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征服世界島 第705章 阿三的新動作

身穿白裙和臉遮白紗的那名女子就是瑣羅亞斯德教的聖女之一。

她的白色長裙之上,鎖骨位置一直到雙膝是有著一朵大大的黃金火焰,高挺的胸前、細細的腰桿、平坦的小腹、翹翹的臀部組合起來,無不是在展現屬於女性幾乎完美的身材。

瑣羅亞斯德教並不止有一名聖女,其實是要多少有多少。那些聖女的出身大多低不到哪去,基本上是各個家族的人,只有極少數是長得非常美的普通家庭出身。

帕爾司·阿里佐亞就是該名聖女的姓名,她所在的阿里佐亞一族是希爾加尼亞行省能數得上號的家族,很小的時候就被祖父送到瑣羅亞斯德教,一開始其實是為了學習知識而去,後面因為學識成績非常不錯,再來就是人長得也美,就成了瑣羅亞斯德教眾多聖女中的一員。

瑣羅亞斯德教的聖女和印度教那所謂的聖女並不一樣。印度教的聖女其實是廟妓,獻祭的時候也是拿聖女來獻。瑣羅亞斯德教的聖女則是負責一些高尚的事情,比如作為引領者來做拜火儀式。

許許多多的中宗教其實是有著教導知識的「業務」,除了關於宗教的神學之外,還有相當多的知識可以學,比任何一個單一的家族知識儲備是多得多。

在沒有學校的歷史裡面,宗教除了傳播信仰之外,還會擔負教導貴族的責任,那也是後面為什麼會發展到某些區域的王權被神權徹底壓制的原因之一。

帕爾司·阿里佐亞走向桓溫,距離兩米的時候是站定下來。她伸手拉開了遮擋相貌的面紗,甜甜地對桓溫笑著,然後彎腰將雙臂緩緩地伸展出去,行的是有別於男性撫胸禮的一種波斯貴女的禮節。

波斯人的五官相對於漢人真的是太過明顯,通常還都會有高挺的鼻樑,一雙眼眸也通常很明顯,美是極度的美,丑也會丑到人見人嫌。

不得不說的是,儘管漢人的審美觀與波斯人不一樣,可是對於美的理解其實是共通的,以至於桓溫著實是被帕爾司·阿里佐亞的美貌狠狠地驚艷了一把。

要說起來,波斯人也是白皮膚系,只是他們不像歐羅巴的一些蠻族有著一頭有別於黑色的頭髮,眼眸大多是以棕色為主,卻不缺乏碧色的眼眸,碧色又以海藍色居多,寶綠色也有不少。

帕爾司·阿里佐亞就是有著一雙寶綠色的眼眸,臉上的皮膚非常白,笑起來的時候眼睛成了彎月,組合成為一張絕美的臉。

漢人對白皮膚系在感官上並不親近,相反是因為被羯族肆虐過,導致有些仇視白皮膚系的人種,就是還能分出輕重,面對帝國之一的波斯薩珊,該偽裝的時候才不會把真實情緒表達出來。

桓溫十分高冷地看著帕爾司·阿里佐亞沒有任何表示。在他看來,自個兒是大漢的新平侯,而大漢的侯爺可不是什麼小魚小蝦,地位實際上是與各小國的王國平等,有必要為了一個宗教的聖女去降低身份嗎?

是美伽帕諾斯請求帕爾司·阿里佐亞在拜火之後過去桓溫那邊,卻不是要將帕爾司·阿里佐亞獻給桓溫。

美伽帕諾斯只是一名葉爾勃,地位上其實是比不了聖女,可以請求,聖女做不做又是一回事,相反來說是帕爾司·阿里佐亞反而能夠命令美伽帕諾斯必須是幹些什麼。

帕爾司·阿里佐亞看到桓溫那麼高冷是明顯的一愣。她因為美貌和地位的關係沒少被人奉承,就是權力再高的男性在看到自己的容貌後,哪怕是掩飾得再好也會露出垂涎的情緒,可桓溫的高冷就真的是高冷。

經常被人奉承的美女大多是會有一種心態,覺得被奉承才是理所當然,遇到一個不對自己感到垂涎的男性之後反而會覺得奇怪,帕爾司·阿里佐亞不明白桓溫的想法是什麼,本來是要行禮之後離去,卻因為桓溫的高冷決定留下來。

帕爾司·阿里佐亞是留下來了,可干不出前去服侍桓溫的事,是讓美伽帕諾斯增添一個座位,待在了波斯人這一邊。

「瞧著真美。」司宏壯是說認真的,覺得帕爾司·阿里佐亞真的有一種說不出來的異域美,下一句則是:「向將軍建議,索要過來獻給王上吧!」

伏偉也覺得帕爾司·阿里佐亞的確是非常美,想法是和司宏壯一樣,發現美女肯定是要弄過來獻給自己的君王,也就做出了點頭附合的動作。

兩人的對話聲音並不小,周邊的同僚基本上都有聽清楚,一眾人就在互相對視中達成了默契。

話說回來,諸夏文明向外征戰的時候,尋上一些異族美女敬獻給效忠的君王是古已有之,外出征戰的軍隊得勝歸來除了獻上敵人身份高位的戰俘,還會特地敬獻給君王異族美女。

在遠古時代,抓敵人的美女給自己的效忠對象,更多的是一種改善基因,君王寵幸美女為理所當然,那就是為什麼皇族通常丑不到哪去的原因,就是開國君王再丑,一代又一代的美女基因改善下去,子孫後代的基因一再改善,哪個又不是俊男美女。

