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征服世界島 第752章 序幕

今天是一個萬里無雲的好天氣,就是風有些小,導致船隻航行時的速度快不起來。

當今任何一個國家的船,不管是什麼用途的船隻,其實是保留著船槳驅動的設計,並不是完全依靠風帆來作為航行動力。

之前沒有進入到作戰狀態,哪怕是風力小一些也沒有關係,但是艦隊轉入作戰狀態之後,船槳區域的窗口就被打開,一桿桿粗大的船槳伸出船體待命。

負責進攻指揮進攻笈多一方設立在平蠻校尉部八十里外港口的是王龕,他與李邁一樣是東晉小朝廷滅亡之後的降臣,一度是東晉小朝廷的長江水師都督,擔任指揮長江水師阻止漢軍渡江的重任。

王龕在投降之後很長一段時間裡是賦閑狀態,是到元朔七年末才被啟用,一開始依然是在長江水軍服役,後來漢國向海洋的開發力度增加,又開啟了對笈多王朝的戰爭,才被轉調到漲海(南海)服役。

漲海對漢國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區域,那裡也是航海最為繁榮的海域而沒有之一,原因是從陸路到中南半島並不發達,走海路到中南半島也就成了最優的選擇。再來是漲海周邊發現的島嶼基本有著豐富的資源,哪怕是沒有香料、香木、翡翠、寶石之類的奢侈品,也是有一些野人可以抓。

漢國對奴隸的需求就是一個無底洞,軍功爵制度的本身就極度需要奴隸來賞賜有功貴族,想要支撐軍功爵制度不崩潰除了要有足夠多的土地就是奴隸的數量要管夠。劉彥無法辦到完全取消漢人為奴,只能是最大程度地抓捕異族。

除了軍功爵對奴隸的需求之外,國家建設也是急缺奴隸,像是一個開礦和修路需要的開山這種最危險的事情就是基本使用奴隸去干。

漢國在橫掃八荒六合時期獲得了相當數量的戰俘,又滅掉高句麗、百濟、新羅獲得大量的奴隸,支撐起了軍功爵的基礎,也讓國家建設有了充足的廉價勞動力,但是勞動力在任何時候都是越多越好,中南半島不斷抓捕野人,各個島嶼也沒有停止對野人的抓捕。

針對笈多王朝的戰爭一開始是為了獲取糧食而去,就是戰事沒有預想中的順利,但至少也讓漢人對笈多王朝有了更多的了解。

要說一開始是為了糧食而開戰,後面發現笈多王朝是一個有兩三千萬人口的國家,漢人瞬間就像是發現了絕世的寶藏那樣,擊敗笈多王朝可以獲得糧食那是不用說的,還能將適合農耕的土地搶佔下來,過程中少不了黃金、美人啥玩意之類的戰利品,最重要的卻是那兩三千萬的人口!

東漢是一個蓄奴現象非常嚴重的朝代,三國以及兩晉也將蓄奴的習慣留了下來,東晉小朝廷被滅之後,各個世家和豪強被迫解散了奴僕,後面演變成為全國範圍的解放漢人奴僕,他們卻發現奴役異族不會有什麼問題,再不知道該怎麼做就是白痴了。

漢國想要擁有奴僕首先是爵位來決定,戰爭是最能獲得爵位賞賜的途徑,北方人踴躍向西域而去,南方人已經從中南半島吃到甜頭。

戰爭就是獲得一切的途徑,哪怕是無法擁有超過身份限定的奴隸,可是抓捕起來也能賣錢,那麼笈多王朝不管從哪個方面來講都能帶來利益,理所當然是要干他丫的!

王龕是被啟用的降臣,比誰都珍惜能夠率軍出擊的機會,他在之前已經與李邁一再溝通,很清楚這一場戰爭對於他們這些降臣意味著什麼。

規模達到八百五十艘的艦隊,王龕並不是全部集結在一起向著敵軍的港口壓進,那麼小的一片海域,尤其是從海向陸逼近,大縱列才是正確的隊形。

面對漢國海軍大股而來,笈多這一邊並不是等漢國海軍到了港口之外才發現,就如同漢國這一邊會安排船隻以及派人在陸上隱蔽起來作為眼線監視那樣,笈多王朝的人雖然是阿三,可他們真沒有蠢到忘記對平蠻校尉部進行必要的監視。

笈多王朝不但是很重視平蠻校尉部,連帶平蠻校尉部後方的漢國基地也沒有無視,甚至是對馬六甲的監視一直都沒有放鬆過。

漢國不斷有艦隊從本土向著阿三洋而來,笈多王朝將眾多的信息進行彙集,計算出來的是漢國海軍至少集結了八百艘各型大小戰船。

不怪笈多王朝不努力偵查才計算錯漢國海軍的數量,實在是他們無法相信漢國能夠在阿三洋沿海大肆建造戰船,哪怕是想到能夠大肆建造戰船,可戰船總是要有人來操作的吧?哪能知道劉彥有那麼大的作弊器!

