有困難。

冷兵器的較量最直接,身體強壯的人總是能夠佔到更多的便宜,漢軍不止身強體壯,身高上面也是有著巨大的優勢。

呂朝身高有一米七四,相較起有些身高達到兩米的同袍當然會顯得矮,可是面對平均身高在一米六以下的阿三則是高了不少。

進攻中的個別漢軍士卒身高一米九,他們面對一米六以下的阿三就像是巨人那樣。再有強健的體魄和精良的防禦、武器配置,他們和阿三的交戰就好像是大人在痛打小孩子。

要是阿三在精神面貌上有自己的獨特之處的話,或許能用精神食糧來彌補體魄上的不足,可是阿三的種姓制度和文化又決定了一點,一群凡事認命的阿三哪會有什麼強烈的抗爭思想。

呂朝再次捅死一個阿三,卻發現手裡短矛的矛尖竟然沒了。他連想都沒有想就棄掉短矛,抽出腰間的戰劍,下一刻卻發現周圍已經沒有站立的阿三。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