到之後,抓捕異國美女就更講究,通常是敵國的王室成員,改善基因什麼的是次要,更多的是為了羞辱。

一場歡宴是在深夜才結束,總得來說並沒有出太大的幺蛾子,漢人這邊很爽,波斯人那邊相對複雜。

美伽帕諾斯搞這個是為了打破桓溫對瑣羅亞斯德教傳播信仰的封鎖,歡宴從一開始就亂了節奏,漢人高層是很給面子的都來了,除開伺候的人之外,普通人卻是一個沒到,該談的事情更是一點都沒有談。

在隨後的幾天,平蠻校尉部的波斯人是消停下來,不是其它什麼原因,是司宏壯通知艾爾塔巴·瑪西司提歐斯,說東北邊的驃國有動作。波斯要搞事的前提是不影響到這次同盟,敵軍有動作自然是該收斂。

驃國是中南半島靠近阿三地盤的一個小國,說是小國其實就是緬族的部落聯盟,沒有國王而有酋長。他們在漢軍建立平蠻校尉部之前,事實上是早就和漢人進入戰爭狀態。

劉彥允許甚至是鼓勵國內的人遷往中南半島肆虐,可以說絕大多數有資格又有辦法的人都有參與,又以長江以南的大家族最為踴躍。

現如今林邑已經滅國,扶南是被驅趕到西北部的深山老林(現代泰國清邁),漢人的擴張腳步是推到了後世的緬甸境內,不但消滅或是驅逐了相當多的緬族部落,其實對撣族的肆虐更加是毀滅性。

所謂的撣族是中南半島的一個民族,他們處於絕對的蠻荒時期,原先與緬族其實是敵對狀態,棲息在後世的密支那和臘戍區域。

漢人滅撣族並沒有使用國家力量,完全是蕭氏和陳氏獨立完成。這兩個家族簡直是壞透了,是先欺騙撣族要幫他們攻打緬族,給了一些甜頭得到撣族的信任,讓撣族集結最多的人手,說是要聯合起來一塊攻入緬族人建立的驃國,撣族人是真的大肆集結人手,蕭氏和陳氏也讓武裝人員一塊跟著到了驃國邊界,可隨後卻是將撣族的那些人包圓殲滅,連帶撣族的各部落也最大程度消滅掉。

有了撣族作為帶路黨,蕭氏和陳氏免除最大的麻煩順利抵達驃國邊界,他們將撣族給滅了之後,派人前往驃國說是幫忙將撣族滅了,同時闡述沒有要入侵驃國的意思,雙方可以和平相處的同時做些買賣啥的。

驃國是信了蕭氏和陳氏的話才有鬼,他們並不知道撣族被滅的過程,卻是知道漢人不但對撣族動手,緬族也是被欺負的對象,直接就將蕭氏和陳氏派去的人給活活剝皮致死,等於是斷了虛假的和平可能性。

蕭氏和陳氏對驃國的乾淨利落是欣賞多過於惱怒,畢竟本來就是帶著搞事的原因而來,真沒覺得驃國那麼做有什麼不對,相反是從驃國的態度反應給予更多的重視。

差不多是蕭氏和陳氏的殖民腳步抵達驃國邊境的第二個月,他們收到了來自國內中樞的直接命令,就是讓他們極力向西北擴張。

蕭氏和陳氏本來就是要擴張,與中樞的命令並沒有什麼衝突,還因為中樞的命令會得到意料之外的支持,甭說是多麼的興奮和高興了。

「已經有一個常備師從哀牢進駐兩氏開拓地。」袁喬說的一個師是有五千人,其中有三千五百戰兵,剩下的是相關輔助人員。他點著被命名為寧武(既臘戍)的地區,繼續說:「為了響應大漢的國策,處於(中南半島)南方的各家族也各自派出人手進行增援。」

「蕭氏和陳氏合起來將近八千人?」桓溫說的是能參戰的人,不算上一些在後方干建設和保持後勤的人員,點評道:「用了兩年多的時間開拓到這裡?這兩個家族著實不錯。」

桓溫當然知道蕭氏和陳氏,兩個家族其實在「衣冠南渡」之前就是南方的大世家,受到北方眾世家南下的衝擊龜縮向西南方,小朝廷全面為北方世家把持的時候,兩個家族其實是非常低調,是那種低調到幾乎沒有存在感的情況,卻沒人會小覷兩個家族的底蘊。

袁喬沒理由不知道蕭氏和陳氏是怎麼個情況,他還在小朝廷當官的時候,甚至還對桓溫提過兩個家族必定興起的言論。而袁喬會對桓溫說那些,是當時桓溫滿腦子想要滅掉李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