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征服世界島 第703章 裝逼的時候到了!

一個民族的歷史即為該民族的底蘊,是難以想像的財富。民族有多少歷史,歷史之中又都發生了一些什麼事,任何的事件都將給予子孫後代足夠多的借鑒。

源於悠久,民族的發展必然會延伸出各種各樣的文化,社會的進步當然是大方向,怎麼樣的生存方式,又在生存之中誕生多樣化的禮節又是一面。

諸夏文明發展到周王朝時期就形成了自己的「禮」,從那個時候就講究什麼樣的身份該有與之匹配的禮儀,涵養、操守、道德等等方面逐漸被完善起來。

一個國家的高層一般能夠體現出禮節的全面性,貴族又是其中最為代表性的一個群體,他們構成了一個國家對外的展示,某些方面來講在一些場合上面既是代表著國家。

該是什麼樣的禮節,基本是一個民族展現自己精神面貌的體現,可以使與之交流的異族看到本民族的個性。

桓溫等穿著禮服的人,他們正在向波斯人表現自己,展現出來的紀律性是一方面,言行舉止上的一套又一套,使波斯人看到了諸夏文明的一部分,既有諸夏文明「禮」帶來的溫文儒雅,又有身為武人的陽剛,波斯人卻是一點都不覺得矛盾。

波斯人其實也有自己的民族個性,理所當然也有屬於自己的禮儀,只不過今天是在舉行宗教儀式,關於波斯民族個性的東西很少,更多的是屬於瑣羅亞斯德教的色彩。

「怎麼鼻子上都有鏈子?」李邁一直在忙碌指揮海軍作戰,之前還真沒有親自與波斯人接觸過:「很像大漢的牛穿鼻。」

波斯人的確是很喜歡在自己的鼻子上穿孔並帶上鏈子,耳朵和臉頰也喜歡弄上一些套環,那是從公元前就有的習慣,延伸出一套很特殊的審美。

事實上喜歡在身體上穿孔的民族並不少,波斯人雖然有「穿孔」文化,可是波斯人更多的時候是用「夾」的款式,阿三那才叫能穿必穿。

文明走到今天,波斯人和阿三都在「穿孔」文化上玩出了新的高度,比如強制某個階層的女性在性器官上面穿孔,乳環什麼的只是基本,花樣之多超乎想像。這種文化其實是流傳下去,現代很多人為了增加情趣也這麼干。

波斯人與阿三其實還有一個共同點,極度喜歡用貴重金屬彰顯自己的財富,有點身份的人必將像是一個黃金移動寶庫,少不了一些色彩鮮艷的寶石從中進行點綴。

話又說回來,其實諸夏的人也喜歡用貴重物品作為裝飾品,只是上層群體並不以黃金或白銀為顯擺,是用各種玉製品。

因為諸夏極度喜歡玉,玉文化是延伸出相當多的道理,比如玉代表君子就是其中的一個。要說的是,一塊極好的玉,它的價值非常高,很多佩玉的人根本就是帶著數箱黃金在走動。

「那是什麼寶石?」美伽帕諾斯是看到漢國高層每一人的裙擺都有一塊玉佩,瞧著沒有寶石的亮麗才發問。

艾爾塔巴·瑪西司提歐斯還真知道那是什麼,並且知道玉佩的作用,就說:「那是一種壓著裙擺的配飾,防止裙擺仰高的玉佩。」

現如今的世界,絕大多數國家不管男女都是穿裙子,只是裙擺或高或低的不同。裙又分為很多種類,大體上就是諸夏款式、希臘款式、波斯款式。

諸夏的裙是介於希臘和波斯之間,希臘人的裙是到膝蓋,波斯人的裙是到腳跟,希臘人的裙就真的是裙,波斯人的裙更傾向於袍子,那就是為什麼說諸夏的裙是介於中間。然後,羅馬人的穿著是在吞併希臘之後,走向了希臘化。

與寶石相比起來,玉的確是在色澤反射上面不顯眼,玉甚至連翡翠的色澤反射都不如,玉符合諸夏文明的內斂才深受喜愛,其餘文明對玉的無愛大概也是因為它的不彰顯?

在波斯人看來,桓溫等穿著禮服的漢人當然是衣裳華麗,還因為款式再加上言行舉止的禮儀有著令人賞心悅目的韻味,就是有一點非常令波斯人感到不解,那就是絕難看到黃金或是白銀的裝飾品。