在發現漢國海軍大肆出動之前,前沿軍港的笈多王朝指揮官已經做出反應,港內能動彈的船隻基本是進行補給快速離港,軍港也是開始準備迎接入侵。

「漢帝國的戰船數量跟我們猜測的有出入。」

加瓦拉·康定·華倫就是笈多王朝前線總指揮,他與贊普特·華倫一樣是出身笈多王朝南部的大族,可雖然都是姓華倫卻不是出身同一家族,再則是贊普特·華倫只是剎帝利,他卻是一名婆羅門。

到目前為止,笈多王朝這一方還是無法判斷漢國到底出動了多少戰船,與他們是否有足夠的偵查力度無關,純粹是大海戰船不像陸地上的陸軍那樣好偵查。

海上船隻超過一定數量就沒可能同一時間停靠,有在軍港休整的戰船,就必定是有在海上航行的戰船,大海又是那麼大,還不存在什麼高地可以由高向低一目了然,除非是姦細能夠得到對方的指揮官才能看的資料,要不然就只能是靠猜。

不止是笈多王朝對漢國的戰船數量靠猜,其實漢國對笈多王朝的戰船數量也是猜測數據,究竟是有多少可以參戰的戰船只有雙方的核心高層才有明確數據。

「敵軍向我們這邊徑直而來的各式大小戰船數量遠超五百艘,是我們的兩倍還多!」加瓦拉·康定·華倫滿滿都是嚴峻地說:「漢帝國的軍力遠比我們猜測的要強大!」

在阿三那邊,名字叫加瓦拉的貴族非常多,姓氏中能有「中序」的基本都是有些一個干出大事的祖先。

阿三又是一個和歐羅巴社會一樣的固化,說白了就是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孩子會打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決定了人生的軌跡,人再努力要是沒有幸運基本無法改變自己的命運。

阿三目前的種姓制度還沒有腐化,階層雖然是固定下來,可是高層的教育一點都沒有放鬆,像是婆羅門接受的就是管理和剎帝利學習的是怎麼作戰,加瓦拉·康定·華倫哪怕是婆羅門的草包,該有的基本素養還是會有。

面對漢國那邊突然間的大動作,加瓦拉·康定·華倫並沒有多麼的驚慌失措,原因說起來可能有點搞笑,第一個是阿三互相之間的征戰哪怕戰敗人身安全也能得到保障,第二個是第一批戰敗被俘的阿三貴族已經確定能夠從漢國那裡贖回,那麼對戰敗就沒有那麼恐懼。

「漢帝國的戰船很犀利,可是他們的戰法很僵硬。」撒拉爾·薩庫曼能說話,再看一些阿三的階級特點很明顯就是個剎帝利:「從以往的交戰例子來看,我們並不是沒有與之抗衡的實力。」

撒拉爾·薩庫曼好像也沒有說錯,笈多王朝這邊更多的時候是以少打多,面對漢國海軍有數量優勢的情況下也能打得有聲有色。

笈多王朝對漢國海軍的印象很直接,認為漢國海軍只是占著戰船犀利的便宜,要是雙方的戰船一樣的話,該是他們狠狠地教漢軍怎麼做人。這個印象是隨著笈多王朝近期一些新造戰船向漢國戰船借鑒改良,數量少的情況下還能戰而勝之,得到的自信。

「我們有三十七艘新式戰船,一艘就能牽制漢帝國兩三艘,剩下的戰船在人員素質要優秀於漢人。」撒拉爾·薩庫曼堅定地說完,停頓了那麼一小會接著說:「他們逼近過來肯定是為了登陸,又要分出足夠多的戰船。」

以登陸作戰為目標的艦隊,理所當然是要分隊,笈多王朝一方的將領還沒猜對王龕率領艦隊的多寡,卻很清楚根本就不會集中所有戰船用於海上作戰。

就像是笈多王朝的將領猜測的那樣,漢國海軍在足夠逼近之後分成了兩個部分,一部分自然是撲向了海上的敵軍,另一部分則是停在沿岸之外準備登陸作戰。

「用於登陸的艦隊做好準備。」王龕不是在說廢話,肯定是要海上交鋒出現結果才會有登陸作戰,要不然就是送人上岸等死。他一直在通過望遠鏡注視不遠處的笈多海軍,大致猜測敵軍戰船數量,又觀察敵軍採取什麼樣的隊形:「今日風勢太小,卻要隨時注意風向變動,一旦氣候有變及時利用。」

海面之上的笈多海軍正在乾的是排布縱列隊形,以一個小隊一個小隊的方式,每個小隊是成一字型,將船身橫向對著漢國海軍這邊。

王龕對那種陣型是一點都不陌生,漢國戰船的床弩是布置在船頭、船尾和船身兩側,打橫可以發揮出最大的威力。他知道笈多王朝那一方在發現床弩布置方案的優勢後立刻借鑒,大型的遠程武器也是採取了相同的改裝,那麼自然也是要船身橫向對敵。

因為風力小,搶佔風頭利用風力就不存在必要,船隻在這種風勢下壓根就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