「或許……」美伽帕諾斯猜測道:「是因為他們才剛剛復國沒有多久,每一個貴族都還很窮?」

所以說民族思想和審美不同就是那麼回事,波斯人和阿三都恨不得將自己打扮成為一個黃金移動庫,認為那是一種時尚美,又能顯擺自己的財富,可在漢人看來滿身黃金著實粗俗。

艾爾塔巴·瑪西司提歐斯有專門了解過漢文明是怎麼回事,不過了解的大多屬於西漢的事了,對於現如今劉彥建立的漢國缺少了解渠道。

「也許?」艾爾塔巴·瑪西司提歐斯多少贊同美伽帕諾斯的猜測,說道:「漢人才剛剛重新統一他們的國家,阿爾達希爾殿下發回的消息多次提到漢國滿地廢墟。」

波斯薩珊的王室都能稱呼殿下,與之中原文明要是封王才有資格被稱殿下不同。而中原文明中的稱呼都是有自己的講究,殿下起初是原指殿階之下,非皇室成員的大臣只要是夠格站在殿階之下都能被稱殿下,另外是夠資格立殿的人也能被稱為殿下,後面是因卑達尊,逐漸轉為對皇后、皇太子、諸王的敬稱。

波斯文明對於建築物沒有類似諸夏文明的限制,宮殿啥玩意只要是有錢就能建造,不扯旗造反官方不會去干涉,說到底又因為辭彙的不同,誰都能被稱為殿下,只是腦子正常都不會去挑釁統治者罷了。

在桓溫等人落座之下,美伽帕諾斯本來是要站起來說幾句話就宣布儀式開始,但桓溫的準備明顯沒完。

一支隊伍是在桓溫等人坐下之後才來到波斯人的營地寨門前,他們驅趕著馬拉車,經過通報被允許入內。

來的車輛並不少,自然是無法將車輛駛入舉辦儀式的中心,停在外面之後由士卒端著盤子魚貫入內。

「漢帝國的食物。」艾爾塔巴·瑪西司提歐斯還是很高興,說道:「按照漢帝國的禮節,客人去做客應該帶上禮物,桓溫準備的就是食物。」

「……」美伽帕諾斯還真就沒見過有客人到主人家會帶食物。

波斯人是有準備多種類的食物,除了每個身份足夠的人桌前擺放之外,還在多個長桌也擺放著。長桌並不在觀禮台這邊,是被安置在外圍,那些食物是準備給前來的普通人享用。

過來的漢人正在忙碌,給美伽帕諾斯更多喧嘩奪主的感覺,他多次張嘴想要說些什麼,最後還是沒有說出來。

在劉彥沒有穿越之前,諸夏的飲食習慣雖然多樣化,可是離不開蒸和煮兩種,其實是沒有誕生「炒」這一概念。

在料理的佐料方面,對於一些中藥材的應用是早被使用,也就誕生了「燉」這一個料理方式。

劉彥帶來了「炒」的料理方式,漢國又在南洋發現了種類眾多的香料,近兩年是研究出不少的料理。

諸夏在吃上面也有自己的禮儀,體現的是在用餐工具上面,漢人在忙碌的就是先擺放用餐工具。

「那是什麼?」美伽帕諾斯看不懂中原文明的用餐工具,指了指桓溫桌上的小鼎,沒得到答案又指了指自己桌上跟桓溫不一樣的工具:「為什麼他是那個,我們是這個?」

在場除了桓溫是侯爵有資格用「鼎」,按照諸夏用餐規格沒人有資格使用「鼎」來盛放食物,導致除了桓溫用「鼎」之外的所有人是用「釜」,卻一樣底座下面都有炭火提供熱度。

釜是一種圓底而無足的器物,裡面裝著一些燉好了的肉食,掀開之後香味立刻瀰漫開來。

除開釜之外還有甑、鬲、罐等用餐器物,皆是各種形狀不相同的器物。比如甑就是一種非常複雜的器物,它就是甗與鬲通過鏤空的箅相連,用來放置食物,利用鬲中的蒸汽將甑中的食物煮熟。

形狀各異的器物之餘,匕、箸、豆、皿、叉等等是一應俱全,波斯人看到一整套的器物和餐具其實是已經發懵。

波斯人準備了食物和餐具,食物其實是各種的餅和肉類,餐具是簡單的勺子、匕首、夾子、叉子。他們並沒有準備湯,是以各種酒替代。

「這是幹什麼?」美伽帕諾斯除了發懵就是不爽:「嫌棄我們的食物?」

美伽帕諾斯沒法不多想,漢人帶來的食物種類實在是太多了,乾的和湯類數起來有數十種之多,每樣看著賞心悅目的同時,還偏偏都有著鼻子一聞就香氣十足的香味。

艾爾塔巴·瑪西司提歐斯看著自己桌上令人眼花繚亂的各種食物,忍耐著吞咽口水的衝動,說道:「阿爾達希爾殿下寫回書信,有提過漢帝國的美味,信中讚不絕口。」

美伽帕諾斯不是在說食物好不好?他就是搞不明白漢人究竟是個什麼意思,到底是不是來砸場子。

另一邊,桓溫看到該弄的已經弄好,先是一聲「諸君」,隨後緩緩地站了起來,洪亮聲道:「今時此刻,兩國相遇於此,無詩怎可應景?」

就在波斯人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在場漢人皆是站立起來,互相之間拱手為禮,又一致對美伽帕諾斯和艾爾塔巴·瑪西司提歐斯行禮,沒等兩人有什麼回應,已經開口吟唱。

「呦呦鹿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